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常說誅九族,那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其實只有2人

2020-12-14 七號說三國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幕,就是大臣犯罪後,皇帝龍顏大怒,讓人推出去將其誅九族。

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真正被誅九族的人很少,有歷史記錄的被誅九族的人,只有兩人。

誅九族是古代的一項重罪,雖然古代有凌遲、車裂、腰斬等眾多酷刑,但這些刑罰主要針對犯罪者本人的,而誅九族,除了犯罪者本人外,還會牽扯到犯罪者的親屬,它的血腥程度超過了車裂、凌遲等酷刑,這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刑罰。古代皇帝對誅九族的刑罰使用也是慎之又慎,除了謀反、謀逆等重罪外,很少會對大臣施行誅九族的重罪,所以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非常少。

誅九族中的「九族」,指人的九族親屬,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指人的上自高王母、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孫、子、身、母、王母、曾王母、高王母的九族親屬;第二種說法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指姑與其子(姑表姊妹,姑表兄弟)、姊妹與其子(甥女,甥男)、女兒與其子(孫女,孫男)、己之同族(母父、兄弟、男兒);母族三是指母之父族(姥爺一家)、母之母族(姥姥的娘家、姥姥家)、從母與其子(從母姊妹,從母兄弟);妻族二是指姥之父族(嶽父一家)、姥之母族(嶽母的娘家、姥姥家)。

這兩種說法,不論哪一種,都會牽連到很多人,小家族中,可能會牽連幾十人被誅殺,而世家大族,由於人數眾多,所以一旦被誅九族,就會牽連進數百人被殺,而這些人大多是無辜的。

一、楊玄感

誅九族起源於商鞅變法中的夷三族法。

夷三族中的「三族」,指父母、兄弟和妻子,但也有的說是指「父親、母親和妻子」三族,前者只牽連幾個人,後者則要牽連3個家族。夷三族法,隨著秦漢等時期的發展,逐漸從夷三族,變成了夷五族、夷七族,以至到隋煬帝時期,發展成了誅九族,並出現了第一個被誅九族之人。

歷史上第一個被誅九族的人,是隋朝的重臣楊玄感,楊玄感的父親是隋朝重臣楊素,他幫助隋文帝楊堅滅掉了隋朝,因功被隋文帝封為越國公,楊玄感自身功勳不多,但他藉助父親的功勳,被授予隋朝柱國將軍。楊素死後,楊玄感繼承父親楊素爵位,做了楚國公,升任禮部尚書。

楊玄感在隋煬帝時期,權勢越來越大,朋黨越來越多,這讓隋煬帝開始猜忌起了他,但是隋煬帝太過自大,沒有及時打壓楊玄感,以至在他第二次遠徵高句麗時,勞民傷財,惹起了民怨,百姓紛紛起兵反他,楊玄感也乘機起兵反隋煬帝,但楊玄感低估了隋煬帝的能力,他率兵回來後,很快鎮壓住了楊玄感的叛亂,而楊玄感為了避免被俘受辱,所以讓弟弟提前殺了他。

雖然楊玄感已經死了,但隋煬帝對楊玄感的恨意沒有消解,他為了洩恨,將楊玄感分屍,還暴曬三天,最後,還將楊玄感誅九族,楊玄感的親屬都被隋煬帝給處死了,還將其楊姓改為了「梟」姓。

二、方孝孺

方孝孺是明朝時期的大儒,他是明朝大儒宋濂的學生,由於朱元璋性格殘暴,所以不論是宋濂,還是方孝孺,都沒有得到他的真正重用,宋濂還被朱元璋所殺。但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性格善良,推崇儒家學說,所以他當皇帝後,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儒生得到了重用,但這些儒生學識好,卻不是治國理政的高手,也沒有軍事才能,也間接的導致了朱允炆最後的失敗。

朱允炆當皇帝後,由於北方的幾個藩王,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實力太過強大,所以他也效仿漢景帝開始削藩,但這招致了燕王朱棣的不滿,他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發動了靖難之役。

這場大戰中,朱允炆受儒學的影響,不願背上殺叔叔的惡名,下令士兵不許傷害燕王朱棣,這束縛了前線士兵的手腳,使士兵不敢放開手和燕王朱棣廝殺。同時,士兵前線廝殺時,朱允炆還將心思放在和方孝孺等人研究恢復周禮上,以及朱允炆用人不當等,導致前線士兵節節敗退,最終燕王朱棣順利渡過長江,攻破了南京城。朱允炆在皇宮大火中消失,朱棣則做了皇帝。

城破後,方孝孺被朱棣生擒。由於方孝孺名氣大,在讀書人中的很有影響力,所以朱棣打算藉助方孝孺,讓天下儒生都歸順於他。朱棣沒有殺方孝孺,還打算重用方孝孺,讓方孝孺給他寫登基詔書。但方孝孺是一個有文氣節的文人,他不願背叛朱允炆,不肯給朱棣寫登基詔書,這惹怒了朱棣,他威脅方孝孺道:「難道你不怕被誅九族?」方孝孺懟道:「誅十族又能如何?」

這讓朱棣火冒三丈,隨即下令將方孝孺誅十族,除了方孝孺的九族親屬外,還有方孝孺的學生,也遭牽連被殺。方孝孺是明朝的大儒,他的學生很多,所以此次遭牽連被殺的人多達873人。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哪些?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只有2例
    在我們所聽過的關於皇帝的歷史中,經常會有「株連九族」和「誅九族」的出現,一般是皇帝對某個臣子十分憤怒,不僅殺掉觸怒自己的臣子本人,還要殺掉臣子的一眾親屬,實在是十分悽慘。人們常用這種刑罰來表現皇帝的殘暴和皇權力量之大。
  • 歷史上「誅九族」誅的都是哪九族?史上承受誅九族酷刑的都有誰?
    經常看古裝劇的,肯定對這麼一個場景不陌生:每當有人造反失敗,被皇帝擒拿,皇帝有時候就會憤怒地下旨抄其家,滅其九族,然後畫面一轉,數百位穿著囚衣,被腳鐐拷著的人,就被士兵押著前往法場斬首示眾。至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開始通行族誅之刑,一般用於懲罰謀大逆之人,而這之中尤以秦國使用最為泛濫,武王四年「族孟說」;《史記·商君列傳》:「商君反,反兵捕之,滅其家」。且秦國不但常用族誅來懲罰「有罪」之人,還第一次使用了夷三族之刑,《史記秦本紀》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 ,自秦文公二十年,秦國開始實行誅三族之刑,武公三年「誅三父等而夷三族」。
  • 古代誅九族,是哪九族?其中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誅不誅?
    死亡的歷史會復活,過去的歷史會變成現在,這都是由於生命的發展要求它們的緣故。——克羅齊 古代人對於刑罰這一塊看的是特別的重,這也是帝王的一種統治手段。在古代往往有誅九族那麼一說。那麼這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其實這件事還真的需要好好的說道說道。
  • 電視劇中的皇帝動不動就誅人九族,但正史上僅有兩人被誅九族而已
    在看到有皇帝、君王的影視劇時,只要有人惹怒到統治者,君王便會向侍衛下達這樣一道命令:「把此人拖出去誅他九族!」被誅九族者聽到這話,往往是面如死灰,仿佛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翻身一般絕望,乖乖的等著被拖出去執行殘酷的刑法。而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被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人呢?看到電視劇這樣演繹,會覺得肯定多得數不過來,但實際上只有兩人這麼點兒背,他們都是誰呢?
  • 古代皇帝動不動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別被古裝劇騙了,僅2例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皇帝青筋暴起,憤怒地下達誅九族的命令,那麼,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又有幾例呢?誅九族來自於秦漢時期的夷三族法,《史記》中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到了漢朝時,夷三族法幾度廢立,著名的大將軍彭越、韓信等人都受到了這一罪罰,只不過夷三族的範圍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出入,誅九族同樣也是如此。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也就兩個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株連九族,作為一種經常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情形,這種情況想想也都讓人感到害怕。然而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呢?可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株連九族,作為電影裡經常出現的一種情況,這種情況想起來也是很可怕的。但在中國歷史上,究竟有多少誅九族之案?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也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有兩個,那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古代誅九族,為什麼沒有人逃跑?其實不逃跑的人才是智者!
    咱們國家有5000年的文明歷史,在這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誕生了非常多的王朝,而在這麼多的王朝當中,自然而然皇帝就是天下最大的統治者。他一個人就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死大權,皇帝讓你死你肯定必須得要死。於是在血緣的基礎上,就衍生出了世襲制度,一般的家族都有自己的氏族和族譜,而咱們說的九族其實就是說以父系延傳下來的一脈,簡單的說就是家裡面的直系親屬和配偶就稱為九族。而我們常聽到的誅九族就是一個人犯罪,他的直系親屬和配偶都要跟著去死,對於這個處罰可以說既沒有人性也沒有王法,那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古代的誅滅九族是哪九族?方孝孺誅十族,十族又指的是什麼?
    不過說到九族和十族,可能會有不少人會感到好奇,不清楚它們到底具體是指啥。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九族和十族的意思。一、九族和十族的意思。首先,我們來看看九族的意思。所謂的九族,其實有兩種理解方式。因為在我國歷史上,存在兩種解釋九族意思的派別。
  • 九族是哪九族,為什麼皇帝殺了罪臣還要誅滅九族?
    故明君養恩不盡,常使人有餘榮;養威不盡,常使人有餘懼。此久安長治之道也。上面這段話是明代晚期著名學者呂坤所寫的《呻吟語》中的一段話。他將皇帝為什麼要誅滅九族的原因說得一清二楚了。皇帝治理天下需要恩和威。
  • 誅九族到底有多可怕?誅三族更噁心?韓信慘遭誅三族!
    誅九族的範圍實際非常廣,主要分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裡的「父族四」指的是出嫁的姑母和孩子,出嫁的姐妹和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就是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和兒子;「妻族二」包括嶽父全家和嶽母的娘家。七大姑八大姨統統算進去,牽連甚廣,徹底毀掉復仇的種子。
  • 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說出來別不信,歷史有記載的僅有三例
    不管在古代題材小說還是在古裝影視劇裡,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人因為犯法而被誅九族的情節,這也不由得讓人好奇,莫非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嗎?若真是如此,那要誅殺多少人呢?說出來別不信,事實上,古代並不是隨隨便便就會誅九族的,正史所記載的「誅九族」事件也僅有三例。
  • 人們常說的「六親不認」是指哪「六親」?誅滅九族是哪「九族」?
    引言前言:從古到今,我們在評論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往往會用「六親不認」來評論,大概意思就是我們可都是好兄弟,你做事居然不講情面。實際上多用在不講人情的時候。那麼古人為什麼會說「六親」呢?難道古人的親人只有六個?
  • 古代殘忍血腥的「誅九族」,一次要殺死多少人才能放下屠刀呢?
    誅九族一般情況下僅用於「公然謀反」或者政治鬥爭中處罰失敗者的情形,並不多見。誅九族涉及到的打擊範圍很廣。假設A犯錯,朝廷決定對A實行誅九族的刑罰,那麼A的親族都會受到牽連。親族的具體範圍有兩種。第一種:A的九代以內的直系親屬。
  • 古代「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縱觀華夏歷史,以法家思想為根本的律法成為封建君主們維繫江山統治的根本方式,在眾多的古代法律處罰名目之中,」夷三誅」和「誅九族」是最讓囚犯及其族親膽戰心驚的判罰。這兩種處罰多對謀反及弒君罪名的重犯叛罰,都是以「斬草除根」的方式徹底消除被處死囚犯後代及親屬復仇的實力和社會關係。
  • 看一看古代刑法中的誅九族,具體是指哪幾族?
    最嚴重的時候,犯人的九族都會被全部誅殺,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誅九族」,這個詞語相信大家在清宮戲中都經常聽到。那麼,誅九族到底是指哪幾族呢?另有一說,要將犯人外婆娘家的上下四代均誅殺。這一波人算是最冤枉的,簡直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以上三族合稱母三族,均屬於母系家族成員。
  • 「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史上最殘酷誅九族,人數險些沒湊夠
    我們經常在古風劇中看到有人怒斥皇帝。他的結局往往是「懲罰九族」。觀眾可能會知道懲罰九族的概念。替身的謀反罪似乎可以懲罰九族。主犯的親朋好友將被處以連坐處決。但是從歷史上看,懲罰九族並不是經常性的事件。甚至在車站很少發生這種事。
  • 「歷史問答」怎麼看待連坐(主要是誅九族)這種懲罰方式的?
    有頭條網友提問:你們是怎麼看待連坐(主要是誅九族)這種懲罰方式的?答:題主同志,「連坐」和「誅九族」是不一樣的。「連坐」的全稱是「聯保連坐。」總的來說「聯保連坐」制度對推動社會發展有一定作用,於官方有讓民眾相互監督,相互檢舉的效果,於民眾有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的作用。
  • 皇帝總說誅你九族,那麼被連誅十族的方孝孺,到底對皇帝做了什麼
    朱棣質問方孝孺:你不怕誅你九族!不顧親人死活?朱棣原以為拿住了方孝孺的弱點,便可以左右他做事,這本是任何一個人都要猶豫的問題,可結果讓人意外,方孝孺大叫道:」你就是誅我十族又如何「!總有人說朱棣嗜殺成性,殘暴不堪,律法裡本沒有的「第十族」也因為方孝孺一人,而牽連出門人弟子,學生和朋友。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作為皇權的掌握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皇帝:不聽話誅你九族,大臣誅十族也不怕,皇帝又給他找了一族
    不僅如此,古代不僅有可怕的刑罰手段,更有嚴苛到牽連親屬的法律,讓人脊背發寒。一人有罪全家受苦,個人謀逆株連九族。古人的榮辱不僅關乎自己,還關乎身後無數人的安危。一般來說,周像九族這樣的大罪已經很少了。畢竟皇帝是不容易被用於名聲等貼著殘酷標籤的可怕刑罰,周一般都是九族的嚴重罪行,一般都是叛國賊或共謀敵人叛國罪的罪行,因此古代歷史上真正的周幾乎沒有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