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從一介布衣變成晚清「千古第一完人」,全部歸功於他左右逢源的本領,他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法一直被後人所稱道。曾國藩遊走於官場數十年,展示出他方圓兼備、剛柔並濟的做人哲學和處世之道。
眾多的名人都推崇他為偶像、企業家趨之若鶩學習他的處世之道。曾國藩在日記中總結了說話的六個禁忌,與人交往時切忌說這六種話,避免禍從口出。
一、不說直話
說直話的人,不可否認,為人直爽,說話做事都不參假,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曾國藩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心直口快的可能會不小心觸碰到禁忌,從而傷透別人的心,使得不歡而散。所以當我們在說話時,儘量委婉一點,出口留三分餘地,對你我都好。
二、不說胡話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上,經常有「語言暴力」「鍵盤俠」這樣的事情發生,他們沒有看到事實的真相。在網絡上隨意的猜測和虛構,引導輿論走向,使得受害人飽受煎熬。
成大事者每說一句話都是經過大腦思考,深思熟慮的。沒有思考就直接說出來,往往會容易得罪人,也會留下不好的印象。人無信而不立,莫亂造謠。
三、不說閒話
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如果你在別人面前說壞話,那麼他也會在背後說你的壞話。身處是非中,難得常清靜。
我們應該守住本心,做好自己的事,不說別人的閒話,不在無關的事上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四、不說狂話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之人皆敗於兩個字,一是懶,二是傲。」大丈夫生於世上,說到做到,如果自己無法辦到的事情就不要輕易答應別人。人無信不立,一旦失去別人的信任,就很難在社會上生存下去。
俗話說得好,成熟飽滿的麥子,都是彎下腰的;真正優秀的人,都是謙卑的。
五、不說怨話
《荀子·榮辱》有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當我們陷入困境無法自拔時,我們要多思考解決的方法,而不是抱怨消極的情緒。負面情緒的傳染力極強,抱怨不僅會讓自己止步不前,還會給周圍的親戚朋友帶來困擾和痛苦。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心態,笑對人世間的風雨和磨難。
六、不說惡話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曾國藩一直都在告誡子女,說話做事要有分寸,給別人留點餘地,這樣別人也會對你心存感激。嘴上留情,亦是積德行善。積口德,一是尊重別人,二是包容自己。
曾國藩的智慧遠不止於此,曾有這樣一句話:「立業不讀曾國藩,閱盡詩書也枉然!」他的一生充滿曲折,這是他與命運抗爭的艱難歷程。在辛酸與苦難的背後,後人更加應該看到的是隱藏著的經驗和智慧。《曾國藩全書》,記錄了曾國藩前後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將近有1500封書信,涵蓋了處世、治學、修身、治心、齊家、鑑相、理財等。
無論你現在在社會中擔任什麼職位,做官還是經商,亦或是為人父母,都可以在曾國藩的書信中學習到寶貴的包括識人、人際交往、治家教子等方面的經驗。
所以有人說曾國藩全集,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