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狗」往往越是聚集越喜歡狺狺狂吠
就在澳大利亞主動挑起中澳兩國間糾紛後,所謂的「五眼聯盟」公然跳出來為其「搖旗吶喊」,甚至還要結成「攻守同盟」,一起向中國展開「聯合制裁」?
據澳大利亞新聞集團12月14日披露消息稱,為「幫助」澳大利亞,「五眼聯盟」國家官員們聚集起來討論出一個「抗衡」中國的辦法,由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紐西蘭各自出臺制裁中國商品措施。不過還有一個替代方案,即澳大利亞先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若中國產品因此出口到另外四國,則他們會一起拒絕購買以支持澳大利亞。
為保證制裁措施的「針對性」,「五眼聯盟」安全機構將對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商品的每一項制裁措施進行聯合評估,若確認該措施「出於政治目的」,那「五眼聯盟」將實施「報復性制裁」。
報導指出,雖然談判尚處於初步階段,但這個計劃在澳大利亞越來越受到重視,美國方面也在「認真考慮」。目前「五眼聯盟」的合作非常好,澳大利亞家庭和社會服務部長安妮·魯斯頓最近也就此事和「五眼聯盟」國家的部長有所聯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國際網絡政策中心主任費格斯·漢森還專門在報告中提出,「五眼聯盟」可以參考北約第五條款有關「集體防禦」的承諾,即對一個盟國的攻擊可視為對所有盟國的攻擊。
除澳大利亞外,美國也想「組團對付中國」。據11月23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高官證實,川普政府正計劃建立一個以歐美國家為主的非正式聯盟,專門針對中國「利用貿易實力脅迫」其他國家時能夠「聯合反制」。
不過稍加觀察不難發現,所謂的「聯合制裁中國」更多是澳大利亞的「自嗨」,實施可能性很小。
首先,部分「五眼聯盟」國家從中澳經濟糾紛中收益。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本身也是受益者。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亞太農業定價副總監阿加皮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採訪時指出,中國停止進口澳大利亞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後轉而從美國進口。此外,加拿大也積極填補中國煤炭市場空缺。在此情況下,「聯合制裁中國」不符合他們利益。
其次,澳大利亞在國際政治經濟中地位不值得其他國家破壞與中國關係。一旦將所謂「聯合制裁」付諸實施,與中國關係必將惡化,相對應,澳大利亞必須展現出足夠的價值,讓這些國家有充分理由去開罪中國。很顯然,澳大利亞既沒有國際級的市場也沒有足夠全球影響力,很難想像這些國家會為如此無關緊要的國家而破壞本國重要出口市場。即使美國川普政府一直奉行對華強硬政策,可中美貿易也未因此斷絕,所以其他國家會為澳大利亞做到何種程度值得懷疑。
再次,新冠疫情讓更多國家將精力集中到經濟上。作為名義上的「盟友」,在澳大利亞滿世界「賣慘」時候選擇袖手旁觀並不合適,因此大家坐在一起說幾句狠話完全有可能。但在新冠疫情打擊下,很多國家首要任務是恢復經濟,沒有多餘精力陪澳大利亞胡鬧。而且事實也證明,大部分國家更希望通過填補澳大利亞留下來的中國市場空缺而獲益,至於對抗中國則多數停留於「嘴炮階段」。
雖然不能說澳大利亞媒體的報導「捕風捉影」,但不得不說實施可能性非常低。如果「五眼聯盟」真有這樣團結,那他們早就會聯合起來向中國發難,絕不會等到今天。澳大利亞今天仍未意識到問題所在,還是寄希望於他國幹預來扭轉不利局面,這樣下去只會讓其失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