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抒我讀」投稿|《帳本裡的中國》讀後感

2020-12-24 廣州日報

一個個記滿柴米油鹽的「小小」帳本,記錄了中國的時代大變遷。由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許德友編著,2019年發行的《帳本裡的中國》,以微觀視角刻錄出新中國70年人民生活的變遷、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軌跡。

小小帳本,大大時代

我們如何了解新中國這七十年?對於漫漫歷史長河而言,這是短短的一瞬間,但這是中國煥然一新的七十年。這七十年間,中國從貧困落後走向繁榮富強。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是不平凡的七十年。每一個人都在國家前進的步伐裡,奮力朝前,找到自己的方向。

人和國家緊密相連,也和時代密不可分。可有時候,我們很難說清楚,國家對個人的影響,個人在時代下的命運變化。《帳本裡的中國》,從一個很小的角度出發,卻反映出了大大的時代。

記帳,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習慣。通過記錄支出收入,更好地安排資金運營,是中國人勤儉持家的美德體現。有些家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長達數十年的記帳,也成為了記錄變遷的最有利證據。

本書中的帳本裡,有柴米油鹽的票據,有已經難以見到的糧票油票,有工資條等等,它們都在泛黃的、手寫的帳本中作為輔證。作者選取了八個家庭的帳本故事,裡面涉及到了住房、養老、教育、土地等等問題,每一個帳本數目變遷的背後,都是一個國家的重大決策和改變。每講述一個故事,作者也加入了相關的數據,調研,進行深入的分析。讀完之後,國家七十年的變化,家庭、個人的七十年變化,都躍然紙上。

變化的教育支出

作為新手媽媽,我對於第五個帳本故事——曾寒雨「帳本中的生娃、養娃與教娃」感觸最多。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成為父母,身上的責任不言而喻。隨著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讓孩子們能夠適應社會,有一技之長,成為了父母需要考慮的問題。

曾經說「多個人就是多雙筷子」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更多的考慮的是孩子的教育。教育,也成為了普通家庭除去購房外的第一大支出。

高學歷的曾寒雨同樣如此,雖然婚後迅速當媽,讓她有些措手不及,但是面對孩子,她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的日常開支是每年兩萬,對於剛參加工作的工薪一族來說,是不小的費用。而除此之外,遊玩,也成了另一個重要支出。機票、高鐵等交通費用,景點或遊樂場等門票支出,吃喝住宿費還有購物費等等。可是遊玩有利於開拓孩子們的眼界,促進親子關係,對於現代的父母來說,是十分值得的支出。讀書後,教育培訓等,又成了教育費用的大頭。

正如作者分析的那樣,育兒成本的增高,導致了現代人生育意願下降。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也反映了年輕人更注重培養孩子們。而這也是教育觀念更新下的產物。

小小的帳本,卻包羅萬象,裡面有平凡人家的喜怒哀樂,雞毛蒜皮,也有過去歲月裡的暖心回憶,點點滴滴。同時,這小小的帳本,更是反映城市巨變的歷史插畫,讓我們可以窺探,玩味。不忘過去,放眼未來。

作者:唐映(廣州市兒童公園)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波

由市直機關工委和廣州日報主辦的「我抒我讀」正在進行中,歡迎大家寫下讀書心得,踴躍投稿。

投稿方式:woshuwodu@163.com

(註:請在郵件內留下您的工作單位、聯繫方式。)

相關焦點

  • 「我抒我讀」投稿|《親子談判》讀後感
    關於讀後感,我將從我」「讀之前的認知想法」「讀之後的認知想法」以及「今後的行動」三部分進行淺略闡述。讀之前的認知想法在中國式家庭教育下我們,雖然我暫未成為人父,但是從自身的家庭和身邊朋友的家庭或多或少地折射出絕大部分家庭的一個縮影。這個經典的問題就是:「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 「我抒我讀」投稿|智者沉於思
    而此書從「自我」、「命運」、「性格」、「讀書」、「反思」等多角度展示了對人生的思考,對心靈的審視,對事業的思辨,對友誼的解讀,對自我的認知,這些都帶給我一種沉靜的力量,可謂獨處並非孤單,唯有沉靜才能思辨。「一種缺乏交往的生活固然是一種缺陷,一種缺乏獨處的生活則簡直是一種災難了!」
  • 「我抒我讀」投稿|從飲食的變化看時代的變遷
    《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國》一書通過普通基層工作者的視角,以真人、真事和真情實感,從生活的點滴變化,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他們與祖國共同成長的故事,透視了社會的巨大變遷,也是作者們以自己的方式對新時代的禮讚。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前提。
  • 「我抒我讀」迎來第一批讀書心得 公務員投稿踴躍
    自從新花城APP公務員閱讀、廣州日報APP文娛頻道發布「四月讀書,開卷有你」的消息以來,由市直機關工委和廣州日報主辦的「我抒我讀」活動得到了讀者們積極響應,woshuwodu@163.com郵箱也接到了第一批讀者投稿,而且質量上乘,充分展現了公務員、機關事業單位職員對於閱讀的熱情、不凡的素養和開闊的視野
  • 「我抒我讀」投稿| 槍膛裡盛開的薔薇
    牽風記》讀後感 「被揉皺的紙團兒,浸泡在清水中,會逐漸逐漸平展開,直至回復為本來的一張紙。」然而,她卻選擇了當一朵槍膛裡盛開的薔薇。 徐懷中老先生的《牽風記》並沒有贅述槍林彈雨的戰爭場面,反而飽含著深情地描述了一位完全的具備柔弱女性特徵的、永遠親切地微笑著的女大學生的動人愛情。汪可逾,這位女大學生,以一種清淺動人的姿態,走進了紅軍的隊伍,也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團長齊競的心。
  • 「我抒我讀」投稿|《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讀後感
    創業之路阻礙重重,種種艱辛溢於言表,這也是一路走來的十八洞村人艱辛的脫貧致富之路;《頭上剃字的人》裡村民楊超文當過養殖個體戶,出去打工,後來返鄉養雞,開農家樂、民宿,他說:「我只有經歷,沒有故事,但是真實。像我這樣的人十八洞村不少。」他對十八洞村的愛,是剃在頭上的字。他讓理髮師在後腦的頭髮間,精心剃出「十八洞」三個字……國家的扶貧攻堅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
  • 「我抒我讀」投稿|品味日常之美——《閒情偶寄》讀後感
    《閒情偶寄》字裡行裡無不體現了李漁對戲曲創作、園林建築、器具古玩、飲食烹調、種樹養花等生活細節的觀察和欣賞,傾注了李漁對人生細微的觀察和深邃的思考,處處體現著他對日常生活的享受和熱愛。學者林語堂曾在《悠閒生活的崇尚》中談到:「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看得很平凡,刻板而無聊。」
  • 高中讀後感:讀《皮囊》有感
    其中最讓我感同身受的當屬這一段:「我瘋狂工作,不讓自己有空餘時間,除了真實的生存壓力,還在於,我根本不敢讓自己有空餘的時間,因為時間一空下來,我就要回答怎麼去填充時間,怎麼去面對生活,去回答這個問題—我要怎麼生活,我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我真正享受什麼?」這段作者的自我反思發人深省,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
  • 「我抒我讀」投稿|那山,那人,那苗寨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戰略方針,沉睡在貧困中的十八洞村,自此蝶變,飛翔在脫貧奔小康的春風裡。2019年初冬,李迪老師來到十八洞村深入生活,他採寫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通過一個個人物鮮活生動的現場講述,給我們展示了大山深處人家的發展史、奮鬥史、脫貧史。
  • 如何培養高情商孩子,這本書條條都是乾貨丨「我抒我讀」第132期
    如何培養高情商孩子,這本書條條都是乾貨丨「我抒我讀」第132期 2020-12-14 14:53
  • 丨 「我抒我讀」十月...
    丨 「我抒我讀」十月書單來了 2020-10-12 18:56 來源:廣州機關建設
  • 讀後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那麼在臨終之際,他能夠自豪地說:我的整個生命和精力都奉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鬥爭。」面對保爾的種種生活遭遇,卻依然堅強,我深有感悟,鋼鐵是怎樣鍛鍊成的?是像保爾那樣經歷過挫折,在困苦中不斷磨練而練成的。斷壁殘垣上的花,絢麗是永遠的,保爾的精神更是永恆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正是因為這有限的生命,才應當無限的綻放。
  • 「我抒我讀」投稿|讀《幾多心影—葉嘉瑩講十家詞》有感
    在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長河中,詩詞歌賦無疑是其中耀眼的明珠。溫庭筠、李煜、柳永、蘇軾、辛棄疾、……浣溪沙、菩薩蠻、清平樂、虞美人、水龍吟……「一蓑煙雨任平生」「九萬裡風鵬正舉」「千裡共嬋娟」「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從詞人到詞牌到詞令,唐宋詞山巒起伏,境幽意遠。
  • 時代少年團集體讀後感——梁啓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很優秀!
    馬嘉祺讀後感:梁啓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一句"紅日初升,其道大光。" 讓我明白,我們的青春就像剛剛升起的紅日一樣,在充滿霞光的道路上,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成長的路上總是充滿汗水與淚水,我們一起努力發光發熱,未來的路會充滿更明亮的光。
  • 暑假讀後感:讀《小房子》有感
    在這個故事裡,小房子本來是坐落在山崗上的,它自由自在地看風景,看日月星辰,看春去冬來。可是有一天,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上開來了鏟車,在鋪滿雛菊的山崗上挖開了一條路。接著,有汽車開來開去,出現了商店、加油站……慢慢的,小房子周圍高樓林立,還通了高架列車。於是,小房子只有中午才能看見太陽,晚上再也看不到星星和月亮了,它很難過,也很孤獨。它不喜歡住在城裡。
  • 點評孩子的作文說方法,我教孩子如何寫讀後感
    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平時書也沒少讀,但是還是寫不好。於是,這個暑假,我給兒子布置了一篇作業:題材體裁不限,每周給我交一篇作文,500字以上。目的很簡單,要讓他多讀多寫鍛鍊寫作,哪怕是有意識的模仿創造也好,希望他的寫作水平慢慢提升。
  • 「我抒我讀」投稿|出於古人之手的生活「百科全書」
    書中有飲饌部、頤養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種植部、詞曲部、演習部八個部分,對飲食菜餚的搭配烹飪,書房臥室器物的改造發明,養生之道的深入探討,戲曲編排的獨有見解等,無一不有,300多年後讀起來,仍能給人以較多啟發。
  • 讀後感:讀《愛心樹》有感
    在故事裡,大樹不僅滿足了男孩童年遊戲的快樂,還滿足了他成年後對生活的需求,並以一個老樹墩的身軀承載著男孩老年的疲憊。最令人感動的是,大樹每一次無私的給予過後,內心都是快樂的。每次讀到那句「大樹是快樂的」,總會潸然淚下。這難道不就是在講我們的父母嗎?在兒女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付出了最無私最博大的愛,不求回報,以滿足我們的快樂當作自己最大的快樂。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有感7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有感7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夏天裡有什麼?有加冰的可樂和多汁的西瓜,有納涼人的低聲細語和蛙噪蟬鳴,有嗡嗡旋轉的風扇和陷入粘膩夢境的午睡……還有,屍體和秘密。看《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完全是一場巧合,深處隆冬的我忽然開始懷念夏天,於是就決定看本關於夏天的書。
  • 「重磅活動」看新聞,寫讀後感,「少年新聞評論員」我來當
    《陽光少年報》是中國第一份小學生新聞故事報。她用孩子的視角和語言,解讀時事新聞、天下大事、人文科技。她讓孩子們——視野更開闊、知識更廣博、胸懷更遼闊。所以,就有了這次的「陽光少年愛讀報,小評論員我來當」徵文活動。我們請孩子們來當主角,寫寫新聞評論。讓孩子們寫新聞評論?他們會寫嗎?當然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