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露從今夜白,秋風至此涼」是什麼意思?讀完明白

2020-12-17 冰室辰也32

此時此刻已正式進入白露節氣,人們常說:「露從今夜白,秋風至此涼」來形容明媚的秋日的到來,實際上,「白露勿露身」和「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已經到達。這些說法,在進入白鹿節氣之後,與我們華北的天氣狀況非常一致。

根據當地氣溫,晴天時,白天最高氣溫約為30℃左右,夜間最高氣溫約為18℃左右;當雨天時,白天溫度約為25℃左右,夜間溫度約為15℃左右,這樣一來,這裡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下平均氣溫在22~23℃左右。白露節氣之後,華北的溫度真的進入了「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的實際情況,我們中午穿短袖,晚上穿毯子。人們常說白露有三侯「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這三個特徵很好地詮釋了白露節氣的到來。似乎這個句子「露從今夜白,秋風至此涼」的形成離我們的地區不遠,或者他是在我們的地區形成的,也就是有可能,因此描述白鹿節氣後的天氣狀況更符合我國當地氣候變化的現實。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到「白露」-「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的解釋。在我們看來,這一點也不假。在白露節氣期間,如果你在月朗星稀晚上到村子附近的小路上散步,穿短袖會感到寒冷,而且,你腳下草地上的布滿露水,透過月光的反射星光可以看到,他真的達到了「凝露為霜」的狀態;當朝陽剛剛出來時,在太陽的反射下,可以看到澤澤,更像是一層「白霜」鋪在草地上,非常漂亮。

從這個角度看,這句「露從今夜白,秋風至此涼」,在我們的華北地區中,確實非常適合「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不是假的。當溫度達到這種情況時,中午是熱的,熱輻射是全天最強的,地球上所有事物的蒸騰作用都很大。太陽下山之後,「驟降」的溫差比較大,立馬會感覺到涼風吹來,有強烈的秋意。在晝夜溫差較大且晴朗無雲的夜晚,地面上的熱量迅速流失,當地面溫度迅速下降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會液化成小水滴,這些水滴會附著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露水。這種現象在四季都有發生,但在秋季,由於晝夜溫差更適合這種現象的發生,因此顯得尤為多見。

相關焦點

  • 節氣vlog | 衛老師說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節氣vlog | 衛老師說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2020-09-07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白露:露從今夜白 仲秋意更濃……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白露:露從今夜白 仲秋意更濃 在二十四節氣裡,如果非要選出最有詩意的一個,我首推當下這個節氣。 開場杜甫的這首《白露》詩句,語言清新、樸素,果實成熟,柑子滿樹勾勒了一幅迷人的白露秋景圖。
  • 明日白露,露從今夜白,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吃「十樣白」,別錯過
    明日白露,露從今夜白,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白露吃「十樣白」,別錯過了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忽而九月,是夏日的終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當草木上的露水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這就是「白露」這個名字的由來。
  • 話說二十四節氣 白露:露從今夜白 仲秋意更濃……
    天氣轉涼,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 ,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寫道: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詩人白居易感知到這種氣候變化,在傷感之餘,亦感觸於人生無常。
  • 秋風卷陣陣涼,雨灑從林落葉黃,秋風拂來陣陣涼,落葉灌木映金黃
    導語:秋風卷陣陣涼,雨灑從林落葉黃,南歸大雁衰鳴叫,大地凝銀遍地霜。白髮縈頭千萬緒,停杯把盞憶憂傷。左思襯,右思量,半載光陰總是傷,借酒銷魂度時日,人生不會萬年長。秋風卷陣陣涼,雨灑從林落葉黃,秋風拂來陣陣涼,落葉灌木映金黃,彼岸天涯淪落人,何人與君共相望。
  • 白露節氣必讀的一首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時節,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白露,是個富有詩意的節氣,植物上的露水晶瑩剔透,這是夜間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的水滴,陽光照上潔白無瑕。
  • 今日白露|夜露禾苗白,秋風梨棗黃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代表著暑熱的結束,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白露詩詞輯錄白露作者/朱萬採金風颯颯任縱橫,五彩繽紛似畫成。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這句詩是我見過最美的「白露」詩
    杜甫畫像說起「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句詩,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才對!猶記得每年的中秋月餅盒子上,都會出現這句詩的身影,但是大家知道這句詩的出處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那麼,可能就有小夥伴疑惑了:這首詩我知道,明明是杜甫寫了思念弟弟的詩,怎麼又扯上了題目的「最美白露詩」呢?其實這都是有跡可循的。我們先來說說白露,何為白露?
  • 推薦3本小說:《流魚無恙》《露從今夜白》《京洛再無佳人》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3本小說分別是hera輕輕的《流魚無恙》,刀下留糖的《露從今夜白》,喬維安的《京洛再無佳人》,都是精品!流魚無恙,作者hera輕輕男主滕翊,街舞大神,女主阮妤,主持人。露從今夜白,作者刀下留糖男主顧今夜,律師,女主趙白露,護士。男主和女主是高中同學,男主當時的女朋友是女主的閨蜜,很戲劇性的是,女主的閨蜜和男朋友同時背叛了男主和女主,一場糾葛,兩人不約而同成為那個被傷的人。
  • 秋風起,秋水涼,落葉知秋,誰知我心
    秋風起,秋水涼,落葉知秋,誰知我心文/雨小荷(河南)01、秋風起,秋水涼一場秋雨之後,天涼了許多。行走在秋天的曠野上,感受著秋風的吹拂,心中不免生出一絲愁緒。秋風起處,樹影婆娑,草叢輕舞。一切草木漸漸地褪去繁華,留下沉澱之後的凝重與寂靜。一湖秋水涼,在秋風中蕩起層層漣漪。湖水中依然有荷的影子輕輕地搖曳著,仿佛在與曾經的時光揮手作別。
  • 白露生涼,丹桂飄香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處暑過後是白露,天氣轉涼,是一年中「最秋天」的節氣。「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天氣逐漸轉涼,白天時,陽光依然炙熱,但太陽落山後,氣溫很快下降。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月夜憶舍弟》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以後,到處都是硝煙戰火,百姓顛沛流離,杜甫與自己的弟弟們也分散到了各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既是寫景,同時也點明了時令。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讓人頓生寒意。明明是普天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詩人卻覺得故鄉的月亮更加明亮。其實並非故鄉月更明,只是詩人深深懷念起了故鄉的人物風景。
  •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公元759年秋杜甫在秦州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這一詩句,成為了千古名句 猶如明月 照耀詩聖南下同谷的背影 也照耀秦州城裡的眾生和草木
  • 後天白露,白露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真正涼快?看完明白了
    導讀:後天白露,白露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真正涼快?看完明白了時間過得飛快,到後天也就是9月7號,農曆的七月二十,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就會來臨,作為進入秋季之後的第三個節氣:白露,是什麼意思呢?現如今的天氣依舊是高溫炎熱,什麼時候會真正的涼快?
  • 鑑賞|「露從今夜白」,古代繪畫裡的白露時節
    「露從今夜白」,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之後,天氣由悶熱轉向涼爽,部分草木也由青翠慢慢變成赭紅。無論是敦煌藝術中,還是古代繪畫中,對此都有描繪,其中莫高窟中唐第159窟中野鹿飛馳、閒雲舒捲;宋代蘇軾「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赤壁被一再描繪;在明清的花鳥畫中「白露垂珠,黃花繞籬」的景象日漸顯現。
  • 白露將至,農村俗語:「白露勿露身」,什麼意思呢?
    今天是9月6日,再過兩天就是白露節氣了。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是大自然中能夠反映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雖然說,立秋節氣早就過去,也早已經進入了氣象意義中的秋天,但是在這前兩個節氣中(立秋、處暑),高溫天氣仍然處於主導地位,「秋老虎」發威,根本就不是我們心中的秋天。
  • 秋風涼,白露至。補陰氣、防秋寒
    ——白露 今日我們迎來白露節氣 秋高氣爽,玉露生涼 送走高溫酷暑 迎來宜人的收穫季節
  • 夜讀|白露: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認為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之際,花木尚錦簇繁盛,秋景宜人,農業生產也進入繁忙的秋收季節。莫負好時光。白露太陽黃經165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草木間露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瑩潤似珍珠,惹人喜愛衰荷滾玉閃晶光
  • 今夜醉裡,秋風微涼,相思為你,暖我心房
    有人問我:什麼是對一個人心動的感覺?我說:心動的感覺,就好像心裏面住了一個詩人。從此,世間萬物,繁星秋月,都是你。秋,已深,歸途有些蕭條。路燈下,朦朧中,忘記了要回去的那個門。彳亍而行,在昏黃的燈光下、醉眼裡,盡情享受著秋意闌珊的詩韻。是你,在腦海裡徘徊,朦朧和模糊中溫暖著我的心。想來,上天對我竟如此眷顧,讓我今生遇到你,才發現自己是那樣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