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行"戰國" | 通用汽車轉型的秘籍,在80年前就已經寫好了

2020-12-24 藍鯨財經

第二次世界大戰正酣,歐洲大地上戰火連天。曼哈頓計劃出爐,愛因斯坦與眾科學家開啟人類的「潘多拉魔盒」。當然,也會有一件事令你匪夷所思,甚至有一種別樣的熟悉感——1939年,位於底特律的通用汽車,正在研發自動駕駛。

聽起來就很科幻是不是?但這是真切存在的事實。在那個連計算機都沒有的年代,通用汽車已然站在了80年以後的自動駕駛風口上。

當下,底特律這樣的汽車工業城市屢屢陷入危機,傳統汽車企業的轉型步履維艱。但通用早在80年前就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並在那個年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1939年4月至10月,紐約世界博覽會期間,通用汽車搭建了名為Futurama的模擬城市展廳,提出了全新的智能交通暢想。模擬城市中,通用提出了自動高速公路的概念,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動駕駛展覽,百年之後仍具有前瞻性。

當前,有很多車企與網際網路公司爭相研發自動駕駛。而回顧通用汽車這些年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深耕以及成果,你就會發現,當初80年前通用Futurama所勾畫的藍圖,正在逐漸成真。

百年通用的未雨綢繆

1939年,在紐約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一群通用汽車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搭建一個巨大無比的城市模型。

在這個城市模型中,一座城市的所有要素一應俱全:高樓、樹木、道路、立交橋。唯一與那個年代不同的是,所有汽車都是處於自動駕駛狀態,從轎車到貨車川流不息。

這座通用的展廳,展示了一個名為「Futurama」的模擬城市,這是當時整個展覽中最受歡迎的展廳。Futurama是通用當時提出的,對20世紀60年代的智能交通暢想。

這座展廳有多科幻?不能說是「後無來者」,但至少也是「前無古人」。

Futurama的模型上,幾乎涵蓋了美國所有的地形特徵,詳細說明了如何在這樣大的國土範圍內建立一套高速公路體系,穿越江河湖海,連通城市與鄉村,讓整個國家成為一體。

巨大的Futurama模型,佔地約4000多平米左右,內有超過50萬棟獨立設計的建築、近百萬棵樹、5萬輛汽車、其中有五分之一的汽車在14車道的城際高速公路上行駛。

在其中,通用給予了所有當時的頂尖技術:車輛之間可以進行無線電通訊來保持合適的距離與相對速度;可以遠程控制的多車道高速公路、發電廠;屋頂設計有平臺,可以用來停放個人飛行器和其他工具。

所有的這些設計都是在構建一個理想的模型,這是人類當年在交通領域能夠達到的「極致」。

在這個模擬城市中,有一個專職的交通管理中心,城市中運行著322輛配備了獨立聲音系統的車輛,所有的道路與交叉口都按照新的交通環境進行了設計。其中最為獨特的是提出了「自動高速公路」的概念。

「自動高速公路」並非限定在一城之內,而是按照美國當時的情況,構想了一個利用高速公路網絡,來打通美國整體交通網絡的巨大模型。

1939年紐約世博會上的Futurama展示,被認為是通用對於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最初構想,事實也證明,通用此後在聯網與自動化技術上的發展理念一直與Futurama保持一致,不曾改變。

最終,Futurama在世博會上取得了空間的成功,成為當時最受關注的展示項目。根據當時的媒體報導,在世博會的一個第三方調查中,通用館因為Futurama得到了最多的觀眾支持票數,是第二名的4倍。

二戰正酣,而通用已經開始在思考幾十年以後的事了,這座展廳是屬於那個年代科學家的奇思妙想。

1956年,在通用舉辦的Motorama展覽會上,通用推出了第二代Futurama,這回展望的則是2024年以後的智能交通。在這次展會上,通用還推出了第一款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概念車Firebird II,而通用對OnStar安吉星最初的構想也是脫胎於此。

自動駕駛概念車亮相,通用汽車要認真了。

Firebird II是通用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測試車。通用的想法是,讓車輛通過感應埋在路面下的電線,來實現自動駕駛。因為電線與車道對應,因而車輛可以保持在車道內行駛。電線與車輛之間的通訊也可以讓車輛避開故障。

同時,車輛的通信系統還可以使駕駛員與後臺的一名接線員聯繫,讓接線員來幫助控制車輛直到目的地。

1958年,通用再次改進了自動駕駛技術,使用了一輛雪佛蘭來測試自動轉向功能。在車頭,有一個類似絞盤一樣的裝置可以感應到埋在路面下面電路的交流電電流,並同時與路肩內的電流迴路進行交互,從而據此自動調整車輛的方向,從而可以讓駕駛員的雙手離開方向盤。

而在2000年,通用在旗下的別克品牌發布了XP2000概念車。在升級版本的自動化高速公路上,這一概念車能夠把駕駛者完全解放出來。它不僅能夠把駕駛者送達目的地,還能通過一張「智慧卡片」自動為過路費、加油費及其它服務付款。

2007年,通用終於如願獲得美國最著名的自動駕駛賽事「DARPA Grand Challenge超級挑戰賽」冠軍。

而在步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後,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比拼進入實用階段,日趨白熱化,通用研發自動駕駛的速度進一步加快。這家來自底特律的車企,似乎想要證明一件事——

「當年我玩自動駕駛的時候,你們公司還沒出生呢」。

投資Lyft/收購Cruise 通用走向自動駕駛塔尖

2010年,通用將DARPA比賽的經驗匯集成了一款車概念車,這款車就是雪佛蘭EN-V。

EN-V概念車在上海世博會上第一次亮相。從2007年DARPA比賽開始積累經驗的傳感器技術,讓EN-V能夠檢測其他車輛、障礙物與行人,並避免碰撞的發生。這輛車上的技術大多是由通用內部研發完成。

在EN-V概念車上,通用還提出了一種現在很多自動駕駛公司都在暢想的模式: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預約一輛自動駕駛車,來做交通出行的工具。

通用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有了數十年的積累,但談及轉型,還缺「臨門一腳」。通用在研發自動駕駛相關技術後,缺少應用場景,也缺少能夠收集用戶數據的平臺。

不過,通用這次似乎不打算自己包攬一切——大手一揮,買就完了。

2016年1月初,通用斥資5億美元投資打車應用Lyft,雙方將共同進行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以及基於該技術的汽車共享服務。

Lyft和通用汽車的結盟,基於其有著共同的理念——自動駕駛汽車最開始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時將是作為「共乘」服務的一部分,而並非應用於司機所擁有的汽車。同時,Lyft和通用汽車還將建立一項汽車租賃業務。

有了應用平臺,但通用還缺乏L4級自動駕駛的「領路人」。畢竟是玩硬體的車企,在軟體領域的競爭,需要專業的團隊精耕細作。

2016年3月,通用收購了Cruise Automation,利用Cruise在軟體上的優勢與快速開發能力來加速通用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

Cruise原本是舊金山一家研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初創企業。2014年6月份,Cruise曾發布了價格在1萬美元的自動駕駛改裝包,能夠讓現有的汽車經過改裝之後,擁有在高速公路上進行自動駕駛的能力。

這也是Cruise一直以來的目標——讓所有的車輛都能夠具備自動駕駛功能。這與通用的追求不謀而合。

在收購Cruise之後,Cruise作為通用的一個獨立部門存在,總部依然設在舊金山。有消息人士透露,這次收購的金額在10億美元以上。

時至今日,Cruise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處於和Waymo平分秋色的水平,雙方各有優勢,毫無疑問,Cruise給通用帶來的價值遠不止10億美元。

這筆收購,通用賺大了。憑藉自身的軟硬體研發能力,通用排在了全球車企自動駕駛技術的第一梯隊。Navigan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底特律的通用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領先於矽谷和德國的汽車和科技競爭對手。

但L4與L5級自動駕駛終究是遠景目標,時下的通用需要可利用的自動駕駛技術來夯實產品的競爭力,一方面要體現出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底蘊,另一方面又不能過於激進,要保證絕對的安全與可靠。

於是,通用拍了拍凱迪拉克,拿出了Super Cruise。

藍圖照進現實 Super Cruise技術應用於凱迪拉克

相比於通用汽車在自動駕駛方面「遙遠的昨天」和「未知的明天」,在現實的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就是這套Super Cruise系統。

2012年,Super Cruise技術在通用汽車的Milford試驗場首次亮相,裝載在一輛凱迪拉克車型上進行測試。在特定條件下,Super Cruise能夠讓車輛進行自動轉向、剎車並自動在高速公路上保持車道線居中。

其實早在2013款的凱迪拉克XTS和ATS上,Super Cruise上使用的一些基礎技術,就已經作為駕駛輔助技術的一部分開始使用了。

而在2017年,凱迪拉克在美國,正式推出了搭載Super Cruise 的CT6,譯成中文就是「超級巡航」。「世界首個支持雙手脫離方向盤的智能駕駛系統」,這個名號足夠讓Super Cruise名垂青史。

Super Cruise系統的方案是典型的「通用風格」——依靠硬體與雲端的力量來讓車輛實現自動駕駛,這個方案所依仗的是雷達、超聲波傳感器、攝像頭、GPS地圖數據。這就像通用在數十年前的那個設想,用路把車輛連接起來,從而讓車輛成為智慧交通的一部分。

這都幾十年過去了,通用還是沒放下這個路線。只不過,曾經的道路感應線,變成了內置在車輛系統的釐米級高精度地圖。

凱迪拉克作為「全球第一個使用釐米級高精度地圖數據」的品牌,在國內與高德地圖進行了合作,利用雷射雷達掃描地圖,範圍共計30萬公裡,相當於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高精度地圖記錄了精確的道路絕對位置、車道信息、指示等信息,確保Super Cruise系統只在合適的道路條件下啟動。也就是說,只有當前的道路在高精度地圖內,才能開啟Super Cruise,否則是無法被喚起的。這與特斯拉、蔚來等車企隨時都能開啟有很大的區別。

目前的Super Cruise系統雖然已經算是相對好用了,但這似乎並不代表著通用的全部實力。

在2020年年初,通用汽車宣布Super Cruise系統將迎來技術升級和增強。增強版的Super Cruise系統,將能夠在確認道路安全的情況下,根據駕駛員的要求在高速公路上執行自動變道。

此外,車輛控制軟體、用戶界面以及智能駕駛輔助下的動態表現,都會得到全面升級。增強版超級智能駕駛系統將在北美率先搭載於全新一代凱雷德、2021款CT5和CT4。

就這樣,凱迪拉克成為了通用探索轉型之路的「急先鋒」。

在自動駕駛技術越來越普及的當下,通用在這一方面投入的巨大努力終將會迎來回報。有數據顯示,在北美有大約25%的消費者最終是因為Super Cruise系統而選擇了凱迪拉克,這一比例還在增長之中。

通用80年前寫好的那本「車企轉型秘籍」,現在終於用上了。

寫在最後

了解通用的人都會從這家車企身上清晰地認識到,「未雨綢繆」,是百年車企的必修課。

從這一點來看,通用走在了大多數車企的前列。從1939年提出自動駕駛概念,一直到2020年Super Cruise系統大規模投入使用,通用走過了80多個春秋,但技術從未斷層。

這種技術的傳承,不會因為其高深到需要幾代人接力完成,就輕言放棄。也不會因太過超前,而受到現實經營的掣肘。

不要輕言「傳統車企已死」,他們有的是底牌。

相關焦點

  • 大眾汽車電動出行新生態布局提速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今年仍舊創造了優異成績,前三季度汽車交付量達266萬輛,得益於業務持續復甦,集團市場份額同比增長0.5%,接近20%,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同比增長40.7%。推進電動化轉型一直是大眾汽車集團關注的重點。今年,面對不穩定的市場環境,大眾汽車集團在華投資推進電動化轉型依舊穩步進行。
  • 轉型全球化科技出行 長城汽車與騰訊、仙豆智能戰略合作深化
    轉型全球化科技出行 長城汽車與騰訊、仙豆智能戰略合作深化視頻地址:轉型全球化科技出行 長城汽車與騰訊、仙豆智能戰略合作深化猜你喜歡轉型全球化科技出行 長城汽車與騰訊、仙豆智能戰略合作深化[車友頭條-車友號-ams車評網]  9月8日,長城汽車宣布與騰訊、仙豆智能的戰略合作再深化,三方將在去年的戰略合作基礎之上,圍繞生態車聯網、海外雲服務、智能營銷,以及AR導航、自動駕駛等前沿科技探索四大方向展開新的合作,進一步加速長城汽車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目標轉型的進程。
  • 從傳統汽車公司轉型為移動出行服務公司,大眾展開競速運動
    文/黃雲傑作為一家百年傳統汽車企業巨頭,大眾率先開始了一場面向未來的自我革新。進入中國35周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已經收穫了超過3500萬的忠實用戶,收穫頗豐,成果不小。不得不承認,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搭上了時代背景的快車。2018年,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正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心態面向世界。
  • 通用汽車前副總裁:汽車行業的末日已經到來
    通用汽車公司的前副總裁、產品開發主管 Bob Lutz 在 Autonews 網站發布文章,認為汽車時代即將結束。「汽車行業的變革正在加速……在過去的 120 年裡,人類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車。如今,汽車的末日即將到來,因為人們出行乘坐的是標準化的駕駛艙。」
  • 長城汽車的科技出行公司轉型「特飲」:左手檸檬平臺,右手咖啡智能
    北京車展在本月26日已拉開帷幕,作為2020年目前舉辦的唯一一場A級國際車展,其或在表明,汽車市場,在這個特別的年份依舊「動力澎湃」,關於「汽車新四化」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趨勢的呈現,看起來是所有車企展臺的共同主題。
  • 覆蓋80%車型 上汽通用旗下多個品牌升級OTA
    這是上汽通用汽車首次針對車載互聯繫統啟動大規模OTA升級,展現企業在「網聯化」發展上取得的重要突破。據悉,上汽通用汽車今後車載互聯繫統OTA將保持一年多次的更新頻率,覆蓋旗下80%以上的車型。未來,隨著新車型的推出,這一比例還將不斷提升。
  • 通用汽車啟用新品牌標識,突出電動汽車
    IT之家 1 月 9 日消息 通用汽車公司周五公布了一個新的公司標識,這是這家底特律汽車製造商自 1908 年成立以來第五次對其標識進行重大重新設計。通用汽車首席營銷官 Deborah Wahl 表示,新標誌的特點是以小寫字母 「gm」作為該公司的首字母縮寫,「m」有個下劃線則是向其 Ultium 電池平臺致敬,而 Ultium 電池平臺將成為其新型電動汽車的基礎,藍色字母位於一個同色的圓形盒子內。這一變化是在去年華爾街要求通用汽車分拆電動車業務的壓力之後發生的,該公司表示已經分析並決定反對分拆。
  • 通用汽車全球撤退,砸200億美元"對賭"特斯拉
    「在錢惠康任職期間,通用汽車的中國業務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並引入了對企業未來長期戰略至關重要的電氣化、智能網聯等先進技術。」然而回顧這6年的任職經歷,錢惠康不僅贏得了上述讚譽,同時也見證了通用在中國的減速。在行業風向轉向的2018年,通用汽車的銷量已經出現兩位數的同比下滑。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這一趨勢依舊延續。
  • 行業觀察|加速布局電動出行新生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全方位...
    作為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轉型之路的戰略核心,碳中和目標已經成為這家歐洲老牌汽車企業未來30年的核心任務,隨著一系列戰略布局和投資的深入,未來的一切早已不是模糊的輪廓,而有了具象的目標和節點。
  • 上汽通用五菱10月銷量17.9萬輛 同比增長19%|五菱汽車|寶駿汽車|新...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11月5日報導    2020年11月5日,上汽通用五菱公布銷量數據。10月,上汽通用五菱整體銷量達179,000輛,同比增19%,這也是上汽通用五菱連續第7個月實現銷量同比增長。其中,五菱品牌銷量達131,655輛,同比增長50%;新寶駿品牌實銷達15,000輛,環比增長29%;新能源產品整體銷量達29,711輛,環比增長22%。
  • 通用汽車與本田汽車結盟,擬在北美成立戰略聯盟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汽車9月4日訊,通用汽車日前宣布,與本田汽車籤署諒解備忘錄,擬在北美地區組建汽車業務聯盟,雙方計劃以聯盟的形式為各自的品牌開發車型,並在採購、研發和車聯網服務等領域展開合作。根據聯盟計劃,通用汽車與本田汽車將在北美地區開展多領域合作,目標實現共享整車平臺以及與平臺匹配的電驅動系統和內燃機驅動系統,該計劃有望於2021年初啟動。今年4月,雙方宣布基於通用汽車全球電動車平臺開發的兩款本田純電動車將配備安吉星安防與互聯功能,實現與HondaLink的無縫整合。
  • 賈可:GOFUN科技煥新共享汽車,推動汽車產業轉型變革
    現場近700位主機廠、汽車經銷商、二手車商等產業鏈嘉賓及媒體蒞臨大會,共同見證GOFUN科技全面科技化轉型。會上,以「科技賦能大出行與企業轉型變革」為主題的圓桌論壇於同期舉行,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廣汽傳祺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勇,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首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高捷,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立忠,嘉實投資CEO仇小川,原羅蘭貝格汽車組合伙人、多維海拓董事總經理曹芳寧出席論壇,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汽場聯合創始人、軒轅大學校長賈可主持。
  • 上汽通用汽車將首次啟動大規模車載互聯繫統OTA升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0日訊 上汽通用汽車今日宣布,從12月起至2021年2月,將對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旗下17個車系的車載互聯繫統進行OTA遠程升級,通過交互界面的更新優化、車聯應用的功能升級,帶給用戶煥然一新的互聯體驗。這是上汽通用汽車首次針對車載互聯繫統啟動大規模OTA升級,展現企業在「網聯化」發展上取得的重要突破。
  • 共享汽車的冰與火之歌,GoFun出行的平臺化野心
    數據來源 / 易觀疫情之下,從「分時租賃」轉型到賦能汽車產業鏈的共享汽車平臺,GoFun會為汽車行業帶來新變量嗎?在譚奕看來,如果再過半年,經銷商發現車還是賣不動,他們很可能會轉型或者放棄;主機廠因為產能過剩,已經陸續開始裁員、轉產自救;消費者有消費升級的欲望,也急需一個出口釋放。
  • 通用汽車近十年最高保密等級的技術分享會說了些什麼?
    而作為美國企業的GM(通用汽車),前兩日在上海舉辦了主題為「直達2030」的技術展望日,這是GM面對新四化戰爭的全球化戰略,作為除了北美市場外最重要的中國市場,接下來的10年會是通用在中國加注籌碼的決定性戰役。
  • 電動化轉型,大眾汽車比你我想像的,還要「狠」!
    在功夫汽車看來,放眼時下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無論是相對於來勢洶洶的新勢力,還是厚積薄發的傳統頭部車企,大眾汽車比我們想像中還要「狠」。毫無疑問,大眾汽車才是電動化轉型的「狠角色」。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再度宣布將攜手合資企業夥伴——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江淮大眾,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共同投資約150億歐元,加速布局中國電動出行領域,助力集團到 2050 年全面實現碳中和目標,並以此助推中國汽車市場的電動化轉型,共同推進中國社會碳中和願景的實現。
  • 通用汽車宣布暫停開發氫燃料電池技術,專注投入純電動力
    通用汽車似乎不打算繼續開發氫燃料電池技術,準備集中資源在開發純電池動力車款上,至少在未來3年是如此。上周通用汽車(GM)公開了他們的「2020永續經營報告」,永續經營長(Chief sustanability officer)Dane Parker表示,至少到2023年為止,GM規劃的20款電動汽車都不會有氫燃料電池車。
  • 踐行「新基建」服務智能出行|領克汽車攜手時空道宇開啟雙星發射計劃
    作為領克參與構建未來天地一體化大出行解決方案的重要一環,雙星發射計劃的開啟,標誌著領克品牌邁出向「未來出行服務商」轉型升級的步伐。領克汽車攜手時空道宇開啟雙星發射計劃踐行「新基建」戰略布局未來智慧立體出行生態2020年是我國航天大年,隨著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的圓滿成功,正式拉開我國空間探索新的序幕。
  • 10月汽車出行大事件:特斯拉召回近3萬輛汽車,哈囉出行試水網約車
    為方便大家了解、回顧10月汽車出行產業發生的大事件,億歐汽車按照傳統車企、新造車企業和科技企業等不同類別,對當月大事進行了整理。10月,傳統車企在新四化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推進業務布局。傳統車企數位化轉型普遍尋求外部合作,而具有數位化能力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則備受青睞,其中不乏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也有馭勢科技、億咖通等新興科技公司。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回暖,但也有部分企業經營不善邁入寒冬。本月,新能源市場幾家歡喜幾家愁。造車新勢力上,蔚來、小鵬、高合HiPhi X產能提升,各自迎來下線數量的突破。
  • 長安汽車朱華榮:2022年前推L4/L5級自動駕駛量產車型
    [導讀]長安汽車將通過「第三次創業」,將效率和軟體能力打造為核心競爭力,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11月11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表示長安汽車將通過「第三次創業」,將效率和軟體能力打造為核心競爭力,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