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已正式進入白露節氣,人們常說:「露從今夜白,秋風至此涼」來形容明媚的秋日的到來,實際上,「白露勿露身」和「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已經到達。這些說法,在進入白鹿節氣之後,與我們華北的天氣狀況非常一致。
根據當地氣溫,晴天時,白天最高氣溫約為30℃左右,夜間最高氣溫約為18℃左右;當雨天時,白天溫度約為25℃左右,夜間溫度約為15℃左右,這樣一來,這裡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下平均氣溫在22~23℃左右。白露節氣之後,華北的溫度真的進入了「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的實際情況,我們中午穿短袖,晚上穿毯子。人們常說白露有三侯「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這三個特徵很好地詮釋了白露節氣的到來。似乎這個句子「露從今夜白,秋風至此涼」的形成離我們的地區不遠,或者他是在我們的地區形成的,也就是有可能,因此描述白鹿節氣後的天氣狀況更符合我國當地氣候變化的現實。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到「白露」-「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的解釋。在我們看來,這一點也不假。在白露節氣期間,如果你在月朗星稀晚上到村子附近的小路上散步,穿短袖會感到寒冷,而且,你腳下草地上的布滿露水,透過月光的反射星光可以看到,他真的達到了「凝露為霜」的狀態;當朝陽剛剛出來時,在太陽的反射下,可以看到澤澤,更像是一層「白霜」鋪在草地上,非常漂亮。
從這個角度看,這句「露從今夜白,秋風至此涼」,在我們的華北地區中,確實非常適合「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不是假的。當溫度達到這種情況時,中午是熱的,熱輻射是全天最強的,地球上所有事物的蒸騰作用都很大。太陽下山之後,「驟降」的溫差比較大,立馬會感覺到涼風吹來,有強烈的秋意。在晝夜溫差較大且晴朗無雲的夜晚,地面上的熱量迅速流失,當地面溫度迅速下降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會液化成小水滴,這些水滴會附著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露水。這種現象在四季都有發生,但在秋季,由於晝夜溫差更適合這種現象的發生,因此顯得尤為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