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怕生見人就躲,做好這4點,輕鬆培養出「交際娃」

2020-12-14 luzzz我是一個星期六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位家長說:

我是一個非常外向活潑的人,我的女兒卻是一個沉靜內斂的孩子,帶她出去經常見人就躲在我身後,這讓我非常焦慮。

因為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告訴我們,一個人要開朗要有活躍要能說會道,才會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才會越來越好。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家長首先別著急。科學的研究表明,害羞其實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90%以上的人都有過害羞的經歷,而且在未成年人中表現更為普遍,只不過是個體表現程度有差異而已。

李玫瑾教授解讀孩子怕生

李玫瑾教授說: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

李玫瑾教授講到:

見面就問人的,這孩子家裡一定有很多人,有爸爸媽媽,也有爺爺奶奶,孩子是被大家一起帶大的。如果見了人,扭扭捏捏拉著大人的手有點害羞,但是最後還是叫了人,那這個孩子身邊的撫養人至少是兩個以上。如果孩子是另一種表現,看了看你,腦袋低下了,左看看右看看,鬧著要走,怎麼說也不跟人打招呼,那麼這樣的孩子,基本就是媽媽一個人帶的。

孩子害羞、不愛打招呼在未來會遇到的問題

1、 害羞的孩子不願意和自己的父母溝通

害羞的孩子一般都不擅長溝通,所以這也就造成了他們和外界的溝通困難,有些事情並不是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但是他們不會去和大人表達,不願意去溝通交流。

2、 害羞的孩子在學校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也會出現問題

害羞的孩子很難去和學校的同學搞好關係,他們處於學校這種大環境中,會有很大的不適應感。

不少孩子都是很希望能交到好朋友的,但是他們往往被自己害羞的性格像個「籠子」一樣困住,很難放得開和其他人交流,這樣也會容易憋其它小朋友孤立。

孩子在學校裡的時間很長,長時間這樣的話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那麼可能長大後孩子也沒有辦法釋懷

3、害羞的孩子就算是遇到問題也不會去問老師

這樣下去的話,孩子的學習就會變成一個大難題,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去問老師,也不問身邊的同學,這會讓孩子的學習跟不上,久而久之害羞的孩子會出現學習困難的情況在學校的生活會出現很多困難

做好這4點,輕鬆養出"交際娃"

1、父母和孩子進行更多的溝通

如果你家有害羞性格的孩子,面對他們的時候父母要多一份耐心,找時間多去和孩子溝通交流

這樣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就會拉近,有什麼事情孩子也會逐漸習慣於第一時間找父母去傾訴,方便父母幫助孩子及時的解決一些問題。

2、父母應該多陪陪孩子

對於害羞的孩子來說,父母更應該多花時間陪陪他們,趁自己不上班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出去走走,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孩子更容易身心得到放鬆。或是在家給孩子讀繪本、做一些親子小遊戲都是不錯的選擇。

這樣能夠彌補孩子在心理上的創傷,讓孩子感到溫暖,讓孩子感覺得到你對他的愛。

3、多給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

家長可以邀請孩子的同學到家裡面來玩,或者是帶寶貝去熟悉的地方玩,讓孩子多一些與人交往的機會和平臺。同時,要多鼓勵孩子參與到與人交往之中。

如果寶寶還是不想和他人交流,這時候家長也不要著急,更加不能去指責孩子,否則會讓孩子對於自己的"害羞""不愛講話"的負面性格強化,還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利用繪本

"給孩子講繪本中的故事,他能聽得懂嗎?"許多父母也許會質疑,但是千萬別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與他對話,效果通常不錯。

你不妨也試一試,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嘗試和孩子正向溝通,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幾年,繪本作為一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已經被多數家長所認可,父母要學會利用好教育孩子的這個好助手。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性情緒。

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閱讀習慣的同時,心智也會發育的更加成熟。

讀繪本的時候,孩子會很輕易就將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身上,學習到很多的好習慣。兜兜小時候就經常喜歡看一些繪本,在繪本主人公身上確實學到了不少東西。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功的一大因素,想要塑造孩子獨立的意識,良好的品格,要抓住關鍵時期。

為大家推薦我家萌萌最近看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裡面的人物怎麼做,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從而學會基礎的生活規則。

書中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表達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疊加在一起,會讓孩子更容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全書一共10冊,僅需59,平均下來一本不到6塊錢,一包小零食的錢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划算了,如果錯過了關鍵時期,再想培養就難了!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害羞」見人就躲,家長做好這4點,幫你養成外向娃
    李玫瑾:孩子「害羞」見人就躲,家長做好這4點,幫你養成外向娃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孩子無疑能讓家庭變得更加歡樂,他們的活潑好動雖然有時候讓爹媽很無奈,但是終究還是個快樂源泉,不過也有一些孩子很安靜,走到哪裡話都特別少,見人害羞躲閃。李玫瑾教授說:我主張孩子4歲上下就要開始體育項目了,就是最開始可以帶他跑,跑呢就是它主要練呼吸的,而且連肺活量也練心肌。
  • 李玫瑾:孩子6歲之前,父母最該管什麼?父母要做好這5點
    李玫瑾聊育兒提起李玫瑾教授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她在育兒領域的觀點被很多寶媽追捧,並不斷收藏,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的心理研究,主要的研究對象就是各個不同年齡間不同性格和不同家庭教出的孩子。未成年的孩子會犯錯和迷失方向,都和孩子的家庭教育有關,父母對孩子家庭教育的黃金時期是在12歲以前,這一時期孩子對父母還處於依戀的階段,在這過程中,6歲前是孩子更關鍵的階段。也就是說6歲之前,是父母對孩子性格培養的黃金階段,父母要把握住孩子這一成長發育規律,對孩子有針對的開發和教育,以免孩子的性格存在缺陷。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了,體現在這3個方面
    到了一定年齡,父母就要考慮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了,孩子上學後,學習成績自然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它反映了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當然,學習成績有時只是對孩子學習成績的一種測試,父母也不必過分關注,父母不能以成績來衡量孩子的成敗。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是閱讀材料,其實3歲就可以看出來了,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多半是「陌生人焦慮症」,掌握4招輕鬆化解
    文丨小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雯雯是一位寶媽,她有一個4歲的兒子,但是兒子平常很怕見到生人,當孩子見到鄰居和同事時,他就會躲在雯雯身後不說話,也害怕和其他孩子交談和玩耍。
  • 寶寶膽小、怕生見人就躲,父母不妨看以下幾點,讓寶寶勇敢走出來
    隨著春節將近,家裡來訪的客人也越來越多了,可是最近出現小傢伙見人就跑,特別怕生,甚至都不敢和別的小朋友玩耍,玩耍也需要陪同,於是就一直黏著父母。對此,家長表示又著急又鬱悶,該如何讓寶寶克服害羞膽小呢?新手爸媽來看看吧!
  • 孩子當街大哭怎麼辦?李玫瑾教你你一套「標準哄娃法」
    孩子當街大哭是一件很煩人的事情,一方面孩子情緒失控、哭聲讓人心煩意亂,另一方面孩子在公共場合的這種行為也會吸引他人異樣的目光,給家長招來麻煩、讓家長覺得大失面子,因此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哭鬧時,往往採取通過強制手段制止孩子情緒表達的方法。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現實生活中,孩子怕生這種情況挺多的,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怕生的問題?這一集我就給打大分析一下怕生的原因和解決的對策。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我們帶孩子經常會遇到這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當我們帶孩子出去聚會、遇到熟人時,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懂禮貌、嘴巴甜,能夠主動地跟叔叔、阿姨打個招呼……」,但有時候這些小傢伙卻偏偏不願打招呼,不管你怎麼催他、教他,他就是不打招呼、有的還往家長身後躲。
  • 孩子出門總怕生?家長試試這3個方法,幫助孩子往開朗型方向成長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對外界環境和人的認知有限,怕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這是一種正常的發育過程,大部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如果孩子五六歲了,還是怕生的話,家長就需要注意了,了解這種行為的原因並及時加以合理的引導,防止孩子長大後出現社交困難,家長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幫助孩子往「開朗型」方向成長。
  • 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
    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2020-12-03 18:02:0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有的孩子在某一段時間內,性格方面會表現的十分內向。而父母也很擔憂這樣的性格對以後的成長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那麼,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很多家長對李玫瑾教授說的話不以為然,覺得李玫瑾教授說的話都是無稽之談,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李玫瑾教授長期研究犯罪心理乃至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獲得過不少專家們的認可,曾在多次講座中提到,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都在孩子的3-6歲的時候,處於這時期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多加留意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此話一出立馬引起了家長們的廣泛討論,有的家長表示支持,有的家長覺得不可信,但是李玫瑾教授並非憑空想像而是真的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哈佛大學研究發現,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此時孩子的大腦發育速度非常快,很多習慣、喜好、性格等等都是在這一時間段養成的,若是想讓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在這段時間內好好培養。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李玫瑾:不和孩子培養感情,你的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
    說到底是母子、母女之間沒有培養起來真正融洽的親密感情。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在講座中曾經明確指出:「哺乳類的動物大多數有感情,這是一種天生的能力,人作為高級哺乳動物,更是有著豐富的感情。但是,這個感情要看和誰有感情,如果父母不和孩子培養感情,這個孩子就不是你的,就不屬於你。」
  • 李玫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情商高,快看看自家娃
    而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中,這些表現往往是情商高的特徵。9歲前孩子有』「臭毛病」,多半情商高一、愛送東西喜歡見面就送東西,這種行為很讓家長不解,而且送出東西後孩子還挺高興。跟同齡人玩耍時也很大方,仿佛什麼都可以分享。
  • 李玫瑾直言:這5種孩子,將來想不出息都難,你家孩子在其中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成才、出人頭地。但是,要想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不能坐等天上掉餡餅,必須從小培養孩子,讓孩子變得優秀。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是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說:「凡是那些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其實從小就能看出一二了。
  • 孩子怕生不願跟生人說話,「強迫」孩子禮貌,只會讓他更自卑
    媽媽帶嘉嘉外出逛街,遇到了媽媽的同事,媽媽讓嘉嘉和同事打招呼,叫「阿姨」,嘉嘉卻流露出一種很羞澀的表情,拉住了媽媽的衣角往媽媽身後躲。媽媽覺得挺沒意思的,督促了嘉嘉幾句,嘉嘉反而躲得更厲害了。媽媽不得不對著同事自我解嘲道:「我家嘉嘉就是怕生,不願意和不熟悉的人說話,性格太內向了,別見怪啊!」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文|凝媽有的孩子看上去就是人見人愛,他不是長得多麼漂亮,也不是穿得多好看,學習成績也並非出類拔萃,但是身上卻散發一種魅力,讓你忍不住想誇他,想幫他,讓他過得更好。社交能力要從這4個方面培養1、愛分享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到一個新環境中,你要幫助他交朋友。怎麼交呢?分享!你給他帶點好吃的,拿去給大家分享,這樣當你的孩子不孤獨的時候,就是有人欺負他,別人也會替他出頭。
  • 孩子怕生並非害羞?或者考慮「陌生人焦慮症」
    父母用心去養育一個孩子,並非單純地給孩子提供優質的生活條件,更多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有些孩子面對陌生人總是保持距離,害怕去接觸甚至直接躲在父母背後,完全不喜歡這種陌生的社交模式,只有在熟悉的人面前才表現出比較舒心。
  • 初二學習瓶頸期,兒子變成了木偶,李玫瑾:小學時父母先做好這點
    他怎麼好意思恬不知恥地考出這麼差的成績,我真不明白。最氣人的是,有一次半夜,我幾近絕望地在班家長群裡問,「你們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能不能幫幫我?」沒人回答我。——以上這是一位來自孩子上初二的媽媽煩惱了許久的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