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乳腺癌早期診斷、手術和輔助治療等綜合治療手段技術的發展,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顯著提高。但多項研究發現,乳腺癌患者較健康女性有更高的血脂異常風險。
經常有乳腺癌患者在定期複查的時候,會發現報告單上提示「血脂」升高了。然後就開始焦慮又各處諮詢:這些異常指標該怎麼辦?
什麼是血脂?血脂異常又有什麼危害?
血脂是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TG)和類脂的總稱。血脂雖僅佔全身脂類的極小部分,但因其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故備受公眾關注。多數醫院所提供的化驗單中,血脂檢驗項目主要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兩組參數。總膽固醇(TC)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其中 LDL-C 與冠心病、卒中等動脈粥樣硬化型心血管疾病(ASCVD)關係最密切。
血脂異常有什麼危害呢?無論是膽固醇還是甘油三酯,都是健康人體內所存在的成分,對於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必不可少。但如果 TC、LDL-C、TG過高或HDL-C過低,則可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稱之為「血脂異常」,即人們常稱的「高脂血症」。上述指標,最需重視的是LDL-C,該指標越高,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越大。
科學合理降低「壞」膽固醇,但並不是越低越好
不同人的理想膽固醇水平是不一樣的。血液裡的膽固醇總量,正常範圍應為3.6~5.2毫摩/升;含量若在5.2~6.2毫摩/升,表示有中度患病風險;超過6.2毫摩爾/升則有高度風險。
如果沒有冠心病、腦梗,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吸菸等危險因素的人,「壞」膽固醇應該不高於3.4毫摩/升。反之,則需要根據不同心血管疾病危險分層積極管理「壞」膽固醇。
以下是《中國膽固醇教育計劃調脂治療降低心血管事件專家建議(2019)》中有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調脂治療的目標值。
1.低危或中危:高血壓或0~3項其他危險因素。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吸菸、低HDL-C、體重指數(BMI)≥28、早發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其調脂治療目標值為LDL-C<3.4毫摩/升。
2.高危:糖尿病,高血壓+2項其他危險因素且LDL-C≥2.6 毫摩/升,慢性腎臟疾病(3期或4期),LDL-C≥4.9毫摩/升。其調脂治療目標值為LDL-C<2.6毫摩/升。
3.極高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糖尿病+高血壓,糖尿病+1項其他危險因素且LDL-C≥3.4毫摩/升。其調脂治療目標值為LDL-C<1.8毫摩/升或較基線水平降低幅度≥50%。
4.超高危:復發的ASCVD事件(下列事件2年內發作2次或以上: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急性肢端缺血),心、腦或外周動脈多血管床動脈粥樣硬 化性血管疾病;糖尿病;近期 ACS(1年內);LDL-C≥4.9毫摩/升;冠狀動脈多支血管病變(2支或以上主要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其調脂治療目標值為LDL-C<1.4毫摩/升或較基線水平降低幅度≥50%。
可見,每個人的「壞」膽固醇適宜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只有將「壞」膽固醇調理到適合你的目標水平,才是科學合理的做法。
合理健康飲食,可幫助降低膽固醇水平
營養專家認為健康飲食可以幫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
1.限制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限制脂肪攝入量不超過每日熱量的25%~35%、飽和脂肪酸不超過7%。飽和脂肪酸可以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肉類、乳製品、巧克力、燒烤食物和深加工食物中都富含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另一種「壞」脂肪,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水平、升高 LDL 水平,人造奶油、高溫加熱的食物油都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多吃瘦肉、堅果,以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菜籽油、橄欖油、紅花油,有助於健康。
2.全穀物、水果、豆類和燕麥均含有可溶性纖維,可以幫助膽固醇的排出。如鱷梨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把幾湯匙鱷梨搗碎,代替蛋黃醬塗在三明治上,或生蔬菜代替薯片蘸上新鮮的鱷梨醬,都是不錯的選擇。
3.核桃、杏仁、榛子和開心果等堅果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液中LDL水平。
4.以植物為基礎的食物含有植物甾醇,甾醇可以抵抗膽固醇,如小麥胚芽、麥麩、花生、杏仁、芝麻、橄欖油以及球芽甘藍。研究發現,每天攝入2~3g 可以降低14% LDL。
5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水果、蔬菜和魚類。
6.限制酒精的攝入。酒精過量可以增加體重,而超重會降低HDL、升高LDL水平。
一些輕度或低危的血脂異常患者,經有效生活方式幹預可將其血脂參數控制在理想範圍。即便必須應用藥物治療者,積極有效的生活方式改善也有助於減少用藥劑量。同時,強化生活方式幹預不僅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水平,還可對血壓、血糖以及整體心血管健康狀況產生有益的影響,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內分泌治療和調脂藥物衝突嗎?該如何選擇?
無論乳腺癌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分層如何,均應進行生活方式幹預治療。若干預後膽固醇水平降不到目標值以下,或患者不能堅持幹預,應啟動降膽固醇藥物治療。
目前我國臨床常用的調脂藥物,主要包括他汀類、貝特類、煙酸類以及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等。 在上述藥物中,他汀類藥物具有最充分的隨機化臨床研究證據,且他汀類藥物與內分泌藥物間無相互作用。有研究證實,同時使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與他汀類藥物不僅可降低血脂,還能延長乳腺癌患者的無病生存期。
當患者經過強化生活方式幹預以及他汀類藥物充分治療後TG仍不達標時(>2.3毫摩/升),可考慮在他汀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非諾貝特或煙酸緩釋劑。
珍乳網提醒
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強化生活方式幹預的非藥物治療是糾正血脂異常的重要措施。即使開始用藥治療後,仍應繼續進行飲食控制和積極運動,不能因為藥物治療就放鬆生活方式幹預。多數乳腺癌患者特別是已經發生了心血管疾病和(或)糖尿病者均需要長期用藥。特別要提醒的是,藥物治療開始後4~8周要複查血脂及肝功能與肌酸激酶,同時千萬不要因為一段時間治療後膽固醇降低到了目標值以下就自行停藥或減小用藥劑量,否則會明顯增加發生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
[1]編輯部.如何通過飲食降低膽固醇[J].上海醫藥,2020,41(20):26.
[2]降低膽固醇:生活方式幹預+藥物治療[J].江蘇衛生保健,2020(10):49.
[3]金泉.膽固醇過低對健康也有害[J].江蘇衛生保健,2020(10):48-49.
[4]郭藝芳.高血脂十問十答[J].江蘇衛生保健,2019(0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