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好久都沒有下雨了,下雨都儼然成了一種望穿秋水的渴盼。也不知烏蒙蒙的蒼穹,萍翳咋就捨不得她的盈盈粉淚呢?讓人間如此乾涸。且說天乾物燥,有雨潤澤,可防火燭。即日,總算稀稀疏疏地下起這一場雨來,也讓沉悶的大地,瞬時清爽起來。我卻在心裡兀自揣測,莫非這是一場人工降雨 ?果不其然,無意間刷視頻,就看到了同安發射了催雨彈,原來真是世人刻意為之,並非老天爺的本心啊 !這雨下一陣,停一陣,完全沒好半分利索樣,下得也夠委婉、夠牽強的,非得讓人從中作梗 ,她才略微顯得爽快!
據說,下雨總是涼薄的,也是清醒的,天地之間會有一點兒清雅的氣氛。迥異無雪的北方 ,一場冬雨彌補了現實的枯燥。雖然不過一場雨,卻也讓人思緒萬千,不禁引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的追溯,不禁念及「昨日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的緣故,不禁想起「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的畫面……尤其在大雨瓢潑的夜晚,等洗個熱水澡,就可以撇開塵雜,大夢一場。然而,如此悽涼雨夜,難免被《聽雨》詞中「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的蕭瑟之意所驚醒,何曾得以分毫睡意呢?
但卻,並非只是下雨而已 ,下雨總會給人浮想聯翩的感覺。若白蛇不曾任性妄為製造水滿金山寺的挑釁,又怎麼會被壓在雷峰塔下呢?已然沒有白蛇的魄力,也沒有龍王興風作浪的本領,但也想起那句浪漫的說詞 「最美不是下雨天,而是和你一起躲雨的屋簷。」這句話從何言及,卻又不知所蹤 ,只是,有些美好的人生際遇,也都像這下雨的日子 ,給人浪漫的情愫,也給人淡淡的憂傷 。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可是又何必老是心中裝著下雨天呢?需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一切別無它法,就看我們怎樣對待!
只是,靜靜的夜,可以微聞淅瀝的雨滴 ,可以暢想人生的話題。當然,不必像那些多愁善感的姿態,諸如「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的黯然,諸如「可惜和風夜來雨,醉中虛度打窗聲」的感慨,諸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佳色,諸如「一雁下投天盡處,萬山浮動雨來初」的視覺……縱然是雨,也只是今日雨,沒有昨日的情調。縱然是夢,也只是今日夢,沒有昨日的纏綿。也就是一場雨 ,自然可以酣然入睡 。不過,咋又睡得著啦呢?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鑑於這風雨交加 、紅塵往來 ,也無不顛沛半生、流離載途,已然情深意篤、冷暖自知,卻也韶華易逝、青春泯滅,悉數,徒然「階前雨是無根雨,心上人是無望人。天上雨是人間雨,天涯人是所念人。」的惋惜,徒然「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的唏噓,徒然「本若無心惹紅塵,自然無意露心門。既且皈依心不誠,不如從容就凡心。」的無奈!
不過,浪得半生,徒有虛名,諸事成空,與之奈何 ?起起落落,已是錯過 ;浮浮沉沉,誰解吾心 ?也曾幻想,青塔為燈,佛音為樂,此生無為,但願了無憾。可曾想過,紅塵未了 ,一身牽絆,何以得脫?《定場詩》中說「你是恩賜也是劫,終是莊周夢了蝶」,無疑,不得不相信 ,所有的歡喜,都是不期而遇;所有的離棄,都是蓄謀已久。我們明白其中的蹊蹺 ,也就無所謂苦惱和傷感。甭說是非曲直,時間是最好的答案 。一切無需多言,自見分曉 !
有時,錯過了一些人事,不要悲戚,無需悔悟,你應該暗自慶幸,終於躲過了一劫。你應該慶幸,你躲過了溫神 !不然,有些突如其來的緣,並非見得是何等好事,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有些你以為的難捨難分,事實上也只是孽緣禍根而已!要不,現實中就不會有那麼多匪夷所思的事件了!別以為世間都是好人,遇見的都是幸事,皮相上的姣好,掩飾不了內心的偽裝!令人矚目的美事,必然暗藏著潛在的危機。當我們看不清現實的真相 ,也就不要冒然深陷其中。不然,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那該多麼悲慘啊?
有時,會有很多的想法,關於這人生始末。因果在什麼地方修?就在舉心動念之間。起一念善,就是種善因,就會有善的果報;起一念惡,就是種惡因,就會有惡的果報。《六祖壇經》裡說:「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無獨有偶,有一首詩偈說的好:「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心外無佛,自己純真的本性就是佛。把心治好,有清淨正直的思維。佛是法,法是悟,悟是心態,心態就是生活,心懷慈悲,莫向外取,反求諸己,反觀自審,才是修心的開始 。
畢竟,這人生,就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人一輩子紅塵客棧,來回折騰,報恩就是了!誰都有時候靜下來想,放下一切,去感恩,感知活著為了什麼……當自己一個人把父母孝順完後,剩下自己一個人,去流浪,還是為下一代著想奮鬥,還是放下紅塵……也都是我們各自的人生訴求 ,何憾之有?唯有從容待人間,別問是緣還是劫,你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迎來送往,分崩離析,非緣即劫,無一例外,不是來助你的,就是來渡你的!別不信,所有能長相廝守的,皆因緣至。所有能分道揚鑣的,悉為劫數。
畢竟,這生活,就是一半煙火,一句半詩意。越是平淡的生活,越是要懷揣一顆好的心態 ,越就趨向於佛系的世界。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佛說,你看世界是什麼,你便是什麼。覺得現實亂了,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亂了。一味地感慨人情淡薄,於是因為自己變得「薄情寡義」了,看這人間就「了無生趣」了……長此以往也就失去了求美向善之心 ,對生活也就沒有指望。豈不虛妄?也許,待人處事要多一份溫暖,多一份感恩。即使世界變得混沌,也要生活地自在!畢竟,「心隨境轉是凡夫,境由心造是聖賢」,在凡夫和聖賢之間,我們要何去何從呢 ?
初見驚鴻亦飄零,南柯一夢怎入心?
悉為定數皆是命,各有因緣莫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