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籍作家徐禎霞散文《雲端上的村莊》榮登《人民文學》

2020-12-24 陝西法制網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通訊員 王階運)近日,作家徐禎霞作品《雲端上的村莊》刊登在《人民文學》2020年第12期一事,在商洛乃至陝西文壇被傳為佳話。

《雲端上的村莊》屬記事性散文,3000餘字。作者通過文學的筆觸,記述一個海拔1000多米的村莊——柞水縣雲蒙村的人和事,以點帶面,從一個特例個例展現當下扶貧全貌,表現精準扶貧給高寒偏遠山村所帶來的巨大發展變化。它讓高山上的村莊美酒飄香,它讓貧瘠的土地生出希望,它讓雲端開出花朵,於是一個村莊不再封閉,不再與世隔絕,從另一個角度也體現了在扶貧的路上一個也沒拉下,每一個人都是祖國關懷的兒女的家國一體的理念。

徐禎霞作品刊登在《人民文學》後,商洛本土作家倍受鼓舞,大家趕緊找來作品賞讀。著名作家、商洛市作協主席魚在洋說:「祝賀徐禎霞散文在《人民文學》亮相,這是商洛本土作家近二三十年首次在文學大刊上亮相,也是今年商洛文學界的重要收穫。祝賀小徐,祝賀商洛文學!」

徐禎霞說,作品能被刊發,應該是題目好,角度好,接地氣,有生活,表現的事物又是在扶貧工作中一個另類的鮮為人見的村莊,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算是用文化為柞水商洛乃至陝西的扶貧做了點事。「中國最貧困的地區就數高寒偏遠地區,這些地區的脫貧意味著我國人民已經真正走出貧困。三年的扶貧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一個口號,它是真真切切的幫扶,它是扎紮實實的改變,它讓每一個老百姓都感受到了國家扶貧政策的關懷和溫暖。其實有時,關注民生並不是一句空話,它是我們低下頭來的一種情懷和姿態,感謝大家的關注。」

《人民文學》雜誌,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管、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的國家一級文學期刊,主要刊登小說、散文、詩歌和報告文學等純文學作品,是中國當代文學期刊的領潮者、文學發展的風向標,它代表著中國文學的高度。

柞水縣杏坪鎮雲蒙村烤菸種植 攝影/吳履山

雲端上的村莊

文丨徐禎霞

車子沿著四十五度角傾斜而上,一路蜿蜒,呈S形。第一次走這麼陡峭的山路,不是因為觀景,也不是因為探險,卻是因為衛健局的扶貧工作人員吳履山的一再邀請和遊說。他在這個地方駐村五年,對這裡產生了濃厚的感情,也滋生了深深的關切。他一直對我說,這個地方非常值得一去,絕對會讓您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村莊。

於是,我抱著似信非信的好奇,來到了雲蒙村。

果然,這是一個特別的村莊,準確地說,這是一個雲端上的村莊,村民們全都住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地坪上。山腳邊沒住人,人都住在半山腰與雲天相接的地方,如果沒有這條連接山上的水泥道路,那麼這個村莊就是一個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地方。

當然,正是因為它的特別,它便有一個與村莊的存在非常貼切的名字:雲蒙。從字面意思解,被雲蒙住,或者是被雲包藏的意思。

路是貼山而鑿的,極為陡峭崎嶇。我眼前是一條硬化過的水泥路,而兩年前,這兒只有一條僅能行摩託車的盤山砭子路,是扶貧工作隊駐進之後,籌措資金才將這條路修建起來的。山很高很陡,但是風景奇美,植物種類豐富,高的矮的粗的細的, 全都鬱鬱蔥蔥,將一座高高的山包裹得嚴嚴實實,就像是一個一個擠在一起的綠綠的蒙古包,它們一直堆疊上去,漫延至山頂。

山裡的春天是最美的,那些綠葉和小生命急不可耐地往出冒,泛出芽芽的黃綠,嫩嫩的,跳躍著,新鮮著,像剛出生的嬰兒般水靈頑皮。站在路旁,甚至可以聽到草兒和樹木拔節的聲音,像新生兒才出世般令人驚喜。它們填補著山上的每一處角落和空白,因而這些縱的橫的藤的蔓的,將偌大一座山體染得綠意盈盈,那些不知什麼時候滾落的巨石散落進山澗裡,周圍也被綠草和綠樹包圍得嚴嚴的。它們有的潔白如玉,有的漆黑如墨,但都以磐石的形象矗立在路的旁側和深澗中,讓人不由得驚嘆造物主的神奇,在它們身上有著一種傳奇和閱盡人世滄桑的美,這又讓我不禁留戀和駐足。雲蒙如此美麗,天然而成,不加任何人工雕琢與修飾。

我甚是納悶,在這罕無人跡的地方,怎麼還會有村莊?怎麼還有三百五十戶、一千二百口人?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村莊呀!在固有的思維中,村莊都在路邊或者是在平坦處,最不濟的坐落在低洼處,怎麼會跑到雲端中的山上呢?村民又是如何繁衍和生活的呢?如果沒有國家的扶貧政策,這個村莊會怎麼樣呢?

一直以為陶淵明仕途失意才創造出「世外桃源」,以實現自已遁世隱世逃避現實生活的人生理想,沒想到,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真有這樣的一處所在,看樣子,這世間所有的存在皆有可能。

在雲蒙村,遙遙地看到一些人家零零星星地散布在山上,像是一個一個野生的大蘑菇;一座房子與一座房子離得很遠,中間是土地和青山相連;給人的感覺多是單門獨戶。

微風起處,一股酒香飄入我的鼻孔,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在這樣的深山裡竟然還藏著一個酒廠。這是一個釀造糧食酒的作坊,我們進去的時候,有七八個人正忙著翻動熱氣騰騰的酒糟。一座簡易的兩層樓,一樓是作坊,二樓是晾臺,還有一個地下室用來儲酒。酒從那些大的小的酒缸裡溢出,讓四周到處充滿著酒香。主人很友善,見我們到來,忙將我們讓到樓上。這是一個五十多歲的漢子,黝黑、滄桑,頭髮蓬亂皮膚粗糙。看得出,這裡的一切都是他在親力親為。

主人拿出酒讓我們品嘗,沒有酒杯,他就用一次性杯子給我們倒,說這是麥子酒,很綿的,不嗆喉。嗯,的確綿綿的辣味,還透著一點淡淡的幽香。他們做的酒都是糧食酒,有麥子酒、苞谷酒和高粱酒等,在扶貧工作人員的支持下,這些土產酒開始走向市場。我們小坐了一會兒便起身向主人告辭,拐上了旁邊的一條石子小路。

此時,剛剛下過一陣細雨,陽光從雲層中跳出來,將整座山照得亮燦燦的。樹葉兒潮潮的,閃著油油的綠意,路邊的各色小花爭相開放著,像是對我們夾道歡迎。自小在鄉間,很多植物和野草野花能識得,當這些久違的花草映入眼帘,我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和愉悅感。站在雲端上的村莊,似乎又回到了我的故鄉。我摘下一朵金銀花,放在鼻子下嗅了嗅,好香。童年、少年時期,我曾在村莊的四處採摘金銀花以換得學費。不遠處有一個婦女正在摘著金銀花,見我們走來,羞怯地一笑。我問,摘金銀花是泡水喝呀還是賣錢?她答道,自己喝呢,量少,也賣不了什麼錢,來客了,泡在水裡,變個顏色,不至於說讓人老喝白水呢。這幾年,扶貧幹部來這兒,可給他們辛苦了,山高路遠的。他們在這也不肯吃飯,就是喝口水。摘點兒金銀花,陰乾了,給他們泡杯水降下火,也是好的。哦,原來,她摘金銀花是為了給扶貧工作人員泡茶喝,也真是難得她的這份心意。

又走了約有一裡多路,見到三間連在一起的土屋子,旁邊還有一個偏房,估計是灶房。門前豬圈裡養著一頭黑毛的豬,旁邊的柿子樹邊堆著很多的柴草,在門前有一片寬敞的地方,放著幾個竹子的小板凳。我們在院子站定,雲蒙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劉鋒利走了進去,立時,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婦人迎出來,請我們進屋裡坐。屋子收拾得整潔,泥地也掃得乾乾淨淨,靠牆的地方放著一些老舊的黑褐色柜子和箱子,板凳上碼著一些麻袋,麻袋裡有的是糧食有的是草藥,各類農具靠牆而立,牆壁上的釘子上掛著一些布袋、草帽和小籃。我問,家裡可有電視?老婦人說,有的有的!便將我帶進了旁邊一間房子。這是一個臥室,進門的地方,是一個方形的取暖用的爐子,在床的對面就放著一個墩實的淺灰色的電視機。

老人附近有一戶特殊的人家,母親已經九十三歲高齡,膝下一個兒子,兩個女兒都嫁到了鄰縣鎮安。今年三月,兒子陳加寬騎摩託車外出,在鎮上與車相撞,當場血流一地暈死過去,幫扶工作人員張祖惠接到電話,同劉鋒利和村支書一起將他送到西安救治。在沒有親人在場、沒有親人照顧的情況下,扶貧工作人員為他籌措了十二萬元錢,給他在手術單上簽了字並日夜照顧,挽救了他的生命。聽到這件事,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扶貧工作不只是讓村民脫貧,扶貧工作人員其實是深入到他們生活現場的每一個具體的事件當中,把貧困戶當作親人,為他們解危濟困。如果沒有扶貧工作人員,陳加寬在遭遇那樣一場車禍之後,,還能平安地回到老母親的身邊嗎?如果沒有扶貧工作人員籌下的款項,他又怎麼支付這樣巨額的醫療費用呢?現在,山上多數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掙錢了,留在家裡的多是一些老人和殘障人士,他們靠著土地耕作生活,農耕生活依然是村民的主要生活方式。這些年,在扶貧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一些人開始搞一點兒家庭產業,比如點一些木耳菌棒、種一些烤菸、搞一些養……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便是這條通向山腳下的路。這條路讓山裡的人走出去,讓外面的人走進來,而我也得以在這條路的引領下,走進這樣一個風景秀麗的世外桃源。聽說已經有人在這裡進行茶葉種植,茶苗已經栽下,不久的將來,這裡將形成一個茶葉基地,那茶該叫「雲蒙茶」吧。【《人民文學》2020年第12期】

編輯:金苗

作者/來源:文化藝術報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壹度丨寧夏作家田鑫獲丁玲文學獎:我想讓村莊在紙上再活一次
    寧夏青年作家田鑫,榜上有名。繼去年11月,其散文集《大地知道誰來過》入選2019年度「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這次,該散文集再獲丁玲文學獎散文新銳獎。 2019年10月,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評選活動在北京啟動,《文藝報》《人民文學》《詩刊》《小說選刊》四家學術支持單位組織開展各門類評選工作。「畢竟丁玲文學獎是在全國範圍內評選的,沒想到有一天真的接到通知,說我的作品入選了。」田鑫回憶起當時的感受,還是很激動。
  • 著名作家王幹賈興安在泉暢談文學創作:泉州是一座小說創作的富礦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1月28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26日,由泉州市文聯主辦、泉州市作家協會承辦的「名家進泉州公益講座(文學類)」王幹小說創作專場講座和賈興安散文創作專場講座先後在泉州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演播廳舉行,吸引不少作家和高校師生到場聽講。
  • 貴州作家·微刊|各美其美,百花爭妍——2019年貴州少數民族文學...
    貴州少數民族作家的創作門類多樣,涵蓋小說,散文,詩歌,散文詩,文學批評,報告文學,網絡文學;創作題材豐富,既有大量的現實題材作品,也有在藝術手法上不斷探索進取的作品。文學作品既與時代同步,同時有著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地域特色。
  • 鳥的天堂 巴金散文筆下的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村莊天馬河上榕樹林
    鳥的天堂 巴金散文筆下的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村莊天馬河上榕樹林 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村莊小鳥天堂大門
  • 「新文化大散文」與「非虛構寫作」:當下散文寫作新動向
    我以為這是對穆濤散文的準確評價,也是當下散文的一個發展趨勢。  讓作家放棄對「二手生活」的沉迷與追逐  稍早於「新文化大散文」的另一股散文潮流,是近年大熱的「非虛構寫作」。大約在2010年前後,《人民文學》開闢了一個「非虛構」欄目,發表了韓石山的《既賤且辱此一生》,梁鴻的《中國在梁莊》,阿來的《瞻對》,以及蕭相風、李娟等人的作品,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同年10月,《人民文學》又啟動了「人民大地·行動者」計劃,向全國作家公開徵集12個寫作項目,進一步支持非虛構寫作,一時間成為文壇的熱議話題。隨後,又有不少刊物和作家加入了「非虛構寫作」的陣營。
  • 中國當代散文寫得最好的5位作家,看看你都讀過了他們的作品嗎?
    散文是一種非常的表達方式,可以在有限的篇幅裡儘可能地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散文在過去也叫小品文,我們都知道古代還有「唐宋八大家」,這「唐宋八大家」那麼便是指他們在散文上的成就。到了近代散文,更是越來越成熟,很多的作家,那除了在寫小說之外,還都會寫散文。
  • 《春香傳》以說唱的方式,朝鮮文學對中國韻文散文的借鑑
    在朝鮮古典文學史上的地位,正如《紅樓夢》之於中國古典文學一樣。故事講述了藝妓成春香和貴公子李夢龍之間迂迴曲折的愛情故事。它和中國《紅樓夢》、日本《源氏物語》作為亞洲三大古典巨著。《春香傳》在文體和語言上借鑑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說唱"形式。"說"的部分用散文寫成,"唱"的部分則用韻文。
  • 唯一被稱為文學鬼才的中國作家:一個人和一個時代
    形而上的追求,形而下的放縱。歡樂極兮哀情多,一場春夢,夢斷成空。從第一境界到第二境界,是他對小說題材的不斷拓寬,對古典文學筆法的取棄借鑑,對小說寫意與寫虛的日益重視。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他是當代中國一位最具叛逆性、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
  • 《祖先的村莊》|回不去的故鄉,到不了的遠方
    書就是人,是人的另一種存在形式——憑著堅硬的文學愛好與理想,對浪漫的精神追求永葆嚮往,用仁慈的文字重新營構家園,塑造家園的精神品格。不斷前行卻是永遠抵達不了的遠方。回不去的故鄉,到不了的遠方,我們只能一直在路上。
  • 作家丁捷:希望文學現實升華為社會現實力量
    在迄今3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作家丁捷創作了長篇小說《依偎》《亢奮》《如花如玉》《撕裂》,長篇紀實文學《追問》,短篇小說集《現代誘惑症》,詩集《沿著愛的方向》《藤鄉》,大散文《約定》《初心》,兒童文學《小困獸》《星公主》《賣乖王》等多部作品。
  • 萬松浦文學獎獲獎作家談:探索散文疆域,希望長詩還有讀者
    萬松浦文學獎四個門類,共設五個獎項,評獎規則對各個門類獎項的分配,不作硬性規定,本屆獎項評選產生兩個散文作品獎項。最終,王威廉的短篇小說《草原藍鯨》、曹有雲的詩歌《秋天午後的抒情》、蔣藍的散文《桶的暢想曲》、黑陶的散文《漆藍書簡》、顧廣梅的理論文章《批評的倫理原點、歷史負擔與自剖》獲獎。
  • 2020好書推薦第三期|作家|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民文學出版社...
    同時,警隊內部似乎有人向綁匪透露消息……叄《閱讀的藝術》推薦作者簡介:聶震寧,著名出版家、作家,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 遼寧作家李輕鬆:小說是柴米油鹽、散文是一道靚湯,只有詩是我的靈魂
    八十年代開始詩歌創作,出版詩集《垂落之姿》《李輕鬆詩歌》《無限河山》《在群山之上》,並參加第十八屆青春詩會,榮獲第五屆華文青年詩人獎等獎項、中國詩歌排行榜雙年度女詩人獎、第二屆草堂詩歌獎、第13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2007-2008年度首都師範大學駐校詩人;九十年代開始小說創作,著有長篇小說《花街》《心碎》《跟孤獨的人說說話》等七部,曾多次榮登圖書排行榜。
  • 廣西3部作品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這3部作品,有對廣西少數民族齊心協力奔小康精神風貌的描繪,有對八桂大地決戰脫貧攻堅感人至深故事的敘述,有對現實生活、時代變革的深刻反映,充分體現了近年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主旋律高昂、題材風格多樣的喜人局面,反映了當下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緊跟時代的良好創作態勢。
  • 皇崗邊檢站民警張學任原創散文集《美麗的村莊》正式出版發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任建新 通訊員 黃俊生 吳欣蔓 洪鵬宇 近日,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八隊一級警長張學任創作的散文集《美麗的村莊》,由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北嶽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在警營內外受到一致好評。
  • 疫情下的文學創作與作家責任 中日作家對話會在京舉行
    ,也通過兩國的文學作品和作家交往得以留存、傳承,成為兩國人民友誼的深度見證。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包括中國、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作家朋友,紛紛執筆創作,寫出了很多觀照心靈、傳遞大愛、溫暖人心的文學作品,凝聚起了同心抗疫的磅礴力量。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今天,在線上面對面地重啟文學的交流與對話,一定會碰撞出絢麗的思想火花。她期待與日本作家朋友們共同努力,將中日文化文學交流不斷深入發展下去,為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作出貢獻。
  • 童年夢想 文學為經:專訪「勤徑千裡馬 課文作家作品系列」主編及...
    在橫向上,增加了葉聖陶、豐子愷、冰心、巴金、魯迅、郭沫若、汪曾祺等知名課文作家的其他作品;在縱向上,增加了張慶和、王宗仁、王賢根、任啟亮、王子君、超俠等非課文作家的作品。現階段市面上的兒童文學讀物激增,但質量參差不齊,家長往往難以選擇。我們致力於打造「勤徑千裡馬」品牌課外讀物,就是想通過知名作家作品推薦和讀者口碑傳播,形成規模化效應,幫助家長為孩子選擇更好的課外讀物。
  • 《人民文學》2017年第3期目錄|新刊速遞
    小說在閃回到當代中方原告團隊組建之時,道出的這句話,更像是說給中國文學的。《人民文學》2017年第3期封面卷首《重慶之眼》讓「重慶大轟炸」的歷史,終於得到了後續震蕩至今的全景式的充分書寫。我們不要忽略這部長篇裡程碑般的意義——在此之前,由生活於國內的作家創作的大量抗戰題材小說,取得的眾多成就已有公論,但是抗戰中極為嚴重的蒙難受害大事件,諸如日軍製造的南京大屠殺、毒氣戰與細菌戰、重慶無差別大轟炸,我們一直沒有集中敘寫出哪怕是其中一個、且足以配得上長篇小說這一文體尊嚴的傑作。
  • 文學陝軍吹響集結號:「百優作家」五年成果展示
    以葉廣芩、冷夢、周瑄璞、王妹英、杜文娟、周子湘、楊則緯等一大批中青年女作家為主的創作群體漸次崛起,在另一個文學維度上開始彰顯陝西文壇的豐富與活力。目前除省作協外,陝西有市作協13個、縣市區作協79個、行業作協11個;有省級會員4132人,其中中國作協會員429人,各市、縣(區市)、行業作協會員8000餘人,網絡作家3萬多人,全省已經形成4萬多人的龐大作家群體。
  • 湖北之聲主持人劉煒參加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的「守望相助 擁抱春天...
    3月28日,中廣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聯合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廣播電視臺等,利用「抖音」平臺,為觀眾和網友奉上了一場大型文學朗讀直播活動。29位演播藝術家、作家、歌手用聲音彼此守望相助,共同擁抱春天。湖北之聲主持人、方艙廣播主播劉煒參加了今天舉辦的「守望相助 擁抱春天」大型文學朗誦視頻直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