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勝利——決戰決勝市州巡禮」沸騰的群山——懷化市脫貧攻堅...

2020-12-06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龔定名 金中基 劉永濤 黃婷婷 肖軍

在雪峰與武陵之間,以沅水為軸,峰巒疊翠簇擁著一座年輕的城市——懷化。

這裡,擺開了與千年貧困決戰的壯闊戰場,萬山千壑一片沸騰。

上世紀70年代,火車「拖」來懷化城,打開了懷化通往外界的山門。一個叫榆樹灣的小鎮,一躍成為西南五省邊區的交通樞紐。

以「八畝山地奔小康」為目標,上世紀末懷化大舉向山地開發進軍,一度名聲大振,成為「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

時代是出卷人。在這場脫貧攻堅的偉大決戰中,懷化又以嶄新姿態和頑強拼搏,寫下非同尋常的奮進史詩。

一陣風吹過,山山嶺嶺波浪奔湧,那陣陣聲響仿佛決勝的號角久久迴蕩在五溪大地。

(8月1日,漵水流經的穿巖山森林公園。這裡位於漵浦縣腹地,近年來逐步建起了多個旅遊文化景區。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童迪 攝)

「一湖三山四水」著稱的湖南,武陵、雪峰、羅霄三大山脈縱橫。懷化一腳跨「兩山」,武陵、雪峰在此相遇。全市山地面積3000多萬畝,是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

山多是懷化的特色,卻因山重水隔,長期受大山封閉困擾,也是貧困的主因。全市13個縣區,皆為貧困縣。其中10個縣入列武陵山片區集中連片特困縣。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受困於山的懷化人,向貧窮與落後發起了總決戰。

「悠悠萬事,脫貧為大。」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說,「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繪製作戰圖、時間表、任務書,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志,以『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精神,舉全市之力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以市委書記為「縱隊司令」、縣委書記為「一線總指揮」,懷化迅速集結起「四支隊伍」——聯村縣領導和縣直聯村單位負責人、包村鄉鎮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村「兩委」幹部。「四支隊伍」浩浩蕩蕩駐紮貧困村。

因山而貧,但山又是懷化最大的資源稟賦。懷化人分析認為,脫貧攻堅一定要從山區的實際出發,挖掘出山的潛力和希望。

沒錢怎麼辦?

懷化人不等不靠不要,探索出小額信貸扶貧經驗,在全國推廣。

「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和力量。」懷化市扶貧辦主任諶孫武介紹,全市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39.28億元,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400億元以上投入脫貧攻堅領域。

懷化創新「網際網路+監督」平臺,精準識別幫扶對象。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讓「雁過拔毛式」腐敗遁形。

星落四散的邊遠山村怎麼辦?

「一村富,小幸福;村村富,大幸福。」麻陽苗族自治縣委書記李衛林說,「麻陽採取 『連村聯創、抱團攻堅』的舉措,創建堅強的聯合黨支部,帶領群眾一起脫貧奔小康。」

(7月31日,麻陽苗族自治縣蘭裡鎮蒼衝村,村民龔宗水在採摘黃桃。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童迪 攝)

登上麻陽譚家寨的山頂,只見好大一片果園,向四周山巒蔓延。獼猴桃已經掛果,沉甸甸的葡萄壓彎了藤,豐收的黃桃飄來醉人的芳香。

「3年前,這裡還是滿目荒山。」譚家寨鄉黨委書記楊華對記者說,這片2000畝連片果園,由楠木橋、白竹林、鹹池坳等9個邊遠山村黨支部聯合創建。他們把扶貧資金和其他配套資金捆綁使用,目前果園年產值600萬元,2383名貧困人口受益。

(7月30日,懷化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沅陵縣太安社區。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童迪 攝)

沅水之畔,晨曦初露。

沅陵縣太安社區裡,早早就有居民開始忙碌。

這是懷化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52棟簇新的樓房鱗次櫛比,容納了沅陵縣20個鄉鎮,共1392戶5331人。

緊靠安置點的大片菜園,呈井字形分布,紅色的辣椒、青色的冬瓜、紫色的茄子,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彩繽紛。幾個居民正在鋤地、摘菜。

78歲的蔣昌樹,背著滿滿一背簍南瓜走來。他家原來住在五強溪庫區北溶鄉,去縣城一趟要花上3個小時。

「搬來這麼好的地方,做夢都沒想到!」蔣昌樹 「叭」了一口嘴角的菸斗說,「現在住在縣城邊上,方便多了。三口人住上了75平方米的房子,分了一塊30平方米的『微菜園』,又種了兩塊外出打工戶的菜地,菜吃不完嘍!」

(7月30日,沅陵縣太安社區,居民在家門口的扶貧生產車間工作。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童迪 攝)

大社區集中入住,小社區分散安置。漵浦縣委書記謝商成介紹,全縣設了99個安置點,因地制宜搬遷2萬多人,「搬」來幸福新生活。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崇山峻岭之中,一方山水養不活一方人。懷化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是全省最重的市州,他們毫不含糊,堅決地搬!

7年來,懷化累計搬遷2.5萬多戶10.39萬人,千百年「散養」在山窩窩裡的貧困戶,住進了新家。

新樓千幢拔地起,廣廈萬間庇貧寒!

「不只挪個窩,更要鋪好路。」懷化市發改委主任劉向陽介紹,懷化從配套設施建設到綜合服務,「一站式」提供便利,幫助搬遷群眾卸下「包袱」,融入新環境、適應新生活。

麻陽龍升社區,設置200多間門面,不僅為搬遷戶的生活提供便利,而且提供了上百個「家門口」的就業崗位。

(7月30日,沅陵縣太安社區,居民在家門口的扶貧生產車間工作。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童迪 攝)

「新家在樓上,下樓就能上班,太方便了。」龍升社區搬遷戶張海蓮邊清理貨架邊告訴記者,「在社區超市工作,月收入1800 多元,總算是在縣城裡安家了!」

「住新房,娶新娘,扶貧政策來幫忙;挪窮窩,換窮業,幸福生活萬年長。」在漵浦縣文家衝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戶向剛門上的對聯依然鮮亮。今年初結婚的向剛說,條件好了,找老婆容易了。

住新房、有工作、有菜地、配套入學、就近就醫……後續幫扶的「懷化經驗」,不僅在全省推廣,還得到國家發改委肯定推介。

(8月1日,漵浦縣統溪河鎮楓林村,山間的通村公路。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童迪 攝)

丘壑縱橫,山路崎嶇,懷化一些地方曾經「與世隔絕」。

一條彎彎曲曲的進山公路蜿蜒而上。從山溝裡的漵浦縣沿溪鄉政府出發,記者驅車來到山頂朱家園村。

村民王文生趕著一群羊迎面而來。他說:「我們住在山頂上,過去沒有通公路,出門半步難。搭幫原縣委書記蒙漢為我們修通了這條路,我才敢放心大膽地搞養殖。今年養了50隻羊、4頭牛、3頭母豬,預計收入15萬元。」

7年前的一個夜晚,時任漵浦縣委書記蒙漢打著手電,沿著山路,爬上朱家園村走訪,群眾行路難感同身受。

他對隨行的縣直部門負責人說:「要儘快修好這條路,不能再讓老百姓受苦。錢不夠,一起湊!」當年國慶節前,這條7.5公裡的水泥路修通了,成為連接山上山下9個村共用的「黃金路」。

從沿溪鄉來到統溪河鎮,一條大道直通大山深處。行至盡頭,30多戶人家居住在半山腰上。楓林村村民蘇琴說:「去年7月,政府投資100萬元,將公路修到家門口。我家不但脫了貧,還建起新房,買了小車。」

擲金百萬,只為幾十戶人家修一條「出山路」。如此手筆,可見為百姓脫貧毫不吝惜。

近幾年,懷化新修改造農村公路近8000公裡。像毛細血管一樣分布在懷化的公路網,承載著貧困群眾的脫貧之夢。

「出門就是水泥路,抬腳就能坐上客班車!」沅陵縣委書記欽代壽介紹,作為全省版圖面積最大的縣,沅陵扭住山區落後交通這個「牛鼻子」,上下一心搬掉脫貧路上的「絆腳石」,實現村村通班車,修成一批民心路、產業路、致富路。

「兩不愁三保障」是脫貧攻堅任務的底線,承載著民生期待,檢驗著脫貧的質量和成色。

一篇名為《山果》的網絡文章,近些年在懷化流傳。來自貧困家庭的小姑娘「山果」賣核桃,早早挑起家庭重擔,令人心酸。

讀到《山果》,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心情非常沉重:貧困深重的大山,還有多少類似「山果」的孩子?他連夜撰文,向全市黨員幹部發出倡議:「為了『山果』,我們一起加油幹。」

在中方縣,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2018年春天,坪坳村12歲的男孩楊永衡,因父母離異,學習情況不詳。縣裡派人赴四川、山東走訪調查,終於獲知孩子隨母親在山東上學,但無學籍。經過協商,孩子沿用原學籍號,留在山東繼續學習。

萬裡「追蹤」,只為一個「山果」都不落下。

近3年,懷化累計勸返輟學學生近千人,對524名未建立學籍的殘疾學生重新建立學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接受義務教育100%保障。

「脫貧了,年輕人也願意回山裡來嘍」

麻陽冰糖橙、安江香柚、靖州楊梅、漵浦棗子等聲名遠揚,見證著懷化山區物產的豐盈。

然而,農業是弱勢產業,市場波動大。價格高時,蜂擁興辦果園;價格回跌,果賤傷農。如何做強農業助力脫貧攻堅,始終是人們的心病。

以「四跟四走」精準扶貧為統攬,懷化發展「一村一品」,推動農產品迭代升級,走精細農業之路。

日照山頭,黃桃的美味值達到巔峰。麻陽蒼衝村返鄉大學生龔霖一早便上山採摘,然後裝盒、發貨。省內的客人,次日中午便可吃到他們辛勤種植的新鮮果實。

「我們村脫貧了,年輕人也願意回山裡來嘍!」龔霖笑得合不攏嘴。果香四溢的黃桃,讓他5年前毅然決定返鄉創業。今年,預計全家收入20萬元。

芷江楠木坪油茶基地裡,樹苗拔節生長。基地負責人譚守文信心滿滿:「掛果之後,村民們就是『油』老闆,通過種植油茶樹增收致富。」

特色「山品」遍地開花,生態旅遊風生水起。既要守住綠水青山,又要讓群眾「坐地生金」。

(8月1日,漵浦縣楓香瑤寨景區,遊客眾多。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童迪 攝)

吃上「旅遊飯」,日子富起來。

「在『花園』裡上班,生活也甜蜜了!」舒易鳳在雪峰山千裡古寨景點當領班,笑聲爽朗。她告訴記者,在景點上班,顧家就業兩不誤,月收入3000元,全家兩年前便脫貧了。

曾經困住懷化發展步伐的群山,如今鎖住了無數遊人的心。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公司實控人陳黎明說,雪峰山旅遊景區作為「神韻雪峰」全域旅遊基地的龍頭,年接待遊客80多萬人次,帶動逾10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8月1日,漵浦縣穿巖山龍鳳玻璃觀景臺佇立在群山之巔,成為當地「網紅」景點,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童迪 攝)

漵浦穿巖山景區「公司+農戶」、鶴城黃巖「能人帶戶」兩大旅遊扶貧模式被列入2019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

文化旅遊業,如今成為懷化重點打造的千億級產業集群。楓香瑤寨、沅陵借母溪、通道皇都侗寨等網紅打卡地,也是「旅遊扶貧示範基地」。

一批綠色工業產業在懷化崛起。鶴城創業園、中方工業園、漵浦紅花園工業園等精準定位,形成產業集群和增長極。

「鋤頭挖出工業園!」在麻陽傳為佳話。該縣高村鎮車頭村,曾經荒蕪的山地,創辦工業園之初,靠一鋤一鋤開挖,目前已是工業集中區「長壽產業園」。

發展產業,擴大就業,村民「造血」功能提升。2014年,懷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7.07萬人,貧困發生率20.8%。至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1%,102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脫貧攻堅到了最後的緊要關頭。當前,懷化人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責任心與使命感,用山一般的意志和信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描繪絢爛山水新畫卷。

正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8月14日01版)

相關焦點

  • 懷化24小時 |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⑧│築牢防貧...
    1、走向勝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⑧│懷化市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率先探索整市推進「精準防貧綜合保險」——築牢防貧壩 幸福留在家山,是經歷過脫貧攻堅浩蕩戰役的沸騰的群山;水,是滋養人民澆灌產業的源頭活水。這是共和國最年輕的縣中方縣,山青水綠、生態秀美是她的自然名片,產業興旺、綠色宜居是她的時代新顏。
  •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市州巡禮」「鋼筋鐵骨」的力量——郴州市...
    「鋼筋鐵骨」的力量——郴州市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生動實踐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鄒繼紅 黃志堅 朱定 唐婷 白培生 李秉鈞蒼莽羅霄山,孕育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今天,在湖南南大門,530多萬郴州人民在黨旗指引下攻堅拔寨、決戰決勝,奏響一支向千年貧困宣戰的紅色壯歌。鋼筋埋進地基,堡壘堅如磐石。共產黨員就是基層組織中的「鋼筋鐵骨」。行走在郴州大地,記者深深感受到「鋼筋鐵骨」的力量。(7月23日,俯瞰被茶園「包圍」的汝城縣泉水鎮旱塘瑤族村。
  •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甘肅省開展脫貧攻堅...
    原標題:【擔使命 聚同心 促巨變 省直部門落實脫貧攻堅專項責任工作紀實】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  ——我省開展脫貧攻堅組織保障工作綜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富貴  打造堅強戰鬥堡壘、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 夏更生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論壇
    夏更生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論壇 2020-12-10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甘南專場實錄...
    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全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甘南專場。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11月21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我省宣布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全省75個貧困縣已全部摘帽退出。全省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古浪:「扶貧車間」圓了致富夢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古浪:「扶貧車間」圓了致富夢 2020-04-15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凝心聚力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更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連日來,一支支「草原學習輕騎兵」宣講小分隊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用群眾的語言、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與農牧民面對面答疑釋惑,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切實推動黨的政策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普格縣米洛俄補村紀實
    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我們的莊嚴承諾。2020年是收官之年,各級黨委高度重視,三區三州是重中之重,也是決勝主陣地,決戰主戰場。廣大扶貧幹部更是全力以赴,以飽滿的熱情和精力投入這場歷史性的工作中。
  • 市委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暨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20年第一次全體...
    3月11日上午,市委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暨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020年第一次全體成員(擴大)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峰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石愛作主持,市委副書記、嶧城區委書記於玉,市委常委、秘書長朱國偉,副市長霍媛媛在主會場出席。會議採取視頻會議形式,各區(市)、棗莊高新區設分會場。
  • ...精準精心精細奪取最後總攻全面勝利——在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精準精心精細奪取最後總攻全面勝利——在全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彭 國 甫(2020年11月26日,根據錄音整理)11月4日,圍繞貫徹落實全省脫貧攻堅工作推進調度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市委、市政府召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
  • 平涼「一強三創」激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動能
    ,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平涼市認真貫徹落實中組部和省委組織部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市委組織部部務會會議先後5次研究部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問題排查清零和整改落實工作,採取「六個一」措施,向縣(市、區)委主要負責人下發了「工作提醒」,制定《2020年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方案》《排查清零和整改落實行動實施方案》和《推進計劃》等6個文件,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2019年度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調研督導反饋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善始善終精準施策 勠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善始善終精準施策 勠力同心決勝小康——慶陽市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綜述新甘肅黨的十八大以來,慶陽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創新實施貧困戶「四類分類」法,推行「331+」產業扶貧模式,現行標準下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全市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建檔立卡初期的2367元提高到2020年的8900元左右。底子清,才能措施準。
  • 「原創」聚焦「九力」決戰脫貧攻堅
    」,決戰脫貧攻堅,取得較好成效。聚焦脫貧攻堅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促進扶貧與扶志並行,物質脫貧與思想脫貧同步,最大限度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聚焦掛鈎幫扶親和力,決戰脫貧攻堅。多層次全方位開展脫貧攻堅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有效提升各級幹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素質和能力。三是借力攻堅。以「雲南省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基地」建設為抓手,深化騰衝市與知名高校的戰略合作,加強滬滇人才合作、教育部掛鈎滇西扶貧等人才合作,積極藉助優勢,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脫貧攻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 「天眼述評」向著夢想奮勇前進!貴州發起最後總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19年,全省減少貧困人口124萬,2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目前,剩餘9個深度貧困縣。  這信心,來自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是要求,更是前進的動力。
  • 「地評線」江右時評:把勝利的旗幟插上脫貧攻堅最後的山頭
    在疫情防控依然吃勁的關鍵階段,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緊要關頭,黨中央發出了以決戰決勝之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攻號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的,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紅燈籠照亮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大紅燈籠照亮致富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丁海琴金秋九月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國傑深入紅旗鄉調研脫貧攻堅和軟弱渙散...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國傑深入紅旗鄉調研脫貧攻堅和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提升工作 2020-07-0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天水專場舉行
    原標題:「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天水專場舉行  中國甘肅網12月12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白永萍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把「三個堅持」貫穿決戰脫貧攻堅全過程
    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在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時特別強調「堅持目標標準」「堅持精準方略」「堅持從嚴從實」的具體要求,為我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指明了方法遵循。堅持目標標準,確保目標不變、靶心不散。
  • 四川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電商直播助力 農貨文旅破圈出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四川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尤其在甘孜、阿壩、涼山等「三區三州」地區。  四川各級黨委政府全力應對挑戰,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