昨天早上9點
家住棲霞區晶都茗苑小區的居民王英
將家裡的垃圾分類打包後
下樓到小區門口的環保屋
將垃圾分別投入到相應的垃圾箱裡
那麼被分類的垃圾到底去哪了?
怎麼處理的?
相信不少市民也有著相同的疑問
一起跟著記者的腳步
現場直擊垃圾從源頭到末端處置的全流程
廚餘垃圾
廚餘垃圾清運車從晶都茗苑小區出來後,便開到丁家莊廚餘垃圾中轉站進行垃圾集中。隨後用大型的廚餘垃圾運輸車轉運至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
在該中心,先檢查有無拋灑滴漏和混雜其他垃圾,通關後上磅稱重,下磅卸料。分揀出的其他垃圾,將運送至附近的垃圾焚燒場進行焚燒。合格的廚餘垃圾進入液氧發酵罐發酵,產生的沼氣進行發電。
其他垃圾
其他垃圾清運車從晶都茗苑小區出來後,先是送到棲霞區生活廢棄物轉運站。進行垃圾壓縮和打包,然後由大型運輸車轉運至江北環保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焚燒發電處理。
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從晶都茗苑小區的環保屋運出來後,被運送到龍潭街道垃圾分類數位化轉運中心。
在這裡,可回收垃圾進行了垃圾細分,如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泡沫等各自集中,然後進行壓縮打包,最後由再生資源公司拉走後進行加工處理,實現循環利用。
有害垃圾因為數量較少,目前暫時保管在單獨的暫存房間裡,等待後期統一處理。
垃圾分類不但需要建立規範標準
提供設施保障
更關鍵的在於習慣養成
需要每個人、每個家庭
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共建美好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