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種鳥比朱䴉罕見,紅色長腳橙色長嘴,都聚在樹上「建房子」

2020-12-12 雪靈谷動物地理

湖泊河流與沼澤溼地,是鸛科動物最喜歡的地方。美麗的白頭䴉鸛,羽毛色彩鮮明,有一雙紅色的大長腿,以及橙色的長嘴,對溼地的依賴性很強,總是在水中覓食,在樹上「建房子」聚居。

01比朱䴉罕見:50年難覓其蹤跡,出現在貴州威寧草海

白頭䴉鸛十分漂亮,也十分罕見,是一種珍稀瀕危鳥類,也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據《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介紹,白頭䴉鸛主要分布於印度至中國西南部,及印度支那等地。在我國,上世紀50年代曾有野外目擊報告記錄,但那之後在野外難覓白頭䴉鸛蹤跡。

直到2008年,有10幾隻白頭䴉鸛,出現在貴州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寬廣的草海上,長嘴長腿的白頭䴉鸛有的縮著脖子發呆,有的邁開紅色的長腳散步,有的在用橙色的長嘴巴覓食。

據貴州省科學院鳥類專家李築眉介紹,白頭䴉鸛又名彩鸛,為鸛形目、鸛科、䴉鸛屬的鳥類,分布於長江下遊地區及華南至雲南南部。

曾經20世紀初,白頭䴉鸛還比較常見,但後來難得一見,由於沼澤變成農田、森林砍伐、人為狩獵等原因,白頭䴉鸛種群數量逐漸減少,如今全球性近危。

大家都知道,生活在陝西洋縣的朱䴉十分珍稀罕見,從原來的7隻發展到3000多隻,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白頭䴉鸛與朱䴉同為鸛形目鳥類,卻比朱䴉還要罕見,50多年的時間裡銷聲匿跡,直到2008年僅在貴州記錄到10幾隻,可見其數量之稀少。

02色彩混搭高手:紅色長腳橙色長嘴,黑白羽毛染上粉紅

你看,白頭䴉鸛的羽毛多美麗,以黑白色為主,上體白色,初級飛羽、外側次級飛羽和尾羽都是黑色,羽緣和尖端則是粉紅色。

要說白頭䴉鸛是鳥類的色彩混搭高手,相信大家都會認同,因為它身上的那一抹粉紅色,就像畫家揮毫潑墨,染上去的,美麗卻不豔麗,清新卻不寡淡。

最特別的地方,就是纖長的紅色長腳,以及粗大的橙色長嘴了,那是誰都無法忽略特點。長得如此特別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能在溼地沼澤以及河流裡生存下去。

白頭䴉鸛的頭部也是橙色的,與長嘴銜接得十分協調,不長羽毛。但是一到繁殖期,沒有羽毛的橙色頭部,會變成紅色,鮮豔耀眼。

成年的白頭䴉鸛,會變得更美麗,在體型與體重上都有變化,一般的體長為93-102釐米,體重2-3.5千克。

在寬大的溼地草原上,白頭䴉鸛優美的身姿,時而低頭覓食,時而振翅欲飛,形成了一幅美麗和諧的自然畫卷。

03在水中覓食:半張開嘴伸入水中探索,煽動兩翅幹擾獵物

白頭䴉鸛給人的感覺總是悠閒散漫的,行動也遲緩,白天吃飽後,縮著脖子,駝著背,長時間站在一個地方不動。

在環境優良,水草豐美的地方,白頭䴉鸛是不愁吃喝的。它的食物有很多,以魚為食,但也吃蛙、爬行類、甲殼類和昆蟲等其他動物性食物,偶爾也吃少許植物性食物。

據《中國鳥類志》介紹,白頭䴉鸛通常會集結成小群,在溼地、湖泊及河流的淺水處捕食。在雨季食物豐富的時候,常常會集成大群。

別看它總是慢悠悠的,但捕食時還是要費些力氣的,需要身體的多個部位配合,才能捕到食物,填飽肚子。

只見它覓食時,雙腳在淺水的泥沼裡一步一步移動,又長又大的嘴巴半張著,伸入水中探索者食物。同時,還要煽動兩翅,幹擾藏在水底下的獵物,以便捕獲。

白頭䴉鸛很會享受生活,吃飽之後,懶得多動,常常會單腳站立在水岸邊,身體呈駝背狀,養精蓄銳,模樣慵懶而優雅。

04聚在樹上「建房子」:雄鳥負責運送巢材,雌鳥負責築巢

白頭䴉鸛大多數為留鳥,也有部分種群在繁殖期後擴散和遊蕩,覓找更適合的地方生活。

繁殖期會因為地區不同,以及氣候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在中國主要在5-7月,在印度為6-10月,與雨季有關。

說來也奇怪,白頭䴉鸛喜歡聚集在一棵樹上「建房子」,有時候甚至聚集了10多對白頭䴉鸛夫妻。不僅要集群而居,巢與巢還要緊挨在一起。一起安家,一起生娃,相互之間團結友愛。

它們會選擇在水邊的高樹上,或者比較高的灌叢上「建房子」。雄鳥負責運送巢材,雌鳥負責築巢,分工合作,幹活不累。

雄鳥每小時需要運送巢材5-6次,銜著枯枝草葉回來,再由雌鳥一點點修築。巢的大小為直徑50-80釐米,形狀為盤狀,結構較為鬆散粗糙,主要由枯枝、草莖和草葉構成,中心處稍微下凹。

它們會選擇在早晨或下午至傍晚的時間段築巢,大約要經過4-8天,就可以將新家修建完畢。

05共同養育幼鳥:鳥媽媽碾碎小魚餵幼鳥,鳥爸爸張開翅膀為幼鳥擋陽光

白頭䴉鸛夫婦共築愛巢,然後產下鳥卵,每一窩通常為3-4枚。孵卵與養育幼鳥,都是雄鳥與雌鳥共同完成的。

經過28-32天,小白頭䴉鸛就破殼而出了,羽毛為淺黃色,隨著成長,會逐漸變為白色,變得與成鳥一樣擁有漂亮的羽毛。

當上父母的白頭䴉鸛會輪流覓食,當鳥媽媽出去覓食時,鳥爸爸就在家照看幼鳥,如果陽光太強烈,還會張開翅膀,為雛鳥擋住灼熱的陽光。哪怕自己被曬得很熱,依然張著翅膀。

鳥媽媽覓食回來了,幼鳥們知道有好吃的,情緒很興奮。但鳥媽媽並不急著將食物,餵給它們,而是用鳥喙,將小魚碾成魚醬,才餵給幼鳥吃。

經過親鳥60天的餵養,雛鳥已經具有飛翔的能力,可以離巢了。這時候,親鳥父母會帶著幼鳥去學習捕食,教會它們生存技巧。

長大到100多天,小白頭䴉鸛已經可以獨立覓食,也可以獨立生活了。但有的鳥寶寶依賴性比較強,還會回到自己家中,繼續向親鳥索要食物。

幼鳥長到3歲就會擁有與成鳥一樣美麗的羽毛,到4歲時達到性成熟,開始在樹上「修房子」,組建自己的小家庭。白頭䴉鸛的壽命比較長,最高可達28歲。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鳥類志》、《中國鳥類野外手冊》、CCTV

相關焦點

  • 朱䴉 山林中的「東方寶石」
    朱䴉潔白的羽毛,紅紅的羽翼,豔紅的頭冠,黑色利劍般的長嘴,使它被譽為鳥中的「東方寶石」。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卻銷聲匿跡了,而等它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時,我們不得不感嘆其生存力量的偉大。失而復得的「東方寶石」
  • 罕見的橙色動物你可知道有哪些
    罕見的橙色動物你可知道有哪些自然界中的動物顏色多種多樣,但是橙色的貌似並不多見,小編今天列舉的幾種種動物主打「橙色牌」,這種色彩往往充當一個警告標誌,一起來看看吧。體深橙色,有十長肢,上有白斑,前兩肢發展成螯。最大的樣本腿展開後長4.2米、體長38釐米,重20千克,壽命達100年。兩隻複眼長在身體前方,之間有兩根棘刺。生活在日本巖手縣至臺灣東北角以外的太平洋海域深500-1,000米、均溫十到十五攝氏度的海底淤泥地形。
  • 非洲這種鳥頭像老鼠,經常拖著長尾巴,懸在樹上蕩鞦韆
    頭頂上長了一撮短而直的羽冠,漂亮卻帶著一絲威猛;長著一張短而尖細的鳥喙,眼周有紅色或藍色皮膚。身後拖著一條又細又長的尾羽,向下垂著,顯得小巧的身體有點渾圓。整體看,鼠鳥的身體構造有點像蜂鳥。在鼠鳥的身上,另一有特點的部位就是它的雙腳。
  • 中國著名的鳥類有哪些 中國十大名鳥 你見過哪些
    本篇文章為你介紹中國十種著名的鳥類,分別是百靈、畫眉、繡眼、靛頦、中華秋沙鴨、鴛鴦、丹頂鶴、朱䴉、緋胸鸚鵡、杜鵑、黃鸝、褐馬雞。其中百靈是草原上盛產的名貴鳥類,是中國四大名鳥之一,被稱為「鳥中歌手」。那麼其它的鳥類出名在什麼地方呢,一起來看看吧。  1、朱䴉  朱䴉有著鳥中「東方寶石」之稱,潔白的羽毛,豔紅的頭冠和黑色的長嘴,加上細長的雙腳成為了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
  • 夜讀|追朱䴉的人(遇見)
    一群亮白的朱䴉抖落暑熱的煩悶,翔集在陝南漢陰縣解放村月河灘上。有攝影達人抓拍到了這十餘只野生朱䴉。河灣碧水清清,青毯般的草灘上,朱䴉愜意地上下翻飛,捕食捉蟲,好一幅和諧歡暢的美好生態圖景。朱䴉出現在漢陰縣城邊,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讓遠在成都的薛勤學興奮不已。他想回老家安康,追尋漢陰縣城邊這群神奇的鳥兒。
  • 長嘴怪鳥闖進家門,原是「鷸蚌相爭」中的鷸
    林業部門介入,為丘鷸療傷後將放歸自然經過專家鑑定,這隻長嘴怪鳥是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丘鷸。記者李小雷瀏陽日報訊(記者李小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典故大家耳熟能詳,但是「鷸」究竟長什麼樣子,估計很少有人見過。日前,家住集裡街道禧和社區的彭女士家裡闖入了一隻長嘴怪鳥,12月7日經市林業局溼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科專家鑑定,怪鳥是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省重點野生保護動物——丘鷸。
  • 罕見!4隻朱䴉打架打了8分鐘 還有一隻喜鵲圍觀……
    據村民介紹,這顆樹上往年曾有一對朱䴉,今年被一對新來的朱䴉趕走,沒想到時隔多日之後,原來的主人返回來想奪回自己的巢穴,而這對已經開始搭建巢穴的後來者卻毫不相讓,雙方為此展開激烈的戰鬥,最激烈時,竟然騎在對方脖頸上痛打對方。
  • 「東方寶石」朱䴉
    朱䴉被譽為「東方寶石」,它也被人們稱為愛情鳥、吉祥鳥、和平鳥。巍峨的大秦嶺是它們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園。這一期我們請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所長金學林帶我們了解秦嶺精靈朱䴉。秦嶺深處的農民,常常認為朱䴉在誰家院子的樹上築巢,誰家就風水好,就會給誰家帶來好運。其實,這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朱䴉對棲息環境十分挑剔,被稱為「會看風水的鳥」。朱䴉是與人共生的物種,它對自己的築巢地要求很嚴格:首先,得有高大茂密的樹木,可供它築巢;其次,附近一定得有水田、河流,可以覓食填飽肚子;還有一點,距離住處不遠的地方一定要有人家,它喜歡與人類比鄰而居。
  • 中國的國鳥應該是什麼?丹頂鶴和朱䴉:我們都不配有姓名嗎
    但是我們在選擇國鳥的時候可犯了難,最後只好通過網絡投票,出現了搞笑的一幕:麻雀以接近40%的選票,力壓朱䴉、丹頂鶴和紅腹錦雞,當選國鳥。這的確讓人驚訝:為什麼我國的紅腹錦雞不能作為國鳥代表?著名的珍稀鳥類丹頂鶴朱䴉也不能入選?今天就帶各位了解一些關於國鳥的冷門知識。
  • 多腳怪鳥、耶穌之鳥、鳥中惡魔?這都是什麼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我封面的那隻長著很多隻腳的怪鳥呢?也許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是PS合成照片或者是畸形的物種之類的,不過真實的答案絕對令你難以置信。這張有如長了機械腳的鳥類照片,絕對是真實存在的鳥類,而且還不是這單一種類的鳥所獨有。但它這麼詭異,到底是什麼鳥呢?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恐怖多腳怪鳥的真相。
  • 從遍布全境的國鳥,到徹底的滅絕,日本朱䴉經歷了什麼?
    Nipponia nippon,朱䴉的學名象徵著日本。這種美麗的鳥,曾經遍布日本全境。到1930年代,只有新潟縣的佐渡觀測到了它們的蹤跡。儘管當地愛鳥人士為保護最後的朱䴉不遺餘力,但2003年日本產朱䴉仍然迎來了徹底的滅絕。「我把朱䴉看作是生命,而不是鳥。」《朱䴉的遺言》中的愛鳥人士佐藤春雄對作者小林照幸這樣說道。
  • 「朱䴉藝術館」滬上揭牌:畫布上的愛情鳥
    主辦方 供圖通體潔白、雙翅緋紅……朱䴉這種美麗的鳥兒自古被人們視為「吉祥之鳥」,又曾因一度瀕臨滅絕,被列為國際珍稀保護鳥類。9月23日,上海大學耕樂堂文化工作室創辦的朱䴉藝術館在上海成立,並於當日在館內舉辦了《朱䴉之戀》藝術展,館中展出了宋玉成、虞升、龔卓、李健、沈瑋等畫家的數十幅以朱䴉為描畫主體的作品,旨在強化人們保護朱䴉、保護生態的意識。
  • 全世界都稀罕的朱䴉,才不是你想像的那個樣子
    —— 唐·張籍 《朱鷺》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一種被稱為朱鷺的鳥在春天的河塘邊嬉戲,它美麗的身姿引起了詩人張籍的注意,為它作一首《朱鷺》,永遠定格了這動人的自然畫面。雖然紅色的鳥並不少見,但放眼整個鷺科家族,紅色卻是極其稀少的,這朱鷺莫不是源於詩人的藝術想像?
  •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自1981年陝西洋縣發現7隻野生朱䴉,至今的30多年間,洋縣在對朱䴉野外種群進行有效保護的同時,加強朱䴉救助和人工繁育研究,目前保護區內朱䴉繁殖數量年增長21%,總數約2000隻,已基本擺脫極危狀態。圖為「國寶」朱䴉(資料圖)。
  • 朱䴉 再度起飛在秦嶺(人民眼·人與自然)
    >而我國自1964年在甘肅捕獲一隻朱䴉後,再無朱䴉的消息,這種珍禽一度被認為在我國已滅絕。「陝西秦嶺地區就是其中一個,歷史上這一帶朱䴉多,且地處偏僻,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自然環境變化相對小。」1981年5月,劉蔭增第三次來到洋縣。跟往常一樣,他四處奔波,趕在鄉村放電影時,插播朱䴉幻燈片。一次,在縣電影院放完片子後,孤魂廟村村民何醜蛋找上門,說見過這種鳥,「不過我們這兒不叫朱䴉,叫紅鶴」。
  • 鷸、鶇、鴝、鶲、鵯、鸛、䴉……這都是啥鳥?
    腳為褐綠色或黃綠色。九圈領、長腳青、藍頦、點頦、藍靛槓等都是它的名字。 yù 鷸 鷸類有「三長」的特徵: 長嘴、長脖子、長腿 它們能在海灘和淺水區域 邊走邊低頭覓食
  • 被日本宣布徹底滅絕的朱䴉,是怎樣被我國科學家繁衍到5000隻?
    朱䴉一直被當作「吉祥」的象徵,被稱為「東方寶石」,不僅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就連隔壁的日本都對這種鳥推崇有加,日本皇室還把朱䴉當作是皇室的象徵。然而這種鳥在上個世紀時,一度被人類認為滅絕,只有日本倖存幾隻朱䴉,但這些朱䴉已經全部喪失繁殖能力,所以日本認為等這幾隻個體死亡後,朱䴉就會徹底滅絕。
  • 人民日報記者調查:從7隻到5000餘只 朱䴉再度起飛在秦嶺
    1964年在甘肅捕獲一隻朱䴉後,再無朱䴉的消息,這種珍禽一度被認為在我國已滅絕。「陝西秦嶺地區就是其中一個,歷史上這一帶朱䴉多,且地處偏僻,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自然環境變化相對小。」 1981年5月,劉蔭增第三次來到洋縣。跟往常一樣,他四處奔波,趕在鄉村放電影時,插播朱䴉幻燈片。一次,在縣電影院放完片子後,孤魂廟村村民何醜蛋找上門,說見過這種鳥,「不過我們這兒不叫朱䴉,叫紅鶴」。
  • 朱䴉——日本山林間的中國吉祥鳥
    這是5月3日在日本新潟縣佐渡島朱䴉森林公園拍攝的遊人觀看朱䴉標本的照片。(新華社記者馬平攝)1981年,為搶救朱䴉,日本將佐渡僅存的5隻野生朱䴉(一雄4雌)捕獲,送至佐渡朱䴉保護中心進行人工飼養。這宣告了日本野生朱䴉的絕跡。22年後,這批野生朱䴉中的最後一隻倖存者「阿金」在36歲高齡(相當於人類百歲以上)老死,標誌著日本血統的朱䴉徹底滅絕。
  • 7年繁育105隻:秦嶺以北首個野化放飛地朱䴉只數首次破百
    通訊員 王華強攝第一對在銅川「添丁」的「功勳家庭」王華強最關心環志號為「L32」「L47」的一對雌雄成鳥,關注它們長達7年之久。因為這是第一對在銅川建巢的功臣,它們產下的蛋孵化率達到90%以上。「從2014年到2019年,平均每年繁育2隻到3隻幼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