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族是哪九族,為什麼皇帝殺了罪臣還要誅滅九族?

2020-12-24 農家家常事

九族是泛指親族。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編撰的《幼學瓊林》中給出的九族解釋是:何謂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也就是以自己為中心,向上為四代,向下為四代,這樣的稱為九族。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大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對九族的理解也是如此。

還有一種九族的說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種說法在文獻中出現並不多。正常情況下皇帝不會出現誅九族的現象,一般是夷其三族。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取得魏國大權之後,曹爽作為失敗者被夷三族。但是作為曹爽的表弟夏侯玄當時並沒有在被誅殺行列,夏侯令女是嫁給曹爽的堂弟曹文叔,她也沒有被誅殺。

這樣看來夷三族遠遠沒有我們後世想像的那麼大。《女仙外史》中就說:稽之歷代,謀反叛逆者不過三族。一般不會出現皇族誅殺九族的現象出現,當然也有特例,比如明成祖殺方孝孺時,殺的是十族,第十族就是門生舊吏為一族,這個是特例。

皇帝為什麼還要誅滅罪臣之九族呢?主要是為了恩威並舉

天子之恩威,止於爵三公、夷九族。恩威盡,而人思以勝之矣。故明君養恩不盡,常使人有餘榮;養威不盡,常使人有餘懼。此久安長治之道也。

上面這段話是明代晚期著名學者呂坤所寫的《呻吟語》中的一段話。他將皇帝為什麼要誅滅九族的原因說得一清二楚了。

皇帝治理天下需要恩和威。恩就是讓人當官,官至三公為最高,這是古代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一般指司馬、司徒、司空,或者指太師、太傅、太保,歷朝歷代有變化。

威的極限就是誅其九族。有恩有威,這樣老百姓財富觀。

為什麼誅九族就能讓老百姓服管呢?

因為古代的人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他們都出生於一個大家族中,每一個人都優先為家族考慮,因為家族強盛,代表自己可以獲得的利益就越多。

比如衛子夫這個衛家本來就是下層百姓,但因為衛子夫給漢武帝生下兒子,立為皇后,衛家就雞犬升天,最輝煌的時候衛家那些還在嬰兒都已經被封侯,衛青拜為大將軍,並娶原來的舊主平陽公主為妻。衛家起來之後,連帶霍家也起來了。因為霍家是衛子夫的二姐衛少兒的夫家。

同樣後來衛子夫倒後,衛家和霍光也迅速敗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說的其實就是家族之事。

不依附家族,一個人是很難生存下來的。同時大族會欺壓小族,名門會看不起寒門小族等等。所以家族的興旺就是自己的榮耀,這是一體的。既然是一體的,那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必須要考慮到你背後的族人。如果你想反抗王權,你就會考慮到你的族人,這種代價是很大的,有時就會出現有這心而沒這個膽了。古代判斷一個人有沒有能力,那就先看此人能否和睦九族。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史記·十二本紀·五帝本紀》九族可以搞得定,你還可能被人認可出來管理百姓。古人對九族是很看重的,同時對族中之間也會進行接濟。莽深辭讓,受六千三百萬,而以其四千三百萬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貧者。——《資治通鑑·漢紀·漢紀二十八》這就是王莽的做法。皇帝要娶自己的女兒,送了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王莽接受了六千多萬,然後大部分錢給了族人救濟。

整個古代中國人的生活圈子是自己——九族——鄰裡——鄉黨。這樣四環相扣的。所以誅九族之罪更多的是拿來保護微信之用,一般不會真的誅到九族,這是最後的大殺器,皇帝不會隨意用之。古代大族往往是相互通婚的,如果真的實行誅殺九族,估計朝廷大員會被誅殺很多,這會影響到統治。所以夷三族成了最常見的做法,但這種極端的做法還是保留著,比如明成祖就誅了方孝孺十族,共計873人。

為什麼一定要誅九族,皇帝不是擔心這些族人報復,而是告誡所有其他家族的人,保持對皇帝的敬畏。所以誅殺九族的意義更多在於皇帝想立威。

相關焦點

  • 古代的誅滅九族是哪九族?方孝孺誅十族,十族又指的是什麼?
    但是若大臣或者百姓們犯下了令帝王感到無法饒恕的大罪的話,那等待他們的就將是誅殺九族或者十族的極刑。不過說到九族和十族,可能會有不少人會感到好奇,不清楚它們到底具體是指啥。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九族和十族的意思。一、九族和十族的意思。首先,我們來看看九族的意思。
  • 「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史上最殘酷誅九族,人數險些沒湊夠
    我們經常在古風劇中看到有人怒斥皇帝。他的結局往往是「懲罰九族」。觀眾可能會知道懲罰九族的概念。替身的謀反罪似乎可以懲罰九族。主犯的親朋好友將被處以連坐處決。但是從歷史上看,懲罰九族並不是經常性的事件。甚至在車站很少發生這種事。
  • 古代誅九族,是哪九族?其中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誅不誅?
    在古代往往有誅九族那麼一說。那麼這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其實這件事還真的需要好好的說道說道。 誅九族的由來 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誅九族這麼重的刑罰,最嚴重的也就是對其進行夷三族。夷三族的興起還是秦始皇率先使用的。當時的秦過是武力統一了六國之後。原六國的人對秦始皇就沒有真心的臣服過。在這種情況之下秦始皇沒有辦法只得採用重典治理國家。
  • 歷史上「誅九族」誅的都是哪九族?史上承受誅九族酷刑的都有誰?
    經常看古裝劇的,肯定對這麼一個場景不陌生:每當有人造反失敗,被皇帝擒拿,皇帝有時候就會憤怒地下旨抄其家,滅其九族,然後畫面一轉,數百位穿著囚衣,被腳鐐拷著的人,就被士兵押著前往法場斬首示眾。至於秦國「夷三族」到底誅殺的是哪三族,目前尚存爭議!
  • 皇帝常說誅九族,那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其實只有2人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幕,就是大臣犯罪後,皇帝龍顏大怒,讓人推出去將其誅九族。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真正被誅九族的人很少,有歷史記錄的被誅九族的人,只有兩人。誅九族是古代的一項重罪,雖然古代有凌遲、車裂、腰斬等眾多酷刑,但這些刑罰主要針對犯罪者本人的,而誅九族,除了犯罪者本人外,還會牽扯到犯罪者的親屬,它的血腥程度超過了車裂、凌遲等酷刑,這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刑罰。古代皇帝對誅九族的刑罰使用也是慎之又慎,除了謀反、謀逆等重罪外,很少會對大臣施行誅九族的重罪,所以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非常少。
  • 古人被誅滅九族不逃是因為傻嗎?弄清楚了原因,原來逃走才是傻子
    古時候,權力最大的是皇上,皇權是誰也無法侵犯的,一旦觸犯了皇帝的底線,那結果就是非常悲慘的。電影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大臣,他們犯下了在古代是最嚴重的一種罪過,那麼皇帝就會對他們進行大肆的殺戮,聽起來很可悲。但不只有人問:為什麼古人殺了九族不逃走?是被殺了嗎?
  • 電視劇中的皇帝動不動就誅人九族,但正史上僅有兩人被誅九族而已
    在看到有皇帝、君王的影視劇時,只要有人惹怒到統治者,君王便會向侍衛下達這樣一道命令:「把此人拖出去誅他九族!」被誅九族者聽到這話,往往是面如死灰,仿佛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翻身一般絕望,乖乖的等著被拖出去執行殘酷的刑法。而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被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人呢?看到電視劇這樣演繹,會覺得肯定多得數不過來,但實際上只有兩人這麼點兒背,他們都是誰呢?
  • 古代犯「誅九族」的罪後,為什麼沒有人跑?專家:根本跑不掉!
    最可怕的是殺九族。顧名思義,你要為自己的罪行,把整個家族都埋在你的身上。這是多麼可怕的懲罰啊。九族之刑,最早可追溯到秦國。這個刑罰是商鞅變法時提出的,但其實在九族受刑之前,並不叫九族。但商鞅提出連坐法,逐漸演變為九族之刑。不過,它們在形式上都是一樣的。如果有人犯罪,他們會懲罰與他有關的人。
  • 古代誅九族,為什麼沒有人逃跑?其實不逃跑的人才是智者!
    而皇帝為了鞏固和保全自己的地位和權利,所以皇帝就創造了一系列的制度來控制別人的行為,畢竟皇帝也不能變得太野蠻亂奪走人的性命。他希望人們都可以忠誠地服從他制定的制度,可是問題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想那麼服從皇帝並且臣服於皇帝,有些人會冒出一些危險的念頭和舉動所以被皇帝知道之後會受到一系列的刑罰。可為什麼古代的刑罰那麼重?
  • 人們常說的「六親不認」是指哪「六親」?誅滅九族是哪「九族」?
    那麼古人為什麼會說「六親」呢?難道古人的親人只有六個?來源「六親」一詞,早在《老子》中就出現: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六親不認」這個成語出自於《苦菜花》,在《苦菜花》的第三章提到:我丟了差事去找他,他不惟不幫忙,反倒六親不認了。
  • 看一看古代刑法中的誅九族,具體是指哪幾族?
    最嚴重的時候,犯人的九族都會被全部誅殺,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誅九族」,這個詞語相信大家在清宮戲中都經常聽到。那麼,誅九族到底是指哪幾族呢?古代誅九族九族之一:犯人自己所在的家族解釋一下,犯人自己所在的家族不僅指犯人的父親、母親、兄弟和子侄,還包括犯人所有未出五服的家族成員。
  • 古代皇帝動不動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別被古裝劇騙了,僅2例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皇帝青筋暴起,憤怒地下達誅九族的命令,那麼,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又有幾例呢?誅九族來自於秦漢時期的夷三族法,《史記》中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到了漢朝時,夷三族法幾度廢立,著名的大將軍彭越、韓信等人都受到了這一罪罰,只不過夷三族的範圍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出入,誅九族同樣也是如此。
  • 皇帝:不聽話誅你九族,大臣誅十族也不怕,皇帝又給他找了一族
    一般來說,周像九族這樣的大罪已經很少了。畢竟皇帝是不容易被用於名聲等貼著殘酷標籤的可怕刑罰,周一般都是九族的嚴重罪行,一般都是叛國賊或共謀敵人叛國罪的罪行,因此古代歷史上真正的周幾乎沒有九族。但是你知道嗎?一位大臣不僅是格魯研究族,還有很多格魯延烈族,這是怎麼回事?屬於這種植物十足的人就是明朝的芳效,是建文帝手下的重要謀士。
  • 我們應該如何告訴孩子「九族」定義
    最近孩子問我什麼是「九族」,孩子對電視劇裡皇帝口中說的「斬九族」非常好奇,我忽然發現,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孩子對傳統文化知道的卻很少。很多人認為傳統教育,不適合現在社會的發展。可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是否真的正確?
  • 古代「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所以,後來的皇帝為了防止復仇,誅族從夷三族到誅七族,在殘暴的隋煬帝楊廣手裡更是演變成了「誅九族」的刑法。那麼這兩種刑罰哪一種更殘酷呢? 誅九族受牽連關係圖 現代人常常把誅九族和株連九族混為一談,其實兩者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歷史劇中的株連九族其意思就是一人犯法,九族五服內的人均要受牽連
  • 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哪些?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只有2例
    在我們所聽過的關於皇帝的歷史中,經常會有「株連九族」和「誅九族」的出現,一般是皇帝對某個臣子十分憤怒,不僅殺掉觸怒自己的臣子本人,還要殺掉臣子的一眾親屬,實在是十分悽慘。人們常用這種刑罰來表現皇帝的殘暴和皇權力量之大。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也就兩個
    然而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呢?可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九族」的概念,對此三字經的解釋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 「歷史問答」怎麼看待連坐(主要是誅九族)這種懲罰方式的?
    有頭條網友提問:你們是怎麼看待連坐(主要是誅九族)這種懲罰方式的?答:題主同志,「連坐」和「誅九族」是不一樣的。「連坐」的全稱是「聯保連坐。」「誅九族」始於秦,至清末廢除,「九族」到底是哪些,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我理解的九族是以罪犯為起點,上四輩人的直系親屬和下四輩人的直系親屬,再加上罪犯一輩共九族。
  • 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說出來別不信,歷史有記載的僅有三例
    不管在古代題材小說還是在古裝影視劇裡,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人因為犯法而被誅九族的情節,這也不由得讓人好奇,莫非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嗎?若真是如此,那要誅殺多少人呢?說出來別不信,事實上,古代並不是隨隨便便就會誅九族的,正史所記載的「誅九族」事件也僅有三例。
  • 皇帝總說誅你九族,那麼被連誅十族的方孝孺,到底對皇帝做了什麼
    就這樣一個聲望.權勢極高的人才,為什麼會被朱棣盡滅十族。這也是建文帝為什麼下臺那麼快,臣子不信,百姓不信,但是建文帝信了,結果所有人失望了,這絕對是導火索之一。行蹤成謎的建文皇帝行蹤成謎的建文皇帝建文三年,朱棣想要求和,可方孝孺認為這是朱棣的緩兵之計,於是讓建文帝殺了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