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本文不代表二次元狂熱立場)
我還挺喜歡RNG這隊伍的,主要是因為在他們下路CARRY的那個選手。
喔,我說的是DOTA2分部的一號位選手MONET。(說起來同樣都是MOBA遊戲C位,感覺好像還有點冥冥之中?)
所以在昨天看到LPL006選手宣布斷開連接之後,我完全沒想到,對我這個曾經的暴白來說,一位英雄聯盟職業選手的退役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衝擊。
我是個RTS遺老,因為很小的時候就變成了蘿蔔番廚子,當年最沉迷的遊戲就是紅警二和星際,然後順藤摸瓜的碰了一陣子初期的MOBA類遊戲,對,那個時候DOTA一代甚至還沒有完全一統江湖。在我所長大的那個20世紀初期出過大作家的東南沿海城市,由於受到港臺的影響,網吧裡的MOBA類遊戲一度是魔獸信長(知道這玩意的朋友肯定不多)和DOTA分庭抗禮的局面。
當然,哪個網癮少年沒做過電競夢呢?不過,在念書上稍微還算有天分的我在中考進了重點學校之後立刻就明白了「天賦」這個詞的意思,早早的清醒過來,當個水友也挺開心的。
而在高考完的那個夏天,換了臺好計算機的我機緣巧合之下在星際二韓服排位上巧遇了一位小號炸魚的職業選手。當時心情很放鬆,而且還有著十八歲手速的我意外的超常發揮,在前二十分鐘竟然和對面打了個不分上下,雖然在對面科技兵種成形之後還是潰敗了,但在打完之後意外地拿到一個好友位。
「啊,你都要上大學啦?可惜了,你要是14、15歲那我就準備請你過來參觀一趟。」其他的聊天內容我都忘了差不多了,但這段話我一直都忘不了。
後來,由於課業關係,逐漸雲玩家化的我基本就成了個純觀眾,期待不高,所以也沒啥好失望的。而接觸英雄聯盟這遊戲,則是因為一位來自海峽對面寶島的大學同學--喔對了,那個時候,來自韓國的LOL戰隊還沒有拿過任何一次世界賽冠軍。
我在去年IG折戟MSI的時候給那貨發過這樣的調侃信息:「草,現在在我夢回Ti6、你重溫S2冠軍賽的時候,同樣有另外一群人正在看登峰造極境紀錄片,想想還有點開心。」有一說一,這感覺還有點類似在19年歐冠中看到奧裡吉踢進那個聰明的戰術角球之後客廳滑跪的部分AC米蘭球迷。(狗頭保命)
總之,你們也能看出來,對於一個看電競但並不上頭的老害來說,只要不是那種對圈子帶來惡劣影響的事情,大部分的瓜基本都是能夠開開心心吃起來的。
那麼想必各位朋友現在心中肯定有著許多問號,你AL明明是個星際玩家兼老刀狗,為什麼Uzi的退役會讓你有這麼大的衝擊呢?
或許是因為,簡自豪的職業生涯是目前全世界電競選手中,最接近傳統職業運動敘事的吧。
我想很多朋友可能會覺得,這兩年的LOL職業賽,特別是國際賽事好看了許多。這並不是一個錯覺,除了拳頭遊戲在把英雄聯盟的版本往更加激烈的前期碰撞調整以外,LEC和LPL把LCK正面踢下王座自然是最大的變化。一言以蔽之,「時代變了,大人。」
職業運動本質上就是一場大型真人秀,或許是人類的某種劣根性,比起冠軍的光鮮亮麗,某種程度上更能讓人記住的,是失敗。
在英雄聯盟職業賽場上,作為冠軍代名詞的人,毫無疑問的是三冠王FAKER,如果把他比喻為喬丹的話,那麼,曾經的SSW和SSG可能就是當年的初代壞小子活塞,而數次倒在SKT面前的Uzi,彷彿就是巴克利、馬龍、史塔克頓、雷吉米勒等人的集合。
如果只有S3、S4兩屆讓人看不到可能性的亞軍,或許這個故事還不會讓人這麼難受。但從S7那距離鳥巢只有一步之遙的2-3,到S8和S9的掙扎之後,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常常聽LPL的粉絲形容S8冠軍ADC,現在在TES的JACKEYLOVE象是拿著網絡小說的男主劇本一樣,期待已久的新人初登場便一路殺進最高舞臺,遇到一些紛擾之後重歸賽場又拿冠軍(MSC),如果說水子哥拿的是新世代故事男主的劇本,那麼棗子哥的故事就更加...復古,更讓人能聯想起來老派運動漫畫的情節。
初出茅蘆,一鳴驚人,然後被現實打臉,中間又是各種風波,恩斷義絕。不再年輕之後,成為世界最強者之一,捲土重來,似乎終於要登上巔峰,最終戛然而止,甚至連雪白的灰這種乾淨利落的結局都輪不上,歹戲拖棚了一年之後才告落幕。
如果這是虛構的故事,想必故事作者的郵箱已經被讀者憤怒的刀片塞滿,然而就像那句常常聽見的話一樣,現實永遠比小說更加離奇。
在Uzi退役消息傳出以後,REDDIT的LOL專區把版標改成了「LEAGUE OF UZI」,而他本人官方推特上發表的那條「Uzi out」的消息,也自然讓人想起了黑曼巴的退役。只不過黑曼巴終究拿過奧布萊恩杯,而Uzi更象是F4那年黯然的卡爾馬龍和手套。
可正因為有著這樣的偉大的選手和不夠完美的生涯,電子競技才真正地成為了一項「競技」。
我跟前面的提過的那位寶島朋友,在昨天深夜又因為這件事情聊了很多。在過程中他說了一句話,才讓我恍然大悟為什麼連我這樣不是LOL鐵粉的人都會因為這個消息而受到衝擊,他說:「我覺得LPL或者說英雄聯盟職業賽是因為有了像Uzi這樣的選手才真正算是一個職業聯盟,只有失敗者足夠偉大的時候,冠軍才有意義。」
電競仍然很年輕,連韓國這樣長年存在規範化職業體系的國家,LCK都是直到去年才因為GRF事件拿出了正式的制式化合同,其他地區和更不規範的項目就更不用提了。在這些形式以外的東西也是一樣的,如Uzi這樣能夠定義一個位置的天才,終究無法一人逆天。而曾經呼風喚雨的神FAKER,也在逐漸正規化的賽事體系中走下了神壇。這代表電競再也不是隨隨便便找幾個天賦異稟的小孩練上半年就能打通關的遊戲(老刀狗再次聲明我絕對沒有開團CN DOTA),而是建立在訓練、資本、體系上的專業運動項目。
而LPL在終於奪下了那個許多人心中永遠無法放下的冠軍之後,這個賽區直到目前出現過的最偉大的選手的退役,可以說是正式的為電競正名了。
電子競技,成王敗寇,但職業運動,正因為有著無數偉大的賭上生涯的失敗者,才能夠擺脫「遊戲」的標籤,成為了一種「玩真的」的事業。
而LPL可以說是十分的幸運,能夠擁有目前最偉大的無冠選手。失敗者的歷史是一項運動、一個聯盟的底蘊所在,沒有在點球倒下的巴喬和02年的黑哨,就沒有黃健翔賭上職業生涯的那一吼「偉大的義大利」和齊達內決賽紅牌下場時的那一眼。
LPL在S8之後,有了翻山隊,有了涅槃鳳凰,最重要的,在2020年6月3日,有了LPL006.Uzi那充滿光榮和遺憾,無比耀眼的八年華章。
從此以後,不論時光過去多久,項目換了多少,當未來的人們談起電競的起源時代,談起中國電競的時候,每一位經歷過這個時代的朋友,都能夠用一種與有榮焉的語氣,向後輩們訴說一位又狂又強又有些遺憾的小胖子的故事。
別了,LPL006.Uzi。
你好,簡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