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被家暴的人是你,為什麼反而有羞恥感的也是你

2020-12-16 齊魯壹點

文|吳在天 

人們常說:「家暴只有零次與無數次的區別」,可在心理諮詢與問診中,常有遭受家暴卻不想結束婚姻關係的被家暴者。也許我們都會勸被家暴的女性離開,但這似乎是一句沒大有用的話。為什麼她們離不開?

有位來訪者說,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丈夫家暴有5年多了,她卻一直忍受。

她和丈夫結婚6年,婚姻生活開始不到半年,有了第一次家暴。她離家出走,在閨蜜家待了一個星期。她想過離婚,閨蜜也支持她離婚。但一想到結婚半年就離婚,父母會怎麼看自己,別人會怎麼看自己,本來這段婚姻父母也不看好的。後來,丈夫也來哀求她回家,她就順勢回去了。最初,丈夫確實是表現得還可以,但是不久後又一次家暴,比上次更嚴重,她的幾位好朋友想幫助她,讓她離開這段婚姻,建議她去尋求法律援助,甚至都幫她聯繫了律師。

但最後朋友們都放棄了,因為她總是在關鍵時刻退縮。丈夫整天對她呼來喚去,罵她打她,孩子在這個家裡也是擔驚受怕,像老鼠躲著貓一樣躲著父親。但她就是走不了,就是做不到。她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樣。她覺得自己很糟糕,是個糟糕的女人,糟糕的母親。

也許我們都會勸被家暴的女性離開,但這似乎是一句沒大有用的話。為什麼她們離不開?

一位被家暴的女性對我說,她其實也很怕聽到親人朋友告訴她:你離婚不就行了,你為什麼不離開他!因為聽了這些話,就意味著她犯了一個錯誤,一個人生中非常重大的錯誤。她每天都在為自己的生活責怪自己,攻擊自己。

她說,她最想得到的,是理解。但是,別人對她說為什麼不離開那個人的時候,恰好就是沒有真正去理解她的痛苦,甚至會讓她感受到有被責問。

離不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自己真離開了這段關係,就不得不去面對原來如此不堪的過去,這種羞恥感更讓人難以面對。

就像那位來訪者說的,她的這段婚姻,父母一開始就不看好。她擔心沒面子,她害怕父母看不起。更何況,她自己也知道,這段婚姻是個錯誤,她飽受其中的痛苦和恥辱。羞恥帶來的難受,比這段婚姻帶來的傷痕更痛苦。

有時候,當旁人在勸說被家暴的女性,可以離開或終止這樣的婚姻關係,她們常常會有各種擔心害怕的理由,來說明自己為什麼不離開。比如,擔心自己一個人不能在社會上生活,擔心找不到工作,擔心養活不了孩子,甚至擔心,丈夫會不會報復。這些擔心害怕,不僅是在表達對目前這段婚姻關係的擔心,很有可能,也是對早期生活經歷的恐懼放大。

我們國家在《反家暴法》裡面,還特意提到了家暴目睹兒童受害者。在家暴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把曾經遭遇過的虐待,看到過的暴力,感受過的情緒記錄到身體裡。

很多的家暴個案研究都有提到,那些遭遇家暴的女性,在早年的生活經歷中,可能都曾有過複合性創傷,不僅是在身體方面的暴力,很有可能是,在情感方面也曾遭遇過漠視或虐待。

擔心不能一個人生活,很有可能是,小的時候內心太孤單了,或者是父母的漠視,或者是父母之間的爭吵,無暇顧及。所以害怕失去一段關係,因為再糟糕的關係,也有人存在,而離開了這段關係,就不得不面對早年經歷的那種痛苦的孤獨。害怕伴侶的報復,可能是因為,在父母吵架的時候,目睹了他們曾經相互的威脅或報復。

正如有人形容說,在家暴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就像是被毒汁灌溉養大的花,清水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一劑毒藥。

羞恥,就是藏在毒汁中的重要成分。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去接受自己曾經受虐的經歷,無論是身體還是情感,都難以接受。不僅是因為這些經歷太痛苦了,更深層的是,它讓我們感受到深深的羞恥感。所以在情感上才會有所隔離,所以我們才會用各種理由拒絕離開這段關係。

但是,當你可以意識到,你所有的擔心害怕和離不開,其實都是有原因的時候,你就可以試著去面對曾經的創傷,這樣就不會有太強的自我攻擊和羞愧感了。比如告訴自己,一直離不開家暴的婚姻,也是可以理解的。

理解自己並不容易,甚至是艱難痛苦的。有時候,我們可能仍然會對家暴否認,或把它合理化。這需要時間和勇氣去面對殘酷的真相:本該是愛護自己的人,竟然會漠視或虐待自己。

只有理解自己,才能停止內心的自我攻擊,才能放下對自己的羞愧感。當可以理解自己的時候,也就可以接納自己,接納曾經遭受過暴力對待的真相。為你過去的人生哀悼,才能讓你未來的人生起航。

相關焦點

  • 你可能不知道,這些行為也是家暴!
    都說家是避風的港灣、情感的歸宿,然而現實中屢屢發生的家庭暴力,卻讓這個本該承載著脈脈溫情的地方變成了不少人的噩夢。在很多人的概念裡,家庭暴力就是丈夫打老婆。事實上,婦女、老人、小孩、殘疾人等,都是我國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來自全國婦聯的數據顯示,我國2.7億個家庭中約有30%存在家庭暴力,有16%的女性承認遭受過配偶的暴力,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後才報警。
  • 心理學:童年受到身體、語言、情感虐待的人,長大後會有羞恥感
    為什麼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受到虐待,以後會讓他/她產生羞恥感呢? 所謂虐待,就是在精神和肉體上羞辱他人,蔑視和輕賤他人的人性人格。讓當事人在精神上為自己感到羞愧,覺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種人間恥辱。
  • 警惕你身邊的「安嘉和」!專家教你如何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人
    專家教你如何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人 2020-12-01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判斷你的對象是否有家暴傾向
    13年正增長夫妻間、戀人間家暴事件屢屢發生家暴只有0次和100次為什麼不早點離開?為什麼非要忍到現在?......很多有家暴傾向的人並不是一開始就會暴露出來在戀愛的初期他們往往會通過偽裝來引誘和迷惑你在一開始他們會偽裝成一個全心全意愛你的人
  • 怎樣判斷你的對象是否有家暴傾向
    與收入較高的家庭相比收入低家庭中的女性成為家暴受害者的機率比前者高3倍鄰國日本每年家暴事件約為7萬起而日本家暴事件已連續13年正增長夫妻間、戀人間家暴事件屢屢發生家暴只有0次和100次為什麼不早點離開?
  • 今天我就告訴你,為什麼吃軟飯的男人,總是對妻子家暴?
    最近看到好幾個故事,他們無一例外的特點就是,在家裡吃軟飯的男人總是對妻子家暴。他們的妻子比較的有錢,在別人看來,窮小子娶了富豪女,可以說這輩子不愁吃不愁喝讓人非常的羨慕,然而事實上卻是相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會對妻子進行家暴。1,比如說最近受到很多人關注的杭州失蹤案來女士,他的丈夫徐某對前妻以及對她都曾進行過家暴。再比如震驚全世界的三星千金李富真愛上一個保鏢。他們結婚之後,保鏢不但沒有珍惜這段感情,反而對她經常家暴。
  • 家暴致死女性至少920人,你不知道的故事!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家暴致死的新聞,心裡不是滋味,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極度排斥家暴行為,也抵制這種行為。可是,為什麼家暴案件越來越多,實在讓人非常痛惜!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白巖松呼籲女性用法律抵抗家暴#,聲稱:家暴不是家務事,是國法該管的。
  • 女子凌晨被家暴稱自己不夠強大,用武力改變你的伴侶是徒勞的
    家庭暴力為什麼會循環?那是因為家暴起了作用。男人覺得動手能夠解決問題,因為女方在拳頭下面退縮了,覺得在某種情況下暴力是有效果的。不得不說,這位女士的忍耐力和包容心真的很強大,同時她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後反而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是哭訴糾結在和老公的內耗上來折磨自己。 但網友看到后角度不一,評論也五花八門,從家暴到女性獨立,都有各自的立場,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怎麼看待家暴這件事的。
  • 你被PUA了嗎?警惕!這些行為,說明TA有家暴傾向……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電視劇片段 全世界家暴受害者中80%是女性 三類表現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人彭凱平教授介紹,家庭暴力還可能發生於有血緣、婚姻、收養關係以及生活在一起的各種家庭成員之間。施暴者無論是丈夫、妻子、子女還是兄弟姐妹,都屬於家庭暴力。全世界家暴受害者中,80%是女性,20%是男性。 如何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人,彭教授提出3點: 控制欲特別強。
  • 有家暴傾向的人具有這些特徵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電視劇片段全世界家暴受害者中80%是女性三類表現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家暴不止出現在夫妻之間。彭凱平教授介紹,家庭暴力還可能發生於有血緣、婚姻、收養關係以及生活在一起的各種家庭成員之間。施暴者無論是丈夫、妻子、子女還是兄弟姐妹,都屬於家庭暴力。全世界家暴受害者中,80%是女性,20%是男性。如何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人,彭教授提出3點:控制欲特別強。經常說「你必須這樣,我要求你這樣,你不得不這樣」等類似的話。
  • 挽回真實案例01:來自家暴男的救贖,記錄一周挽回前女友
    家暴會把婚姻推上絕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掄起拳頭打起巴掌,作為那個女人,心裡一定是可憐可嘆又可悲。而今天的主人公反倒是家暴男,作為男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我們暫時稱家暴男程師,家暴男痛苦的敘述,第一次打她,竟是因為女朋友無意間翻看了自己手機。
  • 你了解「家暴」形成的原因嗎?咱們一起來看看
    即便是有法可依,依然有很多家暴事件頻發。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採取的是沉默和隱忍。從心理學的角度,當一個人的尊嚴被長期踐踏後,有可能會放棄抵抗!頻繁被家暴的受害者,出於各種原因會產生強烈的羞恥感,其中一部分,會認同自己是個不該善待的人。
  • 面對家暴男,應該「打回去」嗎?
    每次有「女性被家暴的新聞」出現在熱搜時,總會有網友譴責受害者,諸如: 「他第一次打你時,你為什麼不報警不分手?」 「無緣無故為什麼打你?一個巴掌拍不響唄!」 「這男的矮胖醜,你肯定是看上他的錢了!」
  • 都在憐愛他被家暴,實際也是個羅生門?
    但可能很多人最早看過的國內脫口秀節還是當年的《今晚80後脫口秀》。王自健主持的。那些年很多人的快樂都是王自健給的,也是通過這個節目第一次了解到脫口秀,大家都喜歡叫他小王爺。當年籍籍無名的李誕還沒有完全出現在臺前,還只是王自健口中的蛋蛋。
  • 如何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人?
    近期,短跑名將張培萌妻子、主持人漠寒稱自己長期遭張培萌家暴引關注。11月8日,漠寒接受媒體採訪稱,張培萌施暴後會非常用力地道歉,自己也會選擇原諒,現在自己已經放下了感情,只想女兒快點回家。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電視劇中,馮遠徵飾演的安嘉和也是家暴,他並非天生就是一個壞人。他對弟弟關心備至。對所愛的人,溫柔體貼。努力上進,年紀輕輕便成為當地有名的外科醫生。他最初家暴,源於前妻的外遇,對於一心憧憬溫暖幸福的家庭生活的他來說,無疑致命一擊。這個打擊不便跟外人說,壓抑的情緒通過暴力宣洩,加上前妻的軟弱,使得他變本加厲。
  • 家暴男婚前溫順,前後的反差特別大,如何識別有家暴傾向的人
    最近國際反對家庭暴力日,反對家暴的主題一直在不斷升溫。那麼怎樣辨別有家暴傾向的人?受傷時怎樣報警是最有效的?筆者就此問題請教了相關心理專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這類人長大後,身上也會多帶點暴力傾向,但也不例外,如今社會提倡的是文明講禮貌,暴力會傷害人的人際關係,如果和這樣的人發生衝突,就會傷害人的身。心理學家指出,有過家暴傾向的人,婚前婚後性情大變,婚前溫順,婚後可能暴跳如雷,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該如何辨別這種偽裝?專家指出,這些人一般具有以下特點,遇到一定要注意。
  • 母親被兒子扇巴掌:兒子打母親也是家暴!多一份了解才能打破沉默
    翻了翻網友們的評論,有這樣幾條一針見血。可怕的是,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個例。以下動圖有可能引起不適,請選擇性觀看:一個10歲的男孩揮舞著拳頭,一拳又一拳地打在母親的頭部,下手又快又狠,不知道的還以為打的是什麼有深仇大恨的人。
  • 家暴,無休無止的噩夢!和一個有家暴傾向的人生活有多可怕?
    不禁令人感嘆,家暴致死還只是虐待罪,判處只有2~3年的有期徒刑,並且是緩刑。犯罪成本如此之低,讓家暴之人毫無畏懼之心。在家庭的範疇內,法律對於弱者的保護還遠遠不夠。所以,身處弱勢的一方,務必要以清醒的頭腦,敏銳的雙眼,早早識別出具有家暴傾向的人,並及時遠離,免受傷害。
  • 老公一個禮拜家暴的頻率有兩次,我該怎麼辦?
    老公一個禮拜家暴的頻率有兩次,我該怎麼辦?這是來自某問答平臺一個網友的求助,看到後我非常震驚,平均每個星期家暴兩次,家暴的頻率恐怕都要超過了夫妻房事的頻率了吧,這是家庭生活,還是人間地獄?一、男人為什麼會有家暴傾向?
  • 網紅拉姆被前夫縱火焚燒|家暴,你何時才能停止?!
    家庭暴力的傷害當今社會,只要你稍微關注一下新聞,你就會發現家庭暴力是十分常見的,而家庭暴力給成員帶來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張嫮目家暴是不爭的事實,可悲的是,竟然有不少人支持張嫮目,理由是:「認識一個月就同居,不是什麼好女人,該打。」不由想到去年同樣因為第五次被家暴後,站出來發生的美妝博主宇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