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包浩斯: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2020年10月29日至10月30日,由NBEV(德國新包浩斯設計精英大師協會)主辦、希洛建築科技承辦的《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圓桌論壇在FBC北京博覽會隆重開幕。20多位行業領導、學術專家及業界領軍人物齊聚一堂,在新市場的背景下,探討「設計在城市更新進程中的使命與責任」,他們不僅分享了具有參考價值的實戰案例和經驗,也與身在德國、日本的多國專家進行時空連線對話,這是是本次論壇的一大亮點,本次論壇主持人為NBEV(德國新包浩斯設計精英大師協會)秘書長馬山山女士,同時在線共有350.9萬人次在雲端參與觀看了直播。

全聯房地產商會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築改造分會秘書長夏子清女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周浩明先生、希洛建築科技(廣東)有限公司董事長譚永漢先生分別為論壇開幕致辭。

夏女士指出,城市更新不僅是物質層面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城市產業、人們生活方式和城市功能的更新。相關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的城市常住人口率達到了60.6%。如今城市更新面臨的限制條件眾多,導致城市更新設計往往比新建建築更加複雜,這需要設計師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既保留歷史文化痕跡,也要在傳承中求創新。

周浩明老師談到,當今的人類發展已經由工業文明走向了生態文明,更關注人類的永續發展。1919年包浩斯的誕生使得設計成為完善城市建築、優化人們生活的重要的手段,而後的百年發展中,設計也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的動力。過去的建築設計和城市設計只要將功能、結構、藝術三個方面完美的結合起來就很成功,但是如今還要加入一個新的維度,那就是生態性,可持續性。如果缺少了對生態性的考量,這個設計就沒有了被評價好壞的基礎,而是一票否決。城市更新一定會涉及到產品建築或者舊建築的改造問題,而生態文化也同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對於傳統建築和舊建築應該保護利用,達到對可再生資源的不斷增值有序利用,同時為人們營造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間,創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

知名跨國設計公司ARCHILAND築土國際首席建築師 Olivier Vignes和全球最大的設計公司Gensler資深建築師陳蘇先生分別帶來精彩的案例分享。他們的改造案例代表的當今全球範圍內既有建築改造的最高水平,無論是理念還是技術層面。

ARCHILAND築土國際總建築師Olivier Vignes結合中國2035年的生態優先計劃原則,分享了關鍵性數據和案例,重點分享ARCHILAND築土國際的經典項目「天津拖拉機廠城市更新」,「北京青龍胡同城市有機更新」,「深圳小梅沙海岸城市韌性發展探索」,這三個項目的亮點在於ARCHILAND築土國際在城市更新項目中,秉承生態發展與人文發展融合創新的原則。Olivier Vignes先生表示,「二十多年來,ARCHILAND築土國際將會繼續秉承生態人文的國際研發優勢,不斷總結和堅持,在不同的尺度和項目中不斷的實現,有針對性解決當地的人與空間的設計問題。」

Gensler資深建築師陳蘇先生分享了Gensler最新的商業項目改造案例以:Gensler 資深建築師陳蘇先生分享了 Gensler最新的商業辦公項目改造案例以及理念。他的演講主題圍繞 2020 重新定位來進行,結合 Gensler的研究成果。陳蘇先生提出:「在整個大環境下,土地的供應和包括新建都有越來越多的限制,所以重新定位是非常好的捷徑,對城市更新和2060零碳目標會有重要的貢獻。對比新建項目,重新定位項目重新入市的時間上會縮短 46%。另外,因為科技的發展,人群對辦公場所有更多選擇需求,並尋求生活和工作平衡,所以對辦公場所的場景有更多要求,這是跟以前不一樣的,所以重新定位的時候需要考慮彈性化和一些也可能成為標配的可能性。。。整合性的科技平臺是一個標配,我們的生活已經不是說我們的需求科技,而是說科技駕馭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調查發現 74%的員工需要回到辦公場所,更多的是為了社交,為了再培訓,為了交流, 為了更有效的完成任務。 所以辦公場所本身不是辦公工位的簡單的需求,更多的是社交需求,是共同開發,共同創造的需求。」

隨後的圓桌對話由ARICHILAND築土國際合伙人、首席規劃師孫崢先生擔綱學術主持,孫崢先生緊扣論壇在主題:新使命,結合最新話題城市更新與國際專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問題,也希望為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新使命提出有效的思路和方式。

首先連線了身在日本的安井設計事務所社長(原日本建築師協會會長)佐野吉彥先生。佐野吉彥先生談到,結合他的實踐項目經驗,對於城市更新過程中「健康和安全」是需要去重視的內容,「老齡化」問題也是日本較早發生,同時也可以為中國提供更多的建議和經驗。

德國可持續建築委員會(DGNB)中國區總負責人張凱先生通過對DGNB的詳細介紹,提煉出德國在進行綠色可持續這件事情上所做的思路和路徑,「我們的目的是把DGNB打造成可持續建築領域的中央平臺,更好的促進可持續建築的發展。DGNB在這裡的作用,可以說我們給業主方、施工方也好,提供了一整套的可行的,指導和評估的工具,通過這個工具可以降低成本風險,然後提高質量控制,保證這些項目未來的良好發展。」

周浩明老師認為,「可持續發展是從多方面的角度考慮的,它是一個倫理概念,為了能夠讓我們的後代,後代的後代的後代都能夠永遠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講,要保護老建築,老建築的改造花費儘管有可能高於重建,但很多方面是新建築不能彌補的。」

Gensler的副總裁Jerry洪傑廉先生很同意周老師的觀點和總結。他分別介紹了城市更新在英國、法國和美國的情況及政府做法,認為城市更新整個過程其實是個博弈的過程,政府、投資人、設計者和使用者四方一定要取得一個平衡。城市更新的項目出發點就是關注到可持續性,因為地球只有一個,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會毀掉一個區域。

希洛建築科技董事長譚明漢先生表示:「作為中國企業,更了解中國的地域氣候的使用習慣,人文的東西,所以我們做產品的解決方案的時候,會把所有的東西都保留在我們的產品體系裡面,這樣會更加符合我們中國的審美的產品,或者說中國地域氣候的產品。」

MG設計諮詢創始人劉佳奈慧也有同樣感觸,她認為城市更新一定要讓原住民感受到親切,而且必須能夠吸引更多的新鮮血液或者新鮮人群,要讓大家生活在這裡感覺到幸福。

論壇學術主持孫崢先生總結道,中國經歷30年的高速運轉以後,已經基本解決了從無到有,每個人都可以住在城市裡面,房子不再是最關鍵的東西,慢慢進入到一個設計的深水區。過去城市更新對中國並不是非常駕輕就熟的事情,但是中國的建築和設計界正在不斷迭代,他希望未來中國每個城市在城市更新的大趨勢下都能找到自己的特性。

在圓桌論壇最後,主辦方負責人馬山山透露,眾所周知,德國包浩斯大學在既有建築改造方面有著非常深厚的教育傳承,NBEV與包浩斯大學未來會與國際更多的行業專家和學者,共同挖掘探討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築改造方向的設計可能性,通過引進既有建築改造專業方向的國際碩士項目,作為有效的國際橋梁,實現國際化的精英人才儲備計劃,以推動特色中國的城市發展和生態發展,創造設計新使命。

(文章來源:中國網地產)

相關焦點

  • 包浩斯論壇既有建築改造的人性化設計
    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經過認真的整理和訪談,新市場條件下的包浩斯理念又一次得到了升華。2020年10月30日,「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圓桌論壇繼續進行中,會議開始就進入正題。
  • 包浩斯論壇 既有建築改造的人性化設計
    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經過認真的整理和訪談,新市場條件下的包浩斯理念又一次得到了升華。2020年10月30日,「城市更新&既有建築改造的設計新使命」圓桌論壇繼續進行中,會議開始就進入正題。
  • 周凌:包浩斯之後的建築與工藝
    「包浩斯與設計教育」專題二報告中,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學會地區建築專委會理事周凌教授作為建築學科的分享人與我們分享了他在建築學方面關於包浩斯的思考與體會,包浩斯是否能成為一種知識?包浩斯100年以後的今天我們該學一些什麼、應該去突破什麼?
  • 攻艱克難 抱團取暖,全聯房地產商會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築改造分會...
    來源: 鳳凰網房產3月31日,以「堅定發展信心、抱團攻堅克難」為主題的全聯房地產商會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築改造分會成立三周年紀念活動(在線)成功舉辦,城市更新分會輪值會長、中城新產業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明,代表城市更新分會向全國業界同仁及會員單位發出了
  • 城市更新實踐需注重「四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新形勢下的城市更新內涵更豐富,涵蓋完善城市空間結構、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加強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面。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和長期觀察思考,筆者認為城市更新實踐需注重以下「四新」。首先是推動和發展城市「新經濟」。
  • 「紀念包浩斯——德國藝術與設計學院系列展「在蓉啟幕
    他說,我們周圍的很多建築,使用的物品(從椅子到蘋果手機),還有辦公樓的白色外牆、帶有大面積明亮窗戶的鋼結構建築等等,其靈感都來自於包浩斯的功能主義和簡約風格。包浩斯設計的大部分物品和建築都體現出「形式跟隨功能」的特點。因此,其出現也完全打破了20世紀初「藝術驅動裝飾」的風格。
  • 提到德國,「包浩斯」到底是「誰」?
    如果你對家裝或是現代建築風格有所涉獵,或是對德國現代藝術流派感興趣,那你應該有聽過「包浩斯」這個「名字」,因為包浩斯幾乎是德國近一個世紀以來在設計藝術方面的代名詞。很多人乍聽包浩斯,會直覺性地將它認作是一位德國建築大佬,但其實包浩斯並非一個人,而是一家於1919年在德國魏瑪成立的設計學院。
  • 新一輪城市更新計劃表出爐,廣州83條城中村將迎改造
    《中共廣州市委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廣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及多項相關配套指引(合稱城市更新「1+1+N」政策文件)。
  • 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疫情提醒了城市設計的「彈性空間」
    德國設計委員會希望在平等的基礎上促進中德設計、創新互動,為中德設計師和企業構建國際設計溝通平臺。說起德國設計,包浩斯設計學校是繞不開的話題,這所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卻影響深遠。「包浩斯」一詞是第一任校長格羅皮烏斯創造出來,他提出了「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認為設計要除去所有繁複的形式,設計只需要滿足基本功能。
  • 歐委會發起「新歐洲包浩斯」運動
    原標題:歐委會發起「新歐洲包浩斯」運動 來源:駐歐盟使團經濟商務處歐委會官網10月14日消息。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天就「新歐洲包浩斯」(The New European Bauhaus)運動發表聲明。馮指出,應對氣變和關愛環境要求重新思考人類的生活方式,歐洲綠色協議的實施將帶來系統變化,而「房屋翻新」戰略將有助於減少排放,減少能源貧困,為此歐委會將發起「新歐洲包浩斯運動」,旨在搭建科技與文化藝術之間的橋梁,將美好設計與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創建「綠色美學」。
  • 電信公司四層老舊宿舍樓,不重建還能這麼改造
    設計者對舊建築進行適用性改造一直是如恩追尋的課題研究與實踐。No.31在一開始就吸引了如恩:城市過剩的產物又有了重生的契機。建築位於上海熱鬧的靜安寺核心地段,隱秘在一個小型舊工業建築群內。舊樓原是當地電信公司的辦公宿舍樓,四層樓高。
  • 富力城市更新開創西北人居新時代
    世界上每一座偉大城市的建設史,本質都是一部城市更新史。  亞里斯多德說過:「人們為了生活,聚集於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好,留居於城市。」  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漸漸摒棄了「拆」這個單一的印象。如今的城市更新包括更多元的內容:新區開發、舊城區改造、土地的二次開發、工業區轉型、港區和濱水區的整治和改造,以及城市生態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等。
  • 為何歷經百年仍讓人熱血沸騰 | 包浩斯
    包浩斯,你了解多少?「建立一個新的、沒有階級概念的設計師組織,創造出一棟將建築、雕刻、繪畫結合而成的未來殿堂,並用千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將其變成一種新信念的標誌。」
  • 包浩斯的前世今生
    百年間,儘管世界已經天翻地覆,包浩斯所帶來的影響力,依然在建築、設計、藝術等學科中不斷被提及,甚至吸引了更廣泛的公眾的興趣。 今年,是包浩斯成立101周年,讓我們回首最初,以這篇用心的深度長文,一起祝這個偉大的名字101歲生日快樂吧。
  • 「理想國」包浩斯: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談到包浩斯,即便你不是建築設計從業者,也不會對它感到陌生,實際上包浩斯是一所學校,1919年由德國建築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創建,遺憾的是這所學校僅存在了14年便被迫關閉,不過包浩斯解體後卻影響了未來100年的設計風潮。「包浩斯」有三個基本觀點: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
  • 新的馬自達3採用了包浩斯
    這款全新的馬自達3轎車將在11月28日洛杉磯車展上與第四代馬自達3掀背車一起首次亮相,屆時將推出一款引人注目的全新包浩斯風格的車頂。這是第一次在官方挑逗的圖像-2019年馬自達3艙口出現在官方挑逗視頻三周後-全新的小轎車又邁出了一步,原來阿爾法羅密歐靈感的馬自達3。
  • 步行街改造升級 打造城市文化旅遊新名片
    這5條獲得「國字號」殊榮的步行街,原本就是當地的「城市地標」,如今,更成為全國2100多條步行街中的標杆。從它們的特色中也可見中國步行街未來的發展趨勢。曾經被戲謔為「本地人從來不去,外地人去了再也不去」的步行街,如今正積極探索一條展現城市新形象、新魅力的途徑。
  • 下周將舉行一場競賽在德紹設計一個新的包浩斯博物館
    近期涉及下周將舉行一場競賽在德紹設計一個新的包浩斯博物館內容備受矚目,很多讀者對此也很有興趣,現在給大家羅列關於下周將舉行一場競賽在德紹設計一個新的包浩斯博物館最新消息。下周將舉行一場競賽,在德紹設計一個新的包浩斯博物館,該博物館是1925年至1932年間設在德國的著名藝術和設計學校。
  • 百年包浩斯,塑造影響著我們的時代精神
    ▲包浩斯設計學院大樓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包浩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 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由於包浩斯學校對於現代建築學的深遠影響,今日的包浩斯早已不單是指學校,而是其倡導的建築流派或風格的統稱,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而除了建築領域之外,包浩斯在藝術、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現代戲劇、現代美術等領域上發展都具有顯著的影響。
  • 《設計》專訪|宗明明:超越包浩斯—探索未來
    時至今日,它依然是德國設計理論、教育方法和設計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及生態模式 。我認為,包浩斯劃時代的意義就體現在其構建和創立的「基礎課程的形成」,這也是包浩斯精神最核心和最重要的特質。《設計》:包浩斯曾在設計教育基礎課程中設置結合了建築、設計、手工藝、繪畫、雕刻等跨學科的授課內容,您認為這種跨學科的教育思想是否適合當前本科設計教育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