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導演就是伯樂,而每一個演員是等待被人發掘的千裡馬。
對演員來說,伯樂真的非常重要,因為,不是誰都有善於發現千裡馬的慧眼。可是,除了伯樂和千裡馬,娛樂圈同樣不乏對薄公堂的導演和演員,如張紀中和邵兵的那一場20年前的恩怨糾葛。
2016年,張紀中做客《金星秀》,而金星也是圈內有名的毒嘴,她直接問起當年的那場換角風波,對此,已經滿頭白髮的張紀中則雲淡風輕地表示:是演員耍大牌兒,這才讓他下了逐客令!
雖然沒有明說演員的具體姓名,但對娛樂新聞有所耳聞的人都知道張紀中導演說的是演員邵兵,畢竟,這不是他第1次在公開場合說出這件事情了。
兩人的恩怨似乎比《笑傲江湖》的故事情節更精彩。
這件事的原委大體是這樣的。當年,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央視籌資拍攝四大名著系列,而張紀中因為名聲在外,更是被點名負責拍攝《水滸傳》。
在選角的時候,他遇到了還是十八線小明星的邵兵前來試戲,邵兵要試鏡的角色是劇中的武松一角。
在看完整個表演之後,作為總製片的張紀中認為邵兵長得實在是太好看了,不太符合原著中武松粗獷的人物形象,這種解釋顯然並沒有讓邵兵信服。
運動員出身的邵兵身上比很多演員多了一股韌性。這從他的經歷之中就能看出一兩分。
當初,武漢體育學院畢業的邵兵沒有選擇做一位體育老師或者教練,而是選擇報考了影視學院,這在他們學校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同學和老師都很好奇:一個體育生為什麼要選擇報影視學院?這種跨界意味著還要迅速補上文化課成績,邵兵吃得消嗎?但是,他卻用行動證明了。
一年後,他被北電破格錄取。憑藉後天的努力,他從入學時的倒數變成了優秀畢業生,這讓很多人看到他的潛力和爆發力。
試鏡武松這個角色的時候,邵兵也算是小有成就,憑藉《春天的狂想》,他早已小有名氣,急需更好的作品來提升自己。
而張紀中的拒絕就像是一盆冷水,讓他有一些不服氣。他不知道的是,雖然拒絕了邵兵,可邵兵俊秀的外表卻還是讓張紀中印象深刻。
張紀中是幸運的,《水滸傳》的成功讓他被金庸注意到。當時,金庸正在尋找合適的導演來翻拍自己作品。
金庸認為,《水滸傳》更有一種大氣磅礴的質感,而這離不開張紀中的努力。因此,金庸將《笑傲江湖》的改編權以一塊錢的價格賣給張紀中。
張紀中也深諳禮尚往來的道理,隨後,他更是送給金庸一張鑲鑽的一塊錢。
在拿到改編權之後,張紀中開始準備重拍《笑傲江湖》,這時候,他想起來那個外表俊秀的男孩兒。
接到邀約的邵兵自然是喜不自勝,他火速趕赴片場。當大家都期待著開機的時候,邵兵卻被爆已經被張紀中趕出了劇組。片方給的理由是邵兵耍大牌。
那時候耍大牌簡直是不可饒恕的罪過。而張紀中更是細數他的「罪過」:拒絕提前進入劇組排練、非要4個助理來服務他、拍戲態度非常不認真、堅持讓自己的保姆去念臺詞給他聽……
面對這樣評價,邵兵只是簡單回復了一句:「他就是個無聊的人!我不想對他的人品做過多評價!」
先發制人的張紀中自然知道先入為主的道理。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讓邵兵的任何解釋都顯得無力且蒼白。
這次換角色風波之後,邵兵顯然是佔了下風,他乾脆選擇賠付100萬的天價違約費和暫時息影,以平息這場風波。儘管是這樣,張紀中對他的「攻擊」也從來沒有停止。
2005年,張紀中趁著《笑傲江湖》的熱度尚未減去,順勢出版了《行走江湖》,在書中,他再次將這段往事翻出來,義正言辭地譴責邵兵。
2016年,他做客《金星秀》,更是主動評價邵兵「不敬業」;2019年,時隔三年,張紀中依然借題發揮,暗戳戳地隱喻邵兵人品有問題。
可是,娛樂圈也有人為邵兵發聲:「他絕對不是那種人,邵兵只是一個性格要強的人,他知道對自己和工作負責。」
有小道消息說張紀中的話也很有水分,畢竟,混了這麼多年,他早已是圈內有名的黑老大,換演員、換導演都是他一句話的事情,可以說,他就是現實版的「嶽不群」。
時過境遷,孰是孰非,這一場20年的恩怨早已沒有結果,也沒有贏家。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