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女兒總說耳朵癢,爸爸用手電筒一照,頓時嚇出一身冷汗
貪玩、好奇心中是小孩的天性,父母與監護者也沒辦法做到24小時都呆在孩子身邊。前段時間,王先生的寶貝女兒一直說耳朵癢,但是王先生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女兒說耳朵有點痛後,才引起了王先生的重視。可是當用手電筒一照之後,王先生後背一涼,連忙喊來妻子連夜將女兒送到了醫院。
醫生在了解情況之後,小心翼翼從孩子耳朵裡面取出了一條蟲子,夫妻倆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內心充滿了愧疚。醫生表示,還好送醫及時,蟲子一直在耳朵外面,所幸沒有對耳膜造成損傷,把蟲子取出來之後,孩子應該不會再感到疼痛了。王先生直言,前幾天因為天氣好,所以才想到帶孩子爬山遊玩,卻沒有想到遭遇這種情況,並一再表示以後再也不會帶孩子去爬山了。
其實,王先生一家大可不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於小孩而言,適當的鍛鍊有利於身心發育。只不過危險的確是無處不在,家長在帶領孩子外出時,不僅要時刻照看孩子,而且在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要適當進行教育,嚴令禁止孩子觸碰危險,如何判斷是否危險等等。總之,也就是一句話,在視線不離開孩子的同時,安全教育的意識也一定要跟上,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總有孩子學會規避危險,才能最大程度上與危險保持距離。
不過,父母在制定明文規定的同時,也不能以犧牲好奇心為代價。對於孩子而言,好奇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促使他們探索未知,解鎖更多知識。許多科學家之所以能有偉大的發明,往往最初就是由於好奇,對自然的好奇、對規律的好奇,促使他們不遺餘力探索未知。所以,作為父母應該保護他們的天性,不應該"一刀切"。溫室裡面的花朵縱然美麗,但是花朵終究需要面對風吹雨打,父母永遠都沒有辦法保護他們一生。
所以,如果像王先生一樣,由於曾被蟲子傷害過,就阻止女兒再次爬山,那她錯過的可能不止是一座山,而是背後的創造性和無限可能。對於王先生而言,不僅不應該讓女兒逃避,反而應該解決癥結所在,告知蟲子的危險性,不能隨意玩耍。既讓孩子學會判別危險,也不至於留下心理陰影,仍然願意探索未知,豈不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