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湖北黃岡林家大灣,很多人首先記起的是林彪這個特殊而複雜的人物。然而,很少人知道,林彪之所以能走上革命之路,是在兩位哥哥的影響下。他們就是林家大灣的另兩位人物:林育南與林育英。
林彪,原名林育蓉,在家譜上的名字叫林祚大。後來,因個人認為林育蓉這個名字太柔弱,於是改名林彪。俗話說「九狗一獒,三虎一彪」。林彪之名透出一種勇猛與雄心。雖然,林彪的林育蓉與兩位哥哥林育南與林育英之名中都有「育」字,但他們並不是親兄弟。
林彪青澀照
林彪與林育南關係要更近一些,他們是同一個祖父,名叫林時郎。林時郎生兒:林協甫與林明卿。林育南的父親就是林協甫,林彪的父親是林明卿。而林彪與林育英為同一個曾祖父。林彪的祖父林明朗與林育英的祖父林時西為親兄弟。林時西生林炎臣,乃林育英的父親。一個大家族的三個兄弟,先後走上革命之路,並且能力出眾,曾讓黃岡林家大灣名聞全國。
林家大灣
說起,林氏家族的始祖,也絕非平常之人,乃大名鼎鼎的比幹之子林堅。林家三兄弟就是比幹的144世孫,林堅的143世孫。當初,周武王封比幹墓時,親自召見了比幹的遺腹子堅,並表彰了比幹的妻子媯(guī),為紀念母子隱居長林山石屋內避禍平安歸來,特賜堅為林氏,是為林堅,林堅也由此成為子姓林氏的始祖。
比幹石雕像
比幹的27世孫,名叫林放,初聽此名,很多人一時難以記起。提到孔子,很多人會瞬間想起此名,因為林放乃孔子的72賢弟子之一。林放子孫繁衍,支派遍及九州。林放的十世孫,比幹的三十六世孫,名叫林皋,又名林玉。
林放墓
林皋曾在趙國為官,生有九子:林文、林成、林宣、林化、林德、林修、林明、林勉、林紹,兄弟九人皆為官,人稱九龍,又稱同胞九大人,國人稱林皋為九龍之父,稱其家為十德之門。因家門太盛,遭到趙王嫉妒,欲找藉口殺之,林皋聞之,說:「此乃王欲殺我父子也。」於是,林皋棄官,攜家眷一起隱居,隱居之地位於淇河以西,故稱西河林氏,因此,林皋也被認為是西河林氏的始祖。林皋的後裔分布廣泛甚至僑居東南亞,其後裔均稱「九龍衍派」或「九龍堂」,又稱「十德流芳」或「十德堂」,其堂聯為:十德堂中深樹德,九龍門內再騰龍。
林氏十德文化館
林皋的十六世孫,比幹的五十一世孫名叫林尊。此人在西漢宣帝時官至少府,太子太傅。西河林氏一支自秦末居齊國鄒縣,漢景帝時分置濟南郡(章丘龍山鎮),因此,濟南林氏的稱呼是從林尊開始的。濟南林氏作為西河林氏之後的第二個林氏發祥地,其族人稱其堂號為「濟南衍派」,其堂聯為「濟美衣冠承聖哲,南疆開發湧群英。」又稱「濟南堂」,其堂聯為「濟美衣冠承恩寵,南郡品格世澤長。」
林尊的三十二世孫,比幹的八十二世孫,名叫林隸,在晉憨帝時任徐州別駕,居住徐州下邳。林隸長子林懋,曾任散騎常侍、侍衛將軍。林懋共有六子,世人皆稱賢,號稱六龍。其後代居住徐州,發展為徐州望族。林懋也成為下邳林氏望族之始祖。林隸的次子林祿曾被封為安郡王,攜家人入閩定居晉安,成為晉安林氏入閩的始祖。他將北方的林氏族人帶往南方,子孫繁衍不斷,在東南沿海開創出「陳林半天下」的驚人局面。現在,東南沿海的林氏與海外的林氏,大都是林祿的後裔子孫。
林祿公畫像
林祿的長子林景,跟從徵南將軍朱寶徵南有功,被加授鎮南將軍,後又被封為桂陽郡南平侯,林景的長子林綏,因徵蜀有功,後被封為桂陽郡南平開國侯,父子雙封侯,被時人傳為佳話。
入閩始祖林祿的十二世孫,比幹的九十四世孫,名叫林士弘,在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帶領農民起義,並將隊伍發展到十萬多人,在鄱陽湖一帶大敗隋軍,控制江西諸郡後,自稱皇帝,立國號楚,統治區域北至九江,南到廣州的廣大地區。後來,被強大的唐軍戰敗,並投降。
林祿的十六世孫,比幹的九十八世孫,名叫林披。在唐玄宗時,因政績突出,被賜紫金魚袋,上柱國。林披生有九子,全部為刺史。此九子中又有八人為進士,而林披也是唐天寶十一年的進士,其父林萬寵是唐開元八年的進士。所以,林家有「祖孫三代十進士,兄弟同胞九刺史」之譽。因刺史又稱州牧,凡是林披的後裔皆稱九牧派林氏,其堂聯為「西河肇基光先世,九牧家聲裕後文。」九牧派林氏後裔,人才輩出,竟然出現了一位神女。
林披像
林披的八世孫女,比幹的一百零五世孫女——林默娘。因自幼生活在海邊,熟悉水性,所以掌握高超的行船技能,並經常救助遇險的漁民。她因熟悉海邊的天文氣象,能預知天氣變化,經常事先告訴船家是否可以出海。在大霧天氣,她時常舉著紅燈為漁民導航。不僅如此,她還懂得醫理,為人治病,救人防疫消災。然而,在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林默娘因在暴風雨中搶救海上遇險的船民時,不幸被龍捲風捲走,不知去向,年僅二十七歲。她死後被尊為海神,民間稱她為媽祖,朝廷敕封其為天妃、天后、天上聖母等封號。目前,全世界大約有二千五百多座媽祖廟,信眾多達一億多人。媽祖也與女媧、西王母並稱中國的三大女神。
媽祖林默娘
林披的四十七世孫,比幹的一百四十四世孫,乃叱吒風雲的湖北黃岡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育蓉(林彪)。
林育英,在家譜中的名字為林祚培,又名林育英、林仲丹、林武,化名張浩、張洗、張志山、陳子貞等等。後以化名張浩聞名於世。1922年,由其弟林育南與惲代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林育英參與領導了上海萬人大罷工,不幸的是,在集會中,頭部被敵人刺刀戳中,並留下嚴重的後遺症。1930年,因叛徒出賣,被日軍逮捕,經受嚴刑拷打,依然堅貞不屈。兩年後,林育英經營救出獄,但身體已遭受嚴重傷害。一年後的1933年,林育英奉命去莫斯科,擔任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1935年,紅軍長徵,林育英化名張浩,扮成商人,從外蒙古入境,在茫茫沙漠中,行走一個多月,到達陝北瓦窯堡。然而,此時正是張國燾鬧分裂的時候,無人能勸阻。於是,林育英以共產國際特派員的身份勸阻張國燾的行為,張國燾不敢與共產國際鬧翻臉,最終在林育英的多次勸說下,率紅四方面軍北上,回到陝北。林育英在這次維護紅軍與黨的統一鬥爭中,可謂功莫大焉。
林育英
抗戰爆發後,弟弟林彪擔任115師的師長,林育英擔任129師的政委,後因腦病調回延安治療。1940年,林育英突發腦溢血,雖無生命危險,但已無法站立。兩年後,1942年,林育英病情惡化,臨終前他告訴身邊的人,「我不行了,革命20年如一日,未能看到革命勝利,深以為憾。我死後,請組織上將我葬在楊家嶺對面的桃花嶺上,使我能天天望著黨中央、毛主席!」同年3月5日,林育英在延安病逝。之後,萬人參加送葬,毛澤東、任弼時等領導人,按照林育英生前遺願親自將棺材抬到桃花嶺上安葬。這也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一次執紼抬棺。毛澤東還親自為林育英題寫了墓碑。
張浩(林育英)之墓
林育南,雖比哥哥林育英小兩歲,卻是哥哥的入黨介紹人。1917年,十九歲的林育南就參加了新文化運動與反帝愛國宣傳。1921年,林育南與惲代英組織共同社,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曾與劉少奇領導了收回漢口英租界的鬥爭,並擔任湖北宣傳部部長,之後,領導湖北秋收起義。三年後,1930年,林育南化名李敬堂在上海任蘇維埃準備委員會秘書長,然而,不幸的是,由於叛徒出賣,1931年被逮捕入獄。敵人用飛機將其押送南京,國民黨大佬陳立夫親自勸降,但林育南不為所動,堅強不屈。同年2月,林育南被殺害於龍華,臨終前,在刑場上,他高唱國際歌,慷慨就義,年僅三十三歲。
林育南
從比幹到如今,林氏後裔已延續一百四五十代,其中歷代人才輩出,以九牧派始祖林祿的後裔子孫,就有宋代天妃林默娘,明代搬倒嚴世蕃的御史林潤,清朝民族英雄林則徐,還有現在黃岡林氏三兄弟。九牧派始祖林披——林蘊——林願——林旻——林尚清——林元穹——林坤——林渙之——林世彰——林昆——林欽——林敏——林卨——林博——林時——林鋈(wù)——林雅——林偉——林迪——林文德——林五郎——林叢青——林伯二——林千一——林萬二——(19世孫)林時西與林時朗——林炎臣、林協甫、林明卿——林育英、林育南、林育蓉(林彪)……
林氏三兄弟銅像
下面將講到林則徐之林氏家族一支。如有想知道從比幹開始,林氏家族的世系傳承,可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