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契約》目前已在全球公映,國外影評人們很大程度上稱讚雷德利·斯科特的這部最新作品進一步擴展了他於1979 年創建的科幻宇宙,不過那些積極的評論往往也指出了相當多的問題。
事實上,資深的異形影迷很可能不能夠適應這部電影暴露出來的諸多明顯問題,因為《異形:契約》既有趣又有些笨拙地企圖既創作成《普羅米修斯》的續集,又能成為一部新的異形電影。
這部影片值得一看嗎?當然,但它相比《普羅米修斯》有極大改進、足以成為異形系列的新經典嗎?絕對沒有、絕對不能。不過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它,還是會有很多樂趣,不過依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缺陷......
4.人物邏輯有硬傷
可以說影迷對《普羅米修斯》最大的抱怨就是那些被稱為專業科學家的角色,他們的舉止表現常常像白痴一樣,不幸的是,在這部影片中也是如此。
在這部電影裡,雖然沒有人再在他們的制服裡吞雲吐霧或者試圖把蛇形異形當做寵物,但是從始至終契約號船員們做出的一些決策都非常有問題,只會讓部分觀眾覺得這群科學家太愚蠢了。
當然,這種情況很多都可以以局勢緊張,大家目睹夥伴們在自己面前被殺,然後本能地趨利避害各求自保來解釋,但還是有大量令人費解的瞬間會讓你非常不快,忍不住要問片中人物"到底你為什麼要那樣做!?",尤其是當你聯想到《普羅米修斯》同樣的問題時。
3.劇本有問題
沒有人會懷疑這兩部《異形》前傳電影的野心:《普羅米修斯》提出了一些極其誘人的問題,暗示人類和異形的創造起源,雖然《異形:契約》也有其精彩時刻,但它的劇本很有問題。
不僅出現了一些意外的滑稽對話(如大衛手把手教沃爾特演奏長笛),而且展現出了更多問題,對於前集遺留的問題則解答甚少,同時基本無視了《普羅米修斯》中更有趣的一些情節,這無疑會使部分影迷大為沮喪。
而且,這部電影的格局和神話擴展的屬性也使它展示了很多更粗俗的創造性決策,但你可能更渴望看到一部更連貫更深思熟慮的電影,尤其是如果你是早期異形電影的鐵桿粉絲的話。
2.結尾過於匆忙
影片前兩幕非常有節奏,花費時間沉浸在這些角色和這個世界裡,但最後30-40 分鐘相比之下感覺非常匆忙。
這裡不劇透具體發生了什麼,總之有大量的動作場景和關鍵情節同時上演,老實說感覺這部電影完全可以輕鬆地再擴充20甚至更多分鐘,即使只是讓這些場面節奏稍微慢一點,也不至於這麼讓人感覺不舒服。
有人可能認為這毀了一個動作戲十足的結尾,其實此前那些更精彩的異形電影一直都更注重懸念和動作戲之間的舒緩時刻。所以這次感覺雷德利·斯科特有點激情過高了,或許是福斯要求他將時長縮短到兩個小時。
1.太多記不住名字的配角
這部電影最奇怪的其中一點就是人物出奇的多,而且幾乎無處不在,但基本上他們存在的唯一原因就是讓自己在工程師的母星上成為幾個異形生物的飼料或母體。
雖然契約號的主要成員都有充分的刻畫,但大部分角色的名字你基本記不住,他們往往突然出現,然後在幾分鐘之內就被殺死了。
這使得這部影片經常讓人覺得像是一部殺人狂電影,特別是因為這些角色往往是先不由自主地做一些蠢事由此導致自己迅速被殺。
當然,人物多為這部電影添加了更多血腥場面,但是如果船員人數少一點的話,整體的緊迫感反而可能會增強,而且這時候人物的死亡實際上也更令人在乎。
作為異形影迷,我們對《異形:契約》嚴厲批評,但你也應該知道,它整體上絕不是一部壞電影,下面來說說雷德利·斯科特值得讚揚的優點...
亮點
6.麥可·法斯賓德精彩分飾兩角
驚喜:麥可·法斯賓德是《異形:契約》最好的亮點,正如他在《普羅米修斯》中的表現一樣。
這次他飾演兩個生化人角色,也就有了更多的表現機會,結果他令人欽佩地完成了這項頗有難度的表演挑戰,令人印象深刻地使兩個角色感覺明顯不同。
在《異形:契約》中,大衛險惡的好奇心已經演變成了可怕的毀滅欲望,法斯賓德極佳地表現出了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覺,同時他也使得美國口音的沃爾特像主教一樣討人喜歡。
幾乎法斯賓德的每一個場景都提振了這部電影,值得慶幸的是,他的戲份有很多。
5.CGI異形漂亮
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最讓人擔憂的一點就是預告片中展現的這麼多CGI異形可能會毀掉斯科特在第一部《異形》裡更樸素、更實用的呈現方法。
值得慶幸的是,這種擔憂是沒必要的,斯科特實際上意外高效地運用了數字特效,使新種異形和經典異形同樣鮮活而讓人不安。
雖然很多人會覺得本片中的CGI異形看上去和《異形3》版有點太像了,但好在斯科特很好地保留了這種生物最原始的恐怖,而從背部破體而出的新種異形同樣是一個怪誕而精美的數字渲染產物。
4.夠血腥
說到這裡,需要明確這是一部非常血腥的電影。雖然斯科特對異形來襲之前的巧妙鋪墊節奏較慢,但一旦它們開始襲擊人類,它們絕對是以最可怕的方式來剝奪生命。
血液如噴泉般噴湧,受害者被可怕地肢解,而斯科特毫不畏懼展示這些血腥場面。
雖然斯科特在《異形》中選擇不刻意展示血腥畫面,但到了這部電影,為了傳達異形生物的絕對邪惡,他並沒有延續曾經的處理方式,這無可厚非。
事實上,那些血腥特效都很好,無疑有助於解釋他們的內含物,許多人會覺得太噁心或者太過分了,但是貫穿全片,這些血漿喚起了一種揮之不去、強烈深感不安的身體恐怖氛圍。
當然,內地版本另當別論。不過,即使有刪減,異形襲人場面的血腥暴力程度也可以預見。
3.主要角色基本都討人喜歡
雖然契約號的部分船員只是令人失望的過場角色,但核心船員們其實大部分都刻畫的比較豐滿,相對更有趣,更討人喜歡,尤其是相比普羅米修斯號的大部分成員來說。
丹尼爾斯(凱薩琳·沃特斯頓)可能不是雷普利的2.0版本,但她依舊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女英雄,相比《普羅米修斯》中肖博士過於刻意的不孕情節,她的喪夫之痛明顯更讓人有所感觸。
然後是田納西,從這個積極樂觀的飛行員身上可以看到丹尼·麥克布賴德最好的銀幕表演。還有暫代船長歐朗(比利·克魯德普),最初咋一看他似乎是一個刻板的宗教主義者,但實際上這個角色要比第一印象有趣得多。
我想說的是,因為這些主要成員都容易被喜歡,或者至少被理解被同情,當他們或他們周圍的其他人死的時候,你會更有感觸,而不像《普羅米修斯》中那些被毫不客氣消滅掉的短命成員一樣只是一次性的角色。
2.視覺效果很好
這是一部雷德利·斯科特的科幻電影,製作水準當然毋庸置疑。儘管可能看起來並不像《普羅米修斯》那麼非常獨特或壯觀,但從美術設計、視覺效果和攝影角度來看,《異形:契約》仍然是一部非常棒的電影。
即使在影片相對遲鈍的場景裡,其視覺效果依然非常醒目,讓人意欲投身其中。而且儘管斯科特已經近80 歲了,但可以說,在打造令人回味、令人難以忘懷同時往往又非常可怕的意象這方面,他依然沒有失手。
顯然視覺效果並不足以真正提升《異形:契約》的質量,但對於這個不夠精彩的故事來說,如此漂亮的畫面絕對是極好的輔助。
1.結尾鋪墊了一部非常有趣的續集
這裡不具體劇透,結局出色地為一部令人著迷的續集奠定了基礎,顯然續集片名應該就是《異形:覺醒》。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普羅米修斯》結尾也曾提出了一個不錯的續集想法,暗示肖博士會和大衛一起探索工程師的星球,但這個想法在《異形:契約》裡卻只是一個閃回片段,所以《異形:覺醒》是否會直接延續《異形:契約》還不好說。
甚至斯科特自己也曾暗示了,《異形:覺醒》可能會發生《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之間,老實說如果真是如此,那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一次不必要的倒退。
考慮到《異形:契約》的結束方式,下一部電影遵循其遺留的重要情節線索才更合情合理。否則就太愚蠢了,因為儘管《異形:契約》有諸多瑕疵,但至少為未來的電影播下了一些發人深省的種子。[Jack Pooley]
你覺得《異形:契約》怎麼樣?請在評論中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