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市場「寒冬」降臨,閱文、掌閱、阿里文學各自出招渡冬

2021-01-07 新文化商業

閱文2018年報顯示,營收增速大幅度減緩,付費率下降,掌閱18個月市值蒸發過百億,此外大批免費閱讀移動app的流行迅速將堅持多年的付費閱讀模式推向「深淵」。網文市場雖然沒有經歷影視圈補稅等大事件衝擊,卻也和影視一樣迎來了「寒冬」時刻。

有趣的不是「寒冬」苦不堪言的行業現狀,而是以閱文、掌閱、阿里文學三支主要網文力量似乎都做出了各自渡冬的選擇。

面對相似的困境,他們策略卻不盡相同,很是值得玩味。

《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閱讀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的移動閱讀用戶規模達7.3億人,市場規模達169.3億元,閱文、掌閱和阿里文學三家佔有了該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隨著網際網路對消費者生活觸點增加,消費者對於閱讀的需求會越來越多,該市場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目前在移動閱讀領域,閱文集團以25.8%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掌閱以20.3%的份額排名第二,阿里文學以20.1%的份額排名第三,三足鼎立的大閱讀平臺已經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發展態勢。

數據來源於網絡

閱文集團:全面開花,遍地結果,擁抱免費

閱文集團是目前網絡文學領域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用戶基數最多、作家群體最廣、內容最全面。2017年11月8日,閱文集團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00772.HK。公司擁有九大主要品牌產品,分別是QQ閱讀、起點中文網、起點女生網、創世中文網、雲起書院、瀟湘書院、紅袖添香、小說閱讀網與言情小說吧。對網絡閱讀群體實現全覆蓋。同時,騰訊還是其戰略夥伴,雙方在網際網路產品中互相建立觸點,讓更多的用戶能夠嘗試並習慣於使用它們的產品,從而達到共贏。目前來說,這樣的戰略布局是有其正向效果。

數據來源於公開資料

整體來說,閱文的營業收入和毛利潤都有增長,從2014年的總收入4.66億元、毛利潤2.02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總收入50.38億元、毛利潤25.58億元,能一直將運營成本維持在50%左右說明閱文對其發展的內容和方向都有不錯的把控力。也正因為對優勢方向的不斷重視與發展,其淨利率從負值成長為2018年的18.11%,成長趨勢喜人。

因為其整體的發展趨勢不錯,因此其每股收益以及每股的淨資產都是在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長的。2014年和2015年兩年,每股收益連續負值,而到了2018年已經成長為1.01元了。而且每股的淨資產也從2014年的6.88元增長至18.00元,股東回收可觀。

但2018全年財報難掩增速放緩和付費率降低的走勢。閱文集團營收同比增長23%,相比於2017年60%的增幅,業務增速明顯放緩。同時閱文集團內容成本達15.3億,同比增加19.5%,MAU(月活躍用戶)較去年同比增長11%,但MPU(月付費用戶)同比下降2.7%,付費率同比下降0.7%至5.1%。

越來越多的免費模式如野草般生長起來,依託的就是「免費+廣告」模式。QuestMobile的監測數據顯示,米讀小說、連尚免費閱讀這兩個主打免費閱讀的產品,在誕生的短短幾個月之間,已經迅速打進網文閱讀平臺的前十。

閱文已經很努力了,在創造網絡文學生態體系上花費了很多心力和心血,不斷地培養和孵化優秀的作家和作品。截止2018年底,閱文平臺上共有770萬作家和1120萬部作品,其中包括自有平臺上產生的1070萬部原創文學作品、來自第三方在線平臺的35萬部作品和20萬部電子書。所孵化出的作品常駐於百度搜索的前列。

自2017年文創助力以來,平臺上二次元、體育、科幻以及現實題材的作品大量湧現,為平臺後續的發展打好了基礎。正因為優質內容的不斷湧現,活躍用戶的數量不斷上漲,從2017年的1.92億元增至2018年的2.135億元,並且用戶粘性很強。閱文還積極擁抱網劇的創作,其授權的130餘部網絡作品將逐一改編為其他的娛樂形式,比如《你和我的傾城時光》、《武動乾坤》、《鬥破蒼穹》、《如懿傳》等都已播出,動畫方面也依舊維持前面的發展道路,《全職高手》、《鬥破蒼穹》、《國民老公帶回家》、《擇天記》和《全職法師》等都受到了觀眾的歡迎和支持。

同時,為了進一步推動文創與流量的結合,閱文於2018年以不超過155億元的價格,收購新麗傳媒作為其IP衍生、製作的新平臺,目的是加強平臺對於泛娛樂平臺市場版權來源的領先地位,並不斷向下遊拓展。整體來說,閱文的發展十分全面,而且環環相扣,後續依舊有不錯的發展潛力。

面對免費模式的興起和流行,閱文選擇順勢而為的商業策略,即積極應對挑戰,開啟免費業務模式。但未來如何,顯得撲朔迷離。

掌閱科技:股權激勵,共御資本寒冬

掌閱的總股本為4億元股。從2017年3季度開始,流通受限的股份在逐步地釋放,而與此同時,釋放的股本流通到A股市場進行交易。2018年有比較大的釋放額度,直到2019年一季度,已流通股份為1.63億元,而流通受限股份為2.38億元,在證券機構的研報中,對掌閱的評級的類別不是「推薦」就是「買入」,整體對該股的評價還是積極的。這樣的評價是基於對於移動閱讀的未來的期許,對移動閱讀市場的開發信心。

數據來源於公開資料

掌閱的確是有發展潛力的,從2013年的總營收2.27億元,逐步增長,直到2018年的總營收19億元,整體維持著比較平穩的發展趨勢。但是規模越大,其經營成本也越多,毛利率從2013年的51.48%逐步降低,每年的毛利率分別為50.78%、48.72%、32.95%、29.76%、直至到29.46%。正因為其毛利率一直無法提升,所以其對於股東也並不是十分友好。每股淨資產從2013年的12.75元,已降至2018年的2.78元,降幅達到了78.24%。目前雖然是主要個人股東王良和劉偉平總持股接近50%,但可從其減持700萬股作為第一期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股本看出,其希望凝結員工,共謀發展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

數據來源於公開資料

從主營構成來看,數字閱讀一直是掌閱的絕對主營業務,直到2017年都一直佔比90%以上,直到2018年該佔比降至87.01%。這與掌閱的「做全球最專業的閱讀平臺」的願景是相符的。據掌閱自己的統計,其閱讀平臺月活躍用戶數量約1.2億元人,並且用戶趨勢越來越年輕化。

掌閱也為了滿足年輕化的閱讀需求,不僅加大了對優質數字圖書內容的引進,還增加了漫畫和聽書的板塊。在2014年到2016年間,掌閱還進行了「遊戲聯運」板塊的嘗試,但是從2017年開始就去除了這一板塊的營運內容。可以看得出來,掌閱對於營運方向也是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在維持主營不變得情況下,積極地探索新的增長點。不斷加強優質內容建設的基礎上,由精品內容首發和自有原創內容進行共同發力。

掌閱對於掌上閱讀工具持有較好的未來預期,因此其在硬體產品上持續有成本投入。其發布的iReaderT6新一代電子閱讀器產品來加深閱讀者對於掌閱的粘性,但是因為消費型電子產品的投入需求大,毛利的空間低,對於公司的運營還是有一定負擔的,因此2019年3月掌閱出公告籌備將硬體業務出售至參股公司北京掌上智匯名下。

此外,掌閱還增加了對版權產品的投入,其回報是可觀。2015年的版權產品的收入僅為107.87萬,2016年為1067.09萬,2017年為3670.05萬,2018年就增長為1.37億元,佔收入比例的7.19%,毛利率達到了53.28%。

由此可以看出,掌閱在持續進行版權運營的布局是有前瞻性的,比如引入包括《百年孤獨》、《三毛典藏全集》、《劉心武爺爺講紅樓夢》等精品內容在內的首發版權,獨家引入人民文學權威版本新課標系列圖書,包括《小王子》、《林海雪原》等精品內容都獲得了不錯的回報。還與「月關」「天使奧斯卡」等多位大神級作家籤約,逐步豐富的自有內容儲備在加強用戶粘性的同時,也為未來版權衍生業務儲備IP素材,未來的作品儲備是可期的。

阿里文學:背靠阿里大集團,多端導流,但業務規劃模糊

阿里文學是阿里大文娛中的一個布局。2017年馬雲表示,阿里大文娛是一種將娛樂消遣轉化為生產力的方式。阿里大文娛的覆蓋非常廣,其內容生產(阿里文學)、投資發行(阿里影業)、票務流通(淘票票、大麥)、視頻流量(優酷)、音樂(蝦米、阿里星球)以及阿里遊戲和體育等,共同創造出了其龐大的大文娛布局。這樣的布局可以說是資本運作的結果,也是阿里閉環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究其根本,還是比較缺乏中心線。

相比於閱文的全面化發展以及掌閱的數位化專精發展,阿里文娛的發展更像是依附於阿里集團流量的發展,如果單獨拎出來是比不過閱文和掌閱的,但是放在大文娛裡卻又可以展開成一片天地。

也許是受阿里旗下的淘寶和天貓的影響,阿里文學對IP的銷售速度,絕對趕超閱文和掌閱。在2017到2018年間,阿里文學已經有超過百部的作品完成了衍生或授權,如果換算一下,幾乎就是平均3天1部網文IP的衍生速度,這樣的衍生速度著實驚人。按照大神都在閱文,其次都在掌閱的情況下,還能賣出這麼多網文,其銷售能力不是一般。但是網文賣出後能不能成為IP,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積累的問題。

目前已播出的網文改編劇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擇天記》等,由於多年的讀者積累,粉絲量還是很可觀的,因此其改編後的觀眾群是有保證的。而阿里文學在本身缺乏時間積累,所以走的是網文IP規劃的道路。對於重點作家的作品,阿里文學在策劃、孵化階段就讓製片人和影視公司等衍生夥伴加入,從一開始就鎖定了其衍生方向,將其衍生進程大大縮短。為了孵化出更多的可靠的文學內容,阿里啟動了徵文計劃,獲獎作者不僅可以和阿里文學籤訂保底合約、稿酬之外,還可以獲得優先開發的權利,並獲得阿里大文娛的一系列推廣支持。這樣的模式可以說是阿里文學的創新之處了。

阿里文學旗下的書旗小說以通俗文學為重點,而天貓讀書則以嚴肅文學為重點,兩者都在阿里平臺上建立了引流的埠,讓其自有APP能夠實現增長。但是業務形態還不甚清晰,在網際網路時代對其而言,自帶流量是好事也是壞事。在阿里大文娛建立起的5年時間裡,阿里大文娛輪換了三任總裁、十位核心高管,這樣頻繁的高管變動對其制定長遠發展目標是不利的。雖然阿里大文娛財務長、阿里文學總裁宇乾曾公開表示,阿里文學將堅定不移地走有戰略縱深的文娛生態路線和建立文學產業的基礎設施。但是這條路能不能追趕上其他平臺的發展速度,還是一個疑問。

結語

網文數位化的普及對於我國消費者來說,是閱讀方式的升級,對平臺來說,是更為高效的商業模式。移動閱讀依然有著光明的未來,但眼前挑戰也顯而易見。從目前來看,長視頻、短視頻、音頻以及免費閱讀等讓用戶時間越來越分散,都在不同程度分割著移動閱讀市場份額。三個網文巨頭的競手再也不止於同業,在整體市場寒冬的大環境下,如何在指標為正的過渡期完成商業模式再優化和閱讀體驗再創新,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相關焦點

  • 騰訊接管閱文,百度投資掌閱,8300億網文後市場逃不過BAT寡頭割據
    網文市場最終落在了BAT的寡頭割據之中。只是,這5年來閱文與掌閱之間的商業故事,又何嘗不是這個市場發展史中極具研究意義的典型樣本?如果不是吳文輝和起點中文網,中國網文的繁榮恐怕要整體推遲5-10年。可惜的是,41歲的吳文輝,連同梁曉東、商學松等人於4月27日辭任,將閱文集團徹底交給了騰訊。
  • 嘲諷閱文「壟斷」網文市場,影射蒙牛和伊利?新華社發話了
    一份2019年舊版合同發酵的網絡輿情,讓閱文集團在剛過去的一周引發廣泛關注。部分網友甚至在網絡上發起所謂的「5.5斷更節」,嘲諷閱文集團「壟斷」網文市場,煽動作者群體已停止更新來對抗平臺。閱文集團是不是壟斷?810萬作者群體自有分寸,不然也不會只有100多人參與斷更行動。
  • 從閱文合同風波 看IP源頭與網文產業的下一站
    來源 | 產業科技一場網絡文學合同風波,把正在權力交接的閱文集團推上了風口浪尖。兩個月的時間,這場針對閱文合同的爭議從網文作者群體中發酵,最終演變成蔓延至主流社會的風暴。可是矛盾出現了,生產網文所付出的生產成本很高,一部有市場價值、能形成讀者流量的作品,至少要有一個水平中上的作者花費一年的時間去創作,這也就是免費網文網站無法行得通的內在原因。網站與作者網文產業的源頭,另一個核心是文學網站與作者的關係。
  • 「網文」 蛋糕瓜分熱潮,誰將是最大贏家?|網文專題
    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生態流量市場份額數據顯示,閱文集團以25%的市場份額穩坐網文賽道第一把交椅,掌閱文學和書旗分別以21%和20%市場份額位列第二和第三。然而與背靠騰訊、阿里巨頭的閱文、書旗相比,一直單打獨鬥的掌閱在資金和流量上都相形見絀。
  • 5家網文公司2019:閱文年收入83億,掌閱18億,免費閱讀衝擊兇猛
    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和使用率也呈現出同樣的趨勢。2015.12-2020.3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及使用率國內網文市場在用戶數方面已經進入了增長瓶頸期,網文公司要通過獲取更多的新增付費用戶來提振網文付費業務,會越來越困難。
  • 網文修羅場,字節、騰訊、阿里的流量之爭
    雖然我們沒有塔讀文學的準確財務數據,但從其性質類似的平臺,如掌閱科技和閱文集團來看,其版權運營都迎來了新的增長。據掌閱科技2019年全年財報,其版權產品收入2.61億元,同比增長91.7%,而閱文集團的版權收入達44.2億元,同比增長341%。總而言之,優質的網文內容可以,也需要花式變現。
  • 5家網文公司的2019:閱文一年收入83億元,掌閱18億,免費閱讀衝擊兇猛
    2015.12-2020.3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及使用率國內網文市場在用戶數方面已經進入了增長瓶頸期,網文公司要通過獲取更多的新增付費用戶來提振網文付費業務為了應對市場變化,頭部網文公司的戰略布局在2019年也有了明顯的調整——堅持頭部、優質內容的付費閱讀,布局免費閱讀市場探索廣告變現,深挖網文IP全鏈開發多元化帶動公司的營收增長。這也是閱文集團等公司,在2019年交出一份亮眼財務報告的原因。
  • 網文江湖暗戰,字節跳動續寫「IP工廠」神話?
    整個2020年,字節跳動在數字閱讀的網文市場開啟「買買買」模式,不光入股了磨鐵旗下的秀聞科技,跟中文在線籤訂了《框架合作協議》,還以11億的總額首度入股A股上市公司掌閱科技。 算上投資海客瀛洲(每天讀點故事)、吾裡文化、鼎甜文化、易天新動(塔讀文學)、廣州萌萌達網絡科技(九酷文學)五家公司,在數字閱讀增量市場狹窄的空間裡,字節跳動在網文領域已經有了七個小夥伴。
  • 300部網文漫改計劃啟動,閱文動漫的布局和野望
    網文行業最強者和動漫領域領跑者的攜手,讓內容產業在這個寒冬迎來一絲暖意。12月21日,騰訊動漫和閱文動漫首次共同亮相,舉辦了主題為「要想富,先修路」的創作者閉門交流會。交流會上,騰訊動漫和閱文動漫宣布,在堅定支持原創動漫發展及加大動漫IP開發力度的基礎上,啟動網文漫改計劃,並對創作者開放多種合作模式。
  • 阿里文學與「二次元小說」:平臺策略與內容品類的良配?
    近兩年來,包括騰訊、閱文、掌閱、阿里文學、愛奇藝等在內的巨頭,紛紛布局輕小說市場,不過,由於品類市場仍有待孵化,尤其是衍生落地環節仍有很多待突破,所以各家的節奏和投入的體量各有差異。此前,亦有判斷指出,輕小說的市場格局會在較長時間內處於混戰的狀態,圍繞這一品類的競爭量級也將會比較模糊。
  • 閱文要繼續探索免費模式,為什麼網文平臺頂著罵也要搞免費服務?
    5月初,微博上流傳的一份閱文「新合同」中寫道:閱文集團要求乙方(即網文作者)無條件將所有版權交給閱文,且甲方運營版權無需乙方同意,且不予分配收益;甲方將乙方作品免費發布視為對作品的推廣手段,而不是侵權。這份合同旋即在知乎、微博、貼吧、B站等社交/社群媒體上激起爭議。
  • 閱文的難題不止一份「老合同」
    「當年盛大文學就因為大量優秀作者出走導致其快速衰落,如今閱文比誰都清楚這種『殺雞取卵』做法的結果,所以它肯定會更謹慎。」對於近日閱文集團的「合同風波」,一位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告訴懂懂筆記:「閱文有810萬作家,但絕大多數作者無法通過寫作來維持正常生活開支是現實狀況,這也是目前市場和讀者自主選擇的結果。」
  • 字節跳動入股掌閱科技,要下一盤什麼大棋?
    掌閱iReader作為公司產品的核心,與華為、OPPO、vivo、三星等市場主流手機商合作,以預裝模式構建穩定的流量優勢及拓展海外市場的機會。掌閱iReader月活用戶規模快速增長,年平均MAU由2015年的7100萬增長至2020年上半年的1.7億,一直處於行業第一位。
  • 騰訊如何拯救閱文?付費閱讀遇挑戰,免費難自救,管理層忙滅火
    2015年,閱文合同中的規定是書完結後20年內歸屬於閱文;到了2017年,這個時間則變更為50年。最近被廣泛流傳的新合同,則於2019年9月推出,時間被拉長至作者死後50年。對比其他平臺,掌閱文學的寫手藍貓告訴市界,他跟掌閱籤約的小說,著作權的年限是八年。與之相比,閱文的50年顯得「不近人情」。
  • 在線閱讀大幅增長的上半年:閱文在線業務收入25億,掌閱營收9.8億...
    文|三文娛 付費閱讀在疫情之下反而有較大提升。但受影視、線下業務等影響的網文公司,沒能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文學的用戶規模達4.55 億人。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4.53億人,較2018年末增長4238萬人,佔手機網民的50.5%。
  • 《慶餘年》等IP成功開發,版權運營收入大增341%:閱文如何讓網文...
    2019 年,閱文在版權授權方面向合作方授權改編約 160 部網絡文學作品,涉及影視劇、網絡劇及遊戲等多種形式,例如在 2019 年上線《全職高手》真人版網劇 24 小時播放量破億,小說男主角葉修也成為了全年代言數量最多的虛擬偶像。這既反映出閱文旗下內容的商業價值不斷提升,同時也說明外部市場對網文需求量和認可度的增長。版權的自主運營則是閱文在 2019 年的重頭戲。
  • 「閱文風波」折射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變革之路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進入5月,閱文集團頻頻陷入輿論漩渦。從被指責「霸王合同」、部分網絡作者發起「五五斷更」,到閱文的六連闢謠、新任管理層和網文作者代表舉辦懇談會,一系列事件在網絡文學的江湖掀起風波。
  • 從傳統文學diss到市值800億,網文江湖激蕩20年
    經過幾年的奮戰,閱文集團、阿里文學和百度文學三家在此戰中脫穎而出,成為網文界的三巨頭。說來也有意思,吳文輝當初離開了自己所創建的起點中文網,轉而投奔騰訊。誰知他與起點的緣分未盡,在2015年騰訊全資收購盛大文學後,吳文輝又重掌起點中文網。網友們笑說:吳文輝如今可算是大仇得報。資本運作下的網文平臺,也逐漸開始趨於市場化與類型化。
  • 七貓廣告打到朋友圈,小米猛推免費小說,「閱文風波」後網文江湖...
    2020年初夏,網絡文學這個老賽道成了新風口。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調查返現,梧桐中文網(七貓免費小說)將下載連結廣告打到了微信朋友圈;問答社區知乎低調招募作者,在網絡文學市場又進一步;小米這類看似低調的從業者,也拿出了應用商店開屏廣告、專門頻道等資源,為旗下全民小說App「造風口」。而這背後,是網文巨無霸閱文深陷的「作家合同」和「免費還是付費」爭議。
  • 閱文付費時代結束,騰訊的IP艦隊降臨
    要是在幾年前閱文剛上市時,這或許成立,但在網文市場戰況正激的現在,豺狼虎豹環伺左右,不管怎麼說,這個時機離職都談不上「榮退」一說——仗還沒打完呢,三軍統帥先撤了?這也不怪圈子內外流言紛飛,大家紛紛說吳文輝是第二次出走,是七年前在盛大文學時的昨日重現。不過,他這次似乎已經心灰意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