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追朱䴉的人(遇見)

2020-12-12 瀟湘晨報

立秋剛過,天空通透得像水洗過一樣。一群亮白的朱䴉抖落暑熱的煩悶,翔集在陝南漢陰縣解放村月河灘上。有攝影達人抓拍到了這十餘只野生朱䴉。河灣碧水清清,青毯般的草灘上,朱䴉愜意地上下翻飛,捕食捉蟲,好一幅和諧歡暢的美好生態圖景。

朱䴉出現在漢陰縣城邊,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讓遠在成都的薛勤學興奮不已。他想回老家安康,追尋漢陰縣城邊這群神奇的鳥兒。

第二天凌晨,薛勤學即驅車奔赴漢陰。當第一眼看到朱䴉時,老薛竟愣了好半天,甚至沒有習慣性地支起三腳架,熟練地安裝上長焦鏡頭。他只是說了一句,呵呵,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朱䴉這傢伙越來越喜歡湊熱鬧!

只見這群朱䴉潔白的羽毛、豔紅的頭冠、黑色的長嘴、細長的雙腳,它們時而在天空滑翔,時而在草灘低頭覓食,時而在一起竊竊私語。緩過神兒來的老薛,從汽車後備箱裡取出三腳架,將相機固定,裝上長焦鏡頭,擰緊旋鈕,轉動雲臺,這些美麗的鳥兒立時映入鏡頭中。多麼熟悉的身影呀,真是越看越令人喜愛,越欣賞越讓人著迷。

老薛學攝影有些年頭了,剛開始拍風光、拍人像,幾年下來幾乎把各類題材拍了個遍,相機、鏡頭買了不少。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見了拍鳥的人,用別人的設備嘗試拍了一下,感覺鳥兒靈動,拍起來有趣,自此一發不可收拾,迅速加入到拍鳥的行列。

北枕秦嶺、南靠巴山的安康,漢水橫貫東西穿城而過。這裡水質清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區。在城裡上班的薛勤學利用閒暇時間,在城堤、江邊、漢江大橋、黃洋河畔即可拍到鳥兒。特別是入冬後,候鳥南飛,數萬隻秋沙鴨、赤麻鴨、斑頭雁、漁鷗、鸕鷀以及骨頂雞成群結隊,或佇立江邊灘涂,或在江中戲水,漢江簡直成了「鳥的天堂」。

幾年前,薛勤學在漢江支流月河的蠟燭山腳下,又發現了成群的朱䴉棲息。連續三天拂曉前,他開車趕往澗池月河青草灘。只見三五成群的朱䴉先是一群黑點,漸漸顏色變白,從鳳凰山一個俯衝翩躚飛來,整個天空都被映紅了。來到這裡的朱䴉,與白鷺、蒼鷺、牛背鷺和河邊吃草的水牛一道,和諧共處。直到傍晚時分,成群結隊的朱䴉才向南山的鳳凰山飛去。

說起來,像老薛這樣的拍鳥達人追求什麼呢?仔細想來,他們追著朱䴉拍攝,不僅僅是興趣使然,更多的是想將這種神奇的鳥兒最美麗的一面展示給人們,最終喚起人們對這些大自然精靈的關注和保護,期待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朱䴉 再度起飛在秦嶺(人民眼·人與自然)
    說起朱䴉的前世今生,老人眼中有光,話裡含情。在不疾不徐的講述中,他很少談及自己,講得最多的,是國家對朱䴉保護的重視和投入,是洋縣群眾為保護朱䴉被改變的生活,是一代代牧䴉人不舍晝夜的堅守……在朱䴉被重新發現的第四十個年頭,我們走進秦嶺南北,在朱䴉的蹁躚起舞中,聆聽這曲人與自然的命運交響,記錄生態文明史上的這一傳奇。
  • 「東方寶石」朱䴉
    朱䴉是與人共生的物種,它對自己的築巢地要求很嚴格:首先,得有高大茂密的樹木,可供它築巢;其次,附近一定得有水田、河流,可以覓食填飽肚子;還有一點,距離住處不遠的地方一定要有人家,它喜歡與人類比鄰而居。在陝西洋縣等地,農民房前屋後的水田旁、樹叢中,經常會看到朱䴉嬉戲相伴。在很多攝影愛好者的鏡頭中,或者畫家的筆下,我們都能看到朱䴉與人和諧共處的動人畫面。
  • 小朱䴉滿月 創朱䴉野外孵化最高年齡紀錄
    「紅紅」「火火」是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明星「夫妻」。其中,17歲高齡的「紅紅」今年6月20日成功產卵並孵化出朱䴉寶寶,這也創造了我國朱䴉保護39年以來,野外孵化的最高年齡紀錄。目前小朱䴉剛剛滿月。
  • 朱䴉玩偶「哇咪」亮相大阪
    此外,在展出上首次亮相的中國朱䴉玩偶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哇咪」,其寓意十分美好,因為「哇咪」與「和美」的日語發音很相似。展出期間,大阪華僑總會事務所所長王遵輝帶著一對兒女來到展會現場,給孩子們講述朱䴉故事,孩子們對可愛的朱䴉玩偶愛不釋手。他說,通過這次朱䴉文化展,不僅增加了對朱䴉的了解,而且對以朱䴉為紐帶的中日友好交流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希望通過此次文化展增進與陝西的合作與交流。
  • 日本的朱䴉是如何滅絕的?又是如何「重生」的?
    朱䴉,這種被國內網絡謠傳為「日本國鳥」的鳥類,在日本江戶時代曾被當作「害鳥」捕殺,日本農民用下網子、撒毒藥、驅趕等方式來消滅朱䴉。但這不是朱䴉滅絕的主因,日本19世紀下半葉的工業化使朱䴉數量急劇減少,20世紀的森林開發、環境汙染和大量使用農藥將朱䴉逼上了絕路。
  • 復聞朱鷺曲 人來鳥不驚——「東方寶石」朱䴉的重生之路
    到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普遍認為,世界上的野生朱䴉已經滅絕。  1981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和他帶領的朱䴉調查小組歷時3年,幾乎走遍我國境內朱䴉歷史棲息地,終於在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姚家溝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孤羽,為拯救這一物種留存了一線曙光。  「發現這一窩朱䴉後,我們既興奮又倍感壓力。」時任朱䴉保護小組負責人路寶忠說,小組成員對它們24小時全天候保護。
  • 4隻朱䴉打架打了8分鐘 還有一隻喜鵲圍觀……
    自然界裡因為爭奪地盤你追我打的事情並不少見不過您要是想親眼看見那就不一定有這個運氣了沒關係我們替您拍下來!3月23日下午,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洋縣文同村工作中,意外見證了一場長達8分鐘的朱䴉「爭巢」大戰。
  • 日本朱䴉留給人類的「遺言」
    朱䴉,古稱朱鷺、紅朱鷺,系東亞特有的珍稀野生物種。這種美麗耀眼的鳥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在日本,它被譽為「神鳥」「瑞鳥」,其學名是日本的象徵。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這一物種數量急劇下降,朱䴉被列入世界五大瀕危鳥類的名錄。  《朱䴉的遺言》告訴人們:朱䴉一度遍布日本全國。
  • 當「東方寶石」遇見「鳥中熊貓」
    中國是記載朱䴉歷史最為久遠的國家,最早見於2100多年前的《史記》,稱朱䴉為「翾目」。
  • 飼養員精心育雛,朱䴉翱翔江南
    再過一星期,這一窩野外自然繁育的朱䴉便可離巢自由翱翔。▲4月15日,一對朱䴉在野外築巢繁育。這4隻朱䴉來自德清縣珍稀野生動物繁育研究中心。在飼養員許建強的精心照料下,今年,這裡還有30多隻人工孵化的朱䴉先後破殼而出。▲飼養員許建強給朱䴉餵食,工作8年,他見證了近300隻朱䴉寶寶的誕生和成長。
  • 從遍布全境的國鳥,到徹底的滅絕,日本朱䴉經歷了什麼?
    兩腿之間,有一隻不滿一歲的小朱䴉,老人正用手餵它吃活泥鰍。朱䴉毫不懼人,從他手裡啄來泥鰍,然後吞下。有時,泥鰍從喙裡滑落,在地上亂蹦,朱䴉瞬間瞪大眼,趕緊把它捉回來。慌亂的樣子惹人憐愛。春雄端詳著站在老人左手上的朱䴉,說:「宇治先生,它可真親近你。」給朱䴉餵食的老人名叫宇治金太郎。
  • 朱䴉 山林中的「東方寶石」
    朱䴉潔白的羽毛,紅紅的羽翼,豔紅的頭冠,黑色利劍般的長嘴,使它被譽為鳥中的「東方寶石」,在日本更被皇室視為聖鳥。但很長一段時間,野生朱䴉在日本也基本銷聲匿跡。1981年日本政府決定把僅存的、已失去野外繁殖能力的6隻朱䴉全部捕獲,準備以人工飼養的方式擴大其種群,可事與願違,到1985年僅剩下了3隻,失去了擴大種群的能力。恰巧1981年,有人在中國陝西漢中的洋縣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這是中國的生物學家們從1978年開始,歷經4年時間,行程5萬多千米而取得的驚人突破——終於發現了野生的具有繁殖能力的朱䴉種群。
  • 7隻到4000隻,瀕危的朱䴉絕處逢生了
    還記得當年日本境內朱䴉滅絕來中國,中國工作者找朱䴉的艱辛,當時都以為中國境內滅絕了,結果峰迴路轉!智康低碳之前看過紀錄片說洋縣的農民為了朱䴉連農藥都不敢打。1981年,我國發現僅發現7隻朱䴉,一度瀕臨滅絕。
  • 朱䴉——日本山林間的中國吉祥鳥
    然而,如果不是因為來自中國的朱䴉,日本早在1981年就徹底告別了野生朱䴉。佐渡島曾是日本朱䴉的棲息地。島上的山林河川、村落稻田為朱䴉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它們在村落附近的山林中築巢,在水田和溼地中捕食。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現代化進程,朱䴉生存環境日益惡化。戰後,日本現代農業將「農藥和化肥萬能」奉為圭臬,導致朱䴉的食物銳減,曾遍布日本各地的日本朱䴉數量逐年減少,走向滅絕。
  • 瀕危動物朱䴉數量超過2000隻
    新華網西安10月21日電(記者楊一苗)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在此間表示,經過人工繁殖飼養,全球朱䴉數量已從34年前的7只,達到了目前的2000多隻。雖然朱䴉數量大幅增加,但其瀕危警報仍未解除。  「珍惜人類朋友 維護生態平衡」研討會21日在西安舉行,長期研究瀕危野生動物的浙江大學教授方盛國說,中國近年來保護、飼養及野化朱䴉成績顯著,但這一瀕危物種的現存種群都是近親繁殖,其抗病力及環境適應能力仍然不足。  方盛國說,雖然目前朱䴉數量已明顯增加,但這些朱䴉均是通過最初的7只朱䴉近親繁殖而來。
  • 唯美舞劇《朱䴉》雨夜驚豔上演
    昨晚,暫別觀眾175天的江西藝術中心迎來了復演後的首場對外售票演出——唯美舞劇《朱䴉》。▲舞劇《朱䴉》劇照▲演出開始前,觀眾席已坐了不少劇迷。本文圖片 胡尹川 攝觀眾冒雨前來觀《朱䴉》昨日19時15分,離《朱䴉》開演還有半個小時,下起了大暴雨。在位於南昌市高新大道的江西藝術中心附近,不少觀眾打著傘,一路小跑來到藝術中心門口。
  • 寶雞男子發現受傷大鳥 救助站:是朱䴉
    原標題:寶雞男子發現受傷大鳥 救助站:是朱䴉2月3日中午,寶雞千陽縣居民張恆無意間在千陽縣東河溝水庫河岸邊發現一隻受傷「大鳥」。據救治「大鳥」的當事人張恆介紹:「當時,我在河邊聽到有鳥叫聲,一看不遠處一隻大鳥躺在河岸邊,走近一看有點像朱䴉。
  • 「朱䴉藝術館」滬上揭牌:畫布上的愛情鳥
    主辦方 供圖通體潔白、雙翅緋紅……朱䴉這種美麗的鳥兒自古被人們視為「吉祥之鳥」,又曾因一度瀕臨滅絕,被列為國際珍稀保護鳥類。9月23日,上海大學耕樂堂文化工作室創辦的朱䴉藝術館在上海成立,並於當日在館內舉辦了《朱䴉之戀》藝術展,館中展出了宋玉成、虞升、龔卓、李健、沈瑋等畫家的數十幅以朱䴉為描畫主體的作品,旨在強化人們保護朱䴉、保護生態的意識。
  • 朱䴉幼鳥初飛造成受傷高峰期!
    朱䴉幼鳥初飛造成受傷高峰期! 每年5月至7月是 野生朱䴉繁殖幼鳥 初飛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也是
  • 從中國到日本,跨越海洋的朱䴉,保護動物的成功案例
    近日,從陝西漢中的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傳來好消息,該保護區今年出殼的朱䴉雛鳥已經滿月了,而耀州區也傳來喜訊:在沮河流域的柳林林場,到2020年繁殖季結束,沮河流域的野化放飛朱䴉當年共有9對18隻成功繁殖了20隻朱䴉幼鳥,這是自2013年7月在我區實施秦嶺以北首次朱䴉野化放飛以來,七年間在耀州區繁殖的朱䴉數量累計首次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