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消費者報導
消費之前需要注意哪些「陷阱」?誘導消費者的話術和騙局都有哪些? 黑貓投訴平臺幫您避開這些消費障礙,保障您的合理投訴訴求。【消費投訴,就上黑貓】
作者:張德榮、胡文靜
據iiMedia艾媒數據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用戶規模突破了3億,達到3.07億人,共享充電寶成為一個備受資本追捧的「風口」。不過,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用戶規模預計將降至2.29億人。
據了解,街電是行業唯一一家配備專業運維團隊的共享充電寶企業,也是第一家踐行精細化運營的企業。既然擁有了專業的運維團隊,街電又能否為用戶帶來更好的便捷租借體驗呢?《消費者報導》了解到,現今共享充電寶行業投訴激增,街電尤甚。投訴內容主要為充電寶無法正常租借和歸還,導致系統亂扣費。此外,與街電的合作商戶反映帳戶金額無法提現,認為街電涉嫌霸王條款。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歸還充電寶失敗,客服要求用戶自費將充電寶寄回處理
王東(化名)是一名北漂青年,10月7日凌晨時分,王東在火車站借用了街電的充電寶充電等候上車。約兩小時後,王東在臨上車前欲歸還充電寶,讓王東意想不到的是,充電寶竟無法歸還。王東回憶稱,「當時櫃機卡住了,隔壁還有幾個和我一樣無法歸還充電寶的人,但因為趕著上車,便帶著充電寶去往另一個城市。」
據了解,王東所在的城市沒有「街電充電寶」,隨後便聯繫了街電客服尋求幫助。街電客服表示櫃機確實存在電源卡住的情況,但不確定是否是王東借的櫃機,要求王東返回商家處重新歸還。
王東告訴客服自己並不在北京,無法歸還。客服給出最終的解決方案是要求王東自費將未歸還成功的充電寶快遞寄回商家處,並表示未歸還成功的訂單將正常計費,累計計費99元後自動結束訂單。
「方案不接受,憑什麼商家櫃機不優化導致的無法正常歸還充電寶讓消費者承擔後果?」,王東認為,無法歸還並不是用戶自身造成的,街電變相強買強賣,相當於99元購買了街電的充電寶,屬於霸王條款。
借充電寶掃碼未彈出,未使用共扣費76.5元
「10月18日通過街電掃碼借用充電寶後沒有彈出來,當時立馬聯繫了客服尋求幫助,客服要求拍照櫃機圖片發送過去,並告知會有專員在24小時內聯繫處理。結果發現街電一直計費了兩天,在沒有使用情況下產生76.5元的費用。」這是來自廣東河源張君(化名)的經歷。
張君回憶到,當時聯繫客服尋求幫助的48小時後才有專員來電溝通,專員表示充電寶不在街電的機子上,建議張君回到當時借用的店鋪尋找。張君立馬趕回店鋪裡向店家問詢,最後在店員口中得知他們有撿到充電寶,與店員說明情況後立馬將充電寶歸還。
不過,張君在歸還充電寶後被扣費76.5元,租借時長為2天5小時20分鐘。張君表示,在租借充電寶未彈出時已及時向客服進行反饋,但沒有得到及時處理。認為不應該由消費者承擔「充電寶未彈出」的問題,扣費不合理。
對此,《消費者報導》採訪了法律從業者郭小明。郭小明認為,充電寶租用設備是由廠家生產和提供的,在用戶沒有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破壞設備的情況下,機器故障問題屬於廠家的技術和設備質量問題,應當由街電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不該歸責於用戶。
針對上述問題,《消費者報導》向街電發送採訪函問詢,街電錶示,出現充電寶未彈出或無法歸還的主要原因是由店家對應位置的網絡信號不佳、用戶手機網絡不穩定或信號不佳、用戶將電池插反或放置不到位或充電寶歸還錯誤(租借充電寶與實際歸還充電寶不一致)的原因造成。並表示,如果遇到未彈出或無法歸還等情況,用戶可以及時撥打客服熱線或聯繫在線客服。街電客服人員會對用戶諮詢訂單情況了解核實後為用戶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
商戶與街電終止合作,合同消失
「2019年有街電的業務員主動上門推銷尋求合作,我答應了。直至2020年5月,我的店鋪準備關店,就聯繫了街電的工作人員撤走機器。」來自重慶的李諾(化名)告訴《消費者報導》,自己在當地經營著一家店鋪,因關店選擇與街電終止合作,在最後一筆的提現才發現帳戶有120.5元的餘額無法提現。
李諾告訴《消費者報導》,最後被告知帳戶餘額要有200元以上才能提現。李諾因此事多次撥打了街電的官方客服電話,但對方以沒有權限為由讓李諾等待當地工作人員的電話,最後不了了之。
李諾認為,機器撤回,合同終止,法律意義上不管餘額多少都是商家應得收益,街電無權單方面扣留,純屬霸王條款。
值得一提的是,李諾因終止合作後無法提現而查看合同內容時,發現商戶系統的籤約中心裡,合同竟然是空的。
街電錶示,街電的所有合作方面都會與商家籤署合同,合法合規保障自身及商家合法權益。2020年下半年街電啟動電子籤約流程,新籤合同可以實現線上簽署,因此對應的電子合同會更新到系統後臺。如商家籤署的是線下合同,則街電商戶助手中沒有對應的線上合同籤署流程,因此商戶系統中對應版塊會是空白顯示。
不過,據李諾回憶稱,2019年6月答應與街電合作之時,合作的相關流程均由業務員代辦,只需要提供相關證件即可。「他們給了我一份電子籤證,只核對個人信息、帳戶信息、分成比例,其餘沒有細看。」
最低提現金額為200元,商戶質疑霸王條款
無獨有偶,來自廣東肇慶的謝林(化名)也有相似的遭遇,其帳戶餘額為141.50元,因帳戶金額低於200元無法提現。
謝林回憶稱,當時在退還機器時業務員明確告知帳戶餘額為200元以下可以操作提現,只需要將商戶系統的「可提現金額」頁面進行截圖並發給業務員,由業務員代為申請提現。不過,在等待提現的過程中,謝林收到了一筆53.47的提現金額,剩餘84元則無法提現。此外,提現需要收取10%的手續費。
謝林表示無法理解,當時向業務員提供了一張金額為141.5元的截圖,為何最終只收到了53.47元。謝林對此多次撥打客服電話進行投訴,但沒有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街電錶示,在實際工作中,低於200元的金額提現多數情況出現在雙方終止合作時,需要對商戶帳戶餘額進行提現處理。為了保證公司資產安全,商家需要歸還櫃機後由商家對應的客戶經理髮起申請流程,街電核實無誤後會處理提現流程,為商家進行提現處理。低於200元的帳戶餘額不能提現問題不存在。
不過,謝林告訴記者,自己撥打街電的官方客服電話不下5次,告知合作已結束,但仍舊無法提現。
郭小明認為,商戶和街電方之間是合同關係,在商戶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時,街電應該履行收益提現的義務,不得設置障礙扣留本屬於商戶的收益,否則就構成違約。《消費者報導》將密切關注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