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原告涉嫌虛假訴訟罪,也不能駁回民事起訴(刑民交叉)

2020-12-22 最高法裁判規則

每一個打到最高院的官司,背後都有精彩的商業故事。

虛假訴訟罪不屬於經濟犯罪的範疇,不能以案件有經濟犯罪嫌疑為由駁回原告的民事起訴。但在原告涉嫌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審結前,宜中止民事訴訟,待刑事案件審結後,可視情況恢復審理。——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再5號

虛假訴訟罪不屬於經濟犯罪

一、案情簡介

聖花實業公司、唐先生向臧先生借款3000萬元,聖華偉業房地產公司等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借款到期後,聖花實業公司、唐先生只償還了部分利息,臧先生遂向法院起訴,請求借款人、保證人償還借款本息。

訴訟過程中,當地公安局向法院出具一份立案決定書和情況說明,稱聖華偉業房地產公司法定代表人報案,主張藏先生提起的訴訟構成虛假訴訟,該局決定立案偵查。

憑藉這份立案決定書,二審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駁回了藏先生的起訴。

(規定原文: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虛假訴訟罪屬於刑事犯罪

二、各方主張

藏先生不服,向最高法院申請再審。藏先生主張,虛假訴訟罪不屬於經濟犯罪,不應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

聖華偉業房地產公司等有公安刑事立案決定在手,可能覺得勝券在握,未進行答辯。

三、法院裁判

最高法院支持了藏先生的再審主張,撤銷二審裁判,指令二審法院審理。

最高法院認為,虛假訴訟罪不屬於經濟犯罪的範疇,具體理由如下:

(1)虛假訴訟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的司法秩序,而經濟犯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的經濟管理活動和經濟秩序,兩者犯罪的主客觀方面及侵害的客體均不相同。

(2)經濟犯罪管轄案件範圍不包括虛假訴訟罪。《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七十六條規定:「本規定所稱的『經濟犯罪案件』,主要是指公安機關經濟犯罪偵查部門按照有關規定依法管轄的各種刑事案件」。而《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轄分工規定》中規定的經濟犯罪偵查局管轄的89種案件中,不包括虛假訴訟罪。《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二)》中規定的共97種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刑事案件中,也不包括虛假訴訟罪。

就本案而言,本案中藏先生涉嫌虛假訴訟罪,但並非涉嫌經濟犯罪,不能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以本案有經濟犯罪嫌疑為由駁回臧先生的起訴。

但是最高法院強調,鑑於公安機關認為本案有虛假訴訟犯罪嫌疑,已決定立案偵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的規定,在臧先生涉嫌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審結前,宜中止本案訴訟,待刑事案件審結後,可視情況恢復審理。

四、編後語

通過刑事手段幹預民事審判,已經成為部分案件中當事人的慣用伎倆,尤其是存在地方保護的案件中。簡單來說,這種伎倆就是被告方向當地公安報案,主張原告涉嫌犯罪,通過運作取得公安的立案決定書,被告方的目的不是對原告進行偵查,而是將公安的立案決定書提交法院,以案件涉嫌經濟犯罪為由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起訴。事實上公安在作出立案決定書後就不再進行下一步的偵查動作。(感覺壞壞的~)

本案件給打破這類伎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我國的公安系統分為刑偵和經偵兩個偵查體系,我們以後在遇到這類伎倆時,首先應核實一下被告方的報案罪名屬於刑偵還是經偵管轄,如果屬於刑偵管轄,那麼法院就無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以本案有經濟犯罪嫌疑為由駁回原告的民事起訴。

延伸思考

留一個小問題供大家討論,詐騙罪(不是合同詐騙罪)屬於刑偵還是經偵管轄?

相關焦點

  • 法律解讀:虛假訴訟罪的司法認定?虛構事實是否構成虛假訴訟?
    1、如何區分「虛假訴訟罪」與「民事訴訟中的一般不誠信行為」?2015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提到:虛假訴訟罪是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從而侵害司法秩序和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但是在具體的認定標準上並不十分明確。
  • 《人民法院報》:虛假訴訟罪主觀惡意的認定
    其第一款規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即可構成虛假訴訟罪。「兩高」於2018年9月26日聯合頒布的《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虛假訴訟作了12條解釋性規定,其中第一條屬於基礎性規定。
  • 打擊與懲治「套路貸」虛假訴訟、虛假陳述暨非法金融行為十大典型...
    審理情況法院決定對上述9人涉及的11件原審案件進行再審,再審裁定:撤銷原法律文書,駁回起訴,將相關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已將本案偵查終結,以被告人項某、吳某、付某涉嫌虛假訴訟罪、非法拘禁罪,移送審查起訴,目前案件正在人民法院審理中。
  • 江蘇連雲港律師┃周光權:「刑民交叉」案件如何判斷
    實務中對刑民交叉案件的分析,首先要基於法秩序統一性原理,考察民商法對當前案件的基本立場,確定民商法上的權利歸屬、民商法對於行為性質的態度。其次要按照法益保護原則檢驗被害人有無損失。對於損失不存在的情形,不能定罪;對於損失難以確定的,定罪必須慎重;準確把握被害人財產損失的時點;如果被告人實施的欺騙行為很容易判斷,且屬於就交易的「重要事項」進行欺騙的,財產損害這一要件對於定罪的重要性就下降。
  • 「習慣性」裁定駁回起訴:究竟是有法不依還是明知故犯?
    前天,本號發了一篇《讓律師吐血的法院裁定:因原告出具的證據存在諸多瑕疵,駁回起訴》,直言裁判文書網上一篇2019年12月19號公開發布的《民事裁定書》,可能是用錯了法律規定,將立案僅僅六天的,根據查明的事實應該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案件,裁定駁回了原告的起訴,很可能讓案件的原被告在司法程序中進行不必要的煎熬。
  • 駁回起訴還是駁回請求:代位權訴訟的正確處理方式
    ,而不能以裁定駁回當事人起訴的形式認定當事人並無訴權。在此基礎上,一審法院應對農業公司的訴訟請求以判決的形式作出認定處理,而不能以裁定的形式認定農業公司的起訴不符合起訴條件。一審法院裁定駁回農業公司的起訴,適用法律錯誤。
  • 11起虛假訴訟行將敗露 主動申請撤訴?哪有那麼容易
    此後,在安徽省、合肥市及合肥市高新區三級檢察機關的持續跟蹤和聯動監督下,2017年7月,公安機關以涉嫌虛假訴訟犯罪對範厚傳立案偵查。檢察機關同時提前介入,引導公安機關繼續調取證據。案件偵查終結後,2018年5月,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察院就範厚傳涉嫌虛假訴訟一案提起公訴。同年8月,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虛假訴訟罪判處範厚傳有期徒刑九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
  • ...對罪證不足的刑事附帶民事自訴案件可不經開庭審理直接駁回起訴
    來源:《刑事審判參考》指導案例第561號 撰稿:北京市二中院刑一庭黃小明 審編:最高法刑五庭王勇 基本案情 自訴人暨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王某以被告人姚君、李英、李芳犯非法行醫罪,要求追究三被告人刑事責任並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 法院不能因當事人提出兩個互相矛盾的訴訟請求而駁回起訴
    最高法裁定:法院不能因當事人提出兩個互相矛盾的訴訟請求而駁回起訴裁判文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 事 裁 定 書(2019)最高法民再152號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甘肅省國營八一農場二、本案不存在依法應予駁回起訴的情形,而且申請人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原審法院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駁回申請人的起訴,屬於適用法律錯誤。三、一審法院違法中止、故意拖延阻礙本案審理,程序違法。
  • 被告主體不適格時應裁定駁回起訴,非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裁判要旨】被告主體不適格,即原、被告之間不存在法律關係,對於該種情形,從程序上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更為適當。因為這種情況下,法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並未進行全面審理,此時若對其實體請求權作出否定性評價,以判決形式駁回其訴訟請求,屬於適用法律錯誤。
  • 【最高院】原告先以不當得利糾紛為由起訴,被法院駁回訴請後,又以...
    2.當事人(原告)在本案之前,先後以不當得利糾紛、租賃合同糾紛為由提起訴訟,其中不當得利糾紛一案經人民法院審理,已作出生效民事判決,認定其不構成不當得利,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租賃合同糾紛一案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原告)申請撤訴,人民法院經審查準許撤訴。據此,本案訴訟與前述已裁判生效的不當得利糾紛一案的訴訟標的不同,不構成重複起訴。
  • 最高法:2019年人民法院審結虛假訴訟犯罪案件826件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最高法今1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最高法第二巡迴法庭副庭長郃中林指出,據統計,2019年人民法院審結虛假訴訟犯罪案件826件,是2014年的118倍;被認定為虛假訴訟的民事案件2779件,是2014年的17.7倍。
  • 連傻子都能一眼看清的虛假合同,區、市、省法院竟然判定是真的,被坑走600多萬的人大代表六年拉鋸官司在最高檢介入後才現正義曙光!
    2016年1月15日,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人民法院作出的(2015)河城法民二初字第66號民事判決書認為,「原告(匯通公司發起人)主要義務是將股權轉讓給被告(李振光),且原告已將約定的股權轉讓給了被告,並辦理了股權轉讓登記……因此,被告主張未按約定支持股權轉讓款是行使不安抗辯權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採納。」
  • 如何認定虛假訴訟行為,虛假訴訟罪由誰管轄
    如何認定虛假訴訟行為,虛假訴訟罪由誰管轄 2020-10-06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告代理人陳述前後矛盾 信宜法院依法駁回訴訟請求
    廣州日報記者今天從茂名市信宜法院獲悉,該院近日審結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因原告對借貸過程陳述前後矛盾,法院依法駁回了原告訴訟請求。雙方當事人在一審判決後,均服判不上訴。原告邱某與被告楊某系朋友關係。法院認為,原告邱某雖持有被告楊某籤名的涉案6張借款協議書及收據,卻對借貸發生的原因、借款協議書及收據籤訂過程、借貸資金交付過程的陳述前後矛盾,且不符合常理,無法與訴稱事實相吻合,也沒有提供其他證據與涉案借款協議書及收據相佐證,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法院遂依法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中沒有相應案由可以適用為由,裁定駁回起訴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審判實踐中出現的可以作為新的第三級民事案由或者應當規定為第四級民事案由的糾紛類型,可以及時報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將定期收集、整理、篩選,及時細化、補充相關案由。 2、各級人民法院要正確認識民事案件案由的性質與功能,不得將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受理條件,不得以當事人的訴請在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中沒有相應案由可以適用為由,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影響當事人行使訴權。
  • 律師參與偽造87萬欠款起訴,虛假訴訟終獲刑
    偽造證據來法院起訴,律師知法犯法,想玩弄法律打一場假官司,誰知構成虛假訴訟罪,得不償失。8月5日,長沙縣人民法院通報了這樣一起案例。戴某1欠了王某一大筆錢,為還債,偽造合同和欠據起訴戴某1掛靠的建築公司,以此騙取所謂的貨款。
  •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事實、虛構民事糾紛提起訴訟程序,構成虛假...
    捏造事實、虛構民事糾紛提起訴訟程序,構成虛假訴訟罪——丁某、魯某虛假訴訟案【裁判要點】行為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捏造的事實虛構民事糾紛,並提起民事訴訟程序,妨害司法秩序或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構成虛假訴訟罪。
  • 司法亮劍虛假訴訟,請聽專家怎麼說(附高院指導意見和相關案例)
    我們的法律制度設計應當正視這一客觀現實,要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高度認識懲治虛假訴訟的重要性,適當提高破壞司法公信力犯罪的懲罰力度,尤其對司法人員、律師、公證人員參與的虛假訴訟案更要從嚴處罰。建議:立足綜合治理加強法律服務行業的行業自律,也要重視信息技術治理手段的運用,立法上適當提高虛假訴訟罪法定刑幅度。
  • 民事案件中被告能否申請追加被告
    第一種觀點認為: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即是不告不理,原告有權起訴被告、申請追加被告,在原告未申請追加被告的情況下,被告無權申請追加被告;至於在原、被告均未申請追加被告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審查後,認為必須追加的被告,可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之規定,由法院依職權追加被告通知其參加訴訟。所以,對被告提出的該項申請,合議庭可當庭予以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