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最精彩的四幅畫,「真沒那麼好看」,壓抑又瘋狂,卻像一道光

2020-12-22 默默看藝術

說起梵谷,你會想到什麼?

是那幅那耀眼的、金燦燦的《向日葵》?

還是那幅星星月亮、極致旋轉的《星月夜》?

又或者是他割下耳朵、被送到精神病院的驚人傳聞?

是的,提起梵谷我們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梵谷是我們最熟悉的外國畫家。梵谷,以其極致絢爛的色彩、縱情奔放的筆觸,和極其狂熱的感情,震撼驚豔著無數的人們。

我們大都知道,梵谷短短的一生只活了37年,但是不一定清楚,梵谷在27歲時、才正式開始畫畫,畫畫的時間前後不過10年。在這短短的10年,梵谷卻創作了超過2000幅作品,其中約900幅油畫和1100多幅素描,他有著極其旺盛、不可思議的創作力。

在這裡,默默就根據《渴望生活—梵谷傳》一書,

用幾分鐘的時間,截取梵谷人生最重要的4個階段、最重要的4幅畫作為主線,帶大家一覽梵谷的人生,以這4幅畫作為基點,深入了解梵谷的藝術。

這四幅畫分別為:

一、《吃土豆的人》;二、《向日葵》;

三、《星月夜》;四、《自畫像》兩幅。

文森特·梵谷,1853年出生於荷蘭的一個牧師家庭。家境很不錯,有幾個叔叔是大畫廊的股東。梵谷從小喜歡畫畫,後來經家裡安排在畫廊做店員,工作是賣畫,為客人推銷畫作。

後來因為梵谷的藝術觀念與主流不同、得罪客人被畫廊開除。梵谷當過短暫時間的教員、之後到礦區做福音傳教士,後來被教會撤職,最終走上了繪畫的道路。

梵谷的繪畫風格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有一個逐漸變化、成長的過程,最終才成就了我們所看到的極致動人的畫面。

一、《吃土豆的人》

(早期代表畫作,1885年作於紐恩南)

第一幅畫,是梵谷繪畫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畫作展現:

純樸憨厚的農民,圍坐在狹小的餐桌旁,整幅畫面是通體昏暗、壓抑的色調。

只有一盞油燈,是畫面的焦點,昏黃的燈光照在農民因生活憔悴的臉上,更照在農民因生活勞作粗糙、骨節突出的手上。

在畫這幅畫時,梵谷說:「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裡抓起馬鈴薯——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吃土豆的人》是梵谷繪畫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他本人非常滿意的作品。

作畫背景:

在梵谷辭去畫商店員、教員工作後,經學習去比利時的礦區做了福音傳教士。在礦區,他看到了礦工們極度貧困的生活和極艱苦的工作,看到的一切深深觸動了梵谷,他用自己最熾熱的心給礦工們講道。

他把所有的東西都送給窮人:麵包、咖啡、衣物、甚至是容身的屋子,儘自己所能照料需要幫助的人及患病的人,深入礦工們的生活體會他們的生活。

而因為梵谷過度的熱忱並且損害了教會的利益,梵谷被教會撤去職位,做不成傳教士了,梵谷最終走向了繪畫的道路。

梵谷繪畫的初期,幽暗的色調和人們為生活勞作的艱辛,吃土豆的農民、織布的工人,家鄉荷蘭的矮屋、田野裡稀落的羊群。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全是梵谷的畫材。梵谷繪畫的初期,繪畫之花的種子源自內心深厚的同情與愛,畫的是他接觸到的真實、深入社會與人們的生命寫照。

二、《向日葵》

梵谷《十五朵向日葵》

(1888,離開巴黎到南方阿爾)

接下來的第二幅畫,是梵谷從早期的幽暗色調轉為明亮色調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畫作背景:

在學習繪畫後,梵谷來到了巴黎,接觸到了當時的印象派。梵谷認識了印象派眾多畫家:畢沙羅、德加、修拉等等,見到了前所未見的光和色,各種新技法和啟示,印象派這種,以視覺感受為畫面主導的表現手法,大大刺激了他。

再加上日本浮世繪對梵谷的啟示,浮世繪上醒目分明的色彩、極富韻律的線條,使得梵谷的畫面的色調,從早期的沉鬱漸漸明亮輕快起來。前期幽暗的畫面、壓抑的感官獲得解放,斑斕的色彩爬上畫面。

在觀看學習、了解了印象派之後,梵谷心裡並不滿足僅僅陶醉於光的幻變,他更喜歡深入捕捉事物的本質。比起印象派描繪的光的表面,他更愛發光的太陽,他要追尋心中的太陽。

梵谷告別了巴黎,來到了南方的阿爾,他多年的繪畫積累在此間厚積薄發,他了解並利用印象派發現的色彩規律,更暢快淋漓、奇異地表達強烈的感受與情思。

梵谷說:「為了儘量表達我的感情,我更加任性的使用顏色」。炫目明亮的顏色成了畫面主調,他無休無止地畫起來:廣場與街道、公園與落日;火車穿過的田野、花朵盛放的庭院;瓶子裡的向日葵、罐中的白玫瑰;郵遞員和保姆、一幅又一幅自畫像......後世很多不朽的作品,在這期間不斷誕生。在這裡,不得不說的一幅畫,就是梵谷的《向日葵》。

畫作展現:

《向日葵》是梵谷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實《向日葵》是一組作品,梵谷一共畫了十一幅向日葵,這裡講的《十五朵向日葵》是這組畫中最為著名的一幅。

來看下這幅畫:

整幅畫面是通體明亮的黃色,明黃的背景,棕色的桌子,有一個很樸素的陶土瓶子,瓶子裡插著十五朵向日葵,每朵花姿態各異。

這些向日葵就好像人一樣在俯仰顧盼,從一朵花轉向另外一朵花。仔細看,我們能感受到,眼前看到的向日葵,不僅僅是單純的、自然界的植物花朵。

這些向日葵,更像是梵谷生活所見的,因生活勞作憔悴的人們,梵谷把所見的人們濃縮成了向日葵。這些向日葵更加像是熊熊的火苗、火焰,甚至是燃燒著的太陽。

整幅畫粗獷有力,單純、卻極有力量,相信在看過梵谷的《向日葵》後,觀眾絕不會被世間無數的向日葵混淆記憶,因為梵谷的《向日葵》,是獨一無二直擊人心的。

三、《星月夜》

梵谷《星月夜》

(1889,聖雷米精精神病院)

看完了《向日葵》後 ,接下來的第三幅畫,是梵谷在阿爾與高更激烈衝突、割下耳朵後,被送到聖雷米精神病院期間,所創作的最著名的《星月夜》。

畫作背景:

梵谷到阿爾之後,建立了畫室「友人之家」,期望畫家們能來一起探討繪畫,一起生活。梵谷熱切地期盼好友高更的到來,為了迎接高更,他精心地布置畫室和房間。

高更應邀來到阿爾,剛開始兩人都很興奮,熱烈地討論繪畫上的各種問題,關係相當親密。但是前後不過一個月,就因為繪畫理念不同、產生了劇烈衝突,梵谷的精神受到了巨大刺激,情緒失控時割下了耳朵。

高更經過此事執意離開,而梵谷因為精神失常,被送入聖雷米精神病院。就在病院住院期間,梵谷創作了:包著耳朵的自畫像、病院室內、病院庭院,鳶尾花,等等奇特美麗的作品。其中的這幅《星月夜》,最為獨特和著名。

梵谷作品

畫作展現:

《星月夜》整幅畫高度誇張、充滿強烈震撼力。梵谷用藍色,和明奪目的黃色相互交織融合,畫面極具運動感和韻律感。

畫面最醒目的是前方一棵柏樹,樹枝蓬勃向上竄,就像燃燒著的幽暗火焰。與柏樹同樣醒目的,是深藍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被誇大了的星星,極其明亮的月亮,劇烈湧動、漩渦似的捲曲星雲,整個世界好像都在地動山搖。

而遠山下靜靜伏著的小村莊,和房子點亮的零星燈光,卻奇異中和了整個躁動不安的世界。極其強烈的色彩對比、疏放有度的筆觸,和強烈的畫面表現力,直直抓住觀看者的眼球、擊中觀看者的靈魂最深處。

四、《自畫像》

(各個時期都有,這裡講的兩幅是:1888《割耳朵後的自畫像》和1889《沒有鬍子的自畫像》)

在看了梵谷獨一無二的《星月夜》後,接下來就走到了到梵谷短短生命的最後時光,讓我們來看看他生命中最後畫的一幅畫,以及他畫這幅畫時的心情。

畫作展現:

《割耳朵後的自畫像》 (簡稱1),《沒有鬍子的自畫像》(簡稱2)

時間:(1)阿爾,割耳後一個月 ;(2)最後一幅畫,送給母親的生日禮物。

色調:(1)通體冷綠色調、表面平靜;(2)整體藍色層次豐富但很溫暖。

人物:(1)憂鬱的眼神、瘦削的臉頰;(2)紅潤的臉色、略微豐滿的臉頰。

感覺:(1)壓抑不安的、強烈視覺衝擊 ;(2)掛念家人、心存溫暖的善意。

作於割耳朵後一個月的《割耳朵的自畫像》,以及梵谷生前最後一幅畫《沒有鬍子的自畫像》,這兩幅自畫像,畫面色調不同、用筆方法不同,展現了不同時期梵谷的不同精神面貌。

是梵谷心理狀態的最真實的寫照,痛苦、憂慮、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微小的快樂和善意,梵谷的自畫像不是單純的畫作,他更是把自己的心聲和感情,全部融入到了畫裡,自畫像更是梵谷內心深處的吶喊和渴望。

就像梵谷說的,「我夢想著繪畫,我畫著我的夢想」。畫畫就是他的全部。

在故事的最後:

就在畫完《沒有鬍子的自畫像》後不久,梵谷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在當時,弟弟提奧已經結婚生子了,一直以來,梵谷繪畫、以及生活全是靠弟弟的資助供給。只有提奧始終支持他的繪畫,幫他度過許多難關,然而到了現在,梵谷不願繼續成為弟弟的負擔。

1890年7月27日,山高與往常一樣帶著畫具出門,臨走前藉口打烏鴉,向別人借了把舊手槍。來到他最愛的,曾無數次畫過的金燦燦的麥田裡,「砰——」一聲槍響,成群黑色烏鴉驚起,而梵谷就此倒下,就這樣結束了他苦難艱澀的一生。

其實有關於梵谷的死因,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梵谷是自殺,也有的認為是他殺。近來有研究猜測,更有可能,是長期接觸含有劇毒的繪畫顏料,才導致梵谷的衰亡。

然而,不論結果到底是什麼,梵谷短短的37載生命,他生命最後10年所畫的畫,

2000多幅,浸透了梵谷全部的心血,感動震撼了無數的人,給予後人們諸多的深思和啟發。

非常、非常喜歡梵谷的那段話:

「當我畫一個太陽,我希望人們感覺它在以驚人的速度旋轉,正在發出駭人的光熱巨浪。當我畫一片麥田,我希望人們感覺到麥子正朝著它們最後的成熟和綻放努力。當我畫一棵蘋果樹,我希望人們能感覺到蘋果裡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果實奮進。」

梵谷的一生窮困潦倒,而他認定方向、堅持繪畫直至生命的最後。

這顆認準內心理想的「麥子」,發出了極耀眼的、金燦燦的,太陽一般的光,為世人所知、甚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繪畫。

什麼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梵谷,給了我們最簡單直白的啟示:

認清自己的方向,

向著心中的太陽、野蠻生長,

小小的一粒種子,也有長成參天大樹的潛力和希望。

喜歡的話,歡迎點讚關注

我是默默,持續分享有趣有料的精彩作品~

參考資料:

《渴望生活—梵谷傳》歐文·斯通

《梵谷手稿》文森特·梵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至愛梵谷:從梵谷最出名的10幅畫,認識這位瘋狂而驚豔的天才
    《夜晚露天咖啡座》,1888年9月這間咖啡館在法國普羅旺斯的阿爾勒,這幅畫最被人稱讚的,是梵谷那大膽而獨特的色彩運用與點線面的透視法構圖。最顯眼的就是溫馨的暖黃色和靜謐的天空藍,梵谷的星空一如既往地深邃、寧靜,而燈光映照下的橘黃則是溫暖、光明,冷暖對比非常直接,使畫面充滿活力,非常奪人眼球,也充分展露出了梵谷強烈的個性。
  • 梵谷41幅自畫像,最後一幅看著看著就哭了
    可惜的是,梵谷生前並不得志,他的畫作也沒有多少人認可,還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據說在1885到1889年之間梵谷創造出了 40 多幅自畫像,但是現在能找到明確的畫作、具體的出處的有 38 幅,為我們展現了他的憤怒、瘋狂、憂鬱,以及偶爾的快樂。 本文收集整理的自畫像共有41幅!
  • 西方疫情爆發之時,沒人會注意梵谷的一幅畫被偷了,背後細思極恐
    這場景,就像一幅中世紀的油畫,在人群混亂、潮溼的街頭,大家舉著火把口中嚷嚷,但是聽不到說什麼,人們似乎是看見了什麼恐怖的東西,四下逃離,而在畫面一角,一個穿著黑色長袍的人,抱著一幅畫,消失在了夜裡。這個穿著寬大長袍,身形削瘦的人,甚至分不出是男人還是女性。
  • 文森特·梵谷的十大最有名的畫
    梵谷一生中畫了很多自畫像,聲稱他是在絕望地找不到合適的模特工作時,故意買了一面高質量的鏡子。筆觸把畫的中心放在畫家的眼睛上,而這幅作品,就像梵谷的作品一樣,常常畫在另一幅作品的背面。No.9:夜晚的咖啡館露臺。這幅作品也被稱為《夜晚的咖啡館露臺》,畫家覺得眼前的場景很像蓋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書中的場景。
  • 究竟是哪10幅畫作成就梵谷一生?逝後名揚世界,天才必飽受磨難!
    7.梵谷崇拜米勒的質樸和對勞作的敬仰,1881年仿米勒做《播種者》,他說:「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8.在梵谷生命最後兩個月,貧窮和疾病擊垮了他的心靈支柱,《奧維爾的教堂》,是瘋狂的前兆,教堂結構已然扭曲。
  • 存在即是道理,把梵谷,莫奈名畫中的住宅「蓋」出來了
    NeoMam 是一家內容營銷工作室,他們從名畫中找到了建築的靈感,代表家庭服務網站 Home Advisor 創作了一系列名畫「現實版」,包括安藤廣重的「Evening Snow at Kanbara」,梵谷的「The Cottage」,愛德華·霍普的「House by the Railroad」和莫奈的「Houses at Falaise in the Fog
  • 無經濟來源,超愛瘋狂購物!生前只賣出去過一幅畫的藝術家梵谷
    「梵谷的全生涯沒入在藝術中。他的各時代的作品完全就是個時代的生活的記錄。在以藝術為生活的藝術家中,可說是一個極端的例。」——中國畫家豐子愷割耳事件的背後罈子了解梵谷並不是一開始從畫作了解,而是因為「割耳」事件的原因使罈子對於文森特·梵谷有了一個模糊的大體印象,「割耳事件」那年文森特·梵谷在法國一個名叫阿爾的小鎮與高更住在一起(據說是62天),由於文森特·梵谷與高更的藝術表達不同產生差異兩人每天都在瘋狂的吵鬧
  • 梵谷生前的最後一幅畫,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梵谷
    梵谷是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為後人所頂禮膜拜,畫家們提及梵谷便肅然起敬。梵谷生前的畫作,大多有著一種旺盛的生命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讚頌。如他的《向日葵》、《海邊的卡夫卡》等等。文藝界都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名人在世的時候往往得不到同時代的認同,而在死後成名。
  • 梵谷著名的八幅畫,你真的看懂了嗎?
    《向日葵》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來表達內心的感受,表達生命如燃燒的火焰一般。《耳朵上扎綁帶叼菸斗的自畫像》是梵谷送給母親的自畫像,為了使母親對他的健康放心,表現出一個沉思的受傷男人比以往顯得健康、年輕、整潔許多,然而這些並無法掩飾其眼底的絕望。他表情平和,還帶著種毅然決然的意志。
  • 梵谷畫作又被盜!他的多幅作品被盜經歷曲折離奇
    《斯海弗寧恩海景》在失竊過程中損壞嚴重,這幅作品是梵谷為數不多的描繪荷蘭海景的畫作之一,因而十分珍貴。據報導,這幅畫作左下角在失竊過程中不幸丟失,但博物館技術人員利用3D技術成功修復了丟失部分。博物館猜測,畫作的殘缺很有可能是畫作從畫框中被拆除時造成的。
  • 「百家號鼠你紅」《至愛梵谷》——人在畫中遊
    雨,對於梵谷來說意味著什麼呢?梵谷從來都不避雨,躲了一輩子的雨,雨該有多傷心啊。在梵谷眼裡,雨可以將大地染成美麗的深色調,於是他趕快提起畫筆,不顧一身狼狽,快速記錄下這些美妙的場景。有人說,他是藝術的殉道者,我看,他是藝術之路上的朝聖者。
  • 孤獨而偉大,梵谷的這10幅畫作你值得一看!
    文森特·梵谷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之一,在其短暫而絢爛的一生中,都投入到了對畫畫的熱愛、對藝術的創作之中。如果給梵谷的畫作辦一個線上展覽的話,我想這10幅畫作你值得看到。一、《吃土豆的人》狹窄的房間,逼仄的氣息瀰漫,昏暗的燈光下,貧苦的一家人勞作一天,到了晚餐時間桌上的主食卻只有土豆。畫中最右邊的老婦人機械地倒著手中的咖啡,生活的重擔已經磨滅了其全部的生趣。
  • 7位油畫家受梵谷「向日葵」啟發,畫了7幅葵花,哪一幅更接近梵谷
    畫了四幅向日葵油畫,梵谷打算用這些畫裝飾高更的房間。梵谷,油畫《向日葵》上面這幅是荷蘭大師的其中一個版本。這張畫一直以來被無數次複製,是廣為人知的向日葵。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幅畫對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有多麼大的啟發作用。
  • 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只知道一幅的你out了
    ——梵谷梵谷以向日葵為主要表現內容的繪畫作品目前所知有11幅(現存10幅,其中1幅在二戰時期被毀),分為兩個時間段創作,前4幅平放在畫面中的向日葵,即「剪下的向日葵」完成於梵谷的巴黎生活時期,後7幅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則完成於阿爾勒時期。
  • 六萬多張畫,組成被嫌棄的梵谷的一生《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強烈推薦這部影片給梵谷畫迷和研究學者,還有深愛動畫類型的影迷,有些人對梵谷生平不甚了解或不感興趣的可能會略覺乏味,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圍繞著調查「梵谷之死」真相展開。生命力噴薄而出的畫作與傳奇曲折的經歷,讓梵谷在百年之後幾乎成為了藝術家的代名詞,關於他的影像作品數不勝數,最早的是紀錄片,最著名的電影是《梵谷·畫語人生》,這些作品都在不遺餘力地塑造一個癲狂充滿才情的藝術家形象,也是在還原那個人們不了解的真實梵谷。
  • 永恆的經典——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
    二:梵谷六大時期人生縮影梵谷27 歲時才開始投入繪畫,短短十年就創作出 2,000多幅畫作,而且生前只售出《紅色葡萄園》一幅作品,短暫而傳奇的一生,卻極大地影響了而後的一個半世紀的藝術文化,因此也成為了最令世人所熟知與愛戴的繪畫大師。
  • 每日一畫|梵谷《豐收》
    梵谷《豐收》梵谷於1888年2月離開巴黎來到阿爾勒,阿爾勒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麥田使他「瘋狂」。梵谷在阿爾勒畫了一系列收穫景象,他一個星期就畫了10件,生長於北國昏暗陰鬱天氣下的梵谷,面對明朗活潑的南法,內心不覺歡喜若狂,他在信上說:「收穫時節的景象相比於它在春天的時候,變得非常不同;不過,我不喜歡自然風景太少,到處都變乾枯了。現在的一切,有金色,青銅,甚至是銅,泛著藍綠色的天空瀰漫著奇妙的芳香,特別和諧,就像德拉克洛瓦作品中的斷音一樣.....」
  • 是瘋狂的藝術家,還是真實的梵谷,是誰創造了梵谷?
    他母親的抑鬱情緒貫穿在梵谷的整個童年,可以說他的童年沒有享受過真正的母愛。最有力的證明就是在他後來遇到懷孕的妓女西恩時,為其展現出來的母性氣息深深地吸引住。弗洛伊德在人格發展理論屮把性發展分為四個時期,即口腔期、門期、性器期、潛伏期。
  • 不朽的梵谷-梵谷在當代受寵
    梵谷,荷蘭畫家(1853-1890)。他生前創作了864幅作品,無人問津;如今,全球各地都遍布梵谷星空藝術館。梵谷以色彩的搭配最為著名,他是表現主義先驅,野獸派藝術和表現主義藝術都受他影響。梵谷唯一一副賣出的畫《紅色葡萄園》;在展覽中被一位朋友的妹妹以400法郎購買,買畫的初衷是同情和安慰梵谷。在阿爾期間梵谷開始著重於強烈色彩的表現;在寂廖的夜空與星辰物語。梵谷是那麼純粹,他的畫作主題都是那樸實無華的鄉間風景。
  • 藝術星河——燃燒的摯愛,回味梵谷的那些經典畫作(上)
    這幅畫是梵谷接觸印象派之前的最重要作品,描繪出了貧苦憨厚的一家人勞作一天,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但餐桌上的主食卻只有土豆而已。畫面的焦點是一盞油燈,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們的滿臉皺紋和瘦骨嶙峋的身體顯得突出。低矮的房頂,使屋內的空間顯得更加擁擠和簡陋。灰暗的色調,使人感到沉悶、壓抑。梵谷自己稱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