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部門聯手確保惠民惠農補貼及時、足額發放

2020-12-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趙建華)近年來,中國惠民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大量財政補貼資金通過直接匯入受益民眾銀行卡、存摺等(下稱「一卡通」)方式發放。中國財政部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3年,所有直接兌付到人到戶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原則上均實現通過「一卡通」方式發放。

財政部等七部門有關負責人(下稱負責人)2日表示,扶貧脫貧類、社會保障和救助救濟類的補貼資金,是貧困民眾的「救命錢」「保命錢」。財政惠民惠農補貼發放環節多、公開透明度有待提升,存在滯留延壓、優親厚友、截留剋扣、虛報冒領補貼資金等問題。

《指導意見》強調,以著力整治民眾身邊的腐敗問題為突破口,堅決斬斷伸向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的「黑手」,確保各項惠民惠農政策落地見效。各地要向社會公布補貼政策清單,規範代發金融機構,規範補貼資金發放流程,搭建集中統一管理平臺,依法依規公開補貼信息。

《指導意見》還提到,對尚未實現「一卡通」方式發放的省份,鼓勵其推行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發放補貼資金。負責人介紹,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13.29億人,覆蓋約95%的人口,廣泛應用於社保繳費、待遇發放、就醫購藥等民生服務領域。通過社保卡發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有利於持續優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加強資金監管,讓每一分錢安全及時地發到民眾手中。(完)

相關焦點

  • 七部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管理
    昨天(2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民政部、人社部、審計署、國務院扶貧辦、銀保監會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將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確保各項惠民惠農政策落地見效。
  • 財政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意見 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管理
    央廣網北京12月6日消息(記者 李思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財政部等七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將調整優化惠民惠農財政補貼政策體系,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確保各項惠民惠農政策落地見效。
  • 斬斷伸向惠民惠農財政補貼「黑手」
    近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文件,部署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一張卡片為何引起眾多部委的高度重視?原因在於這事關推動惠民惠農政策落地見效,斬斷伸向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的「黑手」。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惠民惠農政策力度持續加大。
  • 黔西南州義龍新區財政局發放惠民惠農補貼資金5118.49萬元
    據悉,財政涉農補貼是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確保惠農補貼資金管理安全高效、發放精準及時,義龍新區財政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嚴格落實制度,創新工作方法,全力落實惠農政策,採取制定方案、加強部門協作、加強發放信息宣傳工作、建立惠民惠農資金科學管理長效機制等舉措,做好惠農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發放工作。
  • 關於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
    關於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財辦〔2020〕3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近年來,隨著國家惠民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大量財政補貼資金通過直接匯入受益群眾銀行卡(含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存摺等(以下統稱「一卡通」)方式發放,對方便服務群眾起到了積極作用
  • 財政補貼資金 「一卡」領取 2023年實現一個平臺管發放_新聞中心...
    但同時也存在補貼項目零碎交叉、補貼資金管理不規範、補貼發放不及時不精準等問題,影響了政策實施效果。2019年,國務院有關部門深入開展專項治理活動,在嚴肅查處相關突出問題的同時,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治理措施。
  • 人社部: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指導各地人社部門進一步完善經辦服務,確保減免政策不折不扣落實落細,精神不懈怠,工作不鬆勁。  二是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對各省份特別是困難省份確保發放情況的跟蹤調度,進一步壓實省級政府責任,確保各地發放資金及時籌集到位,並按時足額撥付餘下的中央調劑資金、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地方做好確保發放工作。  三是全面科學評估今年減免政策實施情況。
  • 財政補貼資金 「一卡」領取(政策解讀)
    最低生活保障金、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農機購置補貼……近年來,隨著國家惠民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大量財政補貼資金通過直接匯入受益群眾銀行卡(含社會保障卡銀行帳戶)、存摺等(以下統稱「一卡通」)方式發放,對方便服務群眾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補貼項目零碎交叉、補貼資金管理不規範、補貼發放不及時不精準等問題,影響了政策實施效果。
  • 發放惠民補貼卡買家電就減錢
    本報訊(記者 李陽陽)近日,西夏區啟動「樂購西夏」消費促進活動暨「扶貧消費惠民補貼」活動,將持續至月底。今年以來,西夏區消費扶貧消費額已達1400多萬元。 「在上周舉行的消費扶貧活動中,共有2000多人次參加。」
  • 句容天王鎮:多舉措確保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順利推進
    中國江蘇網7月2日鎮江訊為貫徹落實上級關於今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工作,天王鎮財政所多舉措保障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公開、公平、公正,助力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者購置先進適用農業機械,有力地保障農業「三夏」生產順利推進。著力拓寬宣傳渠道。
  • 發放205萬元取暖補貼!濟寧市民政局保障市民過暖冬
    濟寧新聞網12月8日訊(記者 王心融)寒冬來臨,為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濟寧市民政局高度重視,綜合採取多項措施,紮實做好睏難群眾生活安排,確保困難群眾溫暖、安全過冬。及時足額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濟寧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玲告訴記者,市民政局通過政策告知、入戶排查、信息比對、定期巡訪等措施,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政策保障範圍,足額發放低保金、特困供養金等,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天氣、疫情等影響。
  •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為持續解決殘疾人特殊生活困難和長期照護困難,根據《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國發〔2015〕52號)、《民政部、中國殘聯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的通知》(民函〔2015〕274號)和《民政部、財政部、中國殘聯關於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民發〔2019〕
  • 保障市民過暖冬 濟寧共發放205萬元取暖補貼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濟寧報導為保障困難群眾溫暖過冬,濟寧市民政局紮實做好睏難群眾生活安排,按照每戶455元標準補貼,今年共計發放3415戶、205萬元。濟寧市民政局通過政策告知、入戶排查、信息比對、定期巡訪等措施,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政策保障範圍,足額發放低保金、特困供養金等,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天氣、疫情等影響。目前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6.2萬人、特困人員3.5萬人,累計發放保障金9.8億元。據了解,濟寧市於2008年建立了困難群體冬季取暖補貼制度。
  • 北京:五年累計發放惠民文化消費補貼1.8億元
    發布會上,北京市文資中心主任劉紹堅介紹,北京市作為全國文化中心,五年來在培育文化消費習慣、引領文化消費風尚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持續推出八屆惠民文化消費季活動;創新推出惠民文化消費劵,五年來累計發放補貼1.8億元,直接撬動文化消費超過12億元。
  • 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 2月底前要發放到位
    對疫情防控期間新申請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補貼,要簡化審核審批程序,優化工作流程,減少人員往來,讓群眾不跑路,也可採取個人承諾的方式,先行保障,其他手續可待疫期結束後補辦,做到當月審批當月發放。
  • 蘭州新區發放140萬元補貼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
    蘭州新區發放140萬元補貼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每日甘肅網12月10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進入供暖季以來,蘭州新區紮實做好新區困難群眾冬季救助工作,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據了解,今年新區在全區範圍內率先統一了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和取暖補貼標準,農村低保和特困人員取暖補貼標準與城市相應保障對象標準相統一,農村低保取暖補貼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農村特困人員取暖補貼標準提高到每戶每年1860元。截至11月底,新區已向困難群眾共計發放取暖補貼1214戶3212人139.998萬元,取暖補貼已全部發放到位,切實解決了新區城鄉困難群眾冬季取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