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上的藝術生活

2020-12-22 人民網

近期,一些博物館、音樂廳和歌劇院的暫停開放對熱愛藝術的歐洲人來說實屬遺憾。但與此同時,藉由網際網路技術興起的在線展覽、音樂直播、社交媒體互動等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開始飄浮「雲端」,填補人們的精神生活。

拉斐爾紀念特展虛擬觀看

1520年4月6日,義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病逝於羅馬。為紀念這位文藝復興巨匠逝世500周年,義大利奎裡納萊博物館籌辦了規模空前的特展,來自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法國羅浮宮、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等多家世界著名博物館的200餘件拉斐爾真跡作品及珍貴手稿、信件將展出。然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展在開幕3天後閉展。

在藝術愛好者倍感遺憾之際,奎裡納萊博物館推出了一部名為《漫步展覽》的短片。通過短片,全球藝術愛好者跟著鏡頭和解說,虛擬走過10個展廳,在線領略拉斐爾的精彩作品和輝煌人生。一位網友留言:「這部短片讓我們感動……在如此艱難的時刻。感謝!」

在德國,柏林國家畫廊策劃了「拉斐爾在柏林」的特展。此次特展上,拉斐爾最著名的5幅聖母像首次同聚一堂,此外,還有這位文藝復興巨匠的大量手稿。展館關閉後,主辦方在4月6日拉斐爾逝世紀念日之際,推出了本次展覽的全彩圖文冊,免費提供下載,供藝術愛好者分享。「拉斐爾知道藝術可以跨越語言和地理邊界,它帶來的不是界限,而是相互交流和促進。」館長科爾巴赫說。

而收藏了大量拉斐爾壁畫作品的梵蒂岡博物館,則在官網推出虛擬參觀「拉斐爾房間」的項目,鼓勵人們「遠距離欣賞拉斐爾輝煌的藝術」。透過數位技術,觀眾可以全景瀏覽四壁的拉斐爾作品,人物的臉部細節都栩栩如生,虛擬參觀甚至比親臨現場離得更近,看得更清晰。

如今,線上參觀博物館成為很多居家人士的日常消遣,相關線上觀展應用的下載量也因此提升,讓人足不出戶就可以遍覽全球藝術。

音樂會利用網絡旋律不斷

在德國波恩萊茵河畔,停靠著一艘「貝多芬2020」號音樂遊輪。它原計劃於3月中旬南下,沿貝多芬當年的足跡一路到達音樂之都維也納,並在沿途舉辦一系列音樂會和工作坊,這是今年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重頭項目。雖然,音樂遊輪無法如期啟程,但藝術家們並未就此放棄,而是將音樂遊輪改造成數字演播室。原計劃的日程,也被新的音樂會、訪談節目和音樂教室所代替,以「貝多芬2020號音樂遊輪」為名的社交帳號也同步上線。短短幾天時間,兩場大型直播、多場獨立樂隊在線演奏會等活動成功舉辦。

萊茵河上雖然少了一艘飄著音樂的航船,但藉由網際網路,這艘50歲的運煤貨輪變身為「遠洋文化遊輪」,重獲新生。

在柏林,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廳雖不再開放,悠揚旋律卻未曾停止。3月12日,西蒙·拉特爾執棒的音樂會是樂團停演前的最後一場演出,這位指揮過倫敦奧運會開幕演出的著名指揮家,在觀眾席空無一人的音樂廳完成了演出的全球網絡直播。

柏林愛樂樂團在官網發布公告,原來每月14.9歐元訂閱費的數位音樂廳,免費對全球公眾限時開放,樂迷可以飽覽包括指揮家卡拉揚在內的600場演出錄像和藝術家訪談。採取相似舉措的還有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等知名演出團體。

音樂的作用不僅僅是消遣放鬆,還能鼓舞和團結人心。荷蘭鹿特丹愛樂樂團推出的一款視頻受到人們的熱捧。樂團的音樂家們各自居家,「雲合奏」了貝多芬的《歡樂頌》。在視頻開頭,音樂家們說道:「創造力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去思考,用創新保持聯繫並相互協作。如果我們在一起,我們就會成功。」

藝術表達新形式陽臺展覽

公共藝術空間的減少,並沒有難倒富有創造力的藝術愛好者們。柏林普倫茨勞貝格區是歐洲知名的藝術街區,居住於此的50多名藝術家發起了一場名為「陽臺、生活、藝術、疫情與距離」的展覽活動,他們將先鋒繪畫、攝影作品和裝置藝術,布置在自家陽臺或窗臺上。組織者多姆索魯是一名專業展策人,她在啟動該項目時說:「陽臺可以成為獨特的展覽場所。」她希望在「零預算、無開放、無人群的情況下」,讓人們在偶爾外出漫步時觀賞藝術,放鬆心情。

當然,為避免人群聚集,展覽只持續48小時,真正能實地探訪的觀眾還是少數。但藉由社交媒體的力量,活動中的作品走出了柏林街區的陽臺,迅速傳遍歐洲乃至全世界。包括西班牙索菲亞王后藝術博物館在內的7個歐洲博物館,正在委託藝術家們創作陽臺藝術,以期疫情結束之後,舉辦一場陽臺藝術大展。

在西班牙和義大利,人們在陽臺上演奏樂曲、演唱歌劇的視頻獲得了大量點擊,線上陽臺音樂會甚至成為每周例行的活動,登上社交媒體的關鍵詞。

儘管人們相隔遙遠,但借力網際網路而蓬勃興起的「陽臺藝術」,不僅給當地人,也給全世界的人們,帶來了審美享受和心靈慰藉,這也恰如參與其中的柏林藝術家勞爾·瓦爾希所說:「藝術永遠能找到新的表達方式。」

電子信箱:rmrbgjfk@163.com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7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線上藝術會成為「剛需」嗎?藝術「飛上雲端」成業內熱點話題
    原標題:技術與藝術融合,藝術「飛上雲端」,成業內熱點話題線上藝術會成為「剛需」嗎?深圳特區報2020年4月16日訊 此次疫情讓大量藝術活動「飛上雲端」。這種看似無奈的應急之舉,其實是技術進步以及藝術與技術相互融合的結果。線上藝術如今成為新的藝術潮流和關鍵詞,也成為社會各界的熱議話題。傳統的文化藝術偏小眾,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傳播渠道有限。而網際網路及雲技術的出現,為文藝作品開闢了無限的傳播空間和傳播渠道,從而大大刺激了文藝生產力。
  • 新疆特克斯縣28000餘名中小學生共享「雲端」藝術盛宴
    5月23日至28日,中央文明辦三局、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央音樂學院等單位共同舉辦「美育雲端課堂」活動,通過網上演唱演出、名家講堂、音樂黨課等系列藝術形式,組織一次別開生面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 【大師拍104拍-星勢力專場】:吳悠的「雲端」
    大師拍:主拍中國當代主流藝術家的符號性作品。把大師拍回家,相看兩不厭! 時間:夜場每周五、周六拍名家,不定期拍大師,晚7:30時至晚10:30時上拍;歡樂福利場每周不定時上拍。今晚進行「星勢力」專場第4場,上拍著名青年藝術家吳悠的油畫作品。作為「川軍」新銳,吳的這個新系列是典型的觀念寫實。
  • 「科技+藝術」驚豔中國藝術博覽會 線上線下體驗新型展覽
    11月28日,第二屆中國藝術博覽會在山東青島舉行,本屆藝博會通過線上展覽和線下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推動藝術與產業融合發展。本屆藝博會以「藝術讓城市更時尚」為主題,包括藝術作品和文化產品的展示交易、「藝術讓生活更美好」高峰論壇、藝術院校畢業生就業推介與招生諮詢等活動。在現場展區,一款利用人工智慧進行譜曲和演唱的軟體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 第二屆中國藝術博覽會舉行 線上線下結合 推動藝術與產業融合發展
    央視網消息:昨天(11月28日),第二屆中國藝術博覽會在山東青島舉行,本屆藝博會通過線上展覽和線下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推動藝術與產業融合發展。
  • 2020新年精緻的芭蕾生活藝術
    ,傾情演繹《仙女》、《胡桃夾子》、《葛蓓莉亞》、《天鵝湖》、《吉賽爾》等多部古典芭蕾舞經典劇目及原創芭蕾舞劇,更把第41屆美國Showstopper舞蹈大賽獲獎作品搬上舞臺,打造一場芭蕾視聽盛宴。從2012年至今,華高國際新年芭蕾演出已走過九年,學員們在舞臺上親身實踐,獲致自信與表達力,在豐富的藝術形式中,養成美的習慣、美的儀態、美的素養、美的氣質。
  • 商洛籍作家徐禎霞散文《雲端上的村莊》榮登《人民文學》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通訊員 王階運)近日,作家徐禎霞作品《雲端上的村莊》刊登在《人民文學》2020年第12期一事,在商洛乃至陝西文壇被傳為佳話。《雲端上的村莊》屬記事性散文,3000餘字。柞水縣杏坪鎮雲蒙村烤菸種植 攝影/吳履山雲端上的村莊文丨徐禎霞車子沿著四十五度角傾斜而上,一路蜿蜒,呈S形。第一次走這麼陡峭的山路,不是因為觀景,也不是因為探險,卻是因為衛健局的扶貧工作人員吳履山的一再邀請和遊說。
  • 線上看展覽、線上大師課、線上音樂節 他們在「雲端」起舞
    圖為上海芭蕾舞團線上「公益公開課」錄製現場。上海芭蕾舞團供圖核心閱讀受疫情影響,展覽、演出無法與觀眾見面,但博物館、文藝院團在「雲端」探索出了許多新方式。「雲遊覽」「雲練功」等屏幕間的交流互動,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 藝術學院師生雲端集結,奏響線上教學「進行曲」
    藝術學院成立以院領導班子牽頭的學院在線教學專項工作小組,通過騰訊會議等多次召開院領導班子會、春季學期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工作研討會,依據學校整體教學工作方案,完善學院教學工作方案,對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進度安排、線上教學準備、線上教學培訓、線上直播平臺選用、線上課程審核、線上教學設備和技術支持、研究生培養和學位論文工作安排等做出詳細的部署、安排和說明。
  • 在雲端「返回課堂、返回專業」——清華美院藝術史論系教師的教學...
    在雲端「返回課堂、返回專業」——清華美院藝術史論系教師的教學探索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雖將師生們在空間上隔絕,然而對知識的信念反而在一次次的考驗中愈發堅定。雲端授課不僅是嶄新的教學方式,更是對傳統教與學的重大考驗。
  • 美育雲端課堂時間主題網上直播入口
    美育雲端課堂時間:5月23日至5月28日(點擊查看活動時間表)  美育雲端課堂主題:本次藝術節以傳承延安精神為主題,以提高全國青少年美育教育為宗旨,採用全媒體傳播的方式,通過網上演唱演出、名家講堂、音樂黨課等系列藝術形式,面向全國中小學生開展別開生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用紅色文化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用藝術精品陶冶情操、促進成長,不斷滿足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 話劇、電影、音樂會……還有什麼不能上「雲端」?
    今天,當網際網路越來越重要,逐漸成為支撐人們文娛活動的中堅力量時,當傳統劇場藝術話劇都走上雲端直播時,會對已有固定受眾的線下劇場有什麼影響?它對於整體文娛產業意味著什麼?對進行直播的網際網路平臺又意味著什麼?話劇上「雲」,不止一場「雷雨」從倫敦西區到紐約百老匯,去現場看一場劇是多少戲劇迷夢寐以求的經歷。可實際上,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真正能走近劇場的機會並不多。
  • 雲上藝術季青島首演 本土樂手:把每個鏡頭當觀眾
    青島新聞網5月6日訊(記者 宋波鴻)昨晚,青島一場特別的音樂會在「線上」奏響,樂手們在沒有觀眾的舞臺上,通過鏡頭傳遞歌聲表達情緒,全新的演出形式在表演者與觀眾之間架起橋梁,實現情感互通。5月5日晚19:30,2020「時尚青島」雲上藝術季第1期《流行樂與交響樂的完美碰撞》正式開演,通過各大網絡直播平臺,青島甚至全國民眾都能欣賞到青島演藝集團歌舞劇院交響樂團與青島原創力量帶來激情碰撞。
  • 「雲端過六一 線上辦畫展」這個六一同樣精彩
    今天上午,石家莊市高新區北豆小學通過 " 雲端 " 舉辦 " 童心夢 雲端情 " 主題慶祝活動。活動共分《成長》《才藝》《環保》《夢想》《雲寄語》5 個篇章。成長——讓紅領巾更加鮮豔。學校組織 " 讓紅領巾更加鮮豔 " 主題隊會,六年級學生舉行升旗儀式,堅定了學生與中國夢密不可分的夢想信念。
  • 「2020:在一起(Together)——環太平洋國家藝術邀請展」雲端開展
    人民網訊 金秋時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主辦的「2020:在一起(Together)——環太平洋國家藝術邀請展」在雲端開展。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大使為此展撰寫前言。林松添在前言中表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浩瀚的大海阻隔不了各國人民友好交往。
  • 「大地飛歌·2020」晚會:雲端趕歌圩 網上來打卡
    俞靖 攝  雲端趕歌圩 網上來打卡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大地飛歌·2020」晚會將呈現全新藝術體驗  中新網廣西新聞11月28日電  第22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大地飛歌·2020」晚會將於11月28日精彩呈現。
  • 「大地飛歌·2020」,今晚「雲端」相約!
    第22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大地飛歌·2020」晚會,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平臺,與廣大觀眾在「雲端」相約,「雲上民歌節」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了幾千萬的瀏覽量,值得我們一品再品,本期《民族文化》就讓我們回顧「大地飛歌·2020」的精彩內容。
  • 藝典6 ·18 藝術@生活|上新!開啟當代藝術「家」
    其實,從「生活」切入,將「美」落實到生活的具象,就能讓「美」遠離理論,更「接地氣」一些。  生活美學即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生活領域裡面,選擇讓自己舒適的方式,綻放出獨特的光芒。6月13-18日,藝典中國推出「6.18 藝術@生活」,涵括家具、古董地毯、名家版畫、潮流玩具、名酒名表、當代文人書法等多個品類,讓生活美學變的觸手可及。
  • 更多畢業雲端玩法,等你解鎖
    」正式開啟讓我們用一場雲上相聚留住時光,喚醒記憶互道珍重,定格青春雲端之約,不見不散點擊浙江大學2020雲端畢業季跳轉暢遊雲端,「畢」須有你「MC浙大」將紫金港校區的建築物悉數搬進《我的世界》遊戲打造了一個妙趣橫生的虛擬校園「求是印」融合傳統篆刻藝術與人工智慧技術
  • 波普藝術——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
    在時代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藝術不再是專屬於「上層」社會,而逐漸與普通民眾拉近距離。自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作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思潮,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全世界人民的傳統審美觀,從而產生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