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中芯國際準備好進入汽車供應鏈了嗎?

2020-12-24 汽車人雜誌

半導體是所有先進技術的基礎,並且它不再能夠可靠地依賴美國的供應。面對美國對晶片出口的更嚴格限制,中國的對策只能是繼續推動自己的產業發展。

文/《汽車人》黃耀鵬

12月18日,美商務部宣布將59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其中包含令人矚目的晶片代工商中芯國際(SMIC),理由仍是「國家安全」。

阻止(申請供貨)許可的理由並不重要。任期還剩1個月的美國現政府,正在抓緊最後的時間促使中美晶片供應鏈解體。

按照美商務部長羅斯的話說:「政府可能會假定拒絕許可,以阻止中芯國際獲得生產10納米或以下先進半導體的技術。」

制裁沿晶片產業鏈上移

中芯國際等企業被「拉黑」,並不令人意外。9月5日,就有傳聞稱,川普政府正在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中間這3個月,應該是用來評估美國半導體行業的損失。9月中旬,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代表眾多晶片公司起草了警告川普政府的一封信,信中稱,如果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名單,將對美國半導體供應商造成50億美元的損失。

最終美國仍決定出手。從晶片業制裁的思路上來看,正由系統集成商逐漸向基礎產品供應商(代工商)轉移。原因很簡單,在晶片供應鏈條上,美國有兩個關鍵優勢環節:EDA開發環境、晶片製造設備與材料。前者與晶片設計有關,後者與晶片生產線有關。而晶片生產和設計本身,美國並無特別優勢。即美國的制裁,迫使中企受制於美國佔優勢的環節。

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當中,美系企業佔據主導地位,美國應用材料(AMAT)以2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美國泛林集團(Lam Research)以14.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美國科磊(KLA-Tencor)以7.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五。

沒有妥協空間

在晶片供應鏈上,中芯國際屬於代工商,其下遊客戶是晶片設計公司。如果按照訂單貢獻來排序的話,大於1%的中芯客戶分別是:

中芯代工製作的產品,大部頭是電源管理晶片、低端手機SoC、圖像傳感器、指紋識別器、射頻收發、載波通訊、物聯網晶片。由此可知,最終這些產品大部分都流入手機等消費類電子設備,其餘則為安防設備、物聯網。汽車Tier2供應商即便在客戶名單上,也必然在1%以下,當前來說可有可無。

中芯的大客戶非常集中,華為、高通、博通訂單佔了半數以上。去年美國商務部制裁華為,中芯丟掉了最大客戶;現在制裁中芯自身,中芯不但丟掉了美國採購渠道(主要是光刻機和光刻材料),還丟掉了第二、第三大客戶(高通、博通)。

這和華為領悟到的美國人意思一樣,不是為了糾正某種行為,而是想讓中芯死。

這就沒有妥協空間。

中芯調整戰略方向

至少從去年起,中芯國際對此早有準備,瘋狂囤貨自不待言。去年夏天,中芯從納斯達克回歸科創板。重新申請過會上市,只用了創紀錄的19天。

12月4日,美國國防部制裁中芯國際;

同一天,中芯控股、國家大基金二期、亦莊國投,聯合成立合資企業;

12月15日,中芯CEO梁孟松請辭,蔣尚義入職;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制裁出臺。

梁孟松和蔣尚義均出身臺積電。前者帶領中芯國際實現從28nm到14nm製程,力主開展7nm製程試生產,並為此訂購了EUV,準備流片。

而蔣尚義則主張擴大28nm生產線,繼續提升良品率,擴張低製程客戶。重要的是進行28nm全流程國產化改造。在當前時期,蔣尚義的主張意味著組建「非美化」生產體系成為可能。國家級資金親自下場說明了其代表了誰的意志。

中芯董事長周子學曾任工信部總經濟師。而中芯第一大股東大唐香港(17%)母公司為大唐集團,是大型央企;第二大股東鑫芯香港,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成立,該基金由國開金融、中國菸草、中移動等(其餘股東均少於5%)成立。所以,中芯國際已經完成了國有資本控盤改造,其領導層也更迭為完全支持走自主路線的人選。

10nm及更高製程,主要用於高端手機SoC。美國制裁的區分點也是10nm。目前只有三星、臺積電、英特爾擁有10nm以下加工能力。

當今最前沿商業應用是5nm,良品率過關的只有臺積電一家。臺積電在為2nm開發做準備。14nm成為中堅力量(雖然比5nm落後3代),可以滿足60%現代晶片的選擇。高製程可以節約空間和單位算力能耗,手機和其他對體積/能耗敏感的電子設備,是其主要應用方向。

汽車晶片的應用相對分散,從28nm、40nm到65nm,甚至還有100-150nm。汽車應用對於製程並不敏感,主要是對穩定性和工況適應性的要求很高。

其中,算力晶片例外。英偉達、高通、Mobileye分別將ADAS算力晶片推進到7nm製程。不過,這一部分晶片的車規認證存疑,它們的產品也沒有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

中芯進入汽車供應鏈的前提

大國政府制裁企業,就像大人打小孩。有人鼓吹中國也要收拾「美國小孩」——將微軟、高通、波音甚至通用汽車送入「不可靠清單備選」中,要求他們承諾,在任何情況下,包括中國公司被禁運時,只要合同上有義務,就不能中止服務,否則就進入「不可靠公司」清單,後者意味著逐出中國市場。

雖然這樣做貌似很爽,但這是餿主意。一則違反中國對外資開放的承諾,二則中了美國政府與中國市場和供應鏈脫鉤的圖謀。

美國政府不是在制裁某家中企,而是對中國整個半導體產業進行打壓。主機廠作為下遊客戶的客戶,不會受到直接牽連,也不會進入制裁名單。但是上遊節點被卡住,下遊的供貨安全可能會受到影響。主機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要求Tier1、2供應商開闢「非美化」生產線和產品製造;另一個是全面外採,排除中企晶片供應。

其實第二個選擇只存在於理論上。美國任意對規則的闡釋和增補,已經讓美國企業客觀上成為「不可靠供應商」,說不準哪天就會危及到主機廠自身的供應鏈。

而且全面外採,不符合最低成本原則,也將供應鏈安全寄托在國家關係正常化上。如果公開,在全國上下對晶片產業的看法趨於高度一致的時候,不啻於「賣國」,成為非常不利的輿論靶子。

所以,第一選擇是不可避免的,這不等於摒棄外採,而是要求國產晶片儘可能地參與到供應鏈中來。

這就給了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機會。現在錢不是問題,外媒已經注意到,中國國家層面正在準備為所謂的第三代半導體提供未來5年的政策和財政支持。

中國領導人意識到,半導體是所有先進技術的基礎,並且它不再能夠可靠地依賴美國的供應。面對美國對晶片出口的更嚴格限制,中國的對策只能是繼續推動自己的產業發展。

中芯國際進入汽車產業鏈,有兩個前提:一個是Tier1、2供應商及背後的主機廠同意;另一個是通過大規模車規級認證。前者目前已經逐漸掃清障礙,後者則需要時間,但不存在難度問題。至於高製程算力晶片,只能等一等,等待其他汽車晶片站穩腳跟,營收有保障之後,中芯代工將會涉足這一領域。

好消息是中芯國際可以無所顧忌地給華為代工了。華為已經和多家主機廠籤訂了深度合作協議。客戶進入汽車產業,就等於中芯也進來了。

當前的美國政策決絕不留餘地,其實也好,有助於我們放棄幻想,堅定以我為主的雙循環。封鎖個三五年,國產晶片產業不是被扼殺就是鳳凰涅槃,比現在更強大。考慮到如今堅定的國家意志,我們看好前者。(文/《汽車人》黃耀鵬)【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相關焦點

  • 「電動汽車是假新能源汽車」的說法可信嗎?
    技術升級:電機與減速器無需像燃油汽車一樣更換「Engine oil&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兩類機油)。全球500強企業排名中的前十名中,有四家公司,分別為中石油、中石化、英石油和荷蘭殼牌石油公司;這些企業生產的崑崙、長城、嘉實多和殼牌機油知名度應當是極高的,銷量也是非常的誇張。是什麼車在用這些機油呢?答案顯然是燃油動力汽車。
  • 順多利力攻核心技術,進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國際巨頭供應鏈—— 渝...
    被周繼群寄予厚望的這件小東西,叫電動壓縮機渦旋盤,是新能源汽車空調壓縮機的核心零部件之一。10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作為重慶製造領域的「小巨人」企業,順多利搶佔風口,把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心迅速轉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順大勢才能多利。
  • 「智能汽車先導者」寶駿汽車的廣告詞合適嗎?
    寶駿汽車成立於2010年,上汽通用五菱合資成立「自主合資品牌」。該品牌量產汽車主攻入門級低價車,這是非常合理也很聰明的產品定位。因為低價車才是快銷車,而且寶駿背後的核心品牌畢竟是五菱汽車,這個以低端微型商用車為主的品牌支持的寶駿汽車本就不宜衝擊更高端。
  • 順多利力攻核心技術,進入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國際巨頭供應鏈——渝企...
    被周繼群寄予厚望的這件小東西,叫電動壓縮機渦旋盤,是新能源汽車空調壓縮機的核心零部件之一。10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作為重慶製造領域的「小巨人」企業,順多利搶佔風口,把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心迅速轉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順大勢才能多利。
  • 港股開盤跌0.14%,火幣科技開盤漲9.78%,中芯國際跌1.48%
    福耀玻璃漲超7%,大和稱其或成蘋果汽車潛在零部件供應商。大和發布研究報告,據媒體報導蘋果計劃明年9月發布首款電動車「Apple Car」,或令供應鏈相關企業受追捧。報告中稱,蘋果潛在新能源汽車推售計劃短期內為在美國的中國供應商帶來商機,考慮到未來Apple Car或會在中國銷售,中長期內地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也能受惠。
  • 「汽車人」長安馬自達:百萬用戶時代的「價值三重奏」
    文/《汽車人》盧山存量市場中,汽車競爭正在從產品技術競爭,向用戶和粉絲競爭蔓延。11月20日,在經歷了半年多的醞釀與思考後,長安馬自達正式對外公布了「悅馬星空」用戶共創計劃。按照計劃,2021-2023年,長安馬自達將以「品牌&用戶價值共創」為願景,打造「開放的用戶、粉絲生態圈」。
  • 中芯國際、美團、小米、力拓、現代汽車、迪士尼等公司高管變動
    中國 中芯國際稱,該公司已知悉聯合執行長梁孟松有條件辭任的意願。中芯國際2017年10月任命梁孟松為聯席執行長。梁孟松擁有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已在半導體行業從業超過30年,曾參與存儲器和先進邏輯製程技術研發工作。
  • 聯姻A股:中芯國際的國產「芯」夢
    多重利好:中芯國際回歸A股在中芯國際回歸A股之前,中芯國際已經先後在美股、港股上市,其募資渠道相對寬廣。不過,中芯國際於2019年5月宣布從美股退市。於中芯國際而言,從美股退市有著深層的考量。首先,國際貿易波雲詭譎,這給美股上市的中芯國際帶來了額外的經營風險,而國內科創板的融資環境對其更加誘惑。
  • 汽車在日本為什麼稱作「自動車」?
    1769年在法國誕生了世界第一輛汽車,該車以蒸汽機車為動力,時速僅有大約3公裡。日語中的「自動車(じどうしゃ)」一詞來源於法語的「automobile」,原意為「自己會動的東西」。日語中也有「汽車(きしゃ)」一詞,但表示的卻是「火車」的意思。
  • 汽車百科冷知識:為什麼不建議汽車「鍍晶」
    >「鍍晶」為汽車漆面養護項目之一,其原理是使用SIO2型無機物在汽車表面生成保護層,功能具備抗紫外線、疏油疏水、抗輕度剮蹭的能力。原因為每一次鍍晶之前都要對漆面進行「拋光處理」!03拋光與漆層汽車「拋光」的本質為清漆層的打磨,將附著在漆面上的雜質與殘留的鍍晶層磨除後,重新施工才能得到理想的平整漆面
  • 【封面故事】舍弗勒:汽車售後供應鏈與「大數據」的無間融合
    其實,全球供應鏈經常會有突發事件發生,比如國外時有發生的碼頭罷工;或者對接人變化都有可能影響訂單的正常交付,我們需要關注多方信息,並進行預判,尋找應對舉措。通過不定期的電話會議實時跟進訂單情況,也會依據不斷變化的國內需求量來調整物流。相對而言,中國市場的調整機會大、彈性比較足。所以在採購過程中要採取這樣的節奏——海外盯得緊,國內則交期適當放短,把庫存設置在合理範圍內。」
  • 智能汽車普及奇點已至!上海車展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峰會萬字乾貨
    車東西 | Origin4月19日, 由車東西主辦的GTIC 2019全球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峰會(以下簡稱2019智能汽車供應鏈峰會),在第十八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2019上海車展)同期成功舉行。本次峰會由2019上海車展承辦方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SIEC)聯合舉辦,是2019上海車展同期活動之一。
  • 地平線CEO餘凱:5年初「芯」不改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在接受新智元採訪時表示:汽車行業將迎來一場「智能革命」,地平線已經成為產業鏈的「最大公約數」。「我覺得5年來,我們完全沒有改變初心——做機器人時代的「智能大腦」,現在我們在做的事,也是5年前要做的事。」在接受新智元的採訪時,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博士這樣說到。
  • 蘋果汽車真的要來了嗎
    1.蘋果汽車真的要來了嗎?   不願意收購特斯拉,是因為蘋果公司看不準未來發展的方向。隨著特斯拉的成功,是不是蘋果已經為之心動了?進而真的「有膽量」加速殺入汽車市場了?按照庫克的營銷策略和對創新的與生俱來的不「搭接」,會這麼快就做出這麼大的手筆嗎?難免令人生疑。   消息的來源據悉是從供應鏈廠商那裡傳出來的。
  • 重新定義「高端智能電動車」,長城汽車有什麼底氣與底牌?
    「躬身入局」。提到高端智能電動汽車,你會想到什麼?自動駕駛、OTA還是特斯拉?毫無疑問,在政策、資本、市場需求的多重推動下,這個戰場已經成了汽車圈玩家的必爭之地。傳統車企陣營裡,繼東風、長安、上汽之後,長城汽車也要入局分一杯羹。
  • 雷軍:承認不如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發布49999元透明電視;中芯國際14...
    以網際網路巨頭騰訊、保險龍頭平安、中國最大的呼吸機生產企業邁瑞醫療、以及近年來享受蘋果供應鏈盛宴的立訊精密與鵬鼎控股等為代表的企業2017年至今都有不俗表現。中芯國際 14 納米已量產,良率穩步爬升中根據財聯社的消息,中芯國際14nm已經在量產階段,良率也在不斷提升中。
  • 趣味知識:汽車電路系統為何採用「負極搭鐵」-正極不可以嗎?
    汽車電瓶(啟動蓄電池)的接線方式很有意思,車輛線束與正極連接,負極搭鐵(與金屬車架相連),所有低壓電子設備均可車架連線負極直接形成迴路。這種設計似乎讓車身框架「帶電」了,如此設計真的合理嗎?——解析這一問題首先要了解為什麼需要「負極搭鐵」,原因有以下三點。
  • 總裁親自率隊,半年連投八家晶片公司,不缺「芯」的華為在投什麼?
    並不缺「芯」的華為,為何現在開始如此密集地投資晶片企業? 綜合來看,有兩種考慮。 以 2018 年末的「華為禁令事件」為分水嶺,國際半導體供應鏈已經深陷動蕩,美國對華為對制裁一直在持續。為了不讓核心技術被國外壟斷,必須要尋找國產替代。
  • 汽車隔音升級的「雷區」-泡沫膠隔音試過嗎?
    相信大部分汽車愛好者都會建議使用「發泡·泡沫膠」。這種膠水在罐體內是液態,壓出後會成為麵包一樣的固態,內部結構也像是麵包或者蜂巢一樣,有非常多的孔洞能夠用於衰減聲波以起到止震降噪的效果。聲音的本質是空氣振動的「聲波」,任何物體發出的聲音都不例外;比如各種樂器彈奏出的旋律,本質是空氣不同振動頻率的結果。
  • 一個「青年汽車」倒下了,警惕下一個氫能源「神車」爬起來
    從「客車界明珠」到「水氫車鬧劇」因「水氫汽車」備受質疑的青年汽車,也曾有過一段高光時刻。上世紀90年代末,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引入高端客車尼奧普蘭,並在2005年前後成為高端客車市場的「龍頭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