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蜂蜜,我們都不陌生,它的用途很廣,既是食品,又是保健品,中醫還用它入藥呢!
能調味
在日常生活中,蜂蜜除了可以衝水喝,還可以用來做調味品,做菜、做點心、做飲料時,都可以放點兒蜂蜜。
蜂蜜蛋糕、蜂蜜麵包、蜂蜜柚子茶……這些美食都令人心動。
總之,甜是蜂蜜最大的特點,人們常常用「甜如蜜」來形容食物的甜。
蜂蜜以絲滑的口感和香甜的味道為眾多人所喜愛。
能滋補
蜂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補品,因為它含有豐富的果糖和葡萄糖,還含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有機酸、維生素、礦物質等有益成分,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的調節都有著非常好的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蜂蜜能夠調節胃腸功能,加速腸蠕動,所以,常常被用來治療便秘。
而且,蜂蜜相對於其他滋補品來說,物美價廉,被稱為平價滋補品。
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佔了70%~80%,所含的水分非常少,所以一些致病菌很難滋生,但是有些厭氧菌,比如常見的肉毒桿菌卻可以以非活性的孢子形式存在於蜂蜜中。
對於成年人來說,蜂蜜中的肉毒桿菌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
但當寶寶的脾胃功能發育尚不完全,且無足夠的胃酸分泌時,若食用蜂蜜不當,厭氧菌會在腸道內越積越多,最終產生毒素,而寶寶的肝臟難以起到解毒的作用,有可能導致蜂蜜中毒。
蜂蜜中毒最先侵犯的就是寶寶的神經系統。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1歲以內的寶寶不要吃蜂蜜,1歲以上的寶寶服用蜂蜜也必須注意服用方式、服用劑量以及服用頻率。
● 不要服用純蜂蜜或者濃度非常高的蜂蜜,純蜂蜜和水的混兌比例為1:10左右為宜。
● 每周服用的次數以2~3次為宜,每次30~50毫升,連服1~2周為度。
能入藥
從中醫來講,蜂蜜味甘、性涼,歸脾胃、肺和大腸經,具有調補脾胃、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
我國明代醫家李時珍就指出:「蜂蜜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潤燥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柔而濡澤,故能潤燥。」
可見,古人對蜂蜜頗為推崇。不過,由於蜂蜜性涼,所以中醫認為陰虛便秘、溼阻中焦以及舌苔厚膩的人不宜食用。
蜂蜜雖然有潤腸通便的功效,但並不適用於所有便秘的寶寶。
有以下一些表現的便秘寶寶,可以適當服用蜂蜜水:大便幹,嚴重者如羊屎粒,小便黃而少,腹脹痛,口乾口臭,口舌生瘡,舌質紅,舌苔黃厚。
如果寶寶的情況與上述描述吻合,可調配蜂蜜水給寶寶喝——每次30毫升,每天2次,連續服用1周。
最好同時配合讓寶寶多進食蔬菜,尤其是粗纖維類蔬菜,多飲水,適當進食有通便作用的水果,如熟透的香蕉、火龍果等,效果會更好。
便秘的同時伴有手足心發熱、進食少、喜喝水、舌苔少或剝脫等有陰虛表現的寶寶,不建議服用蜂蜜。
溫馨提示
蜂蜜可以解決一部分寶寶的便秘問題。
如果寶寶在服用中藥,在中藥裡適當加入少許蜂蜜水可以改善中藥的苦味。
但有的家長為了讓寶寶多喝水而在水裡加蜂蜜,這種做法不可取,因為我們也不能忽視蜂蜜對於兒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