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人壽如何解困:近十年虧損超9億 償付能力指標連續6季度下滑

2020-12-15 新浪財經

原標題:近十年虧損超9億,償付能力指標連續6季度下滑!長生人壽如何解困? 來源:投資時報

長生人壽在2010年至2019年,只有2016年小幅盈利,其餘年份均虧損,十年累計虧損額達9.4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湯巾

壽險行業素有「七虧八盈」的規律,不過有一家險企,成立17年還未完全走出虧損陰霾。

2003年9月成立的長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長生人壽),是中國首家獲準開業的中日合資壽險公司。該公司由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城資產)、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下稱日本生命保險)和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共同合資經營,目前上述三家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51%、30%和19%。目前長生人壽已在上海、浙江、江蘇、北京、四川、山東、河南等地區開展各類個人和團體保險業務。

從經營狀況看,根據中國保險業協會披露的年報數據,長生人壽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間,只有2016年小幅盈利,其餘年份均虧損,十年合計虧損額達9.4億元。如此長期虧損的險企在業內並不多見。

進入2020年,該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合計為-331萬元,全年能否扭虧為盈並不樂觀。

《投資時報》研究員還注意到,長生人壽償付能力指標自2019年以來持續下降,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30.2%,在業內處於偏下水平。

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長生人壽如何脫離困局並走上盈利道路?對於上述業績問題,《投資時報》向該公司發送溝通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長生人壽近十年淨利潤情況(單位:萬元)

數據來源:長生人壽年報

兩次股權變動

「外來的和尚」能否念好經?這在市場份額競爭激烈的壽險行業並不容易。合資險企往往需要面對「本土化」難題,以及股權頻繁更替的煩惱。如何擺脫「水土不服」,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打開發展局面,都是合資險企有待突破的瓶頸。

成立以來,長生人壽也經歷過股權變動。該公司的前身是廣電日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廣電日生人壽),2003年由日本生命保險和上海廣電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總部設在上海,註冊資本金3億元人民幣,中日雙方各出資1.5億元,各佔50%的股份。據悉,公司發展早期主要在上海以個人和團體壽險業務為主開展保險事業,並隨著公司的發展,逐漸將營業範圍擴大到全國。

2009年,經營不善的上海廣電集團將手上的股權拋售,這50%的股權被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收入囊中,成交金額為1.52億元。隨著股東變更,同年9月,廣電日生人壽更名為長生人壽。

之後的11月,長城資產和日本生命保險分別斥資5億元增資長生人壽,長生人壽的註冊資本金從3億元增至13億元。

2015年7月,長城資產借增資獲得長生人壽的實際控股權。長城資產及其全資控股子公司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下稱長城國富置業)共同增資8.67億元,長生人壽的註冊資本金增至21.67億元,股權結構則變更為長城資產持股51%,日本生命保險持股30%,長城國富置業持股19%,這一股權比例一直維持至今。

從目前長生人壽的管理層來看,根據2020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該公司董事長孟曉東和總經理沈逸波均來自長城資產。7位董事中有兩位來自日方股東,兩位副總經理有一位來自日方。

公開資料顯示,孟曉東於1960年出生,199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貨幣銀行學專業,曾在農業銀行分支機構任職多年。2000年後在長城資產工作,2008年7月至2020年4月曆任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總裁助理、副總裁。2013年2月起擔任長生人壽董事長。

沈逸波於1966年出生,1991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獲得碩士學位。1993年進入農行浦東分行工作,2000年進入長城資產上海辦事處工作,歷任上海辦事處債權管理部處長、資產經營部處長、上海辦事處副總經理等職。2009年12月至2015年9月擔任長生人壽副總經理,2015年11月起擔任該公司總經理。

從長生人壽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履歷來看,二者都沒有在保險行業工作的經歷。

扭虧之路漫長

從長生人壽的股東實力來看,長城資產作為四家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是擁有銀行、保險、證券、信託、金融租賃等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團;長城國富置業是長城資產全資控股的以房地產開發經營為主業的投資運營平臺;日本生命保險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日本最大的壽險公司,同時也是日本最大的養老金發放管理機關。雖然股東實力不俗,但長生人壽的業績表現卻不夠給力。

自2009年長城資產進駐並改名之後,長生人壽近十年中僅在2016年小幅盈利234.73萬元,此後又走上虧損之路且比2016年之前額度大幅增加。2010年至2015年,該公司分別虧損5019.31萬元、7231萬元、8071.83萬元、3399.31萬元、5642.47萬元。而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分別虧損1.34億元、2.6億元、1.66億元。這十年,該公司合計虧損9.4億元。

保費收入方面,2016年長生人壽保費收入從上年的2.47億元一舉增長至19.32億元,增幅高達682.48%,當年也實現盈利。2017年,在萬能險監管加強的背景下,長生人壽啟動業務轉型,也由此迎來陣痛期。2017年和2018年其保費收入分別為18.53億元和23.16億元,2018年雖然保費收入同比有所增長,但虧損幅度卻幾乎翻倍。2019年,該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4.84億元,同比減少35.93%,不過當年虧損幅度卻明顯收窄。

償付能力報告顯示,長生人壽今年前三個季度淨利潤分別為-1919萬元、1450萬元、138萬元,合計為-331萬元。不過可喜的是,二、三季度公司已開始盈利,但全年能否扭虧為盈仍有不確定性。

同時,近年來該公司的償付能力指標不太樂觀。數據顯示,長生人壽2019年四個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分別為201%、191%、186%、176%。今年前三個季度末上述指標分別為154%、134.7%、130.2%。可以看出,已經連續6個季度下滑。

長生人壽償付能力報告同時披露,今年8月17日,其江蘇分公司收到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江蘇分公司保險銷售人員存在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以及代替投保人籤訂保險合同兩項違規行為,被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啟動轉型後,長生人壽曾提出2019年至2021年三年戰略規劃:將建成20家—30家中心支公司、50家—100家營銷服務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大個險新單標保將分別達成3億元、5億元和7億元;同時13月繼續率持續保持在85%—90%;期末公司總資產將達到100億元-150億元,從而順利實現新業務價值保持持續增長,規劃期內虧損有效降低,規劃期後儘快實現盈利,公司發展真正迎來拐點。

《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長生人壽官網發現,該公司除了上海總部,還有浙江、江蘇、北京、四川、山東、河南6家省級分公司,9家支公司,29個營銷服務部。據年報數據,2019年末長生人壽總資產為71.79億元。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還未實現總體盈利,不過虧損幅度已經大幅收窄。目前看該公司距離上述規劃目標還有一定距離,2021年能否順利完成仍需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百年人壽躺槍新光集團8億股遭凍結 償付能力連續10季度下滑
    事實上,近年來,百年人壽陷入了償付能力連年下滑和淨資產下降的雙重困境,此時,新光集團所持的8億股遭凍結,也讓百年人壽自救之路再添變數。    8億股股權被凍結    早在2009年3月,新光集團子公司新光飾品以發起人的身份,參與出資設立百年人壽,為第一大股東。
  • 背靠金融央企仍難盈利,長生人壽三年規劃目標恐落空
    作者:宋涵出品:資管科技長生人壽近日公布了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30.2%,較上季度微降不難發現今年三個季度經營情況雖然有所好轉,但仍未實現盈利,長生人壽能否破局還有待驗證。
  • 148家險企償付能力報告掃描 51家處於虧損狀態
    從行業整體數據看,保險業2019年的發展速度依然不慢:2019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2%;保單件數高速增長,2019年前四季度保險業新增保單件數495.4億件,同比增長70.5%。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0.6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2萬億,增長12.2%。
  • 百年人壽「正是愁時候」:償付能力低空徘徊 股權是癥結
    開年至今,陸續收到了6張監管罰單。另一方面,百年人壽的償付能力核心指標長期「貼地飛行」。2019年第四季度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在73家人身險公司中均排名倒數第五。作為東北地區首家中資壽險法人公司,百年人壽自2009年成立伊始,就帶著「打造百年老店,創中國保險市場百年品牌」的願景。
  • 去年虧損超8億,連續6個季度營收下滑,鴻利智匯計劃20億加碼Mini...
    去年虧損超8億,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鴻利智匯(300219)帳上貨幣資金僅有2.52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0,鴻利智匯計劃20億元加碼Mini LED的事宜受到了監管層的關注。
  • 2019年壽險公司利潤排行榜,日賺6.6億,翻1.8倍!
    環境利好,虧損機構減少!2018年,最讓人難忘的應該有兩家公司,一個是壽險業老大,中國人壽宣布受資本市場影響,公司權益類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減少,淨利潤預計下滑50%左右。另一個,就是幸福人壽爆虧68億,成為近10年當年虧損最多的公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2018年壽險公司中34家虧損,47家盈利,虧損機構較往年明顯增加。
  • 黑貓股份連續第6個季度虧損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4月13日盤後,黑貓股份發布了2019年業績快報和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2019年虧損2.76億元,同比下降168.89%;2020年一季度預計虧損800萬元以內。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來,黑貓股份已經持續虧損了6個季度。
  • 香港莎莎收穫近十年最慘澹業績,淨虧損2.42億港元
    香港莎莎收穫近十年最慘澹業績,淨虧損2.42億港元 CBO首頁 | 作者:張釗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20-11-23  訪問量
  • 2019全年招商仁和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4.8億元,同比增長279.7%
    近日,招商局仁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仁和人壽」)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招商仁和人壽淨虧損1.3億元。綜合來看,2019全年四個季度招商仁和人壽均為虧損。據統計,2019全年招商仁和人壽共虧損4.9億元,相較2018年同期,虧損額度擴大19.5%。
  • 第三季度淨虧損11.61億!愛奇藝內容成本高昂 提價能否告別虧損?
    對於第三季度單季業績表現,該公司管理層在財報中表示,「淨虧損連續兩個季度顯著收窄,業績符合整體預期」。  進一步分析來看,《投資時報》研究員留意到,今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該公司各季度單季淨虧損分別為28.75億元、14.38億元、11.61億元,前三個季度合共淨虧損54.74億元。
  • 2020年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排名來了!你買的保險安全嗎?
    今天,借著銀保監會剛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排行榜》,我們就來具體地聊一聊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也幫助大家打消對保險公司的一些安全顧慮。1、到底什麼是償付能力?是不是越高越好?簡單來說,償付能力就是看保險公司是否有賠付保單的經濟實力,償付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單的安全性。而用來評價一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指標,就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舉個例子:如果一家公司的償付率為300%,意味著在同一時間能對所有保單理賠3次。
  • 優信連續8季度虧損,逼近退市線,二手車電商平臺是門好生意嗎?
    上周,優信發布截至2020年9月30日2021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二季度總營收為7640萬元人民幣,相較2019年同期的3.966億元,同比下降高達80.76%,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56.9%跌到22.4%,淨虧損為2.589億元,同比擴大28.22%。
  • 2020年一季度壽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泰康人壽、新華...
    最重要的還是,泰康人壽2020年一季度的ROE為9.48%,是千億壽險公司中盈利能力最高的,甚至高過了平安壽險的8.36%②一直穩健的盈利能力其實,壽險公司中平安壽險的盈利能力出色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泰康人壽的盈利能力也不遜色。
  • 單季虧損超9億 屢遭做空!「不燒錢」的跟誰學加入暑期營銷大戰?
    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絕大多數機教育構仍處於虧損狀態,這就讓「唯一一家上市以來始終持續盈利的K12教培上市公司」跟誰學(NYSE:GSX)顯得格外亮眼。但該公司最近發布的三季報卻結束了這一局面。11月20日,跟誰學發布了2020年未經審計的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公司當季實現營業收入19.67億元,同比增長252.9%,已連續8個季度實現收入增長超250%。
  • 中法人壽28億元增資獲批 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成第二大股東
    2015 年,鴻商集團及其聯合體共同受讓中法人壽大部分股權後,中法人壽在 2016 年開始出現償付能力不足的情況,到2017年,又出現流動性枯竭。為解決此問題,其股東先後拋出多個增資擴股方案,如2016年,中法人壽擬新增註冊資本13億元,引入吉林省長久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國聖投資有限公司參與認購,但未獲得批覆。
  • 連續六季度虧損的金種子酒:酒業持續萎縮 藥業已佔半壁江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12月18日,釀酒板塊再度走強,板塊內25隻上漲,其中金種子酒、古越龍山漲停,金楓酒業、皇臺酒業分別上漲8%、6.74%。金種子(SH:600199)自12月4日以來連續上漲,在本周5個交易日內斬獲4個漲停板,但回歸公司基本面,金種子酒已經連續六個季度虧損。
  • 華誼兄弟陷泥潭:前三季度虧損超3億元 已連續兩年虧損
    封面新聞記者 馬夢飛 10月27日晚間,華誼兄弟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據財報,本季度,公司營收7.83億元,同比增長45.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456.3萬元。而前三季度,華誼兄弟實現營收11.07億元,同比下滑31.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6億元。
  • 國寶人壽10%股權3.75億,賣方指向雄飛集團,牽涉四川信託
    早些年,重慶金陽曾曝資金鍊危機,如2015年中誠信託年報曾披露其排名前五的自營貸款客戶中,重慶金陽排名第三,借款規模佔比近16%,借款利息逾期。2018年10月份,與重慶金陽關聯密切的「金梧桐」P2P項目曝兌付危機,逾期金額近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