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這些行為也是家暴!

2020-12-16 瀟湘晨報

今天(11 月 25 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暴力日。關於家庭暴力的相關討論,也再一次登上了微博熱搜。都說家是避風的港灣、情感的歸宿,然而現實中屢屢發生的家庭暴力,卻讓這個本該承載著脈脈溫情的地方變成了不少人的噩夢。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家庭暴力就是丈夫打老婆。事實上,婦女、老人、小孩、殘疾人等,都是我國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來自全國婦聯的數據顯示,我國2.7億個家庭中約有30%存在家庭暴力,有16%的女性承認遭受過配偶的暴力,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後才報警。

在家暴形式方面,儘管毆打等身體侵害仍是「主流」,但謾罵、恐嚇等精神暴力的嚴重性也越來越凸顯。而且,施暴主體也更加多元化。令人欣慰的是,自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家暴受害者有了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意識,越來越多的人敢於向家暴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大家可能不熟悉的家暴行為。

「家暴行為」存在五大誤讀

誤解1:家庭暴力只發生在窮人家

誤解2:家暴是因為喝多了酒

誤解3:他只是說話難聽,他沒打你

誤解4:他打你、控制你,是因為愛你

誤解5:為了孩子,我可以忍

家暴者為什麼會有施暴心理?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處在高壓狀態。工作上的壓力、家裡婆媳關係……人的情緒很容易失控。對於一些家暴者來說,他們在外面受了委屈、掌控不了局面,回家之後就想掌控一些權力,想在小家庭當中實施一下。這就是施暴者的控制欲望在作祟。最初可能是說話音量提高。接著,可能會去找戀人的缺點,去否認她,挫敗她的自信。第三步,就是製造肢體衝突,讓她閉嘴。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突然被什麼事情觸發了,就變成了那種很難理解的狀態。

在中國白絲帶志願者官方網站,有專門的心理諮詢熱線。曾經有施暴者打電話進行心理諮詢。據這位家暴者後來描述,當他在敘述「我想讓孩子媽媽閉嘴」的時候,對方反問了他一句話:「她是一個人,她有說話的權利嗎?」是啊,她有說話的權利,有表達的權利。

後來,也有諮詢師給出了三點很重要的建議。一是施暴者的覺察——應該要去了解自己憤怒的臨界點,自己要辨別出來。二是脫離現在的環境,去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三是最好能在當地找一個可靠的心理諮詢師接受持續的心理治療。

這些行為也是家暴!

謾罵、恐嚇等精神暴力都屬家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規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專家解讀:從行為類型來看,除了身體暴力,明確包括精神暴力,「等侵害行為」給了法官具體情況的自由裁量空間,可以把性暴力納入「等」的行為類型之中。

同居關係發生暴力也算家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

專家解讀:在附則中增加準用條款,擴大了主體適用範圍,有著同居關係、撫養照料關係、家庭僱傭關係等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都可依照反家暴法規制。例如:保姆虐待女嬰並向其口中吐痰,亦算家庭暴力。

精神和錢財控制也屬家暴行為

知名美妝博主宇芽曾講述,自從和前男友在一起後,家暴和各種貶低大罵接踵而至,她不僅遭受了肢體上的暴力,在精神上和錢財上也受前男友的控制,還曾一度被威脅恐嚇。在視頻裡,她哭訴自己半年來的遭遇,後悔自己沒有在第一次遇到的時候就留下證據並報警,直到最後一次,男友的施暴導致她下半身失去知覺才清醒。

僅僅是電梯這段視頻就讓人不寒而慄

這個光著上半身的男人衝到電梯裡

對女孩進行拖拽

最後生生把她拖了出來

除了遭受肢體上的暴力

宇芽在精神上和錢財上

也在被暴力,被洗腦

對此,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楊曉林表示,「從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來看,肢體暴力只是其中一種,家庭暴力還表現為經濟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等各種形式。」

家庭暴力根據不同的尺度,

有不同的區分方式

家庭暴力並不僅僅是毆打、殘害等此類身體暴力行為,還包括精神暴力和性暴力。

北京市石景山區檢察院檢察官曹麗薇曾在接受採訪時介紹:「精神暴力行為的發生要達到經常性才能構成家庭暴力,而一般程度上夫妻吵架不能說就一定是家庭暴力。」

身體暴力:夫妻一方毆打另一方致死、致殘、重傷的;夫妻間經常性的拳打腳踢、咬、掐、擰、推、搡、扇耳光等人身傷害或羞侮行為;婦女在孕產期間遭配偶毆打的;在離婚訴訟期間毆打或唆使他人毆打配偶的;由第三者介入的對配偶的身體傷害行為。

精神暴力: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經常性的威脅、恫嚇、辱罵造成對方精神疾患的;以傷害相威脅,以損害家具、傷害動物、打罵孩子相恫嚇造成對方精神恐懼、安全受到威脅的;為達到精神控制的目的對配偶經常性的當眾或私下惡意貶低、羞辱、挖苦、奚落、嘲笑、謾罵致對方不堪忍受的;經常刁難、幹涉、猜疑、阻止限制對方行動自由,影響對方正當工作生活的;公開帶第三者回家同居羞辱配偶的。

性暴力:經常以暴力強行與配偶發生性行為,造成傷害後果的;酗酒後以暴力強行與配偶發生性行為,致對方不堪忍受的;患有傳播性性疾病以暴力強行與配偶發生性行為的,以暴力方式強行對配偶實施變態性虐待的。

經濟暴力:對另一半實行經濟控制。

冷暴力:漠不關心、不理不睬、不過性生活、不做家務等。

當遭受家庭暴力後,

我們應該如何做?

家庭不是法外之地,

家暴的真相只有一個,

就是有人施暴。

停止關於「為什麼動手」的發問,

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施暴者的懲戒上,

才能形成對家庭暴力「零容忍」的社會氛圍,

才能築起反家暴的銅牆鐵壁。

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沙斯媛 綜合自央視新聞、北京青年報、新浪微博等

編輯:葉開

【來源:大眾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你被PUA了嗎?警惕!這些行為,說明TA有家暴傾向……
    經常說「你必須這樣,我要求你這樣,你不得不這樣」等類似的話。 猜忌心理特別強。例如總監督你的電話,總猜忌你有外遇等。 情緒容易失控。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摔門而走等。
  • 家暴致死女性至少920人,你不知道的故事!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家暴致死的新聞,心裡不是滋味,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極度排斥家暴行為,也抵制這種行為。可是,為什麼家暴案件越來越多,實在讓人非常痛惜!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白巖松呼籲女性用法律抵抗家暴#,聲稱:家暴不是家務事,是國法該管的。
  • 明明被家暴的人是你,為什麼反而有羞恥感的也是你
    文|吳在天 人們常說:「家暴只有零次與無數次的區別」,可在心理諮詢與問診中,常有遭受家暴卻不想結束婚姻關係的被家暴者。也許我們都會勸被家暴的女性離開,但這似乎是一句沒大有用的話。為什麼她們離不開?有位來訪者說,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丈夫家暴有5年多了,她卻一直忍受。
  • 家暴受害者,為何「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此令?
    呂孝權:當然有衝突,人身安全保護令針對的是家暴,而家暴的本質既不是婦女問題,也不是婚姻家庭問題,而是社會問題。這個「家務事」不只是家庭糾紛,而是侵犯被害人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這些傳統觀念是對家暴本質的曲解,兩者不是一回事。  萬飛: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為有安全風險的人提供保護措施,是法院裁定書。
  • 有家暴傾向的人具有這些特徵
    彭凱平教授介紹,家庭暴力還可能發生於有血緣、婚姻、收養關係以及生活在一起的各種家庭成員之間。施暴者無論是丈夫、妻子、子女還是兄弟姐妹,都屬於家庭暴力。全世界家暴受害者中,80%是女性,20%是男性。如何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人,彭教授提出3點:控制欲特別強。經常說「你必須這樣,我要求你這樣,你不得不這樣」等類似的話。
  • 家暴受害者,為何「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人身安全保護令?
    還是受傳統觀念影響,覺得「家醜不外揚」。有的女性覺得,忍忍就過去了,老公哄一下,兩個人又和好了。呂孝權:當然有衝突,人身安全保護令針對的是家暴,而家暴的本質既不是婦女問題,也不是婚姻家庭問題,而是社會問題。這個「家務事」不只是家庭糾紛,而是侵犯被害人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這些傳統觀念是對家暴本質的曲解,兩者不是一回事。
  • 新冠疫情加劇意外懷孕、家暴等風險?這些你可能不知道
    「如果封鎖的措施持續6個月,衛生服務就會嚴重中斷,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就會有上千萬婦女可能無法獲得現代的避孕藥具,導致數百萬婦女意外懷孕,也許還將發生眾多的基於性別的暴力事件。」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洪騰表示,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致使產品的供應鏈受到破壞,影響了包括避孕藥具在內的衛生用品的供應,這加劇了意外懷孕的風險。
  • 「三八維權周」公安機關會如何處理家暴行為?家暴告誡書有何作用...
    公安機關會如何處理家暴行為?家暴告誡書有何作用?當您正遇到家庭暴力時,對方衝動不聽勸阻,有進一步威脅人身安全情況的傾向時,請及時撥打110報警,尋求公安機關的幫助。接警民警將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如現場仍正在發生家庭暴力,民警將立即制止,控制加害人,防止事態進一步升級,保護您免受進一步侵害。02公安機關會如何處理家暴行為?
  • 哪些行為屬於「家庭暴力」?受到「家暴」該怎麼辦?如何處理?
    這也是一直以來也是在民眾間和法律界經常言論的話題。很多遭受「家暴」人也正陷入在痛苦之中。那麼哪些行為屬於「家庭暴力」呢?如果遭受「家暴」該怎麼辦?該如何去處理呢?下面就為大家簡單說說。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一、什麼叫「家庭暴力」?
  • 滿臉是血的「家暴妝」火了,我卻笑不出來:求求別再把家暴當玩笑
    這種「不以為恥,反以為傲」的娛樂方式,一次又一次衝上熱搜,「家暴妝」筆記更是刷爆朋友圈。如果你手殘也不用擔心,因為商家會幫你解決,他們及時推出了模仿「家暴妝」的特效,讓所有躍躍欲試的人得到滿足。若有人批評她們,說她們毫無底線,三觀不正,她們會輕描淡寫的來一句:真是老古董,這麼死板幹嘛?太上綱上線了吧,娛樂而已。可是,「家暴並不是什麼用美學可以展現的東西,它是一種徹底的暴力行為。」不應被消費,不能被美化,更不該被玩笑化。
  • 如何判斷你的對象是否有家暴傾向
    每一次家暴新聞上熱搜往往伴隨著很多這樣的評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想要從家暴裡早早脫身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家暴本身就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犯罪對你火力全開地追求給你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努力營造出非你不可的氛圍讓你以為自己遇到了命中注定慢慢就答應了他的追求但你不知道的是
  • 怎樣判斷你的對象是否有家暴傾向
    每一次家暴新聞上熱搜往往伴隨著很多這樣的評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想要從家暴裡早早脫身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家暴本身就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犯罪很多有家暴傾向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會暴露出來在戀愛的初期他們往往會通過偽裝來引誘和迷惑你
  • 明知道賈靜雯被家暴,為什麼林若亞還嫁給孫志浩?
    賈靜雯是誰,不說是《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我還真不知道,原諒我不關注娛樂方面的事情。查了資料了解到賈靜雯的感情經歷,不過我們不談娛樂八卦,單就討論關於家暴方面的事情。當年賈靜雯和孫志浩的婚姻,因為家裡有個管事的婆婆不喜歡賈靜雯,所以誘發了很多的家庭矛盾。
  • 母親被兒子扇巴掌:兒子打母親也是家暴!多一份了解才能打破沉默
    以下動圖有可能引起不適,請選擇性觀看:一個10歲的男孩揮舞著拳頭,一拳又一拳地打在母親的頭部,下手又快又狠,不知道的還以為打的是什麼有深仇大恨的人。最後母親被打倒在地,兒子依舊不依不饒,還在用腳往母親身上踹:這時出現了一個細節,孩子回頭看了一眼在一旁拍攝的父親。
  • C羅伊布表態反對家暴,鄭爽也力挺被家暴女生,誰留意家暴源頭?
    後來才知道這個紅色的痕跡是來源於口紅,也就是球員們在臉上塗口紅了,那麼球員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11月25號是什麼節日呢?那就是國際反家暴日,也就是說球員們往臉上塗口紅的行為,就是在表態反對家暴。
  • 沒結婚是否算家暴?家暴如何取證?
    根據《反家庭暴力法》規定,「家庭暴力」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心理、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該法案第37條明確,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規定執行。  「不僅家庭成員之間,共同生活的情侶之間的暴力行為也是家庭暴力,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 女子被家暴16年才擺脫,如何預防家暴,三點教你識別家潛在家暴男
    這也不宇芽第1次被家暴了,他在採訪中回憶起被家暴的片段是這樣說的,「我當時像玩具一樣直接摔到地上。然後我就拼命的求他。求求你幫我打120,我的下半身已經沒有力氣了,已經站不起來了。我那個時候特別害怕,這種恐懼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當時唯一的訴求就是要活命。」
  • 反家暴小課堂:你眼中的「家暴」就是法律定義的「家暴」嗎?
    ▲沙畫版:手把手教你用《反家庭暴力法》保護自己隨著反家暴宣傳的深入,家暴受害者群體開始勇敢站出來說「不」,社會公眾也對家暴的危害有了共識。但在回應家暴諮詢、處理家暴個案時,筆者發現大眾眼中的「家庭暴力」並不一定是法律所定義的「家庭暴力」,其間有一些認知誤區。
  • 《神秘巨星》:遭受家暴,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忍氣吞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神秘巨星》這部電影,我之前和家裡人一起看過《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後來聽說《神秘巨星》裡面有之前那部電影裡的主角,所以今天我和家人就一起看了。這部電影全程看起來還可以,雖說有一些劇情可能不太符合邏輯,主角光環也過於強烈,但全過程下來,還是有很多溫暖和催淚點的。這部劇融合了許多元素,夢想、母愛、親情、家暴、重男輕女、早戀等等都有涉及到。但今天我想要說的是家暴這個話題。
  • 「老公打了我一耳光,算是家暴麼?」什麼才是家暴?怎樣處理家暴
    家暴,對於一段婚姻來說或者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簡直就是噩夢,如果你在面對家暴之後不知道怎麼處理,那麼你將會在噩夢中永遠無法醒過來。一場噩夢總要有睜眼的時候,你睜眼的時間決定你噩夢的長短。孩子做錯了事,很多家長都會採用「打孩子」的方法來教訓或者教育孩子,這並不算家暴,家暴是指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不管家長以「打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是對是錯,他們並沒有對孩子進行傷害和摧殘,因此這算不上家暴。也可以看出毆打和單純的「打」所涉及的程度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