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木歌,婉轉吟唱生活的詩與遠方

2020-12-22 房天下

作者: 名雕裝飾北島木歌

自然肌理的詩意

於紛繁憂擾中

尋一方心靈的棲息地

看雲捲雲舒賞花開花落

用簡單質樸的語言

書寫詩意的人生

木作系列 /北島木歌

項目地址 / 深圳壹城中心

項目面積 / 137㎡

玄關

The Vestibule

玄關處的鞋櫃牆

底部感應氛圍燈

為晚歸的人亮起的一盞燈火

是愛,是歸宿

也是生生不息的期盼

客餐廳 / The Restaurant

萊頓橡木與暖白亞克力

清冷與溫馨的對立平衡

成就了現代風的簡約與品位

餐廳

Restaurant

食人間煙火方知人生百味

生活不止柴米油鹽

還有歌酒花茶

如同人生一樣

家也需要經營

△主臥/Master room

簡潔質樸的布紋麻

素與雅交織出層次分明的大方

勾勒出生活的詩與遠方

主臥衣帽間

Master cloakroom

不對未來做太多的預想

也不對過去做太多的總結

衣帽間的刪繁就簡

何嘗不是活在當下的通透呢

△書房/The Study

一盞茶 一本書

讀書一處得一靜處

內心充盈才能笑看潮起潮落

客房

Guest room

沒有所謂的風格或者標籤

用最直觀最本質的語言

書寫一份簡淨的從容自在

小孩房 / Children's room

兒童房不僅需要收納衣物、玩具

也都需要承載無拘無束的童心

藍色的童真理應得到眷顧

多功能房 / Multifunctional room

生活的百變

賦予了人生的精彩紛呈

一張榻榻米

實現了空間組合的多邊

讓家居生活變得隨心所欲

乾淨整齊的線條

錯落有致的空間分割

舒適自然的木紋肌理

北島木歌

奏響了一曲又一曲

動聽的生命之歌

下一曲

是否是為您量身而作呢?

名雕德拉尼/About Delaney

名雕德拉尼,是名雕在集「設計、施工、主材選購、材料配送、售後服務」於一體的裝飾服務基礎上,再次對一體化服務進行全新升級,推出「大宅全效定製」服務理念,全面提升名雕在行業領先的服務水平和體系。

德拉尼用工業化思維重新定義家裝從設計,生產到施工安裝的系統化全過程。以專業工廠的精工細作,形成以產品、訂貨、配送、裝配一體化的全過程,真正實現了家裝工業化、材料工廠集產化,全面滿足消費者對環保、高效、整體、耐用、美觀等訴求。

引進義大利設計團隊,獨立研發團隊集成研發,獨有健康安全模塊保證產品使用上的安全保障。

1、設計模塊化

2、產品標準化

模塊化設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雙重標準並行管控,形成德拉尼產品的標準化體系。

標準4.0工業化生產線,綠色環保理念貫穿,集成系統和硬體之間柔性生產,精準把控效果和功能。

3、生產工業化

4、服務品牌化

依託名雕21年大家居服務體系基礎,獨立交付團隊保證管家式服務,全程跟進,24小時響應。

未來已來,有夢想的名雕和有夢想的德拉尼,在行業革新的路上任重而道遠。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北島一字詩《生活》,短短一字卻直指人心,是傑作還是譁眾取寵?
    有人對其讚嘆不已,有人卻抨擊是譁眾取寵,這首詩究竟該褒該貶?對於詩歌,想必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詩歌是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學體裁。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
  • 北島的詩,你是他詩中的家雀,還是候鳥,抑或不歸的旅客?
    中國著名當代詩人、作家,朦朧派代表人物之一:北島,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至今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北島,祖籍浙江湖州人,1949年8月2日出生於北京,北島為美籍華人,他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定居香港。他名揚海外你曾多次以優秀的作品獲得眾多國內國際文學獎項。
  • 與詩為伴,豈只有兒女情長,更有生活與遠方
    在如今喧囂浮躁的社會大背景下,我們都忙於生活與工作,仿佛寫詩、讀詩、與詩為伴都顯得有點過於理想化。與許多人交談起詩時,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詩?我不會,不懂,太抽象了。/說不出的是熾烈的火夏如徐志摩《偶然》: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詩裡,有哲理,如卞之琳《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如北島《一切》: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雲
  • 北島的詩,送給每一個漂泊的人……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北島就被看作是「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他和舒婷、顧城被稱為「今天詩派」雨夜,茶暖願你安好,甜蜜入夢北島的詩跨界文案送給每一個漂泊旅途的人#北島的詩#文案▽01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02 執著於理想純粹於當下
  • 北島:詩歌是我的信仰。餘秀華:詩歌是我的拐杖
    剛看了一個餘秀華訪談視頻,臺下觀眾問:「劉年說『詩歌是人間的藥』,北島說『詩歌是他的信仰』,你認為詩歌是什麼?」餘秀華後面的回答證明了別人對她聰明的評價,因為她沒有按套路出牌,而是製造了一個焦點,她說她無法理解「詩歌是信仰」,更進一步說北島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是廢話。臺下鬨笑。然而,我卻覺得這話說得好極了,真的。
  • 碟訊|程璧,首次譜曲吟唱英文經典抒情短詩
    2014年,程璧在第二張專輯《詩遇上歌》中為詩歌譜曲並演唱,包括中國詩人北島的《一切》。另外四首非詩歌類的歌曲被程璧作為「小品」,用以讓聽眾在聆聽詩歌的間隙,放鬆心情。2015年,程璧推出第三張個人音樂專輯《我想和你虛度時光》,邀請了莫西子詩擔任該專輯的製作人。
  • 《生活》~「網」……北島給了我們不同的答案
    他的創始人就是朦朧詩的代表人物之一「北島」,我在多年前曾拜讀過他的作品。其中一篇令我印象深刻,詩名《生活》內容很簡單.但卻發人深省——一個字「網」。這一個字包含了太多釋義.發人深省。它似乎在暗示著我們一旦「入網」便再也沒有無拘無束了。生活就如同這樣一張網,我們就是編制這張網的每條線,牽著自己也牽著別人。
  • 什麼樣的詩能在我們的心底迴響?或許我們還可以吟唱它……
    不僅是對阿赫瑪託娃詩的好奇,也是對所有現代詩的好奇。好詩是可以吟唱的,這是我國也是世界所有國家詩歌的傳統,《詩經》和《荷馬史詩》便都是吟唱的結晶。那麼,現代詩到底靠什麼能夠在我們的耳邊或心底迴響?在我有限的讀詩經歷和對詩淺薄的認知中,我覺得起碼應該具備這樣兩點,一是要有詩意,二是要有音樂性。
  • 一顰一蹙,皆是生活。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不完美!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高曉松的母親對他說的這句話,曾經一度刷屏了朋友圈,甚至也被一些人引申為辭職的理由:「生活不止眼前的工作,還有詩和遠方……」更讓我哭笑不得的是,平時張口閉嘴就是「讀書無用論」和「讀書好不如賺錢早」的那些人,在那一段時間裡,朋友圈也儘是「詩和遠方」,仿佛自己也是一個文藝青年。
  • 北島的詩《進程》遭謾罵,評論區被迫關閉,究竟寫的什麼惹來攻擊
    4月15日,著名詩人北島,在網上分享一首舊作《進程》,結果在評論區遭到大量的攻擊。北島隨後在評論區說:這是(評論區)討論詩的平臺,但不應使用語言的暴力。我從此關閉詩和詩的評論區。有網友將截圖發到網上,迅速熱發熱議,對使用語言暴力迫使北島關閉評論區的一片譴責。一位影評人感慨說:這是一種話語的空間讓渡吧,讓出舞臺。
  • 北島最經典的一首詩,細細讀來 老淚縱橫!
    有人說北島的詩歌是晦澀難懂的,我想說其實和詩人所處的時代有關,是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北島的時代是你可以根據歷史想像得到的。北島那一代朦朧派詩人已經開始自覺使用西方現代性文學的技巧了,又由於時代環境的問題,使用了很多象徵暗示,因此晦澀難懂是很正常。不是說藝術性不好,相反,如此強烈的特點正體現出了其鮮明的現代那麼,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哪個藝術性怎麼評價其好壞呢?各有千秋罷了。
  • 北島:那時我們有夢|北島|八十年代_鳳凰文化
    ——北島《我的故鄉在八十年代》是以《新周刊》四百期特刊為基礎,重新增補了未發表的八十年代專題訪談,以及全景式的生活文化經濟資料。魂在八十年代,頭腦在九十年代,身體在新世紀———這是中國人的三段論。八十年代回不去了,正因為回不去,才愈發地想家。靈魂、故鄉、一代人的愛與怕,都糾結在一個繞不開的時空節點上,那麼,八十年代是否會成為中國人面對現實困局的新動力?
  • 遙想四季:古詩文裡的詩與遠方
    這個是宋代無門慧開禪師寫的詩。我想,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一個季節的美,無論是春花秋月,還是夏風冬雪,只要心中有詩與遠方,天天都很美好。讓我們四季裡遙想,尋覓詩與遠方!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這是李白寫的一篇駢文,它生動地記述了李白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
  • 盤點作家北島代表作
    盤點作家北島代表作他用深邃的、充滿力量、讓人難以忘懷的詩句,向祖國和世界發出了聲音,譜寫自由和表達的樂章,他是作家北島,快來看看他有哪些代表作吧!《北島詩歌集》浪漫主義用抽屜鎖住自己的秘密,在喜愛的書上留下批語。
  • 不管北島食指的評價是對是錯,餘秀華這首詩都夠水平,感動不少人
    只有餘秀華的詩,讓他們不敢輕視。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詩壇巨匠北島先生,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先是肯定了餘秀華的一些詩句是能打動他的,但同時也表示:「但是作為一個詩人我覺得不夠,她畢竟沒有認真地閱讀,反省自己」。個人認為北島老師這個話,其實是作為前輩的一種肯定和鼓勵。
  • 北島、香港和一艘「詩人船」的十年
    四元康佑最懂得製造新意和舞臺效果,觀眾不期然間在朗誦中會聽出些微日本傳統能劇元素,誦讀《我出門啦》時,四元一人分飾兩角,繪聲繪色地模擬父母與兒子的語氣,讓一首詩突然變成了「故事會」。民謠詩人周雲蓬彈起吉他,一曲深情遼闊的《不會說話的愛情》結合了念白與吟唱,一句「我們最後一次收割對方從此仇深似海」,讓觀眾落下了眼淚。民謠詩人周雲蓬。
  • 讀四首古詩,感悟生活中眼前的苟且,期待心中嚮往的詩和遠方
    現在很多朋友都愛說一句話: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非常流行的話,出自高曉松,最初的版本是這樣的:從小媽媽告訴我們的許多話裡,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
  • 微喪·成熟女生頭像:我也有詩和遠方 只不過詩很爛 遠方也很黑暗
    微喪·成熟女生頭像:我也有詩和遠方 只不過詩很爛 遠方也很黑暗今天給大家帶來幾組微喪成熟女生頭像,如果有喜歡的請不要錯過,當然也可以拿去保存哦。在生活中每一個女生都是希望自己是一個開心的人,並且也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做很多事情。看到圖中的這位女生,一個人走在黑夜裡。
  • 從杜甫到北島,我們今天如何讀詩?| 世界讀書日
    作者在社交帳號發表詩歌,本是與讀者建立聯繫的良好契機,而詩人與詩作卻遭受到了猛烈的攻擊,北島隨之將評論區關閉並稱:「這是討論詩的平臺,但不應使用語言的暴力。我從此關閉詩和詩的評論區。」2017年,北島曾挪用奧地利詩人裡爾克《安魂曲》的詩句,「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這原本指的是詩人難以保持生活與藝術的距離), 以鼓勵詩人在全球化同質化的時代中保持質疑與追問,「為什麼中產階級生活方式不可能產生偉大的作品?為什麼體制中的詩歌創作課不能製造偉大的作品?」
  • 從杜甫到北島,我們今天如何讀詩?|世界讀書日
    記者 | 董子琪編輯 | 黃月1詩人北島日前在豆瓣上發出了自己的一首詩歌,題為《進程》:「日復一日/苦難/正如偉大的事業般衰敗/像一個小官僚/我坐在我的命運中/點亮孤獨的國家/死者沒有朋友……我建造我的年代/孩子們憑藉一道口令/穿過書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