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泡麵、偶像劇,怎麼一提起臺灣,想起的還是二十年前?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你有多久沒有喝過珍、珠、奶茶了?

真的帶黑糖珍珠,不是椰果、爆珠、果肉的那一種。

如果已經很久沒有,那麼恭喜,你可能正在參與到一場有關文化衰落的宏大歷史進程之中。

我們常說,奶茶起源於中國臺灣。但實際上,奶與茶混用並不稀奇,英倫人幾百年來都這麼折騰。

木薯粉與黑糖混合製成的珍珠粉圓,才是臺灣奶茶區別於其他奶茶的靈魂。

早期進入大陸的臺灣奶茶,完整繼承傳統基因,必以珍珠作為基礎。

不過很快,這一傳統就被後來進入市場的大陸茶飲業者所打破。各類新興輔料的加入,很快令珍珠跌落神壇,淪落為芸芸輔料中的普通一員。

每一個點奶茶而不選擇珍珠的人,都在親眼見證,奶茶血脈中,臺灣基因的消亡。

奶茶依舊是奶茶,但已不再是臺灣的奶茶。

而這,也不過是整個臺灣流行文化在大陸之遭遇的一道縮影。

20年前追著周杰倫、饞著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為「流星花園」痛哭流涕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20年後,自己在聽著新說唱、唆著螺螄粉、滿腦子迷霧劇場,十天半個月產生不了一次有關臺灣地區的聯想。

畢竟,在20世紀最後一個十年與21世紀最初的一個十年裡,臺灣流行文化對於大陸年輕人來說,就像水和空氣,隨處可見又不可或缺。

這一趨勢,從改革開放初期鄧麗君的歌聲飄入內陸就已初見端倪。

銀亮甜軟的甜蜜歌聲,仿佛南部小城溼潤晴暖的春光,響在收音機裡,繞在心間,浸溼無數衾枕,撫平往日傷懷。伴著鄧麗君的「靡靡之音」,與姑娘們交頸廝磨的貼面舞會,至今仍是馮小剛每逢回憶青春,必然會提起的橋段。

其後,遠者如羅大佑、李宗盛、費玉清、張信哲、張惠妹,近者如蔡依林、張韶涵、周杰倫、S.H.E,個個拎出來,都可獨當一面。KTV裡如果把臺灣歌星除名,點歌單能直接變薄一半。

2000年世紀之交,羅大佑來大陸舉辦首場個人演唱會。那一年,上海可容納8萬人的體育館裡座無虛席,遠方的歌迷包車、包機從北京等地趕來,一路上高唱羅的歌曲,如同歡度新年。

小學門口,最賺錢的不再是吹糖人、賣奧特 曼的攤位,而是兜售貼紙與海報的小攤。2塊錢一張的貼紙上,滿滿一頁S.H.E和周杰倫的美照。有經濟頭腦的小學生,買下整版後分剪成零張,還能再搞一波倒賣。

那時的臺灣歌壇星光之璀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因此2010年後的衰落,也就顯得格外暗淡。

如今提起臺灣歌壇,幾乎很難在腦海中提取出一個近10年內出道的名字。

兩季「樂隊的夏天」,所有出身臺灣地區的樂隊——Mr WooHoo、康姆士,都沒能走到最後。曾經席捲華夏的南國風情,再難叫座。

上一年度,00後粉絲質疑「過氣歌手」周杰倫微博數據,引發夕陽紅粉絲團打榜事件。最終雖然以老年粉戰勝擁護流量小生的年輕粉絲,將周杰倫送上超話第一的寶座,並貢獻出1億影響力的微博紀錄而告終,卻也揭示出一個側面:喧囂的大陸娛樂世界中,真的已經太久沒有來自臺灣地區的姓名。

即便是臺灣本土,也不再聆聽臺灣音樂。羅大佑在臺北小巨蛋舉辦的2017演唱會,門票只賣了一半不到,虧損高達上百萬。面對稀疏的觀眾,羅不禁自嘲:「你們來小巨蛋,從來沒有如此寬敞舒服過吧。」

樂壇之外,還有影壇。

90年代孩子的童年,幾乎完全被臺灣經典古裝影視劇填滿。

筒子樓裡,靠在暖氣片上眨巴著眼睛乖乖送父母出門,大門一關,立刻扭頭擰開電視,畫質斑駁的大頭彩電裡,映出白娘子溫柔端莊的笑臉。

從1993年的「新白娘子傳奇」、「包青天」,1994年的「花木蘭」、「倚天屠龍記」、「孽海花」,到1998年的「還珠格格」、1999年的「絕代雙驕」,孩子們過家家不再扮演八路軍和特務,紛紛爭做五阿哥和爾康、小燕子和紫薇。

1998年,北京有線電視臺播出「還珠格格」第一部,收視率達到54%。1999年,「還珠格格」第二部在北京、上海及湖南臺播出,平均收視率分別為57%、55%和52%,甚至一度突破65%。將亞洲電視劇收視率一直保持至今。

2000年後,當年的小朋友步入青春期,「流星花園」異軍突起,一手開啟臺灣偶像劇時代。

「火到不行,租碟子都租不到的那種」

「當年衣服上的印花都是F4,而且很多人穿」

「洗臉盆上都印著他們幾個的臉」

「我哥哥姐姐媽媽都買碟帶著我看」

玻璃渣混糖的甜虐狗血劇徹底佔領熒幕,從「薰衣草」、「情定愛情海」,到「王子變青蛙」、「惡作劇之吻」,一時間,仿佛連白血病和車禍都變成了浪漫的標誌。

然而弔詭的是,與樂壇情形一樣,進入2010年代,往日風靡華夏的臺灣電視劇突然疲軟,再無能打之作。

2011年至201 9年的臺灣收視率冠軍作品「犀利人妻」、「小資女孩向前衝」、「阿爸的願望」、「我的自由年代」、「他看她的第2眼」、「白鷺鷥的願望」、「通靈少女」、「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大陸毫無知名度,其中2018年的收視冠軍,還是2013年的閩語鄉土劇重播。

與此同時,經過世紀之交的高速經濟發展,大陸全面追平與臺灣的二十年經濟差距,經濟體量的巨大差距逐步顯現。

2011年臺灣視冠「犀利人妻」,單集製作費不足50萬。同年大陸最熱的「甄嬛傳」,製作成本7000萬元,單集成本超百萬。其後差距進一步拉大,到2018年的「如懿傳」、「延禧攻略」時代,超3億元的製作費已是臺灣製片廠想都不敢想像的數字。

臺媒報導,自2013年《甄嬛傳》在臺播出後,臺灣要求動雙眼皮手術者一個月增加三成,許多人拿著甄嬛劇照,指名要孫儷的「電眼」眼型。

臺灣電影也面臨同樣的困境。2010年後,臺灣地區再無「臥虎藏龍」、「海角七號」這樣的現象級作品,九把刀小說改編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可謂最後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當年度,「那些年」在大陸拿到7694萬票房,同年上映的張藝謀作品「金陵十三釵」,票房6億。

如果說音樂與影視是臺灣流行文化華麗的尖塔,那麼「康熙來了」就是尖塔的塔尖。

2004年,一個溫文的書生與一個潑辣的魔女走在一起,這檔名為「奇怪十點鐘之康熙來了」的節目橫空出世。從臺灣社會新奇、冷門職業,到熱門新聞人物或是藝人,沒有康熙不敢聊,也沒有康熙不能聊的話題。

節目裡,陳冠希被詢問「如果電腦再次壞掉,會不會讓別人拿去修」、「和新女友還會不會拍親密照」,謝霆鋒被詢問「王菲和張栢芝誰的身材比較好」…每周一到周五,節目一出,立刻成為大陸ftp、pt時代熱門下載資源,就像一位大陸粉絲所說——「我可能不會每天見到家人,但一定會每天見到康和熙」。

所有人都以為,「康熙」會與我們一直相伴下去。直到2016年「康熙」宣布停播,豆瓣網友還是不敢置信:

「我從沒想到有一天,會在這裡點擊『看過』。」

「康熙」結束後,蔡康永與小S不約而同地選擇留在大陸發展。

據臺媒報導,3000多集「康熙」節目,蔡康永平均每集片酬12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4萬元),而「奇葩說」僅第一季,就給出高達八位數的片酬。

2018年「康熙」重新合體,在優酷平臺推出「真相吧!花花萬物」節目,這檔節目不溫不火,但小S的片酬,也達到每期百萬水平。

食文化同樣在臺灣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佔有一席之地。伴隨臺灣歌聲傳遍華夏大地的,還有許多美食流行消費單品。

90年代,大規模跨省進城務工潮中,繚繞鐵路的方便麵香氣成為無數人旅途中最為深切的記憶。「氣味」是臺灣泡麵最大的創造。泡麵始祖日本日清拉麵幾乎沒有刺激性的氣味,湯料完全由粉末組成,而臺灣泡麵則創造性地多加了一個醬包,醬包遇上熱水,油脂與揮發性芳香物質蒸騰而出,格外刺激重體力勞動者的食慾。

00年後,都市白領等腦力勞動者激增,能夠通過糖分快速補充大腦所需能量的奶茶順勢登陸。以Coco都可為代表,85度c、大口九、大臺北、大卡司、茶風暴等臺灣品牌潛入大街小巷,一家家不大的店面門臉,串聯起一張流動的糖分地圖。到2008年,上海繁華地區奶茶店基本已經達到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密度。

鹽酥雞、大雞排、芋圓、燒仙草…每一場電影開場前的快樂,幾乎都與臺灣小吃掛鈎,南鑼鼓巷裡,臺灣小吃與炸臭豆腐分庭抗禮。

沒有人確切知道,臺灣大雞排是如何突然遍布大街小巷的,就像沒有人知道,它為何又在一夜之間消失無蹤一樣。

好似不知不覺間,往日街頭的雞排店,就都換了招牌,加上幾筆韓文,搖身賣起了啤酒與炸雞。

就連泡麵,也越來越遭到嫌棄。

康師傅紅燒牛肉麵配香腸,昔日鐵路旅途中的標準而幸福的一餐,去年8月,卻被武廣高鐵廣播禁止使用。

原因很簡單——高鐵車廂密閉性強,通風性差,泡麵迷人的味道成了一種揮之不去的騷擾。早年間順應時代需求所誕生的臺灣「獨創醬包」,成為落後於時代的包袱。

雞排、燒仙草、紅豆冰…曾經活躍在臺灣影視劇與歌曲中的流行飲食,轉瞬成為「昨日的美食」。也許我們還清楚記得它們的味道,卻總難以在打開外賣平臺時,想起它們的姓名。

十一期間,和幾位00後閒聊。

說起臺劇,他們或懵然不知,或舉出許多偶像劇力作。

我很驚訝,為什麼沒有人提及瓊瑤阿姨的「還珠格格」。沒想到,沒想到,00後更加驚訝:

「還珠格格竟然是臺劇?趙薇不是安徽人嗎?」

大批大陸藝人湧向臺灣尋求發展機會的過往還像昨天,對於00後來說,卻已是上個世紀的陳年。

一切就像「使女的故事」所說:「當它發生時,沒有人有所發覺,就像溫水煮青蛙,當你感到痛時,一切就已是現在的樣子。」

曾經風靡華語世界的臺灣流行文化,如今就像一部陳舊的固定電話,雖然仍舊存在於視野的角落,卻已很久很久不曾振鈴,響起一通來電。

臺灣名嘴王尚志感嘆,「臺灣已經『沒有一首歌、沒有一位明星、沒有一齣戲、沒有一本書』能夠廣被國際知曉,既沒有歷史深遠,也沒有流行輕淺,臺灣正在朝向成為一處只剩珍珠奶茶而聞名的小村落!」

曾經的臺灣地區,經濟發展在東亞數一數二,經濟增速與韓國平起平坐。今日的臺灣地區,生產總值連續13年輸於韓國,早已不復當年。2000多萬人口,與內蒙古相當,人均收入不及深圳。

往前,尋不到發展之機,往後,不敢看歷史之源。

今時今日,一杯奶茶,或許更像是臺灣流行文化的一段墓志銘。

策劃 Editor |李童

排版 Layout |於明煥

相關焦點

  • 盤點二十年前的臺灣偶像劇,你追過幾部?
    NO.1 2001年《流星花園》這部劇可謂是臺灣偶像劇的鼻祖,幾乎臺灣和內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劇中四位男主角各有特色,他們的造型至今還被人拿來模仿,大S也是憑藉這部劇大火。NO.2 2004年《天國的嫁衣》這部劇在2004年可是臺灣偶像劇的收視冠軍,劇中王心凌搭配立威廉可以說是滿足了當時人們對「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想像,王心凌的小鳥依人遇上立威廉的霸道總裁可謂是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 20年前,周杰倫有段開不了口的表白,F4還在想著如何一夜成名
    可那時的我們,並不懂什麼是時代,只知道周杰倫的雙節棍耍的很酷,孫燕姿的短髮清新又迷人,而郭富城的櫻花舞怎麼都學不會…… 那一年的春晚,一首《二十年後再相會》唱響了對明天的期待,每個人都在想,二十年後會是怎樣的景象。那時的山和水是否依然很美……
  • 那些臺灣偶像劇中消失的女主,都去哪了?你還記得她們嗎?
    臺灣偶像劇曾經有過一段燦爛輝煌的時期,誕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由此也捧紅了眾多男女演員,但後來隨著臺灣偶像劇的沒落,雖然後來一直有新劇產出,但都瞭然失色、平淡無奇,再也無法與之前媲美,因此有些曾經紅極一時的演員也隨之沉寂了。
  • 臺灣偶像劇才是最強回憶殺
    這三部劇是臺灣偶像劇史上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但在「山腰」上還是有很多可以引發回憶殺的存在。如《惡作劇之吻》中的學霸江直樹和學渣袁湘琴,兩人讓偶像劇成為了代表愛情形態的代名詞。《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播出讓李大仁成了萬年不遇的男友,也讓臺灣偶像劇定格在了這一年。至此之後,臺劇再無巔峰偶像劇出現,有的也是加入懸疑、穿越、奇幻的《想見你》或現實題材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製作成本低、人才流失、劇情老套和網際網路的衝擊。
  • 不管《二十而已》還是《三十不惑》,總懷念那些年霸屏偶像劇女主
    最近熱門的兩個電視劇,《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大家有在追嗎?年輕的小花和成熟的演技派,一幕幕的畫面,不禁讓叔想起,學生時代陪伴過大叔的偶像劇女主們。果然,「上點年紀的人,沒事總容易回憶青春。」有多少集美和叔印象的班級一樣,大都是戴著黑框眼鏡,穿著臃腫沒型的校服,與5年高考3年模擬奮戰的年代。
  • 誰殺死了臺灣偶像劇?
    〓 點開「臺灣偶像劇」百度詞條,糊臉就是《流星花園》的海報就像提到AJ就得說說喬丹一樣,提到臺灣偶像劇就一定繞不開《流星花園》。在這之前,臺灣並沒有偶像劇這一說法。儘管如此,這部號稱臺灣偶像劇最強IP「終極」系列的開山之作,也沒能成為第二部《流星花園》。同年,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是《武林外傳》裡的同福客棧,和《士兵突擊》裡的王寶強。收視冠軍《喬家大院》反向輸出臺灣,掀起了臺灣民眾赴大陸旅遊的熱潮。
  • 她們曾是臺灣偶像劇的女主,陳喬恩依然活躍,大多已嫁人或隱退
    她們曾是臺灣偶像劇的女主,陳喬恩依然活躍,大多已嫁人或隱退在十幾二十年前,臺灣偶像劇迎來了盛世,在那一段時期,誕生了很多優秀的偶像劇作品,同時也捧紅了很多的男女明星。但隨著臺灣偶像劇的沒落,很多明星的事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為什麼曾經輝煌一時的臺灣青春偶像劇,現在漸漸走向沒落了?
    《流星花園》這部青春偶像劇徹底的火了,而臺灣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新生偶像劇的黃金時期,正式拉開帷幕,而其中的開山鼻祖真是這部《流星花園》。現在想起來臺灣的青春偶像劇,許多人口中都能說出幾部很經典的《惡作劇之吻》和《王子變青蛙》、《終極一班》、《籃球火》、《命中注定我愛你》。
  • 臺灣偶像劇的20年,看過這些劇的8090後都老了吧
    讓時光回到20年前。 讓F4、5566、SHE、183club、飛輪海、棒棒糖…… 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向我們倒帶而來。 看看臺灣偶像劇這20年,是怎麼從「黃金十年」到垂死掙扎,又再次重新崛起?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臺灣偶像劇,為何一去不復返?
    20年前,一部《流星花園》開啟了臺灣偶像劇的黃金時期,隨後諸如《終極一班》、《公主小妹》、《惡作劇之吻》等諸多優秀的作品將臺灣偶像劇推上了時代的巔峰,捧紅了諸如F4、明道、飛輪海、陳喬恩等一眾優質的臺灣偶像。
  • 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的臺灣偶像劇女主都去哪了?你還記得嗎?
    大概在前十年左右,臺灣偶像劇紅極一時,誕生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也因此捧紅了一些臺灣男女明星。但是隨著娛樂圈的更新,臺灣偶像劇也漸漸地沒落了。現在雖然有新劇出來,但是反響平平,因此有一些臺灣明星往內地發展,也有一些演員沒有選擇因此消失在時間的長河裡。
  • 臺灣偶像劇女神大盤點,第一名是否眾望所歸?
    本文編輯劇透社:彤心曉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 臺灣偶像劇在二十世紀初期可以說進入了鼎盛時期,同時這些偶像劇也陪伴了一眾九零後小可愛一整個青春。尤其是在2001年的時候,這股偶像劇熱潮便開始興起。不管是早年間的《流星花園》、《MVP情人》,還是後期討論度極高的《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等作品,相信很多小可愛們都對此非常熟悉。
  • 這部十六年前的經典臺灣偶像劇,打起架來真魔性
    本文編輯劇透社:彤心曉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最近,一部十六年前的經典偶像劇又再次翻火,眾網友可能還不知道怎麼回事,那就讓小編來幫大家科普下。有網友聲稱,原來以前的臺灣偶像劇演員是這樣打架的,只見他發文時還不忘帶上附件,裡面是《紫禁之巔》裡的經典橋段。這個經典橋段是兩位男演員在雨中打架,他們在肩膀互撞的過程裡開始發起進攻,本以為接下來兩人應該打得不可開交,誰曾想他們開始尬舞起來,整個過程裡,兩人似乎誰都沒有碰到誰,這是在鬧哪樣?
  • 《流星花園》:臺灣偶像劇天王天后沉淪記
    如果你是電視寶寶,一定不會不追今春最紅的臺灣偶像劇《想見你》。隨即想起了陪伴著我們青春的那些古早臺灣偶像劇。無論你是70後、80後、還是90後,這些盛極一時的臺劇在你的青春裡一定佔據了一席之地,而現在大陸劇的霸道總裁多少還有單均昊、紀存希的影子,今天就來聊一聊臺灣偶像劇的那些人,那些事......
  • 從20年前風靡全國到沒落,臺灣影視劇是如何把自己「玩壞」的?
    曾幾何時,臺灣電視劇在內地也是部部頂流的水平,現在去採訪一下80後,他們當年追星的對象,絕大部分都是港臺藝人。別的不說,就拿《流星花園》舉例,贊它一句「偶像劇鼻祖」,怕是沒有人有異議,貧窮少女和N個花美男之間的故事,現在仍然在各大影視劇中上演,但這個先河,國內恐怕還是臺灣開的先例。
  • 周杰倫沒火時被F4「圍攻」,身邊人袖手旁觀,只有陳冠希拿起板凳
    導語:時至今日,周杰倫依舊被大家認為是華語樂壇的天花板。出道已經20多年的時間,人氣依舊不減,當年他的出現,徹底的顛覆了整個華語樂壇,十幾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是那麼的流行不過時。周杰倫創作能力超強,各種類型的音樂都能夠駕馭,獨特的演唱風格更是無人可以模仿,傳唱度更是十分高。而周杰倫的為人,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整個娛樂圈幾乎有一大半的明星都是他的粉絲,都非常喜歡聽他的歌曲。他的人緣也非常不錯,哪個明星也都願意和他交朋友。
  • 當紅時名氣不輸周杰倫,諸多歌曲受大家歡迎,不曾想說唱也很厲害
    最近,因為周杰倫發行的新歌《MOJITO》,不僅引起眾多歌迷的狂歡,隨著周杰倫引起熱議,其他與周杰倫同一時期的歌手們也被歌迷紛紛催促著發行新歌。不得不說,那個時期的華語歌壇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歌手,實力是如今大部分新出道的歌手們無法比擬的。
  • 曾經風靡一時的臺灣偶像劇男明星們,最後一位真的很慘!
    最近想整理一下家裡的衛生,想把一些沒用的東西都扔掉,結果發現了一大堆的光碟,基本上都是我自己買的,臺灣偶像劇、港劇、韓國電視劇,裡面《花樣少年少女》《薰衣草》《戰神》等等。看著這些東西才發現時間過得真的很快,剛流行臺灣偶像劇的時候我應該是才上大學,那時候不思進取基本上就是抱著小說和電視過活的,現在想想就覺得自己活得好輕鬆愜意啊。十幾年過去了,有些臺灣偶像劇裡面的明星已經大紅大紫,是有些人卻已經慢慢的沒有了作品,漸漸的淡出了娛樂圈。
  • 曾經很火的6位臺灣偶像劇男主現狀,兩位當了奶爸,有1位即將爆紅
    說起90後看過的臺灣偶像劇真的非常多,那時候應該是臺灣偶像劇最火之時。立威廉,就是大家眼中的紳士王子!塑造的角色都是很專情,溫柔的總裁形象。如今微博都是和女兒甜蜜的日常,好有愛~「命中已註定~是我看不清~」每次想起明道,腦海中都有這樣的bgm!
  • 垮掉的一代臺灣偶像劇男主角
    曾幾何時,明道是臺灣偶像劇裡「霸總」裡的霸總,是比王耀慶還深入人心的「豪門」代表。《王子變青蛙》的單均昊一身貴氣,走路帶風。擁有自帶bgm的出場方式,還有獨特的撩妹技巧在臺偶劇爆紅內地的那些年,明道可以說是臺偶劇一哥一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