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媽,你怎麼又回來了?」回憶起支援武漢前夕發生的趣事,北京市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組組長、北京老年醫院內科總護士長紀冬梅,忍俊不禁,開懷大笑,她的樂觀感染了湖北衛視《眾志成城抗疫情》現場的每一個人。
最「美麗」的天使——紀冬梅
距離第一天抵達的武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60多天。作為應急救治的「三朝元老」,紀冬梅早在2003年,孩子只有10個月時,她就投入到「非典」救治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她無法守在罹患癌症的母親身邊,參與救治傷員;2020年,兒子高考,她「再次缺席」,馳援武漢……
經歷了多次的生死一線,她絕口不提苦和累,唯有武漢同行和病人們的友好,讓她念念不忘。
需要採集患者咽拭子,有人主動請纓「您放心,我可以做」;病人上特護病房,近距離的貼身護理,傳染性極強,有人搶著上「我來,我可以」;看到北京援鄂醫療隊員們體力透支,主動申請換她們休息「加班就讓我來,我可以駐紮在醫院」……武漢本地同仁們請求上一線的場景,深深溫暖了紀冬梅。
而病人們自發的保護,更讓紀冬梅感動。一位大爺知道自己有傳染性,特別在意,打針、發藥的時候,快速把臉避開;陪著醫生查房時,有的病人正在吃飯,立馬放下碗筷,急忙說「對不起,我沒有戴口罩」……
最叫她窩心的是病人們最常說的話:「你們是借來的天使,我們要把你們完整地還回去!」讓一向樂觀堅強的她,泣不成聲。
「我今天一定要穿著這件衣服來,讓小朋友們也高興高興。」紀冬梅興奮地展示著武漢小朋友們送來的禮物——手繪的「與子同袍,消滅病毒」的文化衫。穿上這件衣服,讓一向「自詡」為「最美護理組長」的她,顯得更美了。
最「暖心」的天使——吳忠豔
「奶奶,我餵您吃點東西吧!」老人點了點頭,同樣來自北京老年醫院的吳忠豔,正在耐心地給老人餵飯,很快,老人不想吃了,她把飯放在一旁,過一會兒,再回來問一次……如此往返,老人只要有需求,她隨時到場。
這個暖心的場景,只是「娘子軍」中的重症護理專科護士吳忠豔工作的日常一部分。大家都說她長了一雙「特別細膩的ICU的眼睛」,為什麼這麼說?老人任何一點細微的變化,細微的情緒,她也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吳忠豔護理老年患者多年,擅長及時發現並排解他們的焦躁情緒。隔離病區裡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剛剛入院時,情緒非常焦躁,不僅眼睛看不清,耳朵也聽不清,一口濃重的方言更給溝通帶來障礙,吳忠豔用一種既簡單又巧妙的辦法破解了所有障礙——她給了老人一個溫馨的擁抱,接著又耐心地握著老人的手……就這樣,老人的急躁一下子化解了。
最「拼命」的天使——田蓉
「你現在在哪裡啊?家裡幾口人,他們都還好嗎……」面對老人答非所問,甚至說出虛構的內容時,紀冬梅和吳忠豔的領隊,北京老年醫院呼吸一科主任田蓉知道,老人已經處於醫學上的「譫妄」狀態,這種意識上的模糊和錯亂是由疾病的應激反應造成的。
田蓉沒有著急用藥物控制,她反覆通過各種方式與老人進行交流,安撫他的情緒;打聽誰是他最信任的家人,輾轉要來一封「家書」鼓勵他……
作為北京老年醫院的專家,田蓉擁有老年呼吸疾患的豐富救治經驗。她分管的病區收治了四五十位危重症患者,老年人佔了一大半,這就意味著她需要付出更多細緻的工作。
在詢問病史、聽診時,有的老人說的是武漢方言,很難聽懂,田蓉態度溫和「您不要著急,您慢慢說」;有位老人找不到CT片子,田蓉與他一起翻遍抽屜柜子直至找到;面對焦慮的老人,田蓉耐心鼓勵「放心,你們一定能好……」溫柔而堅定的話語,成為病人心中最溫暖、最有力的依靠。
為了及時發現病情變化、觀察治療效果,無論白班還是夜班,田蓉都在病房裡戰鬥到防護服有效時間的最後一刻,即便手被泡得發白、口罩勒痕印在臉上,頭髮溼成一縷縷;無論是深靜脈置管及呼吸機應用,面對最危險最累的工作,她總說「我來」;日常的醫療救治緊張而忙碌,她還主動接下物資管理,值完班睡不了多久就起床清點、登記、發放,夜以繼日地工作在抗疫最前線……
來武漢之前,田蓉心中甚至一瞬閃過寫遺書的念頭,還未曾落筆,就被「忙到飛起」的救治工作甩到了九霄雲外。這位「娘子軍」小分隊的靈魂人物,只要她站在那裡,就是病人心目中最溫柔的天使、同事們最信任的「拼命三娘」!
「武漢挺住,我們來啦!」
除了田蓉、紀冬梅、吳忠豔,還有
「最專業的天使」甄光軍、
「最美的媽媽天使」馬春莉、
「最堅強的天使」董桂銀、陸雨,
這支鬥志昂揚的「娘子軍」,
用盡每一寸力量,
踐行著救死扶傷的天職。
我們衷心希望
這些美麗頑強的白衣戰士們平安健康,
「你們是借來的天使,
我們要完整地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