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年前風靡全國到沒落,臺灣影視劇是如何把自己「玩壞」的?

2020-12-22 浮世人物誌

9月26日,中國臺灣電視金鐘獎如期舉行,與之同一天揭曉結果的,還有內地的電影百花獎,同樣是分量不輕的獎項,但……大家懂得,金鐘獎的關注度要遠遠低於百花獎。

曾幾何時,臺灣電視劇在內地也是部部頂流的水平,現在去採訪一下80後,他們當年追星的對象,絕大部分都是港臺藝人。

別的不說,就拿《流星花園》舉例,贊它一句「偶像劇鼻祖」,怕是沒有人有異議,貧窮少女和N個花美男之間的故事,現在仍然在各大影視劇中上演,但這個先河,國內恐怕還是臺灣開的先例。

不追溯影視劇的起源和漫長的歷史,從人民生活水平好轉,家家都有彩電、能觀看到各種影視劇開始算,其實也就是九十年代開始的事情。

從2000年風靡內地到沒落,其實臺灣影視劇真正紅火的歲月,不超過15年,這十幾年中,臺灣影視劇到底是如何把自己「整沒」的呢?

要知道臺灣影視劇怎麼沒的,我們首先得知道它怎麼來的。

翻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劇目,內地總體偏向於拍攝名著、歷史等題材比較嚴肅的電視劇,比如《秦始皇》、《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烏龍山剿匪記》,而這個時候的臺灣影視劇,正處於言情劇的籠罩下。

瓊瑤阿姨提供了非常多的言情新思路,《煙雨濛濛》、《庭院深深》、《昨夜星辰》等,所以其實從八十年代起,臺灣就已經具備適合偶像劇生長的土壤了。

首先,臺灣是一個小島,面積不大,拍不了祖國內地這種氣勢恢宏的史詩劇;其次,言情劇泛濫其實是市場做出的選擇,當時臺灣和香港、日本之間的影視相互學習、改編的情況非常多,武俠和言情兩大市場,臺灣都有抓住。

其實,電視劇的火爆,首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觀眾家裡至少要有電視機」,這也就是為什麼內地的影視行業從八九十年代才開始逐步騰飛,因為大家手裡有錢了,買得起電視機了,有電視機,有媒介,才能看電視劇吧……

而反觀當時的內地,由於經濟水平問題、技術問題和市場選擇,我們還沒有那麼多的影視劇題材可供選擇,即便是在電影市場,如今的大導演們首選依然是五六十年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整體還是比較嚴肅。

因此,當港臺歌曲、電視劇湧入內地時,觀眾震驚了:電視劇還能這麼演?

正如第一次聽鄧麗君開口唱歌一樣,這股港颱風將內地觀眾的心吹化了,多彩而曲折的劇情,一張張姣好年輕的面龐,屏幕上纏綿悱惻的愛情歌頌,徹底俘獲了他們。

臺灣影視劇,火了!

一、輝煌期

當時紅起來的臺灣演員們,即便放在如今,也是響噹噹的老戲骨,比如劉雪華、張晨光、劉德凱、金士傑等等,哪怕是退居二線不再活躍的鄭家榆、陳德容,觀眾們回想起她們的作品,依舊能想起她們的面容。

對於資本來說,哪裡有潛在發展力,哪裡就會成為下一個市場,對於上世紀末的影視行業來說,內地就是一塊潛力非常大的、還沒被開發的市場。

而這裡,即將引起一場港臺熱。

上世紀末,臺灣本土的影視行業競爭已近白熱化,瓊瑤的作品已翻拍得差不多,逐步式微,這時候的臺灣影視劇急需找到新的出口帶動自身發展,於是,他們將目光瞄準了內地。

1998年,《還珠格格》重磅來襲。

其實很難去界定《還珠格格》到底是臺灣影視劇還是內地影視劇,因為從它的劇本、編劇和導演來看,都出自臺灣,連四位主演中,也有兩位(林心如、蘇有朋)來自臺灣,但取景拍攝都是在內地完成,這是一部臺灣與內地合作的片子,在這個時期,我們就姑且將其看做是臺灣影視劇吧。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趙薇會有這麼高的國民度,其實非常好理解:在那個時間點,在那個時期的市場上,內地從來沒有一部電視劇,是這麼拍的,從來沒有一個女主角,是這麼塑造的,從來沒有一部劇的臺詞,是這樣說的。

簡單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晚五年,《還珠格格》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反響。

內地觀眾的熱情帶動了臺灣影視劇引入,2001年,《流星花園》播出。

還記得小時候,周圍很多大人叫它「流氓電視劇」,這就很能反映出我們當時的影視劇狀況:單一、嚴肅,沒人談戀愛。

更別提,這些影視劇中那些俊男美女,是多麼的吸引人的眼球。

其實這些造型在20年後的如今看來,多少有點非主流,但在當年,妥妥的就是潮流。

你說內地影視劇沒有學嗎?其實也有,但我們當時真的是停留在「學」這一步,就拿《還珠格格》來說吧,它火了之後,2001年,我們內地拍了一部叫《皇宮寶貝》的影視劇,李小冉主演,從女主人設到劇情發展,其實都參考了《還珠》,但就是反響一般,珠玉在前,對比著實強烈。

何況,臺灣影視劇當年幾乎是部部都能拿出新東西,觀眾們的思維幾乎是被電視劇帶著走,沒別的,滿心就是「電視劇還能這麼拍?」

拿偶像劇舉例,《王子變青蛙》開啟了霸道總裁時代,哪怕到了今天,明道穿著黑風衣摘下墨鏡那一幕,依舊是觀眾心目中霸道總裁的TOP,更別提當年的觀眾了。

此後,臺灣偶像劇開啟了刷屏模式。

《愛情魔發師》

《惡作劇之吻》

《命中注定我愛你》

《放羊的星星》

簡直是隨手拿出一部,就能讓觀眾為之瘋魔的情形,當時的湖南衛視黃金檔,幾乎都是臺灣精品影視劇。

二、逐步式微

其實要問90後的童年回憶是什麼,大部分說出來的影視劇,都是臺灣或者香港TVB影視劇,當時真可謂是百花齊放,市場上什麼資源都有,好劇爛劇難分伯仲。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抵就是形容內地影視劇和港臺影視劇的,市場的天平不會永遠向某一方傾斜,機會是留給懂得發展的人的。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內地大量引入、接收港臺影視劇的同時,也在努力吸收和轉化她們的力量。

內地最初沒有劇本?好,學會了臺灣影視劇為什麼會火後,我們自己寫。內地沒有班底?經濟騰飛之後沒有不可能,我們自己組班底。內地沒有影視劇市場?開玩笑,網際網路經濟一發展,內地到處都是市場。

就拿曾經的古偶精品生產廠「唐人影視」來說吧,港臺藝人火,它就請港臺藝人來演戲,《天地傳說美人魚》、《仙劍奇俠傳》、《天外飛仙》、《仙劍奇俠傳3》這些90後耳熟能詳的影視劇,哪一部沒有臺灣藝人參與?

一個地區的影視劇想要輸出到另一個市場,靠的是什麼?第一是資金,第二是人才,第三是創意,第四是市場。

非常可惜,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它到底是太小了點,在祖國母親經濟騰飛之後,以它的市場體量,是真的很難與龐大的內地市場相比,於是,當內地的影視團隊迅速崛起後,曾經作為輸出者的臺灣影視行業,反而處於了被動境地。

1.首先是演員的外流從剛才唐人影視請演員就能看出,當時一大批藝人湧入到內地發展,在這裡有更多的粉絲,有更高的片酬,有風景更美的取景地,最重要的是,內地的廣闊允許各種題材的影視劇在這裡產生,很多藝人在臺灣不火,乾脆就跑到內地來發展了。

比如蘇有朋,在《還珠格格》爆火之後,接連拍了《無敵縣令》、《楊門虎將》、《倚天屠龍記》等經典作品,算是在內地觀眾心中佔據了比較大的分量。

再比如林志穎,《絕代雙驕》、《天地傳說之寶蓮燈》、《天龍八部》、《聊齋志異》都是其代表作。

其餘的諸如明道、陳喬恩、王大陸、林心如、安以軒等等,幾乎你能叫得上名的年輕演員,很少有沒在內地發展過的。

人才流失的直接後果就是,臺灣本地出品的影視劇競爭力削弱。

2.創新能力難提高這屆金鐘獎來的演員,大部分觀眾不熟悉,除了近年來憑藉《想見你》爆紅的許光漢。提名的作品,大部分觀眾也並不熟悉,這說明什麼?

說明臺灣本地區的影視劇近年來幾乎沒有外流過,沒有輸出何談了解?

它在自我的圈子裡自嗨,不了解外面的影視劇天翻地覆到了什麼程度,也不了解自己的影視劇有多麼的……難看,自己很難進步。

近年來,臺灣還保持出圈並紅的藝人,一個是周杰倫,一個是林志玲……

其實從《康熙來了》停播、蔡康永加入內地綜藝《奇葩說》等等,都能看得出來,臺灣近些年在文化創新方面,走得那叫一個虐。

3.經濟發展至於資金嘛,這個其實不用多談,即便是2019年火出圈的《想見你》,裡面除了劇情外,人物服裝和街道布景還有他們的生活方式,都還停留在內地五年前甚至八年前的水平,我們從2010年後,偶像劇中的服化道就一部比一部更高端,甚至一度高端到讓網友忍不住吐槽。

與我們現在的影視劇相比,臺灣影視劇顯得……土。

綜上所述,這幾個原因相互疊加,很難不導致它的影視劇沒落甚至是消失。恢復它昔日的榮光呢?我想,這個問題,大概臺灣的媒體人,也在思考吧。

相關焦點

  • 曾經風靡大陸十多年的臺灣偶像劇,是如何走向沒落的?
    說起臺灣偶像劇,對於現在的85後,90後的小夥伴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它可能是我們整個青春回憶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信就算到了現在,這群過了30歲的人,都能脫口而出幾部自己看過的電視劇名,譬如《王子變青蛙》、《惡魔在身邊》、《格鬥天王》等等。
  • 為什麼曾經輝煌一時的臺灣青春偶像劇,現在漸漸走向沒落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偶像就已經開始慢慢沒落了,以前那種白馬王子愛上我,又或者是灰姑娘愛上我的電視劇,現在根本就不存在了,而臺灣女生的那種黏黏的口音,現在也幾乎聽不到了。而出現越來越多的是內地興起的電視劇,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偶像劇開始沒落了呢?
  • 組合出道風靡全國,被稱「爆紅絕緣體」,今淪落直播賣貨人氣低迷
    但很少有明星用直播帶貨的形式養活自己,畢竟對於明星而言他們的本職工作還是演戲唱歌跳舞等。 小虎隊出道風靡全國 33年前,小虎隊一出道就風靡全國,在那個時候男子組合還不是很流行,小虎隊作為領先者開創了偶像組合時代。
  • 2020年前三季度,臺灣GDP3.3萬億,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
    臺灣的經濟從1960年開始起飛,在90年代初期達到巔峰,之後開始步入近30年的低增長發展階段,臺灣的經濟巔峰時刻在1990年,當年臺灣GDP總量達到了1700億美元,此時大陸GDP總量僅為3878 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43.8%。不過從90年代起,臺灣的經濟就開始步入下坡之路,而大陸則開始飛速崛起,迎頭趕上,並且最終將臺灣的經濟遠遠甩開。
  • 曾經風靡大陸十多年的臺灣偶像劇,為什麼消失了?
    說起臺灣偶像劇,對於現在的85後,90後的小夥伴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它可能是我們整個青春回憶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信就算到了現在,這群過了30歲的人,都能脫口而出幾部自己看過的電視劇名,譬如《王子變青蛙》、《惡魔在身邊》、《格鬥天王》等等。然而,最近這些年,不論是在電視或者網絡平臺上,我們都很難再看到這類劇的影子了。
  • 青島一「沒落」小區:20年前是「富人區」,現如今「魚龍混雜」
    就像在20年前左右,那個時候的環境要好一點,競爭壓力沒有這麼大,所以說,當時有一批敢於闖蕩的人,一下子就富了起來,就好像山西有一些「煤老闆」一樣,一下子就變得非常有錢。而有錢了以後,肯定是要花的,其中有不少人都選擇了要享受生活,體驗那種極其繁華的感覺。就在我們國內的各個地方,不惜花費大量的資金,購買好房。
  • 大連一小區,放20年前是「富人區」,現在卻已「沒落」,鮮有人知
    它當然也是有著「富人區」的存在的,我們今天要所得這個小區放在20年前那可是妥妥的「富人區」,現在則是慢慢的「沒落」了的。它就是「仲夏花園」了,當年不少的有錢人都會選擇在這裡買房來顯示自己的不一般,這一個小區當初在宣傳時期的定位就是高檔的私人住宅別墅了,所以當初吸引了不少的有錢人來這裡購買。
  • 周杰倫、泡麵、偶像劇,怎麼一提起臺灣,想起的還是二十年前?
    20年前追著周杰倫、饞著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為「流星花園」痛哭流涕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20年後,自己在聽著新說唱、唆著螺螄粉、滿腦子迷霧劇場,十天半個月產生不了一次有關臺灣地區的聯想。90年代孩子的童年,幾乎完全被臺灣經典古裝影視劇填滿。筒子樓裡,靠在暖氣片上眨巴著眼睛乖乖送父母出門,大門一關,立刻扭頭擰開電視,畫質斑駁的大頭彩電裡,映出白娘子溫柔端莊的笑臉。
  • 臺灣今年年前三季度GDP,在全國屬於什麼水平?
    實際上,當年亞洲四小龍經濟崛起靠的就是進出口貿易,然而到了如今,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今年更是將出現負增長,失去了優勢之後,經濟便很難實現增長。 臺灣省,地處我國大陸東南海域 ,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亦被稱為寶島臺灣。
  • 港臺的影視劇曾經風靡兩岸三地,可現在卻被大陸的影視劇橫掃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港臺影視劇遍地開花的年代,《古惑仔》系列讓我們認識了小混混的熱血江湖,《賭神》系列讓我們為了那個擁有迷人笑容的男人瘋狂,那時候大家所熟知的周潤發、鄭伊健一下子變得大紅大紫,成為了觀眾心目中崇拜和效仿的對象。
  • 55年前李顯斌駕機「叛逃」到臺灣,得280萬獎金又娶嬌妻,然後呢
    全國上下一片歡騰,中國人民迎來了當家作主的日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仍有極少數貪圖享樂者,為了一己之私,駕機叛逃到臺灣,李顯斌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正是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李顯斌自幼就養成了自私自利、好逸惡勞以及投機取巧的壞毛病。18歲那年,李顯斌得到了前往航空學校學習,得到了成為一名人民空軍的機會。這一消息一經傳出,就成為了鄉親們談論的焦點,大家紛紛為自己身邊出了這麼一個「有前途、有本事」的孩子而感到驕傲。
  • 這個來自臺灣的白酒品牌為何如此風靡市場?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教育、政治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就在當今社會,酒同樣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它是屬於物質的,卻又流淌在我們的精神生活中。開心的時候喝一杯助助興,難過的時候喝一杯消消愁,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人的一生幾乎都在這一杯酒裡,百天的時候喝滿月酒,畢業的時候喝謝師宴,結婚的時候喝喜酒,離去的時候還是要喝上一杯。
  • 蔡英文吹噓臺灣經濟增長第一,網友:果然活在20年前
    導讀:臺灣經濟在上個世紀確實發展得非常快,還曾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與香港、韓國以及新加坡齊名。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臺灣依舊還在吹噓自己在「四小龍」中經濟增長位居第一,這完全就是在偷換概念。蔡英文闡述臺灣經濟最好因為疫情原因,全球經濟都處於下滑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在臉書上發表了一則動態,坦言因為臺灣防控措施做的相當到位,在第三季度中臺灣經濟出現了增長,比起韓國香港以及新加坡都要高,甚至在這四個地區中,臺灣是唯一一個增長的地區。
  • 第一批「20後」出生!90後「奔三」,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
    因為在媽媽肚子裡過於調皮父母起的小名叫小皮皮其實,在全國各地各大醫院出生的「20後」寶寶遠遠不止這些,很多人都說自己家的是首個20後寶寶,如何確定全國首位?後就出不來更多人還是感到了一絲絲擔憂:畢竟從此,20後看90後仿佛90後看60後……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的90後大概有1.74億人,90後人口總數比80後少23%。
  • 撐起臺灣校園題材影視劇的三位男演員:許光漢、王大陸、林柏叡
    疫情期間,自我隔離在家為祖國做貢獻的吃瓜群眾喜提大段追劇時光,加上臺灣校園題材的電視劇《想見你》熱播,勾起了不少那些年追臺灣校園劇的回憶。不得不說,臺灣的校園題材作品太會描寫和渲染十幾歲男孩女孩的青春和熱血,加上少年感滿滿的男女主角,共鳴感實在太強,尤其是以下三位男演員,可謂是撐起了臺灣校園題材影視劇的一片天。首當其衝的就是在最近大熱的《想見你》中分飾兩角演技爆發的許光漢。
  • 20年前的華語樂壇,簡直是神仙打架
    對於還記得20年前樂壇盛況的人來說,這簡直無法想像。20年前的華語樂壇,神仙打架2000年左右的華語樂壇到底有多強?那是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也是華語樂壇最後的一個黃金時代。有微博網友吐槽,「當年是神仙打架,如今是垃圾分類」。參考臺灣地區的唱片銷量排行榜,很容易發現,一條20世紀和21世紀的分割線清晰可見。
  • 又一服裝品牌沒落:曾與真維斯、班尼路齊名,如今被4600萬元收購
    就中國市場而言,很多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風靡全國的品牌,如今都走向了沒落,比如說真維斯、班尼路等等。其中,真維斯在關掉1300多家門店之後,最終在2020年1月份宣布進入了破產程序;而班尼路則從曾經的一線服裝品牌掉到了十八線,近些年來一度關掉了近3000家門店,頹勢難掩。而就在近日,又有一個知名的老牌服裝品牌賣身了,它就是與真維斯、班尼路齊名的堡獅龍。
  • 熱追大陸影視劇無關「洗腦」,卻關乎「真相」——對話廈門大學臺灣...
    唐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兩岸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兩岸關係和青年研究。多次前往島內駐點,對臺灣社情民意有一手觀察。臺灣民眾喜歡觀看大陸影視劇,發彈幕和大陸網友互動,這本來在同根文化背景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 為何CS 2.6能風靡全國,這裡給你答案
    如果在七八年前問大家什麼遊戲是現在國內最火的,CS一定會擁有一席很大的位置,但是為何曾經火爆全網的遊戲到現在卻逐漸在走下坡路了呢?想必每一個玩家心中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答案吧。首先,就算現在還喜歡CS GO的玩家,估計玩CSGO的頻率也有了顯著的下降。
  • 臺灣時裝周現場照,和內地明星相差太大,網友:20年前的審美
    光是她們穿的禮服,都能夠一眼看出藝人在圈內的地位如何。臺灣時裝周現場照,和內地明星相差太大,網友:20年前的審美!與此同時,臺灣地區也舉辦了一場時裝紅毯。與內娛光鮮亮麗的風格不同,臺灣地區的紅毯可以說是一言難盡,滿滿的鄉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