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美為真實夢境寫詩存錄的並不多,他擔心太白被當作叛黨而殺頭。京城傳來的消息一點兒也不讓他寬心,朝廷開始向人民課重稅,軍隊中也繼續不斷出現不歸順朝廷、不把代宗當君王之人。這兩點是子美晚年縈繫於心的大憂患。
大曆二年(767),據史記載,頭兩個月裡,有關郭子儀家的一個小故事,十分微妙。正月裡,因頭年年末周智光有殺掉朝廷派去的監軍,並辱罵朝廷,抱怨說自己有功朝廷卻不升自己做大官,揚言自己的軍隊就在天子腳下,隨時能夠踏破長安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等反叛跡象,代宗密令郭子儀討伐周智光。
郭子儀便布兵於渭河一帶,智光手下將士聽說以後,開始密謀離開智光,不久,智光手下大將李漢惠率領自投降歸順郭子儀。與此同時,朝廷又發詔貶智光(時官位左僕射)為澧州刺史,智光手下牙將姚懷、李延俊趁智光元氣大挫之時殺掉了他,並將他的首級獻給郭子儀。
二月裡,郭子儀入朝匯報戰績,皇上命心腹大臣元載、王縉、魚朝恩輪番宴請郭將軍,每宴花費十萬緝。同時,皇上待子儀十分重禮親切,常常直接稱呼大臣而不叫他姓名。
如此在二月裡,郭子儀家就發生了一件驚動皇上的事: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是下嫁到郭子儀家的,是郭子儀兒子郭暖的媳婦,大概小夫妻的關係因政治聯姻缺乏愛情基礎而時常吵嘴,某天爭吵的內容十分嚴重,郭曖說「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看不上)天子不為!」公主怒而馳車回宮奏之於父皇。
皇上聽了,解釋兩家關係給公主聽『此非汝所知。彼(郭子儀家)誠如是,使(假如)彼欲為天子,天子豈汝家所有邪?」軟語安慰了昇平公主一番後命令她回歸郭子儀府上。郭子儀聽到此事,嚇得將郭曖囚禁起來,送往朝廷問罪。誰知皇上反而寬慰郭子儀說「鄙諺有之『不痴不聾,不作家翁。
』兒女閨房之言,何足聽也!」郭子儀帶著一身冷汗回到家中,將郭暖打了幾十棍子了由此就不難理解子美對武力的恐懼了,鑑於郭子儀的軍功威望,不光其子其將士有取皇家而代之的強烈潛在心願,在民間這樣的議論肯定也是不絕於耳的,而子美不願看到改朝換代之事在他有生之年發生,除了有儒家正統維護現有君臣體系的固有觀念作支撐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子美與三代君王有割捨不下的恩情基礎。
他認為玄宗、肅宗、代宗都是知道自己了解自己的才華的,至少他主觀上必須如此估計,這樣才能把一切不如意之帳都算到奸臣和叛軍身上。因此,即使在自己的思維中,在自己的詩作中明確意識到,並且表現出君王的大錯是十年亂局的源頭與根本,子美也要維護君王。對於子美來說,這也是在維護自己思想感情的完整性,維護自己性格始終如一的長處。
老年子美在夔州用詩為八位與自己氣場相通的唐朝人物作傳,集中表達了上述論點。後來他又以自己的經歷為例,從各個角度進行了更為明確的闡釋。在《上遊》中,子美著重講自己為房竄申辯的理由,從唐玄宗時李林甫一手遮天,利用皇帝與太子之間的嫌隙矛盾大搞私刑殘害忠良「朱門務傾奪,赤族迭罹殃」,到朝廷皇家浪費民脂民膏過奢侈生活並且養虎(軍隊)為患,釀成「安史之亂」這個大禍,一時君臣狼狽窘迫,皇帝出逃,太子另立朝廷,不僅房竄這種文官作戰失利,連郭子儀這樣的大將也一樣兵敗清渠,而朝中當務之急是缺少忠誠的官員,為此子美「憂憤心飛揚。……斯時伏青蒲,廷淨守御床」。
為此觸怒肅宗,而肅宗雖未殺他和房館,但實際上將他們逐出朝廷,子美心中一直認為肅宗是錯誤的。在《借遊》中,子美著重講自己青年時代的遊歷故事,仔細分析亂世源頭養虎並驕縱其為禍患,就潛伏在好日子的裡面了「是時倉原實,洞達寰區開。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臺。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才。
……肉食三十萬,獵射起黃埃。」子美這段詩意直指唐玄宗開邊好戰的君王意志,導致軍人以立邊功為己任,心內嚮往朝廷三臺(尚書中臺、御史憲臺、謁者外臺)的高官厚祿。
特別要關注的是「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才」句,直切君王錯誤要害處:唐玄宗為了籠絡邊將,不惜給予很高的官位爵位並且賞賜無度,特別是對安祿山一再放任,調用各地糧食布帛給他,打了敗仗也不計較,養得三十萬肉食壯漢反過來徵戰中原。
如此「細說」子美仍然意猶未盡,又在《繾懷》詩中借回憶往日與高適、李白快意邀遊的生活,再論「先帝(唐玄宗)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將收西域,長戟破林胡。百萬攻一城,獻捷不雲輸。組練氣如泥,尺土負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辭大爐。」指責好武的玄宗自己搞垮了自己的富裕國家,用百萬軍隊去攻打城池,只聽報捷不管輸敗損失代價,將國家的精兵強將(組練)當作賤泥一樣,所取得的一尺土地要用犧牲一百個軍士的生命去換,到頭來,開拓邊土的皇帝意志尚未圓滿,而天下的元和之氣大傷。「大爐」典出《住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
「元和辭大爐」,即子美借「大爐」二字代指人間天地,論述和平安寧被戰亂完全粉碎了。子美先生不僅清楚地看見並指出了皇帝或者說皇家的錯誤,並且十分盡心盡責地為皇上想出了解決之道,那就是在《往在》這首詩中一針見血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皇帝必須來一次「自罪己」,即向全國人民下一道詔書,專門談論並承認自己的過錯。這樣才有恢復君臣秩序、國泰民安的可能,才有「京都不再火(指被叛軍燒毀),涇渭開愁容」的美好結局。
以上有籠統替皇家反省的意味,具體到給當朝人主唐代宗批評與建議,子美在《夔府書懷四十韻》中不厭其煩地細細論述,雖給代宗留了面子,但論事說理無不切中要害「總戎存大體,降將飾卑詞。楚貢何年絕?堯封舊俗疑。
……即事須嘗膽,蒼生可察眉。議堂猶集鳳,貞觀是元龜。」子美看到代宗朝又是宦官專權、諸鎮擁兵,而文臣待制集賢院完全是個擺設,加之代宗生性懦弱,在這悲慘的處境當中一味姑息、遷就各方力量,繼續勞民傷財,完全不能體貼百姓疾苦,『萬裡煩供給,孤城最怨思」,弄得即使是夔州這邊遠的小城人民都不堪重負,「綠林小患」四起。
子美希望代宗能堅強一點,必須臥薪嘗膽痛懲前失,改變姑息遷就的舊作風,拿出做君王的樣子來,深察民情民意,順應民情民意來治國,在朝廷政治上要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開堂納言聽取文武百官的意見,以回到貞觀之治那樣的好時代為自己作為一國之君的使命……詩作中子美熱血沸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卻原來統統都只是他的一場夢想而已,這場夢想從大曆元年一直延續到了大曆二年的春天。
在我們女讀者看來,子美的這個春夢真是名不副實,完全是一個噩夢的內容,無趣到極點,可惜了「桃花氣暖眼自醉,春渚日落夢相牽」的幽美與曖昧,我們只好單把它拿出來,作為女子們的白日夢的最靚標籤了。
浦起龍說「上下截如不相蒙者,不知世亂民貧之思,除夢即己,夢醒即來,此自性情所結。」這回子美是夜有所思,晝有所夢了。在我看來五六句概述夢境,可惜了那個白晝裡紛繁奇異夢境中的光怪陸離的意象了,也許是子美懶得像上次寫夢李白那樣,詳寫夢中境象,便來個直接以心思代夢境了。
容我多事猜測一下,依這兩句詩,子美夢中一是回了故鄉舊宅卻不得門而入,故鄉門巷被「荊棘」圍困,荒無痕跡;二是夢見了日思夜想的身陷萬種困境裡的可憐的人主,夢見人主身邊的人,夢見對中原故土和皇城皇宮心懷鬼胎的人,夢見這些人圍住了年輕的人主,子美想幫又幫不上,被焦急驚醒,醒來也只是徒有嘆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