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多消費者在買保險時,會上網查詢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從而判斷保險公司是否安全。近些年隨著保險知識的普及,很多消費者開始意識到買保險重點不是看保險公司,對償付能力就沒那麼關注了。
不過,還是有部分消費者會問到一些關於「償付能力」的問題。今天,借著銀保監會剛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排行榜》,我們就來具體地聊一聊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也幫助大家打消對保險公司的一些安全顧慮。
1、到底什麼是償付能力?是不是越高越好?
簡單來說,償付能力就是看保險公司是否有賠付保單的經濟實力,償付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單的安全性。而用來評價一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指標,就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
舉個例子:如果一家公司的償付率為300%,意味著在同一時間能對所有保單理賠3次。所以,只要償付率在100%以上,就可以保證至少能理賠1次,能確保消費者的保單是安全的。
那麼,是不是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越高越好呢?當然不是這樣的!償付能力高,並不等於公司實力強。
同樣舉個例子:一家保險公司剛成立,帳戶上有資金,但業務還未展開,導致保單很少,此時賠付能力充足率就會特別高,因為要賠的錢很少。
2、2020年一季度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排行榜發布,3家公司「不達標」
通過上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壽險公司風險等級達標的A類和B類公司佔據絕大多數,意味著大部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還是保持在正常水平的。
「不達標」的壽險公司只有3家:百年人壽、中法人壽、君康人壽。
我們先來說說中法人壽,之所以會有這麼誇張的負數,是因為這家保險公司長期處於股權糾紛中,基本沒有業務,也沒有保險產品在市場上流通。
而百年人壽和君康人壽,雖然排名靠後,但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都在100%以上,對消費者影響不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銀保監會有規定,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20%以上很安全,低於100%則會被列入非現場核查的重點核查對象,最低標準不能低於50%。這兩家保險公司相比其他家,確實沒有那麼高的數據,但也影響不大。而且,這只是一個季度的數據,後面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的。
3、償付能力比較低的公司的保險產品還能買嗎?買保險要看什麼?
國內的保險公司和銀行一樣,都是受銀保監會統一監管的,無論保險公司規模是大是小,所接受的監管都是極其嚴格的,而償付能力只是銀保監會在監管過程中的一項考核要素。
這個要素,可作為我們衡量和選擇保險公司的數據和標準之一,但不用過於在意。
大家在買保險前,若想查詢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可登錄該公司官網,找到「公開信息披露」欄目,點擊「償付能力報告」即可查看。大多數公司償付能力披露數據,都是以季度形式發布並保持更新的。
只要償付能力沒有低到中法人壽(中法人壽已經沒有保險可買,也就不存在保單不安全的情況了)那樣,在銀保監會允許的數值範圍內,保險公司就是安全的,保險產品自然也能正常買。
對於消費者而言,買保險時重點不是看保險公司的數據,而是要結合自身實際需求和預算,來挑選合適的產品,為自己或家人搭建一套完善的、高性價比的保障方案。
以家庭成員配置保險為例,不同人群需求不同,選擇的險種也就有所不同:
不同人生階段,不同身體健康狀況,不同收入水平,都會影響到保險產品的選擇。至於如何買保險,家庭配置保險時具體要遵循哪些原則,這一點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國家庭都是怎樣配置保險的?你需要知道的這些規則! 》中有詳細介紹,如果感興趣可以點進主頁查看!
寫在最後
總而言之,買保險不用過於關注保險公司的情況,因為有銀保監會幫助我們嚴格把關。作為消費者,還是要將主要精力放在挑選產品上,多學習一些保險知識,也能更容易地挑選到適合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