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寺位於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這裡風景秀麗,生態優美,是著名的佛教聖地,也是中國佛教文化的巨大寶庫。
雲居寺的寺院內和周圍的山上有唐代、遼代、明代建造的各種磚塔、石塔十餘座。其中寺院內的北塔是最有名的,它是雲居寺的標誌性建築物。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9月16日,日本侵略軍佔領了房山縣城,民間紛紛組織武裝力量進行抵抗,保衛我們的家鄉,其中一支武裝力量「華北抗日救國同盟軍」的司令部就設在了雲居寺,日軍侵略軍為了切斷抗日力量的通道,分別於1937年,1939年和1942年三次大規模轟炸雲居寺一帶,這座千年古剎就這樣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化為灰燼,就只剩下這座北塔和周圍的幾座小塔了。
解放以後要想修復這座古寺院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這座修建於遼代的北塔,它的造型非常獨特,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最上面是九層相輪,像一口鐘,中間像鼓,最下邊是兩層閣樓,因此人們稱它為鐘鼓樓。
這座古塔雖然逃過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劫難,保留了原來的樣貌,但是有一點卻難壞了修復的專家們。請仔細觀察基座下部的這些佛像磚,你會發現每一塊上面都有四列字,「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這是佛教中的唱頌詞,叫偈語。所以這些磚被稱為佛偈語磚。
20世紀八十年代末,政府撥專項資金給雲居寺修復北塔,由於這些佛偈語磚有的脫落,有的殘缺,所以全部需要更換。可是工作人員走訪了幾十家磚窯廠,遺憾的是沒有一家能生產出一模一樣的佛偈語磚,這樣使得北塔下半截的初期地基修復工程暫時擱置,只能開始修復它的上半部分。
施工人員在塔的東南角方向建了一個坑用來淋灰,第一天下班的時候投入石灰,注滿水後待第二天使用,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早晨施工人員上班的時候,這個坑已經下陷,所有的灰膏和水都沒有了,而且在這個坑的前端發現了一個很深的洞。這是怎麼回事呢?工作人員感到不解,於是向上級匯報,讓人驚喜的是,在專家的指導下,經過挖掘,發現了修復佛塔所需要的佛偈語磚。
現在到雲居寺你會發現,在距離北塔東南角十米的地方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佛偈語磚出土處,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北京文物局的專家就是在這順著水泥流失的方向,發掘出佛偈語磚的副本共計177塊。剛好比塔面需要的176塊磚多出來一塊,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這些佛偈語磚就像是古人藏好的禮物,等待我們後人去發現。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北塔佛偈磚在後人急需的時候出現,解決了古塔修復的燃眉之急,這是冥冥註定的。一切諸法因緣相生,因緣相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