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曾寧黑色團隊
作者: 黑色建材組
報告摘要
鋼材:不悲不喜,不卑不亢:預計下半年基建將繼續反彈,支撐鋼材需求,但我們認為地產端存在隱憂,特別是三線以下地產回落的壓力很大,上半年新開工項目的減少將導致地產耗鋼面積的下降,地產的趕工強度或將減弱。二季度以來地產基建共振的階段結束,建材需求增速或將減弱。而板材需求將逐步穩定,缺乏進一步明顯改善的空間。總體來看,我們預計下半年需求增速將逐步減弱,但我們認為需求下降的斜率並不大,從需求端來看我們認為鋼材價格將處於不悲不喜的狀態,反應到市場行情將不卑不亢,總體處於寬幅震蕩的格局。從節奏上來看,在當前供給仍然處於高位的背景下,淡季期間存在階段性調整的壓力。如果淡季期間通過價格的調整把部分供給擠出,則在旺季期間將再度反彈。
正文
今年在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衝擊下,我們一季度對於市場相對悲觀,但新冠疫情不管對於地產還是出口的需求衝擊均低於預期,而從鐵元素的供給來看,巴西淡水河谷的發貨目標從3.4億噸下調至了市場普遍預期的3.1-3.3億噸,從二季度之後的發貨來看淡水河谷只能完成目標下限,鐵元素的供給大幅收縮,我們之前預估的鐵元素大幅過剩的情況並沒有出現,鐵元素轉入了供需平衡的格局。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實際影響低於預期使得我們的判斷出現偏差,但對全人類來講卻是一大幸事。
從節奏上來看,我們在4月9日的報告《調研:需求仍在回升,支撐價格短期反彈》中對二季度的反彈做出了判斷,我們當時指出,在5月底前整體建築鋼材需求將維持高位運行,在季節性旺季需求帶動和相對低位的原料支撐下,黑色金屬價格存在反彈動力。但市場需求的爆發力度超出我們預期,鋼材庫存明顯去化後也改變了市場的心理預期,使得本次反彈的力度超出我們預期,也改變了全年市場的節奏。總體來看,原先的市場邏輯發生較大的變化,我們認為下半年黑色金屬基本面將不悲不喜,而黑色金屬整體的走勢將不卑不亢,缺乏單邊大漲大跌的空間。本篇半年度報告我們將以終端需求節奏為驅動,對黑色金屬市場下半年的整體走勢進行分析。
第一部分 鋼材:不悲不喜,不卑不亢
一、鋼材需求:基建發力,地產隱憂,製造業弱穩今年二季度以來需求出現大幅爆發,基建作為逆周期對衝的手段功不可沒,房地產也是處於趕工狀態,而汽車、家電等耐用品需求的恢復使得板材需求接力建材,使得鋼材需求持續受到支撐。從下半年來看,基建將繼續反彈,支撐鋼材需求,但我們認為地產端存在隱憂,特別是三線以下地產回落的壓力很大,地產的趕工強度或將減弱,而製造業投資的低迷將限制板材需求的改善空間。
1、貨幣財政雙寬鬆,基建將繼續支撐鋼材需求
為對衝疫情衝擊,傳統基建作為政府逆周期調節的主要手段,正處於強勢復甦的過程當中。5月,基建投資當月同比高達10.9%,1-5月累計同比降幅也收窄至-3.3%。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基建項目與資金得以較好結合,基建發力成為支撐鋼材需求較為確定的增長點。
項目充足為資金提供著力點。從項目來看,專項債的提前發行為各地基建項目申報提供了充足的準備時間,據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統計,今年1-4月,全國基建項目累計申報16萬億,同比增長113%,其中地方基建項目申報金額高達15.4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同時,據我們微觀調研了解,部分地區為了穩經濟、保就業,將部分儲備項目提前開工,可施工的基建項目相對充足為基建資金的投放提供了著力點。同時,基建項目的施工周期普遍為2-3年,在資金到位的情況下,下半年用鋼需求的持續性也較為有保障。
資金放量保障項目施工進度。從資金來源分項統計來看,得益於今年國內信貸環境轉向相對寬鬆以及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增加,作為主要資金來源的國內貸款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均有明顯改善,1-5月同比增速分別達15%和14.4%,同時城投債的發行也有較大幅度增長,1-5月增幅高達80%。國家內預算資金1-5月同比增速-2%,但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中央預算內投資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全年預算相較2019年提高4%,因此下半年中央財政對基建的投資加速。今年最主要的增量資金來自於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1-6月已發行的新增轉向債高達2.2萬億,已超過2019年全年水平,下半年仍有1.55萬億專項債待發行、疊加1萬億規模的特別國債中基建獲批額度近7000億,下半年投向基建的增量資金仍較為有保障。今年發行的專項債投向基建的比例將提高至60%-70%,項目收益專項債和投向基建的特別國債均可用作項目資本金,且鼓勵提高資本金比例,這將對收益能夠償還本金的地方優質項目、重大項目的建設提供了有力資金支持。
重點用鋼領域投資恢復較快。基建的細分行業中,與用鋼需求密切相關的鐵路、公路、水利、市政建設投資佔比高達73%左右,5月四者投資均有較高的正增長,公路、市政等以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增速相較於4月分別提高了8.4、6.2個百分點,處於較快恢復過程當中。據了解,公路項目開工前6個月一般進行平整土地等準備施工,下半年用鋼需求仍有待進一步釋放。
整體來看,基建領域的用鋼需求增長相對確定。綜合考慮資金規模的增量、部分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槓桿作用、下半年特別國債的發行和中央預算的發力,今年基建資金來源的增量有望超過3萬億,增量在15%左右。考慮到資金傳導和項目用鋼進度的滯後,預計下半年基建端的用鋼需求總量仍有一定增量空間。
2、三四線城市隱憂,地產趕工強度或減弱
今年在疫情之下,貨幣政策大幅寬鬆,一二線城市房地產銷售火爆,鋼材需求在4月份之後爆發。目前房地產市場仍然處於復甦的過程,但我們認為今年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地產周期將再度分化,只不過是和過去幾年相反的過程,即一二線城市走強,而三線以下城市地產將走弱,下半年鋼材需求強度難以保持二季度的高增長。
(1)地產趕工效應,需求二季度爆發房地產投資增速5月份繼續上升,單月投資回升到了7%-8%的水平,地產投資和建材需求增速並不匹配,主要是趕工效應導致了需求在二季度的爆發。從分項來看,主要是建安工程投資明顯上升,新開工增幅較低,顯示地產企業主要在加快現有項目的完工。從後期來看,我們認為兩個關鍵因素將制約新開工回升的幅度,即地產銷售水平以及地產庫存水平。
(2)棚改退出,疫情導致居民收入下降,三四線地產銷售將重新回落
過去幾年,在一二線城市出現緊縮的背景下,正是三線以下城市地產的韌性支撐了本輪地產的超長繁榮周期。2017年之後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地產周期分化,一二線城市地產的走弱使得大部分分析人士對地產的判斷出現視覺差,也使得市場對鋼材的需求屢屢出現誤判。 要想探究地產未來的進一步走勢,需要對過去幾年地產韌性的原因進行分析。隨著2014-2015年貨幣政策的寬鬆,2016年房價出現大幅上漲,從2016年四季度開始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加強了地產調控,2017年之後30大中城市地產銷售大幅下滑,與此同時,三線以下城市(全國銷售面積剔除30大中城市)地產銷售持續韌性,成為支持過去幾年地產韌性的最主要因素。
那麼,三線以下城市為何持續韌性,其中最重要的支撐因素是棚改。從2015-2018年每年棚改的規模都在600萬套左右,貨幣化安置比例逐步提高到2017-2018年的60%左右,2016-2018年棚改貨幣化貢獻的銷售面積達2-3億平方米,佔商品房銷售的比重接近20%,棚改貨幣化對過去幾年房地產銷售的貢獻功不可沒。
但是,從上圖可以看到,棚改在2019年已經減半,從前幾年的600萬套降為300萬套,且貨幣化比例也下降至30%左右,而今年則沒有提及棚改。由於地產的慣性效應非常強,從2016年以來房價的持續上漲造成居民習慣了房價的上漲,且2019年仍有部分棚改,2019年商品房銷售受棚改下降的影響不大,三線以下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還能保持持平的狀態,但我們預計今年之後棚改弱化的滯後效應將進一步顯現。
而疫情的爆發將對商品房銷售雪上加霜,疫情黑天鵝導致居民收入預期受到影響,特別是消費行業和製造業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其中涉及的就業人員主要是三線以下城市居民。儘管從歷史數據來看,居民收入並不一定和地產銷售完全呈正向關係,甚至可能在居民收入下降的時期地產銷售上行,因為在居民收入下降的時期,往往是經濟處於下行周期,而在經濟下行周期中,貨幣政策容易寬鬆,導致商品房銷售上行。但這次有和以往周期不一樣的地方,經過2016年地產調控之後的大範圍限購,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門檻很高,且限購政策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難以明顯放鬆。但三線以下城市的購房需求很容易受到購買力下降的衝擊,且三線以下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佔全國的比重在70%左右。
因此,如果貨幣政策寬鬆帶來的需求增量不能彌補收入下降帶來的需求減量,在經過恢復性反彈之後,商品房銷售面臨回落壓力。 從70大中城市房價來看,一三線城市房價持續分化。一線城市同比和環比均繼續上升,三線城市同比增速則繼續下降,環比增速儘管上升,但幅度大幅弱於一線城市,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剛需的釋放。但經過剛需的恢復性釋放,後期三線以下城市可能存在回落壓力。
儘管今年貨幣政策持續寬鬆,但我們認為對三線一下城市效果可能較弱。從常識來看,貨幣政策的寬鬆將導致商品房銷售上升,從歷史數據也可以看到,一年期國債收益率領先商品房銷售八個月。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一年多利率和地產銷售的關係被打亂,利率的下降不再帶動銷售的上升。
但利率的下降並不是對商品房銷售無效,我們把商品房銷售拆分成一二線(以30大中城市為代表)和三線以下城市(全國商品房銷售剔除30大中城市)之後可以發現,過去一年多利率的下降只是對三線以下城市效果無效,而30大中城市的商品房銷售是持續回暖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作為「核心資產」的一二線城市房產,對利率是高度敏感的,利率的下降將刺激這些城市商品房銷售的上升。但是,對於廣大三線以下城市而言,主要是剛需房為主,依賴的是購買力的上升,由於過去幾年棚改貨幣化的刺激,在房價大幅上漲以及居民槓桿明顯抬升之後,需求被明顯透支,對於利率的下降不再敏感。隨著利率的進一步下行,預計以30大中城市為代表的一二線城市商品房銷售將繼續回暖,但一二線城市佔比總體較低,若缺乏了佔比70%左右的三線以下城市的參與,地產周期難以在一二線城市的帶動下獨自走強。
因此,總體來看,我們認為過去幾年的棚改對三線以下城市需求形成了透支,疫情則雪上加霜,進一步影響了三線以下城市的居民收入。從貨幣政策來看,房貸利率的下降對一二線城市具有比較強的刺激作用,但對於佔比70%左右的三線以下城市效果有限,在經歷疫後的恢復性反彈之後,三線以下城市地產面臨重新回落壓力。 我們可以通過發達省市和非發達省市的地產周期來做領先性分析。由於部分城市新開工數據的缺失,我們選取了部分發達省市(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佔比28%,囊括了大部分一二線城市以及大量強三線城市,其他省市基本上只有省會是二線城市)作為一二線和強三線城市的代表,把其他省市作為三線以下城市的代表。
數據表明,本輪地產周期發達省市銷售見頂以及轉負的時間均領先非發達省市1年,發達省市新開工見頂的時間也領先於非發達省市1年,理論上發達省市新開工轉負的時間也要領先非發達省市1年。發達省市在2019年5月份之後新開工轉負,理論上今年下半年非發達省市新開工面積要轉負,但疫情打亂了這一市場節奏,疫情期間新開工大幅轉負,使得疫後新開工反彈。後期新開工的反彈力度取決於銷售回升的力度,如果三線以下城市地產銷售重新走弱,新開工也將要重新回落,帶動地產周期下行。
(3)、商品房廣義庫存已經回升
2015-2017年商品房銷售持續大幅增長,但是新開工增速低於銷售,導致商品房庫存持續去化,房地產的低庫存導致了地產企業的補庫,2018-2019年新開工面積大幅上升,導致了2018年-2019年房地產市場的持續韌性。 但是,經過2018-2019年新開工的大幅上升,商品房的廣義庫銷比已經連續兩年回升。我們以新開工面積乘以0.9減去商品房銷售面積作為廣義庫存,最近兩年商品房庫存已經明顯回升,過去幾年銷售-新開工的差值已經得到回補。狹義的商品房庫存即待銷售面積仍然處於低位,但在廣義庫存上升後,開發商將主要依靠加快竣工補充實際庫存(待售面積),而對新開工將呈相對保守的態度。
(4)、中長期面臨向下拐點,警惕下半年趕工效應減弱
綜合上文我們可以進行總結,我們認為棚改效應的減弱對三線以下城市的滯後影響在今年將進一步顯現,疫情使得居民收入雪上加霜,利率的下降主要提振一二線城市的地產需求,而對三線以下城市的效果較弱。一二線城市地產當前的火爆可能再度造成視覺差。若三線以下地產回落,從中長期來看,經歷了過去幾年的繁榮周期之後,房地產市場將在三線以下城市的帶動下面臨中長期向下拐點。
從短期來看,房地產投資增速5月份繼續上升,後期來看,我們認為上述分析的兩個關鍵因素將制約新開工回升的幅度:
1、地產庫存水平:地產廣義庫存已經回補,房地產企業高周轉模式之下並不會進一步補充庫存,將限制地產商的新開工意願,決定後期新開工的主要是銷售;
2、銷售回升的力度:從地產銷售來看,短期內疫情期間壓制的剛需繼續釋放,但我們認為在剛需釋放之後,棚改滯後效應以及疫情導致的購買力下降效應將使得三線以下城市地產銷售重新回落。 因此,總體來看,如果最近幾個月新開工增速不能大幅回升,理論上來講,存量的項目在經過二季度的高強度施工之後,主體部分已經完成了較多,將導致下半年存量項目的減少,地產的耗鋼面積增速將進一步下降。我們以下半年新開工增速分別為5%和2%預估,下半年地產耗鋼面積將進入小幅負增長。所謂趕工效應減弱,並不是說趕工行為本身會減弱,正如鋼廠過去幾年效率大幅提升之後,只要有利潤,鋼廠就會保持高效率的生產,趕工效應減弱主要是新項目的減少將導致可趕工的項目減少。如果下半年三線以下城市地產重新走弱,新開工項目接不上,則整體需求的強度面臨較大減弱的風險。
3、板材需求:基建需求拉動,製造業投資限制改善幅度
(1)基建發力助板材內需快速恢復
上半年地產存續施工和基建新項目的趕工對普卷和用於橋梁等建築的中厚板內需形成有力支撐,同時也對工程機械用鋼均形成間接拉動。5月主要工程機械銷量同比均超過30%,其中挖掘機內銷同比高達76%,1-5月銷量已經彌補疫情期間的需求缺口,累計同比達20%,挖掘機處於施工鏈條的前端,其銷售快速恢復未來也會傳導至銷售後端裝備,整體來看,工程機械內銷恢復將繼續對下半年板材需求形成支撐。
(2)汽車家電接力
熱卷下遊深加工產品以冷軋、塗鍍板為主,需求主要來自於汽車、家電等消費品。隨著國內疫情階段性受控,疫情期間積累的消費需求得到重新釋放,疊加多地紛紛推出相關消費刺激政策,4月以來,汽車、家電消費處於快速恢復階段,帶動冷熱卷板庫銷比均快速走低。在基建支撐下熱卷需求前期恢復相對較早,製造業較為集中的華東、華南區域卷板庫存快速去化,但近期熱卷需求已出現增長乏力跡象;而在汽車製造業補庫備貨需求推動下,冷軋需求接力恢復,對熱軋供料卷也將形成一定帶動,近期冷熱卷板價差重新開始走擴,預計在深加工產品帶動下,板材需求短期仍有一定增量空間。
目前乘用車銷售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但進一步增量並不明顯,我們認為在居民收入受到疫情衝擊的情況下,作為可選消費品的乘用車銷售難有大幅增長,近期回暖主要是彌補疫情期間的剛需缺口。因此,汽車的補庫備貨需求近期雖帶來一定用鋼增量,但進一步改善的幅度可能已經相對有限。在商用車領域,客車銷量依舊低迷,但在自身更換國三標準需求及基建發力帶動下,貨車銷量大幅增長,成為板材需求的重要增長點。
下半年商品房竣工、交付速度將有所加快,疊加各地消費政策刺激,未來家電銷量有望保持穩步增長。5月主要傳統家電銷量均有小幅改善,同比降幅收窄,小家電銷售相對較好。前期庫存去化後,5月家電產量也有明顯回升,預計隨著疫情好轉、居民生活逐步正常化,家電產銷量也將恢復正常水平。
(3)製造業投資將較為低迷
受海外疫情影響,主要工程機械出口情況5月目前均無明顯改善,除挖掘機出口增速略有回升外,多數土方機械出口仍處於大幅負增長階段,而諸如裝載機、壓路機等出口增速甚至進一步明顯回落。工程機械出口增速回落只是板材出口偏弱的冰山一角,實際上5月鋼材直接出口和以機械、汽車等交通設備為代表的鋼材間接出口交貨值均有明顯回落。
從出口的傳導鏈條來看,歐洲經濟在疫情緩解後正在恢復,但美國和新興市場國家單日新冠肺炎新增人數仍處於高位,預計海外經濟整體仍然低迷,出口訂單或有邊際改善,但幅度有限。而在國內外經濟仍然存在很大不確定背景下,製造業投資仍然將保持相對低迷的狀態,將限制板材需求的改善空間,因板材需求和製造業投資高度相關。
整體來看,在冷軋等深加工板材的帶動下,板材需求短期仍有小幅改善空間。但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仍存較大不確定性,製造業投資可能仍將處於相對低迷水平,預計下半年板材需求逐步恢復至正常水平後平穩運行為主。
4、鋼材需求總結:地產基建共振結束,需求強度或將減弱
從下半年來看,基建將繼續反彈,支撐鋼材需求,但我們認為地產端存在隱憂,特別是三線以下地產回落的壓力很大,上半年新開工項目的減少將導致地產耗鋼面積的下降,地產的趕工強度或將減弱。二季度以來地產基建共振的階段結束,建材需求增速或將減弱。而從板材需求來看,隨著汽車、家電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板材需求將逐步穩定,缺乏進一步明顯改善的空間。總體來看,我們預計下半年需求增速將逐步減弱,但我們認為需求下降的斜率並不大,因基建仍有進一步回升的空間,從需求端來看我們認為鋼材價格將處於不悲不喜的狀態。
二、鋼材供應:生鐵維持高位,粗鋼隨需求調節
1、產能投放疊加限產減少,生鐵產量維持高位
我們在2020年度報告中,對2020年的置換產能進度進行了系統梳理。整體來看,2020年6月和12月是置換產能的兩個密集投產期。不同項目投產月份高度集中的特點,我們推測由於長流程鋼廠建設周期較長,企業預估能在上半年投產的項目,統一公示為6月投產,預估下半年才能投產的項目,統一公示為12月投產,因此實際投產時間可能會有所變化。據不完全統計,截止6月30日,已有柳鋼、敬業、縱橫等鋼廠新高爐投產。7月後仍有部分新高爐陸續投產,而徐州有13座合計約7000立方高爐因去產能退出,唐鋼3200立方高爐因搬遷將停產。 從統計局的生鐵產量數據中,也可以看出新增產能逐步投產帶來的影響。1-5月生鐵累計產量35599萬噸,同比增長1.5%,而2019年公布的1-5月累計產量為33535萬噸,計算出來的累計同比為6.2%。可以看出,公布的產量累計同比明顯低於用歷史數據計算出的增速。
我們在之前的專題中對這種增速差距也有過解釋。這是因為出於同比同口徑考慮的需要,統計局計算累計同比時,使用的不是上年統計的數據,而是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報的上年同期數。當公布同比明顯低於歷史數據計算同比的情況出現時,說明統計口徑有所擴大,存在新增產能的影響。而粗鋼產量的兩個同比增速基本一致,說明新增產能主要來自高爐端。從2017年以來,這一情況時有發生,預計是產能置換後的新增產能逐步投產的體現。 除了新建產能逐步投產外,預計今年環保限產的擾動也將明顯減弱。雖然今年5月至6月唐山地區有階段性的高爐、燒結限產,但對全國產量影響很小。2019年7月唐山地區有較為嚴格的限產執行力度,9月臨近70周年大慶閱兵,限產力度又有階段性增強。今年來看,疫情後保就業保民生的訴求更為強烈,國慶期間也沒有大型活動舉辦,預計限產的力度將明顯減弱。
綜合來看,在產能投放和限產減弱的背景下,生鐵產量將高位運行,由於2018年和2019年下半年均有較長時間的限產幹擾,不適合作為同比預估的基數。我們用2010至2017年月度環比的均值,對下半年生鐵產量進行預估。由於限產擾動減少,月度之間的產量波動較為平緩。
2、利潤下滑拖累廢鋼消耗下降,粗鋼產量增速較低
在生鐵產能釋放的背景下,上半年粗鋼產量增速卻持續偏低表現。1-5月無論是統計局公布的累計同比,還是用歷史數據計算的同比增速,均保持2%以下。原因在於,疫情期間廢鋼產出階段性減少,廢鋼供應短期不足,國內疫情基本控制後,廢鋼產出基本恢復正常,但由於鋼廠利潤下滑,廢鋼消耗量也持續低於往年同期。 從6月的情況看,根據富寶資訊的樣本鋼廠廢鋼日耗量數據,較5月進一步環比增長,同比仍然有3%的小幅下降。而從目前利潤水平對比看,廢鋼日耗量難以繼續上行,6月19日當周的日耗量也出現了環比走弱。預計下半年廢鋼消耗強度將延續目前的同比略降的格局。根據前文預估的生鐵產量,對下半年粗鋼產量基準情形預估如下。同時,廢鋼仍然是鋼廠調節產量的首要手段,因此粗鋼產量的實際表現,將由需求的情況來決定。
3、廢鋼鐵水價差低位,廢鋼對鐵水保護減弱
5月以來,由於鐵礦和焦炭價格表現強勢,鐵水成本快速上行,目前廢鋼與鐵水價差快速收窄至近年低位水平,廢鋼對鐵水的保護減弱。 在廢鋼比鐵水成本保持高價差時,電爐成本明顯高於長流程成本。根據我們此前的測算,只需要獨立電爐產能利用率下降20個百分點,疊加長流程鋼廠轉爐廢鋼比例下降3個百分點,就可以使得粗鋼產量下降約4400萬噸,下降幅度為4%以上。而從2000年至今,粗鋼年度需求下降4%以上的情況只有2015年。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光靠廢鋼就足夠調節供需平衡,很難逼迫鐵水端減產。 但是在廢鋼和鐵水價差低位時,長、短流程成本接近,如果需求走弱,則只靠廢鋼消耗下降難以完全對衝,鐵水端將會受到衝擊。這是除了可能的環保限產外,生鐵產量潛在的下降驅動。
4、供應端小結:生鐵維持高位,粗鋼隨需求調節
由於新建產能的逐步投產,以及環保限產的減弱,預計下半年生鐵產量將保持高位運行。從目前電爐和高爐的利潤水平對比看,廢鋼日耗量難以繼續上行,下半年廢鋼消耗強度將延續目前的同比略降的格局。因此,粗鋼產量的增速將低於生鐵產量增速。整體來看,供應端擾動減弱,粗鋼產量的變動,主要還是受需求變化的驅動。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目前廢鋼和鐵水價差處於近年低位,廢鋼對鐵水的保護作用減弱,如果需求下行,則生鐵產量也將受到衝擊。
三、鋼材價格展望:不悲不喜,不卑不亢
總體來看,供給主要受到需求的引導,需求決定價格方向,我們預計下半年需求增速將逐步減弱,但我們認為需求下降的斜率並不大,因基建仍有進一步回升的空間,從需求端來看我們認為鋼材價格將處於不悲不喜的狀態。反應到市場行情將不卑不亢,即缺乏單邊大漲大跌的空間,總體處於寬幅震蕩的格局。從節奏上來看,6月份以來基建資金的緊張,可能使得淡季期間部分項目銜接不上,地產本身趕工強度在減弱,需求在淡季期間將階段性減弱,在當前供給仍然處於高位的背景下,淡季期間存在階段性調整的壓力。如果淡季期間通過價格的調整把部分供給擠出,則在旺季前可能再度反彈,因下半年基建需求將進一步上升。若市場節奏和我們判斷的不一致,淡季期間鋼材價格繼續受到預期的支撐反彈,則在高庫存、高供給的背景下,鋼價上方的空間將被限制。通過需求對整體邏輯進行判斷之後,微觀上的數據對於節奏的指引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