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晚年時期,唐代宗試探他,賜給他的6位美女,郭子儀不僅接下,還經常大擺筵席,揮霍無度,且命僕人出行時盛裝打扮。
郭子儀花甲之年掛帥,平定安史之亂;古稀之年,單騎退回紇,力挽狂瀾,為大唐續命。是大唐中興之臣,說他功高蓋主一點不為過。
因此,過於強悍,也給他招來了不少流言蜚語。
剛聽到這些流言時,唐代宗也不以為意,因為他在調解昇平公主和郭曖的矛盾時,曾說過:如果郭家想要江山,哪有我李家什麼事。
說歸說,但聽多了讒言也慌,屬下如此厲害,不得不防。
為此,唐代宗就想試探一下郭子儀,於是,封郭子儀為「尚書令」。尚書令這個職務很高,意義非凡,但又特別敏感,因為李世民就做過尚書令。如果郭子儀接了也無妨,因為沒有兵權,如果不接,證明郭子儀有眼力見兒,是個忠心耿耿的好臣子。
郭子儀一聽,馬上明白了唐代宗的意思,於是上書一封:「臣伏以尚書令,武德之際,太宗為之,昨瀝懇上陳,請罷斯職。」意思是說:尚書令乃是太宗做過的職位,我哪裡能和太宗相比呢?懇請陛下收回成命,不要給我這個職務。
郭子儀言外之意就是:我忠心耿耿,哪裡敢學太宗篡權呢?
唐代宗很滿意。可是子儀的名聲如日中天,尤其是在民間,郭子儀幾乎被神化,很受老百姓推崇,都快蓋過皇家了。於是,唐代宗又生一計,他打算給郭子儀潑點汙水。
《智囊全集》有記載:遣內侍魚朝恩傳詔,賜美人盧氏等六人、從者八人,並車服、帷帳、床蓐、珍玩之具。
這個時候,郭子儀已經70多歲了,如果真的接下這6個美人,無數賞賜,那還不得貼上一個「為老不尊」的標籤?
意外的是,郭子儀來者不拒,此後還把家裡裝修得富麗堂皇,單單僕人都僱了幾千人。不僅如此,他還天天大擺筵席會客,並且命令僕人出行的時候一定要打扮得金光閃閃,隨後還把「汾陽王府」的大門打開,歡迎老百姓進來「評頭論足」。
這一招自汙深得唐代宗歡心,真是「功高蓋主主不疑」。但這還不算完,因為防了大人,還得防小人。
《智囊全集》中還記載了郭子儀另外一則智慧故事:唐朝郭子儀每次會客,必定會安排侍女隨從服侍。有一次,得知盧杞要來做客,郭子儀連忙吩咐所有的侍女都退下。
盧杞是京城御史大夫,算是當時說得上話的人物,按照郭子儀的風格,肯定不能如此怠慢了客人,這是為什麼呢?
事後,一肚子疑惑的家人就問郭子儀何故。郭子儀回答說:盧杞長相奇異,我怕侍女見到他會忍不住發笑。況且盧杞為人陰險,將來若是得志,我們全家都要遭殃!
果然,盧杞得勢後,嫉妒賢能,黨同伐異,曾經嘲笑過他的人,被他一一清算。
安史之亂後,朝廷內暗潮湧動,可是,哪怕郭子儀權傾朝野,也幾乎沒有人跟他撕破臉,從這件事不難看出,郭子儀防小人也有妙招。
郭子儀武將出身,經歷七朝仍屹立不倒,最後還得以善終,真正做到「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疾,窮奢極欲而人不非之」,他是一個有著莫大的智慧的人。
拋開郭子儀的功績不談,他也極其懂得為人處世之道。對待上司,能自汙保身,對待同事,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之法,這才是他能長盛不衰的處世哲學。
《智囊全集》記載了郭子儀幾個小故事,非常有深意,很是值得我們學習。
一是要學會審時度勢,不逞一時之勇,懂得有進有退。郭子儀如果得意便狷狂,哪怕他再聰明,再厲害,在當時的環境下,也只能逞一時之勇。但他審時度勢,進退有序,進能奮勇殺敵,退能自汙自救,可謂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二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世界上的對與錯、是與非都是相對的,不是固定的,不是絕對的。郭子儀後期揮霍無度,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對的,如果他不這樣做,降低他人的戒心,他可能連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都保護不了。保護自己和家人有錯嗎?對郭子儀而言,沒錯。
三是什麼樣的人就予以什麼樣的對待。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句話雖然略帶貶義,卻很有道理。郭子儀對待普通人,可以打開王府大門,讓他們隨便參觀;對待朋友,可以一起風花雪月,推杯換盞;對待盧杞,則連忙把僕人全部趕走。正是如此,他才能在各種場合都如魚得水。
《智囊全集》由馮夢龍先生所著,記錄了從先秦到明代1200餘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重點分析他們為人處世的智慧和道理。
這本書大才子紀曉嵐倒背如流,曾國藩幾乎每晚都細讀,更有甚至,康熙當時只允許這本書在內部流傳。就是因為《智囊全集》囊括幾千年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隨著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逐漸增大,我們多少會有些力不從心,這個時候,細細品讀這本《智囊全集》,或許能給你帶來不錯的收穫,因為,只有智慧才是無往不勝的利器。
當然,原版的《智囊全集》是文言文,因此,我在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了一套文、白對照,且有注釋的《智囊全集》,共6冊。如果你感興趣,可以點擊下面連結先看看,再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