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兒子郭曖娶公主為妻,吵架時說了句話,差點被滅九族

2020-12-17 文史控

文/馮玄一

安史之亂為何會成為大唐王朝從盛轉衰落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後,歷代唐朝皇帝都沒能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藩鎮割據,一個是宦官專權。而這兩個問題,又直接導致皇權式微。發生在郭子儀身上的一件小事,最能體現當時皇權式微的政治狀況。

郭子儀是唐中後期的一位聲名卓著的大臣 ,歷仕唐玄宗、肅宗、 代宗、德宗四朝 ,在平定安史之亂、討伐軍閥割據勢力、抵禦異族侵略等重大鬥爭中,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被四代皇帝視作國家棟梁 , 倚為朝廷柱石。像這樣的大官,皇帝自然是要極力籠絡住的 ,除了高官、厚祿之外,婚姻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唐代宗李豫將自已的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暖。小兩口年紀相近 , 均為帝王將相家的後裔,自然是享盡人間富貴榮華,可他們也有吵架拌嘴的時候。有一次,兩人爭急了,郭暖年輕人說話不知深淺,衝著昇平公主喊道:"你不就仗著你爹是皇帝嗎?告訴你,我爹還看不上那個皇帝的位子,讓他幹都不幹!"

這簡直是大逆不道,憑了這一句話,就可以誅滅九族。昇平公主大為惱怒 ,立即坐車入宮,察奏了自己的父皇。唐代宗在這件事情上倒頗通情達理,他回答女兒說:"這就不是你所能了解的了。他的確是這個情況 ,如果他真想做皇帝,這個天下就不是咱們家所有了!"安慰她一番之後 ,便讓她趕快回去了。

郭子儀作為一個政治經驗豐富的政壇常青樹,處理這種事情自然是得心應手。他一聽到這個消息, 立即將郭暖囚禁起來,自已入宮請罪。代宗笑著說:"老百姓不是有句俗話 嗎?不痴不聾 ,不作家翁。小孩子家閨房裡的,哪裡值得認真!"郭子儀雖然一塊石頭落了地,回去以後,還是將郭暖打了一頓。

皇權式微,導致大唐政權不穩定,要麼被宦官操縱,要麼被藩鎮勢力左右,皇帝的往往成為擺設,大唐再也沒能恢復昔日的鼎盛。

相關焦點

  • 皇帝愛女昇平和名將郭子儀幼子郭曖夫妻吵架,兩強相爭,如何勸解
    德宗尊他為「尚父」,追封他為太師,賜諡「忠武」。其將佐致大官、為名臣者甚眾。父親為唐朝名將,郭曖本人也是文武雙全,深得唐代宗的喜愛。女主昇平公主,唐代宗的女兒之一,她一生被父兄寵愛,婚姻幸福,所生子女皆得好運,說她是唐朝最幸福的公主也不為過。
  • 郭子儀兒子坑爹一絕,對公主說他老子不屑當皇上,把他老子嚇傻了
    有一年,郭子儀過壽,兒女們紛紛磕頭祝壽。輪到老六郭曖兩口子時,人竟然沒在!大哥郭曜剛要發火,忽然,老六的使女慌慌張張跑來,在郭子儀耳旁小聲嘀咕兩句,郭子儀聽完,手一抖,酒杯差點摔地!怎麼回事?郭曖小兩口吵架了,媳婦一氣之下,跑娘家去了。她娘家可不是尋常人家,哪兒?皇宮!沒錯,郭曖的老婆,就是唐代宗愛女昇平公主。
  • 維繫國家二十餘年,功高蓋主卻能善始善終,郭子儀是如何做到的?
    郭子儀在唐軍中威信甚高,在外族心中,也是不敢小覷的狠角色。僕固懷恩騙回紇人,說郭子儀和唐代宗已死,回紇人這才決定趁火打劫。聽說郭子儀沒有死,對於他們也是不小的震撼,於是狐疑的回紇人要求親自見見郭子儀。兩軍交戰,本是劍拔弩張,如果讓主帥前往對方軍營,風險係數自不必說,但為了國家安危,郭子儀選擇以身犯險,用遊說的方式解決爭端。
  • 功臣不是被逼死,就是被逼反,郭子儀憑什麼得到善終?
    據《智囊》記載:當年,郭子儀的小兒子和昇平公主吵架,氣惱中,脫口說出:「你以為你是公主,有個皇帝老爹,就可以高高在上,隨便擺臭架子嗎?要不我爹相讓,你爹哪能坐上那個位置。」這話可真是大逆不道,要是皇帝聽了,恐怕會以為郭家有謀反之心。郭曖這句話,可能要坑死他老爹了。
  • 郭子儀家族是怎樣走向沒落的?
    德宗上位後不久,郭子儀就死了。 郭子儀死後不久,唐德宗就被人打得逃出長安城。郭子儀的兒子得知這個消息,馬上就率人跟著唐德宗出城;並且和幾個高幹子弟親自負責皇帝的安保工作。此次站隊正確,又為郭家的繁榮,續了一把火。 所以在唐憲宗時期,郭家依然風光無限。
  • 公主的這3個特點,男人根本招架不住
    一、唐朝公主難伺候其實這一點說白了就是「公主病」。公主從小都是嬌生慣養,脾氣大、難伺候,而在此環境下養出來的「公主病」,讓那些達官貴人對其都是敬而遠之,所以哪裡還敢娶呢?比如唐代宗就曾經將自己的女兒昇平公主嫁給當朝大將郭子儀的第六子郭曖為妻。
  • 郭曖對公主說了一句話,便嚇的父親郭子儀一身冷汗
    與此同時,朝廷又發詔貶智光(時官位左僕射)為澧州刺史,智光手下牙將姚懷、李延俊趁智光元氣大挫之時殺掉了他,並將他的首級獻給郭子儀。二月裡,郭子儀入朝匯報戰績,皇上命心腹大臣元載、王縉、魚朝恩輪番宴請郭將軍,每宴花費十萬緝。同時,皇上待子儀十分重禮親切,常常直接稱呼大臣而不叫他姓名。
  • 郭子儀,歷經唐七朝不倒的元老,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狀元
    直到安史之亂爆發時,郭子儀已經是朔方節度使了,安史之亂席捲大半個唐朝,於是郭子儀便率軍勤王,他運氣比較好,收復河北、河東之後,便升官了,官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品大預員(唐朝的三品就相當一品,可參考作者前面所做的文章,專門介紹了這一節)。
  • 九族是哪九族,為什麼皇帝殺了罪臣還要誅滅九族?
    九族是泛指親族。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編撰的《幼學瓊林》中給出的九族解釋是:何謂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也就是以自己為中心,向上為四代,向下為四代,這樣的稱為九族。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大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對九族的理解也是如此。
  • 【原創】產區酒事:聊聊汾陽王郭子儀家的宴席
    中國歷史上,作為武人的郭子儀算是踐行這一理念的斜杠人物了。郭子儀,祖籍山西汾陽,生於陝西華縣,武舉出身,戎馬一世,歷仕七朝,受封「汾陽郡王」,被德宗尊為「尚父」,壽享85歲。後世評價曰「丹青凌煙誰第一,功業汾陽異姓王。」
  • 唐朝公主有多難?沒人願意娶,公主不願意嫁,年紀大了只能做道姑
    一說到唐朝,就會想到大唐盛世,唐朝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朝代,無論是穿衣風格,還是中外融合,都映射著唐朝的先進思想,其他的朝代都以娶公主為榮,畢竟是皇帝的女兒,誰不樂意和皇帝攀上親戚呢,但是在唐朝,由於太開放,思想太先進了,導致大齡公主們只能扎堆出家,當了道姑,在唐朝,一位公主想要順利地嫁人,是很不容易的。
  • 郭子儀妻妾成群,又和皇帝要了6個美女,郭子儀:為了保命
    《新醉打金枝》裡面的郭曖和昇平公主之間歡喜冤家的故事,裡面提到了以郭曖的父親郭子儀為首的武將和以唐代宗堂兄晉王為首的一眾文臣兩大陣營互相敵對,爭執不休。但是郭子儀能夠在黨爭之中完美的退休就不得不提到他敏銳的洞察力和超高的情商了。
  • 再造大唐的中興名將—郭子儀,功高不震主,名高不自傲,終得善終
    《菜根譚》裡說: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對這句話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唐代中興名將郭子儀的處世之道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郭子儀是唐代中期最著名的將領,對於大唐江山而言,郭子儀有再造之功。
  • 人們常說的「六親不認」是指哪「六親」?誅滅九族是哪「九族」?
    在《老子》的這句話中,意思是家庭出現了種種矛盾後,才能顯示出來其中的孝心和慈善。而文中的「六親」被王弼註解為: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還有一種說法是:父、母、兄、弟、妻、子。在古代《漢書》中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唐人顏師古曾註解: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
  • 衛青娶了漢武帝的親姐姐平陽公主為妻,為何三個兒子卻被削了爵?
    談秦說漢(289)衛青娶了漢武帝的親姐姐平陽公主為妻,為何三個兒子卻被削了爵?衛青過世後,衛伉襲了衛青的爵位,被封為長平侯。但六年後,仍然被漢武帝削去了侯爵。當初平陽公主嫁給開國功臣曹參的曾孫曹壽,生了一個兒子叫曹襄。曹壽死後,平陽公主又改嫁給了開國功臣夏侯嬰的曾孫夏侯頗。公元前115年,夏侯頗與其父的姬妾私通事發而畏罪事發,平陽公主再度守寡。後來,漢武帝將其與衛青賜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