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2020-12-14 騰訊網

縱觀華夏歷史,以法家思想為根本的律法成為封建君主們維繫江山統治的根本方式,在眾多的古代法律處罰名目之中,」夷三誅」和「誅九族」是最讓囚犯及其族親膽戰心驚的判罰。這兩種處罰多對謀反及弒君罪名的重犯叛罰,都是以「斬草除根」的方式徹底消除被處死囚犯後代及親屬復仇的實力和社會關係。這也是封建專制從歷代前朝得出的教訓,比如,吳國的大將伍子胥為報家仇率吳伐楚掘墳鞭打楚平王屍體,就是滅族不徹底的後果。所以,後來的皇帝為了防止復仇,誅族從夷三族到誅七族,在殘暴的隋煬帝楊廣手裡更是演變成了「誅九族」的刑法。那麼這兩種刑罰哪一種更殘酷呢?

判誅族後先抄家然後按戶籍逮捕族親

誅族刑法最早起源於夏朝,椐《尚書》記載,被後人稱頌為賢君的夏啟和商湯在每次出徵之前的都會警告士兵,如果戰鬥中逃跑,就會將他及他的父親、兒子及孫子一同處死。《史記》記載: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為防原諸侯國造反,正式把「夷三族」列入法典,所以,夷三族只是把主犯這一直系血脈的男丁斬盡殺絕,並不牽連外房族人。

誅九族受牽連關係圖

現代人常常把誅九族和株連九族混為一談,其實兩者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歷史劇中的株連九族其意思就是一人犯法,九族五服內的人均要受牽連,多不至死,常為刺配充軍服官役之類。比如上官婉兒就是株連入宮為奴。誅九族就要命的多,「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自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身、子、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曾孫、玄孫整整九代人五服內的所有親屬。相當於整個姓氏分支家族全部處死。血脈相傳就此徹底斷絕,這對於注重家族延續傳承的封建禮教古人來說,無疑是最殘酷的懲罰。這麼嚴厲的刑罰,那些即將受牽連被處死的親屬為什麼不逃跑呢!分析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被判誅九族的胡惟庸

一是消息知道得太晚,古代既沒有手機,更沒有網絡,消息傳遞只能靠官方郵差。都城發生的事,常常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傳到地方。對於這種誅九族的刑罰,一旦定罪判處,官差會第一時間會拿著戶籍上門抓捕,往往在親屬完全不知的情況下就被逮捕了。

判誅族後從老至幼均被誅殺

二是古代的人丁管理制度使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交通不便利,地廣人稀,即使跑到再偏僻的村落,很快就會被當地人發現,那時候人們出行需要有官方開具的路引,類似於現在的身份證明,如果沒有路引,每個城鎮入口的守衛就會直接把你拿下。往深山老林跑吧,那更麻煩,古代的山林裡可真是啥猛獸都有,除非有武松那一身本事。

古代有人煙的地方

三是想跑也跑不了,古代的姻親關係錯綜複雜,一旦受株連的人跑了,等於成了正式犯人,這一族的人又會受到株連,而且那時同族的人都為聚集居住,官府實行保甲連坐制,一旦逃跑其它家同罪,因此不等官兵到來你已經被族親控制住了。

等待被處決的被誅族親

誅九族雖然殘酷,但封建皇朝的君主為了統治的穩定,也不是濫用的,秦朝末年禍亂朝綱的李斯,西漢大將韓信,英布等,都只是夷三族,荊軻刺秦王如此嚴重的罪行,始皇誅其七族。造隋煬帝楊廣老兒反的楊玄成了誅九族刑罰第一人,明朝的方孝孺,拒絕為明成祖朱棣起草詔書,被威脅誅九族,他厲聲回答:要殺便殺,誅我十族又如何!最終朱棣將其學生算為第十族,連同其它九族一併誅殺,共計誅殺八百七十三人。

相關焦點

  • 古代誅九族,是哪九族?其中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誅不誅?
    ——克羅齊 古代人對於刑罰這一塊看的是特別的重,這也是帝王的一種統治手段。在古代往往有誅九族那麼一說。那麼這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其實這件事還真的需要好好的說道說道。 誅九族的由來 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誅九族這麼重的刑罰,最嚴重的也就是對其進行夷三族。夷三族的興起還是秦始皇率先使用的。
  • 歷史上「誅九族」誅的都是哪九族?史上承受誅九族酷刑的都有誰?
    夷九族,為「族誅」之刑的其中一種,比夷二族、夷三族、夷四族……更為殘忍,是封建時代最高統治者給予自己所認定的有罪之人的最為殘酷的刑罰,比凌遲、滿門抄斬更為殘酷。漢初,西漢延續秦制,繼續實行「族誅」刑罰,並公布夷三族之令,其令曰:「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趾,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漢高祖時期,西漢開國功臣彭越、韓信等均受族誅之刑。文帝曾廢除過「族誅」刑罰,但後來因受方士新垣平的欺騙,文帝大怒遂下詔再次恢復「族誅」之刑,並將新垣平「夷三族」,之後晁錯、李陵皆以族誅。
  • 皇帝常說誅九族,那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其實只有2人
    誅九族是古代的一項重罪,雖然古代有凌遲、車裂、腰斬等眾多酷刑,但這些刑罰主要針對犯罪者本人的,而誅九族,除了犯罪者本人外,還會牽扯到犯罪者的親屬,它的血腥程度超過了車裂、凌遲等酷刑,這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刑罰。古代皇帝對誅九族的刑罰使用也是慎之又慎,除了謀反、謀逆等重罪外,很少會對大臣施行誅九族的重罪,所以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非常少。
  • 古代誅九族,為什麼沒有人逃跑?其實不逃跑的人才是智者!
    而皇帝為了鞏固和保全自己的地位和權利,所以皇帝就創造了一系列的制度來控制別人的行為,畢竟皇帝也不能變得太野蠻亂奪走人的性命。他希望人們都可以忠誠地服從他制定的制度,可是問題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想那麼服從皇帝並且臣服於皇帝,有些人會冒出一些危險的念頭和舉動所以被皇帝知道之後會受到一系列的刑罰。可為什麼古代的刑罰那麼重?
  • 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說出來別不信,歷史有記載的僅有三例
    不管在古代題材小說還是在古裝影視劇裡,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人因為犯法而被誅九族的情節,這也不由得讓人好奇,莫非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嗎?若真是如此,那要誅殺多少人呢?說出來別不信,事實上,古代並不是隨隨便便就會誅九族的,正史所記載的「誅九族」事件也僅有三例。
  • 古代殘忍血腥的「誅九族」,一次要殺死多少人才能放下屠刀呢?
    誅九族是古代一種慘無人道的刑罰。大體情況下就是一個人在官場中惹來殺身之禍的話,不僅自己要賠掉性命,連自己的親族好友都不能倖免。「連坐制」由法家首創,較早的記錄見於李悝的《法經》「越城,一人則誅,自十人以上夷其鄉族,曰城禁。」
  • 誅九族到底有多可怕?誅三族更噁心?韓信慘遭誅三族!
    誅九族的範圍實際非常廣,主要分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裡的「父族四」指的是出嫁的姑母和孩子,出嫁的姐妹和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就是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和兒子;「妻族二」包括嶽父全家和嶽母的娘家。七大姑八大姨統統算進去,牽連甚廣,徹底毀掉復仇的種子。
  • 看一看古代刑法中的誅九族,具體是指哪幾族?
    最嚴重的時候,犯人的九族都會被全部誅殺,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誅九族」,這個詞語相信大家在清宮戲中都經常聽到。那麼,誅九族到底是指哪幾族呢?當然這裡的姑姑是指犯人的嫡親姑姑,也就是犯人父親的血親姐妹,犯人叔伯的姐妹就不在這個範圍內。另外姑姑的丈夫也不在誅殺範圍內,可以躲過一劫。九族之三:犯人出嫁的姊妹及甥女、甥男具體是指犯人已經出嫁的姐妹和其所生的子女。這裡的姐妹是指犯人的嫡親姐妹,也就是犯人父親所生的女兒,犯人叔伯所生的女兒(犯人的堂姐妹)不在這個範圍。
  • 電視劇中的皇帝動不動就誅人九族,但正史上僅有兩人被誅九族而已
    在看到有皇帝、君王的影視劇時,只要有人惹怒到統治者,君王便會向侍衛下達這樣一道命令:「把此人拖出去誅他九族!」被誅九族者聽到這話,往往是面如死灰,仿佛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翻身一般絕望,乖乖的等著被拖出去執行殘酷的刑法。而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被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人呢?看到電視劇這樣演繹,會覺得肯定多得數不過來,但實際上只有兩人這麼點兒背,他們都是誰呢?
  • 「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史上最殘酷誅九族,人數險些沒湊夠
    他的結局往往是「懲罰九族」。觀眾可能會知道懲罰九族的概念。替身的謀反罪似乎可以懲罰九族。主犯的親朋好友將被處以連坐處決。但是從歷史上看,懲罰九族並不是經常性的事件。甚至在車站很少發生這種事。因為懲罰九族太殘忍了,本來只懲罰一個人的事,偏偏牽連了無數無辜的人的生命。真的有傷口和天空,影響王室的統治,引起天怒之怨,漸漸失去民心。九族由古代宗族制來判斷。
  • 皇帝:不聽話誅你九族,大臣誅十族也不怕,皇帝又給他找了一族
    在古代時期,刑罰的初衷是為了懲治不法分子,具有極大的震懾作用,但後來漸漸變了味,成了維護統治天下的重要手段,發明各種匪夷所思的刑具折磨犯人。不僅如此,古代不僅有可怕的刑罰手段,更有嚴苛到牽連親屬的法律,讓人脊背發寒。一人有罪全家受苦,個人謀逆株連九族。
  • 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哪些?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只有2例
    在我們所聽過的關於皇帝的歷史中,經常會有「株連九族」和「誅九族」的出現,一般是皇帝對某個臣子十分憤怒,不僅殺掉觸怒自己的臣子本人,還要殺掉臣子的一眾親屬,實在是十分悽慘。人們常用這種刑罰來表現皇帝的殘暴和皇權力量之大。
  • 古代犯「誅九族」的罪後,為什麼沒有人跑?專家:根本跑不掉!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09字,閱讀約2分鐘古代官員一旦犯罪,就會受到懲罰。有的輕一些,有的重一些。從古至今,中國發明了數不勝數的刑罰,其中最殘酷的就是刑訊逼供。最可怕的是殺九族。顧名思義,你要為自己的罪行,把整個家族都埋在你的身上。這是多麼可怕的懲罰啊。九族之刑,最早可追溯到秦國。這個刑罰是商鞅變法時提出的,但其實在九族受刑之前,並不叫九族。但商鞅提出連坐法,逐漸演變為九族之刑。不過,它們在形式上都是一樣的。如果有人犯罪,他們會懲罰與他有關的人。
  • 九族是哪九族,為什麼皇帝殺了罪臣還要誅滅九族?
    還有一種九族的說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種說法在文獻中出現並不多。正常情況下皇帝不會出現誅九族的現象,一般是夷其三族。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取得魏國大權之後,曹爽作為失敗者被夷三族。但是作為曹爽的表弟夏侯玄當時並沒有在被誅殺行列,夏侯令女是嫁給曹爽的堂弟曹文叔,她也沒有被誅殺。
  • 古代的誅滅九族是哪九族?方孝孺誅十族,十族又指的是什麼?
    但是若大臣或者百姓們犯下了令帝王感到無法饒恕的大罪的話,那等待他們的就將是誅殺九族或者十族的極刑。不過說到九族和十族,可能會有不少人會感到好奇,不清楚它們到底具體是指啥。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九族和十族的意思。一、九族和十族的意思。首先,我們來看看九族的意思。
  • 姨、娘、舅,叔、姑、表,漫談古代親屬關係中的三族、五服、九族
    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來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也即高祖至玄孫的九代,通常被人們稱為「本宗九族」。「九族」範圍內的親屬,有直系和旁系親屬之分,也即古代喪事中的有服親屬(即為死者服喪),服喪時,直系親屬服重孝,旁系親屬服輕孝。那麼,親屬中的姨、娘、舅,叔、姑、表,哪些親屬在五服內,哪些親屬在五服外呢?接下來看一下,古代親屬關係中的三族、五服、九族。
  • 古代皇帝動不動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別被古裝劇騙了,僅2例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皇帝青筋暴起,憤怒地下達誅九族的命令,那麼,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又有幾例呢?誅九族來自於秦漢時期的夷三族法,《史記》中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到了漢朝時,夷三族法幾度廢立,著名的大將軍彭越、韓信等人都受到了這一罪罰,只不過夷三族的範圍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出入,誅九族同樣也是如此。
  • 我們應該如何告訴孩子「九族」定義
    乃九族,人之倫。」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從秦代起,「九族」有經學上的今文和古文兩種解說,各有其社會、政治背景,分別從不同方面滿足統治者的需要。「九族」泛指親屬。但「九族」所指,諸說不同。
  • 人們常說的「六親不認」是指哪「六親」?誅滅九族是哪「九族」?
    在以前,「六親」的含義各不相同。其中一種說法是父子、兄弟和夫婦。在《老子》的這句話中,意思是家庭出現了種種矛盾後,才能顯示出來其中的孝心和慈善。而文中的「六親」被王弼註解為: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還有一種說法是:父、母、兄、弟、妻、子。在古代《漢書》中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也就兩個
    在古代,最嚴重的懲罰是什麼?相信大家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株連九族,作為一種經常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情形,這種情況想想也都讓人感到害怕。然而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呢?可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