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國被稱為「西亞病夫」,卻企圖瓜分中國,比清朝強在哪兒?

2020-12-14 騰訊網

由於清政府的懦弱無能,加上鴉片的毒害,近代中國人被西方人取了一個極具侮辱色彩的稱號——「東亞病夫」。幾乎在同一時期,有一個國家的國民被稱為「西亞病夫」。而且此國曾企圖瓜分中國,最後卻被中國聯合其他列強滅亡。

這個國家,就是奧斯曼帝國。奧斯曼人原本是突厥的一個小部族,居住在中亞,後遷移到小亞細亞。經過數年的發展,奧斯曼人逐漸強大,並建立了奧斯曼帝國。1453年,奧斯曼帝國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逐漸變得強大,開始對外擴張。十七世紀時,奧斯曼帝國達到巔峰,掌控著地中海,是唯一能和歐洲挑戰的伊斯蘭勢力。盛極必衰,十九世紀奧斯曼帝國因為內戰等原因,走向了衰敗,它多了一個「西亞病夫」的外號。

有人會問,奧斯曼帝國和清朝關係不是很冷淡嗎,基本上沒什麼瓜葛,為什麼它還想瓜分中國?當時,奧斯曼帝國見中國也走向了衰敗,很多西方國家入侵中國後收穫頗豐。虎落平陽被犬欺,奧斯曼帝國也加入了瓜分中國的隊伍中。說到它的企圖,還要講一個人。

穆罕默德·雅霍甫,中文名字阿古柏,被人們稱為「中亞屠夫」。他是烏茲別克人,原本是浩罕汗國的一位驍勇善戰的將領,在該國的地位很高。1864年,新疆各地勢力先後發起暴動。第二年,喀什噶爾回部被迫向浩罕汗國求助。新疆在中國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浩罕汗國的可汗對此地覬覦已久,趁機派阿古柏率軍佔領了回疆。在英國、沙俄的支持下,他在回疆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推選了一個傀儡領導者,自己統管這裡10幾年。1867年,浩罕汗國被布哈拉汗國擊敗,一些殘餘勢力逃到新疆,投靠了阿古柏,他勢力大增。

1867年,阿古柏宣布取消哲德沙爾汗國,建立了洪福汗國,自立為王。為了獲得英國、沙俄的認可,他先後派使者前去外交。兩國都承認了該政權,英國還贈送了他大批軍火,使其實力進一步提升。有了武器,阿古柏的野心越來越大,佔領了很多地方。他認為有沙俄和英國的支持還不夠,又派使者去聯繫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承認了洪福汗國在伊斯蘭教法上的合法地位,授予阿古柏「埃米爾」封號,賜他勳章和寶劍,並派了軍事教官攜帶大批武器去喀什,幫助他訓練軍隊。因此,阿古柏在洪福汗國懸掛奧斯曼帝國的國旗,把蘇丹的名字印在了發行的錢幣上,承認了奧斯曼帝國的宗主權。

其實,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是想借阿古柏的手侵佔新疆,企圖瓜分中國。阿古柏在新疆為非作歹十餘年,清朝終於忍不下去了,派左宗棠率軍前去收復失地。最終,清朝收復了新疆,阿古柏失去了北疆所有領土,不久戰死。奧斯曼帝國的陰謀落了空,但它還沒有放棄,之後多次加入帝國主義的隊伍,參與侵略、瓜分中國的行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作為協約國成員之一,聯合其他國家打敗了邪惡勢力。奧斯曼帝國作為戰敗國,在1923年徹底滅亡。

相關焦點

  • 都是「病夫」,為何感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大清強很多
    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古代大部分時期都位居世界的領先地位。尤其是到了清朝的康乾時期,中國的版圖達到了最理想的狀態,有13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達3億。可是到了19世紀,故步自封的老大帝國已經遠遠地落後於西方列強,一場鴉片戰爭就把中國打回了原形,從此積貧積弱的中國開始被人們稱為「東亞病夫」。
  • 西方為啥不稱日本是「病夫」?賠償儀式上,30名武士現場表演切腹
    如果把歷史比作一場漫長的賽跑,中國幾乎一路遙遙領先,卻在臨近終點線時跌了一跤。也就是趁著這個功夫,不但西方國家瞬間反超,連一直倒著數的日本也拼了命地衝到了前面。這段歷史讓人看著揪心,然而有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幾乎整個東亞都處於歷史低谷期,為啥偏偏把地盤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國稱為「東亞病夫」呢?
  • 「病夫」帽子物歸原主,高傲的英國被疫情打敗!自嘲「歐洲病夫」
    01英國媒體對自己真狠,連「歐洲病夫」都用上了!在英國發現傳染性更強的新冠病毒新變種後,英國政府採取更為強力的疫情封鎖措施,但仍有倫敦民眾大量外逃,英國混亂不堪,歐洲眾多國家,一個接一個地「禁航」。英國人,一下成了最「不受待見」的歐洲群體。
  • 從「東亞病夫」到「歐洲病夫」,短短百年,英國因何跌落神壇?
    我第一次認識李小龍,是從他踢碎那塊寫著「東亞病夫」的牌匾開始的。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西方世界對於中國人深深的惡意和蔑視。當年的世界第一強國英國,為了把鴉片更順暢地賣給中國人,不惜發動鴉片戰爭,這才致使當時的中華大地鴉片泛濫,他們害了中國人之後,反過來又污衊我們是「東亞病夫」,用心何其狠毒。
  • 戰後之戰:"西亞病夫"殘軀裡,土耳其如何重生?
    索姆河陣地,每平方米落下三顆炮彈一、刀俎之下的西亞病夫在1918年的11月最糟心的並不是已經終結的俄羅斯帝國,也不是正在解體的奧匈帝國,而是岌岌可危的奧斯曼帝國,這個曾經威震歐亞的霸主在19世紀衰落到被人譏為歐洲病夫
  • 老照片還原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對清朝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瓜分和掠奪...
    清朝末期中國社會面臨嚴重危機,幾千年來的專制統治制度面臨瓦解局面。自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後,西方列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而此時的清政府腐敗無能,朝廷官員明爭暗鬥,民間百姓苦不堪言,隨著苛捐雜稅的不斷增加,民間爆發了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
  • 從歐洲霸主到「歐洲病夫」,大英帝國連最後的「面子」也不要了?
    我第一次認識李小龍,是從他踢碎那塊寫著「東亞病夫」的牌匾開始的。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西方世界對於中國人深深的惡意和蔑視。當年的世界第一強國英國,為了把鴉片更順暢地賣給中國人,不惜發動鴉片戰爭,這才致使當時的中華大地鴉片泛濫,他們害了中國人之後,反過來又污衊我們是「東亞病夫」,用心何其狠毒。
  • 「西亞病夫」土耳其:站在懸崖邊上,四面楚歌之中試圖再次崛起
    位於西亞邊緣的安納託利亞高原在黑海南岸森嚴地佇立,薄霧籠罩著青褐色的海水,透露出一股枯槁之味,像是傳統霸權淪亡的基調。 而若往西北走,在與歐洲大陸相接的巴爾幹半島上,夏季乾燥而漫長,陽光總是普照,葡萄在那裡飛快地成熟著,它們聞起來,很像是充滿希望的歐洲現代文明。
  • 歐洲列強崛起後,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和中國一樣,全部敗下陣來
    中國在近代的苦難和艱難的工業化我們了解的已經很多,本文要談的是基督教世界的老對手——伊斯蘭世界在歐洲列強的衝擊下是如何面對和反擊的。蒙古帝國的崛起在我國宋朝的末年,其版圖除包括中國外,還包括東歐和西伯利亞、中亞、西亞,並在西亞止步於敘利亞,最終由於爭奪汗位而分崩離析。當歐洲人步入大航海時代之時,伊斯蘭世界經歷突厥人和蒙古人的衝擊,分裂為三大帝國——地跨亞歐非的奧斯曼帝國、號波斯第三帝國的薩非波斯、印度歷史上版圖最大的莫臥兒帝國。
  • 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七個國家都贊成瓜分清朝,為何只有美國拒絕?
    ,那時候中國已經完全沒有保障自主權益的實力了,只能任人宰割。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其實清朝在剛建立的那幾是上百年的時間裡是很強的,但是隨著國外的工業革命興起,西方國家不管是社會制度還是經濟還是工業,都迅速超越了清朝。再加上清政府內部腐敗,還佔了這麼多資源,西方人自然就眼紅了。
  • 火藥是中國的發明,為何清朝卻被西方列強完虐?這與一位千古聖君有關
    說起清朝統治者的目光短淺,那可真不是一言半語所能概括的,也正是這短淺的目光,致使中國從明朝時期的軍事強國淪落到清朝末年的「東亞病夫」,清朝統治者簡直就是井底之蛙,看不到世界上任何國家的發展,竟然還有底氣自稱天朝上國。
  • 寫的基本都是和中國的關係
    外蒙古這塊土地,在中國古文獻中叫做漠北,主要位於陰山、戈壁灘以北。從戰國以來,漠北高原的遊牧民族和長城之南的農耕民族鬥了2000多年。在元朝和清朝時期,漠北和內地屬於同一個國家。辛亥革命後,外蒙古走向獨立,最終到1945年雅爾達會議正式宣布獨立。那麼外蒙古是如何介紹自己的歷史的呢?
  • 該國送出千億合同,讓西方目光再聚中國
    70年,對於世界而言是彈指一揮間;70年,對於中國人而言卻是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在此期間我國經歷了一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曆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和青睞,「朋友圈」不斷擴大,全球夥伴關係網絡越織越密。
  • 18世紀一場市民起義,使奧斯曼帝國錯失現代化良機,淪為西亞病夫
    起義的犧牲者不僅僅是被殺的5萬多人、被迫退位的艾哈邁德三世,還有整個奧斯曼帝國——鬱金香時代結束,奧斯曼最終錯失了進行現代化改革的機會,一步步淪為西亞病夫。
  • 李小龍踢碎的「東亞病夫」招牌,小鮮肉們又撿回來,還鑲了金邊!
    上世紀因為清政府的腐敗導致鴉片開始在中國傳播,導致我國戰鬥力低下,受到外國人的侵略和侮辱也只能忍受下去,一度忍讓外國瓜分自己的土地,政府卻無能為力。 不過亂世出英雄,當時李小龍憑藉自己的武功打敗了不少的高手,創立了截拳道新的拳法,還通過一部部的電影宣揚中國功夫,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了打破外國人對我們民族的歧視
  • 大衛·克裡昂:美帝國是21世紀的病夫
    第二種理論只在程度上與第一種理論有所不同,它主張後冷戰的世界是多極的,美國是明顯的主導力量,但也有許多潛在的競爭對手,其中包括可能在未來會超過美國的中國。 但如果這兩種理論都不正確呢?人們幾近一致地認為美國是一個強大的、統一的國際行為體,但這種認識是有缺陷且需要修正的。
  • 鴉片曾讓中國人被嘲笑為東亞病夫,這是一段抬不起頭的過去
    數千年以來,中國有過繁盛昌榮也曾有過黯然失色,每一個朝代的更迭,都會給我們鐫刻下一段段得以傳頌千世的歷史。然而在上兩個世紀的中國清代,卻曾刻下過一段,能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抬頭的過去,這是一段被英國人羞辱為「東亞病夫」的過去。
  • 西方為何不稱日本是「病夫」?一場賠償儀式上,30位武士現場切腹
    我國在盛唐之中叱吒歷史的風雲,但也在清朝末期的腐敗政治中留下許多屈辱的回憶。清朝統治者昏庸無能,人民無法維持生活的溫飽和穩定,所以體格小,面黃肌瘦,被西方人們稱作「東亞病夫」。但是,同是東亞國家的日本,為什麼沒有被西方人予以同樣的稱號?在一場賠償儀式上,30位日本武士現場切腹自盡,這個問題也似乎有了答案。
  • 曾稱中國是「亞洲病夫」的美媒,現在不得不對中國換了個詞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大家可能還記得,在今年2月初,當中國正在與新冠病毒疫情進行艱難搏鬥的時候,美國《華爾街日報》卻刊登了一篇唱衰中國的評論文章,更給這篇文章配了一個「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標題。可1個多月後的今天,該報卻刊登了一篇態度截然不同的報導,稱中國現在已經成了很多躲避新冠病毒疫情者的「避難所」……圖為2月3日《華爾街日報》評論版刊登的「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一文圖為3月16日該報刊登的一篇稱中國已經成為新冠病毒疫情
  • 該國曾是清朝的附屬國,國旗是龍,為何至今不與中國建交?
    現在的不丹正如十九世紀的清朝般閉關鎖國,與其建立邦交關係的國家也沒有超過20個。即使是與不丹接壤的中國,也沒有成為其邦交名單中的一員。實際上,不丹在清朝的時候是中國的藩屬國。十九世紀,中國正遭受著來自西方國家的侵略,政治動蕩,儘管清朝的統治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但是依然在眾多的藩屬國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不丹就是這些藩屬國之一,這個國家的國旗甚至在今天還保留著當時的形狀——四爪金龍,這正是藩屬國旗幟的標誌性圖案。不丹作為藩屬國時,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特別是西藏佛教文化,即使是現在不丹還傳承著當時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