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從10月23日開始上映,成為國慶檔之後最熱門的電影。截至25日傍晚,《金剛川》票房突破3億元,淘票票評分9.5,貓眼評分9.4。這部由管虎、郭帆和路陽三位導演共同執導的電影,雖然從立項到拍攝到上映,只有短短7個月左右時間,但靠著戰場小人物用意志、獻血甚至生命完成一項「不可能任務」的故事,以及張譯、吳京、鄧超、李九霄和魏晨等演員的表演,《金剛川》給觀眾帶來的熱血、震撼和催淚觀感一點也不少。尤其是飾演炮兵張飛的張譯,有不少觀眾表示,金雞獎「欠」他的「影帝」頭銜,是時候該「還」給他了。
故事·三個視角講「修橋」衝鋒故事
《金剛川》根據真實歷史改編,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戰士要在第一時間趕往金城參加最後一場大型戰役,如果沒能及時趕到,對戰況的影響可想而知。志願軍戰士們要通過一條名為金剛川的川流,才能繼續趕往金城。志願軍工兵連修建了一條木橋,可供戰士們通過。但是,美軍也知道只要阻止志願軍通過金剛川,自己就能在金城大戰中有更大的優勢,於是配備著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以及多發子彈的轟炸機、戰鬥機不斷轟炸木橋與志願軍戰士們,而讓美軍驚訝的是,每次把橋炸爛,志願軍戰士們都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重新修復木橋。
電影故事簡單來說就只「有修橋、炸橋、再修橋」這樣不停重複的故事線,但導演們用不同的視角,將這條簡單故事線拍得有血有肉。
第一個視角是以要過金剛川的步兵們為主,鄧超飾演步兵連長高福來、李九霄飾演步兵班長劉浩,隱蔽、待命、躲避敵機轟炸以及緊急情況幫忙修橋是這個視角的故事。這段故事拍出了生怕不能第一時間趕到金城的步兵們焦灼的心態,同時還拍出了士兵們作為普通人的真摯又熱烈的情感,劉浩和高福來平時喜歡互嗆,但觀眾能看出他們深厚的友情。
第二個視角是以開轟炸機的美國空軍希爾展開,這段既拍出了美軍戰火的猛烈,也拍出他們面對「不斷修復」的橋,那種又不解到震驚的心路歷程。
第三個視角則是以金剛川對岸的高炮兵展開。兩門高炮隱秘在草叢間,對付敵機。這段故事最為感人。吳京扮演的關磊原本是炮兵連長,他由於在戰場抽菸被降級為班長。張譯扮演的張飛是排長,他算是關磊的徒弟,如今反倒要領導關磊。看似性格柔弱的張飛與大大咧咧的關磊,對手戲充滿火花,而張譯將張飛這個外柔內剛的角色演繹得充滿張力,對戰友的柔,與對敵人的剛,讓這個張飛成為整部電影最亮眼的角色。而張譯的演技也獲得認可,尤其張飛最後怒吼著向敵機開炮的場面,讓不少觀眾看到落淚。
幕後·吳京稱張譯「張再來」
這部電影其實今年3月才立項,7月開拍,10月初殺青,10月23日就上映,這樣的拍攝進度也是讓人驚嘆。
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反而激勵《金剛川》更加高效拍攝,郭帆導演分享:「開機前就把跟特效有關的鏡頭,全部虛擬拍攝出來,明確任務量,提高了生產效率,加之2600人特效團隊的奮力配合。全力保證影片完成。」路陽導演透露拍攝過程中的挑戰:「因為涉及大量爆破戲份,每次拍攝前都需要測試效果範圍與安全性;大部分戶外戲份需要克服艱難的天氣,因此劇組使用大量LED燈組,通力配合,營造自然的光照效果。
影迷應該看得出,三個視角各自的導演是誰。第一個視角質感細膩,出自路陽之手;美軍視角又《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操刀;第三個視角又用到了「三國」元素,則是管虎主導。不過管虎說:「與其說分工,更是合作。這對中國電影來說也是新的經驗。「」
主創在發布會上分享幕後,也突顯出拍攝過程中,齊心協力彼此影響的真摯信念感:張譯出於精益求精的精神,永遠在片場再來一條,用生命在詮釋角色,收穫了吳京「張再來」的暱稱。張譯則透露自己當年參軍時,是作為24集團軍新兵戰士,此次能夠參演老部隊曾經的光榮歷史,十分感慨,也感謝十年軍旅生涯帶給自己的寶貴經歷。吳京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令整個劇組都十分踏實,一下進入70年前的軍人狀態。而影片中重要情感元素「哨子」也是吳京與導演碰撞出的精彩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