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有不少媽媽們都在聊到產後骨盆修復的問題,加上最近幾年的生產後遺症話題的不斷發酵,很多媽媽對自己的骨盆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不自信的心態。不管自己處於什麼情況都好,總覺得自己的骨盆也許需要修復一下。
但事實上,大多數媽媽在產後是可以通過自行的鍛鍊來幫助骨盆恢復到正常狀態的,而只有少數的媽媽在妊娠期間骨盆受到的傷害過大而無法自行恢復。那麼,在面對骨盆修復這件事情,有沒有做過產後骨盆修復的寶媽,你們覺得怎麼樣有效果嗎?
這次,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產後骨盆的問題。
一、正確認知骨盆
骨盆其實就是我們腰臀部位的一整個由骨骼、關節、肌肉和韌帶組合起來的一個系統組織,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承託起人體內部各個器官,支撐上半身的重量平衡。一般情況下,骨盆的結果是非常緊密的,但由於妊娠和分娩的需求,骨盆的組織之間就會變得鬆弛。
孕晚期的時候媽媽的恥骨聯合處就會由於激素及分娩準備的原因而自行變得變得鬆弛起來,產後由於沒能及時恢復那麼就容易出現腰粗屁股大的情況,但大多數人在產後的3~8個月的時間裡,骨盆的結構就會自動恢復到正常的狀態。
二、什麼情況下需要到醫院做骨盆恢復
在產後如果媽媽們的骨盆自行恢復良好,並且沒有出現影響日常生活的不良症狀,那麼我們就不需要通過其他的醫療手段來進行骨盆恢復的。而一般情況下,真正需要進行醫療恢復的媽媽,大都存在一個問題——恥骨聯合分離。
我們骨盆中的兩塊恥骨是兩兩靠攏才一起的,並且之間的間距大約在2~6毫米之間,最寬的時候也不超過1釐米。但如果媽媽產後的恥骨聯合分離間距超過了1釐米,那麼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良症狀,出現腰疼、腿疼,長期的骨骼錯位還會影響到脊椎的發展。
三、關於骨盆修復的方法
由於恥骨聯合分離帶來的骨盆錯位,那麼我們在治療手段上的修複方法主要分為手術矯正和推拿正骨兩種,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選擇更為安全保守的後者,利用推拿正骨的方式來幫助恥骨聯合處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下。
而推拿正骨的方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媽媽們要多做幾次才能達到完全恢復並且鞏固不復發的效果,而在正骨的期間多少都會有疼痛的感覺。在正骨完了之後,媽媽們平時也要配合穿著骨盆矯正帶以及注意站立和坐著的姿勢,才能更利於骨盆的恢復。
四、不能忽視的盆底肌恢復
相對於骨盆恢復這個大概念,媽媽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盆底肌的恢復情況,很多生產後遺症的出現都和這一部分肌肉的鬆弛有關。如果我們產後的盆底肌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出現了過度鬆弛的情況,那麼媽媽們就將會面臨子宮脫垂、漏尿、陰道鬆弛等情況。
所以在產後的恢復鍛鍊工作中,盆底肌的恢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想要讓產後的盆底肌獲得更快更好的恢復,我們就需要配合相關的肌肉運動鍛鍊。而常見的鍛鍊方式主要有:收縮肛門及陰道鍛鍊、凱格爾運動。
重要提示:對於產後骨盆修復這件事情,一般都是出現恥骨聯合分離情況超過1釐米的媽媽才需要通過手術矯正或者是推拿正骨的方式來進行修復,恢復良好的媽媽是不需要進行修復的。而在產後的恢復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盆底肌恢復。
今日話題:在生完寶寶之後,各位寶媽們有受到什麼產後問題的困擾?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