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鄧鈺
「崔博士,您看這有的紅毛丹皮上有些小斑點,需要打農藥嗎?」8月11日,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城鎮的一處紅毛丹種植基地裡,種植戶梁小萍向海南省農墾科學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墾科學院)科技事業部副主任崔志富急切詢問。在得知解決方案後,她高興地說:「多虧了崔博士的幫助,這幾年家中的紅毛丹才能越長越好。」
「種紅毛丹碰到啥問題,就找海墾科學院的專家問問。」這是很多保亭紅毛丹種植戶的共識。自上世紀60年代起,海南省農墾科學院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原海南省保亭熱帶作物研究所)便在保亭成功引種紅毛丹,並培育出一批適應當地種植的優質品種。
近年來,海墾科學院更是大力積極推動科技助農工作,派出專家奔走于田間地頭,推廣科技種植、生態防控等技術,為紅毛丹種植戶的產業發展開出科技藥方,助推紅毛丹產業轉型發展。
科學「換冠」 效益加倍
正是紅毛丹上市的季節。近日,在保城鎮七仙嶺腳下的一處紅毛丹果園裡,一串串紅豔飽滿的紅毛丹掛滿枝頭。
「產量越來越高,日子越過越紅火!」種植戶梁紹佳介紹,他種植紅毛丹近20年,種植面積沒有太大變化,收入卻節節上漲。
秘訣藏在一種名為「紅毛丹換冠」的農業技術中。「以前,我種的紅毛丹樹是保研4號和5號,果小、量少,口感也一般,賣不出好價格。」梁紹佳說,這是困擾保亭諸多紅毛丹種植戶的共性問題。過去,大夥種植的紅毛丹品種較為雜亂,產量不高,品質也良莠不齊。
這幾年,在海墾科學院的推廣和指導下,梁紹佳和不少農戶都對紅毛丹進行品種改良,將原有紅毛丹樹冠砍掉嫁接上保研7號果苗。「『換冠』後的紅毛丹產量更高,最多能提高將近40%,而且果大、皮紅、肉厚、汁多,能賣出更好的價格。」
崔志富介紹,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的政策和經費支持下,海墾科學院大力推廣紅毛丹「換冠」技術,目前保亭大部分紅毛丹果園已經完成「換冠」處理,嫁接上保研7號果苗。保亭紅毛丹經過這一輪技術改良,紅毛丹產量以及帶來的經濟效益都上了一個臺階。
生態防控 果品提質
走入梁小萍的紅毛丹果園,能看到一株株茁壯成長的紅毛丹樹上,懸掛著一塊塊黃板,上面粘附著一些小飛蟲。「這是桔小實蠅,就喜歡黃色的東西。」梁小萍說,黃板是由海墾科學院免費提供的,懸掛不用打藥,桔小實蠅為害果園的情況也減少了。
「過去,種紅毛丹碰到問題我們老想著要打藥。但這幾年在專家指導下,才知道生態防控是更高明的手段。」梁小萍說,在海墾科學院指導下,她不僅學會了使用黃板防蟲、生物試劑誘蟲等生態防控技術,還學會有機種植技術。更重要的是,她徹底轉變觀念——良好的生態是農業的基礎,要珍惜環境,利用科學手段,在青山綠水中種出好產品。
「由於觀念落後等歷史原因,保亭部分種植戶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較低。」崔志富說,近年來,在相關單位支持下,該院長期派出農業專家走入田間地頭,以開展講座和實地教學的形式,從農藥管理、綠色種植、生態防控等方面下功夫,開展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尤其是最近一兩年,這種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種植戶積極學習農業技術,改進種植方法。」
此外,海墾科學院還在培育無核紅毛丹、紅毛丹留樹保鮮、紅毛丹保鮮運輸等領域投入力量,進行技術研發,為紅毛丹產業升級發展提供科研支撐。
(海南日報保城8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