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辦?朱䴉幼鳥初飛造成受傷高峰期!

2020-12-12 騰訊網

怎麼辦?朱䴉幼鳥初飛造成受傷高峰期!

每年5月至7月是

野生朱䴉繁殖幼鳥

初飛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也是

朱䴉寶寶

最容易受傷的時候

點擊視頻,了解朱䴉被救助詳情

在漢中朱䴉國家級

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朱䴉救助飼養區

工作人員正在

給一隻救助回來的

野生朱䴉

清理體外的寄生蟲

工作人員說

朱䴉被救助回來後

獸醫們會對它們的傷病

進行檢查救治

處理完後

交由專業護理人員

進行傷病護理

恢復期間

他們會定時給朱䴉

清理網籠

投餵泥鰍

隨時觀察恢復情況

保證它們儘快回歸自然

如果救助超過21天

依然無法恢復的朱䴉

將會被留在人工飼養中心生活

今年截至目前

人工繁育中心

已救助野生朱䴉155隻

其中90%都是

今年剛剛出生的幼鳥

記者:陳雯婷

洋縣臺:何龍 張磊

編輯:高楊

責編:苗蓉

監製:康樂群

相關焦點

  • 沐川15對朱䴉喜結良緣 已人工孵化7隻幼鳥
    朱䴉被譽為「東方寶石」,也被人們稱為愛情鳥、吉祥鳥、和平鳥,系世界珍稀瀕危鳥類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月18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朱䴉繁育中心獲悉,今年該中心已人工孵化7隻「䴉二代」,且長勢十分良好。↑小朱䴉生長良好。
  • 經瀕臨滅絕,如今數量可觀,朱䴉是怎麼做到起死回生的?
    朱䴉這一種鳥兒大家對它既陌生又熟悉,在語文課本中有提到過這一種鳥兒,但是它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鳥類,如果不是專門研究動物,大家都不會特別清楚。曾經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中學習過一篇課文《朱䴉飛回來了》,課文講述了在秦嶺區域科考隊員苦苦搜尋朱䴉蹤跡的故事。
  • 寶雞男子發現受傷大鳥 救助站:是朱䴉
    原標題:寶雞男子發現受傷大鳥 救助站:是朱䴉2月3日中午,寶雞千陽縣居民張恆無意間在千陽縣東河溝水庫河岸邊發現一隻受傷「大鳥」。據救治「大鳥」的當事人張恆介紹:「當時,我在河邊聽到有鳥叫聲,一看不遠處一隻大鳥躺在河岸邊,走近一看有點像朱䴉。
  • 7年繁育105隻:秦嶺以北首個野化放飛地朱䴉只數首次破百
    經過3個月的生存第一課訓練,2013年7月3日,曾經「嬌滴滴」的朱䴉練就了一身本領,從「學校」畢業了,原國家林業局和陝西省政府主辦了野化放飛儀式。走向廣闊的天地,32隻朱䴉迎來了首次難熬的「越冬關」。朱䴉第一次在秦嶺以北地區過冬,大家都很擔心:朱䴉經歷了暴風雪怎麼辦?能不能成活?
  • 朱䴉 再度起飛在秦嶺(人民眼·人與自然)
    守䴉記「朱䴉飛,我們跑。飛到哪兒,跟到哪兒」種群弱小,生存極危。對這僅有的7隻「寶貝疙瘩」,咋辦?很快,一道道保護朱䴉的緊急指令,從北京到洋縣,相繼作出。路寶忠記得有一回,兩隻幼鳥野外受傷,劉蔭增指導大伙兒給小朱䴉餵食、餵藥、包紮傷口。人、鳥就住同一個房間,朝夕相處。「為了倆小傢伙,屋裡還搭了棲木。一番精心照管,它倆很快就康復了。」閒暇時間,這「第八戶」也愛去老鄉家串門兒、拉家常。老鄉明事理,田裡不再用化肥、農藥;雨季裡,還常送來臘肉、洋芋。
  • 朱䴉 山林中的「東方寶石」
    朱䴉潔白的羽毛,紅紅的羽翼,豔紅的頭冠,黑色利劍般的長嘴,使它被譽為鳥中的「東方寶石」,在日本更被皇室視為聖鳥。但很長一段時間,野生朱䴉在日本也基本銷聲匿跡。1981年日本政府決定把僅存的、已失去野外繁殖能力的6隻朱䴉全部捕獲,準備以人工飼養的方式擴大其種群,可事與願違,到1985年僅剩下了3隻,失去了擴大種群的能力。恰巧1981年,有人在中國陝西漢中的洋縣發現了7隻野生朱䴉,這是中國的生物學家們從1978年開始,歷經4年時間,行程5萬多千米而取得的驚人突破——終於發現了野生的具有繁殖能力的朱䴉種群。
  • 「東方寶石」朱䴉
    春季,萬物復甦,也是朱䴉談情說愛哺育後代的季節。身著青褐色「花衣裳」的朱䴉用嘴銜著小木棍、食物搭建巢穴以示愛慕,或者用叫聲和梳理羽毛來提示異性注意。如果它們彼此喜歡,就會嘴對嘴或相互梳理羽毛,示意「愛情」的升溫。朱䴉是名副其實的「愛情鳥」,一生只會選擇一個伴侶,共同撫育幼鳥,並且至死不渝地守護著它們的愛情。在自然界中,朱䴉如果伴侶死亡,它們會終身不娶或不嫁。
  • 從中國到日本,跨越海洋的朱䴉,保護動物的成功案例
    近日,從陝西漢中的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傳來好消息,該保護區今年出殼的朱䴉雛鳥已經滿月了,而耀州區也傳來喜訊:在沮河流域的柳林林場,到2020年繁殖季結束,沮河流域的野化放飛朱䴉當年共有9對18隻成功繁殖了20隻朱䴉幼鳥,這是自2013年7月在我區實施秦嶺以北首次朱䴉野化放飛以來,七年間在耀州區繁殖的朱䴉數量累計首次超過
  • 人民日報記者調查:從7隻到5000餘只 朱䴉再度起飛在秦嶺
    呵護備至,7隻朱䴉開枝散葉,如今已繁衍至5000餘只。它們飛出洋縣,飛越秦嶺,飛向全國,飛到海外,種群瀕臨滅絕的命運得以逆轉。 命運被改變的,不只朱䴉。 自從看到朱䴉的第一眼,劉蔭增似乎與之有了約定。3年前,在北京生活80年後,他決定搬家。
  • 市民撿到幼鳥悉心呵護,觀鳥協會會長:為烏鶇幼鳥,建議放生
    楚天都市報5月21日訊(記者滿達)5月21日上午,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警務室工作人員杜先生反映,他在警務室門口撿到一隻幼鳥,經查詢他認為是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紫翅椋鳥,他希望這隻幼鳥得到妥善安置。
  • 貴州這種鳥比朱䴉罕見,紅色長腳橙色長嘴,都聚在樹上「建房子」
    曾經20世紀初,白頭䴉鸛還比較常見,但後來難得一見,由於沼澤變成農田、森林砍伐、人為狩獵等原因,白頭䴉鸛種群數量逐漸減少,如今全球性近危。大家都知道,生活在陝西洋縣的朱䴉十分珍稀罕見,從原來的7隻發展到3000多隻,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 全世界都稀罕的朱䴉,才不是你想像的那個樣子
    羽毛如剪色如染,遠飛欲下雙翅斂。—— 唐·張籍 《朱鷺》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一種被稱為朱鷺的鳥在春天的河塘邊嬉戲,它美麗的身姿引起了詩人張籍的注意,為它作一首《朱鷺》,永遠定格了這動人的自然畫面。原來這文人筆下的朱鷺並不屬於鷺科,而是同屬於鵜形目下的䴉科,也就是現在人盡皆知的朱䴉。朱䴉在田間覓食。圖片:NHK除了朱鷺,朱䴉還曾被稱為朱鳥、紅鶴,雖然古人對於朱䴉在生物分類學上的歸類十分混亂,但這些名字都保留了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朱䴉的顏色。甚至在更早的春秋著作《禽經》中就有過這麼一段對於朱䴉顏色的描述,「赤玉雕成彪炳毛,紅綃剪出玲瓏翅」。
  • 經近40年精心保護,一度瀕危的朱䴉已由在陝西洋縣發現時的7隻增至...
    呵護備至,7隻朱䴉開枝散葉,如今已繁衍至5000餘只。它們飛出洋縣,飛越秦嶺,飛向全國,飛到海外,種群瀕臨滅絕的命運得以逆轉。命運被改變的,不只朱䴉。自從看到朱䴉的第一眼,劉蔭增似乎與之有了約定。3年前,在北京生活80年後,他決定搬家。
  • 飼養員精心育雛,朱䴉翱翔江南
    再過一星期,這一窩野外自然繁育的朱䴉便可離巢自由翱翔。▲4月15日,一對朱䴉在野外築巢繁育。這4隻朱䴉來自德清縣珍稀野生動物繁育研究中心。在飼養員許建強的精心照料下,今年,這裡還有30多隻人工孵化的朱䴉先後破殼而出。▲飼養員許建強給朱䴉餵食,工作8年,他見證了近300隻朱䴉寶寶的誕生和成長。
  •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自1981年陝西洋縣發現7隻野生朱䴉,至今的30多年間,洋縣在對朱䴉野外種群進行有效保護的同時,加強朱䴉救助和人工繁育研究,目前保護區內朱䴉繁殖數量年增長21%,總數約2000隻,已基本擺脫極危狀態。圖為「國寶」朱䴉(資料圖)。
  • 被日本宣布徹底滅絕的朱䴉,是怎樣被我國科學家繁衍到5000隻?
    朱䴉一直被當作「吉祥」的象徵,被稱為「東方寶石」,不僅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就連隔壁的日本都對這種鳥推崇有加,日本皇室還把朱䴉當作是皇室的象徵。然而這種鳥在上個世紀時,一度被人類認為滅絕,只有日本倖存幾隻朱䴉,但這些朱䴉已經全部喪失繁殖能力,所以日本認為等這幾隻個體死亡後,朱䴉就會徹底滅絕。
  • 朱䴉——日本山林間的中國吉祥鳥
    然而,如果不是因為來自中國的朱䴉,日本早在1981年就徹底告別了野生朱䴉。佐渡島曾是日本朱䴉的棲息地。島上的山林河川、村落稻田為朱䴉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它們在村落附近的山林中築巢,在水田和溼地中捕食。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現代化進程,朱䴉生存環境日益惡化。戰後,日本現代農業將「農藥和化肥萬能」奉為圭臬,導致朱䴉的食物銳減,曾遍布日本各地的日本朱䴉數量逐年減少,走向滅絕。
  • 7年精心保護 「銅川籍」朱䴉數量已增加到105隻
    時值大雪節氣,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的沮河水域依然流水潺潺,數隻潔白的朱䴉在水畔嬉戲,不時有一兩隻展翅翩翩飛起,硃砂色的翅尖和尾羽划過天空,姿態優雅。 這種曾經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從2013年首次在銅川野化放飛以來,經過7年時間野外繁育,如今「銅川籍」朱䴉數量已經達到105隻。
  • 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 終待烏鶇幼鳥展翅飛!
    孵化出的幼鳥飛走前不時地回望窗內,似不舍離去。窗臺外放的有米、水、水果。6月4日,本報報導了《3隻烏鶇寶寶破殼而出!愛心市民守護了1個月》。10多天過去了,這些烏鶇寶寶怎麼樣了?兩隻幼鳥飛走了昨天下午,程女士小心翼翼地靠近南側窗臺,只見窗臺上的烏鶇鳥窩裡,兩隻幼鳥先是蹦到窩外側,抖了抖雙翅,不時向四周張望。接著,又跳到了邊上的鋁合金支架上,繼續環顧四周。稍作停留後,兩隻幼鳥突然用力振動雙翅,向天空飛去,盤旋幾周後,再次落回到窗臺上。
  • 4隻小朱䴉在千陽迎來新生 父母自由戀愛 媽媽為銅川籍
    「鳥中東方寶石」朱䴉的繁育在寶雞千陽取得重大進展。截至5月20日,陝西千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內一對朱䴉產下的4枚卵全部破殼而出。4隻小朱䴉的新生創造了當地一次性孵化朱䴉的數量記錄。5月22日下午,記者從陝西千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從4月18日開始,保護區內的鴻溝朱䴉繁殖區,一對朱䴉陸續產下了4枚卵。這是2014年朱䴉在千陽千湖溼地放飛以來,首次出現朱䴉產卵一窩4枚的現象,創造了溼地保護區的歷史紀錄。千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郭紅說:「以前朱䴉產卵有時為1枚,最多兩三枚,這次朱䴉爸爸媽媽一次產下4枚卵,我們都很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