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食材,只是平時人們並不是十分重視它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每人每天應攝入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g,民間亦有「每日吃豆三錢,何須服藥連年」、「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等說法。說明豆類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起著關鍵作用。那麼,豆類對健康有什麼好處?吃豆類需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每天吃點豆類,堅持下去會有6個好處找上你
1、補充蛋白質
「豆子是地裡長出來的肉」。這是因為豆類的蛋白質含量最高可達到40%左右,而且豆類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很接近人體的需求,其營養價值並不比肉類低,甚至可以替代肉類蛋白質,是膳食中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另外,豆類蛋白質中富含穀物類食物缺乏的賴氨酸,所以與穀類搭配食用,可通過蛋白質互補從而大大提高膳食中蛋白質的利用和吸收。
2、降低膽固醇
有研究發現,每日飲食中增加一份豆類食物可使「壞」膽固醇水平降低25%,進而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這是因為豆類中含有一種重要的營養素——卵磷脂,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防止脂肪沉積在血管壁,從而起到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的作用。
另外,豆類中還含有大量植物纖維,它們可以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還可與腸道內的膽酸鹽結合併排出體外,減少膽酸鹽在體內積存,有利於膽固醇轉變為膽酸和膽汁酸排出體外。
除此之外,豆類中還含有較多植物甾醇,也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所以,常吃豆類能夠幫助我們降低體內的膽固醇水平,從而起到減少心血管病的風險。
3、維護腸道健康
豆類食物是腸道的健康「衛士」。首先,豆類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它們能夠促進胃腸蠕動,加快腸道中有害物質的排洩,減少食物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從而起到預防便秘、降低結腸癌的風險。其次,豆類食物中含有較多低聚糖,主要為水蘇糖和棉子糖,這兩種成分是個別人群進食豆類及製品後產生腹脹的「罪魁禍首」,曾一度被視為有害成分。但是近年來的研究證實,它們能夠促進雙歧桿菌生長,並抑制外源性性致病菌和腸內腐敗細菌的增殖,對促進排便和維持腸道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增強免疫力
豆類中除了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外,還含有B族維生素、卵磷脂、植物甾醇、大豆皂甙、鈣、磷、鉀、鎂等營養元素。現代營養學研究證明,每天食用豆類食物及製品,堅持兩周時間,人體就可以減少脂肪含量,降低患病的機率,增強免疫力。
5、降低患癌風險
西方營養學家研究發現,中、日等亞洲國家的婦女患乳腺癌、直腸癌的風險明顯低於西方國家,這與亞洲國家的女性常吃大豆及其製品有關。這是因為豆類中含有的植物甾醇、異黃酮、皂甙等成分均有明顯的抗誘變作用,對乳腺癌、大腸癌及男性前列腺癌等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6、補充雌激素
黃豆、黑豆、青豆等大豆類都含有較多的大豆異黃酮,這是一種植物激素,能夠彌補女性雌激素激素分泌不足的缺陷,還能緩解更年期症候群和骨質疏鬆。
豆類食物的好處雖然很多,但是如果長期過量食用,也會給健康帶來一些副作用。
1、抑制礦物質的吸收
豆類食物中含有較多植酸,這種物質會阻止腸道中必需礦物質的吸收,比如鈣、鎂、銅、鐵等,尤其是鋅的吸收。所以,大量食用豆類食物,可能引起微量元素缺失。
2、引起脹氣
豆類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不溶性膳食纖維、低聚糖等,吃多了不易消化,可能會引起胃腹脹氣、放屁、消化不良等症。
3、降低營養吸收
豆類中含有一些抗營養因子,如單寧、植酸、蛋白酶抑制劑、凝集素等,它們可能對甲狀腺、蛋白質消化、礦物質吸收等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4、誘發痛風
豆類是高嘌呤食物,過多食用會誘發或加重痛風。
小編提醒:食物是人體的營養來源,每一種食物中有各種不同含量的營養素,沒有哪一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的全部營養需求,沒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也沒有一無是處的食物。各種食物營養特點不同,必須合理搭配才能營養全面,營養均衡是健康的基礎,所以我們提倡:科學認識食品,膳食均衡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