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讀:虛假訴訟罪的司法認定?虛構事實是否構成虛假訴訟?

2020-12-18 胖乎律師

本文作者:王科棟律師,專注於企業家及高管職務犯罪、經濟金融犯罪辯護和刑事風險防控研究。

本文導讀:我國刑法第307條對【虛假訴訟罪】作出了有關規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但關於此罪的司法認定,在實踐中是存在很多難點和爭議的。本文對此展開分析討論——

1、如何區分「虛假訴訟罪」與「民事訴訟中的一般不誠信行為」?

2、為何部分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行為也會構成虛假訴訟罪?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如何區分「虛假訴訟罪」與「民事訴訟中的一般不誠信行為」?

2015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提到:虛假訴訟罪是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從而侵害司法秩序和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但是在具體的認定標準上並不十分明確。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那麼究竟何為「捏造事實行為」?

具體到實踐中:民事訴訟中的一般不誠信行為,比如虛構訴訟標的額、隱瞞相關證據等行為是否構成虛假訴訟罪?

這個問題其實目前來看,答案是很明確的。

在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公布的《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中,對這一點作了重點解讀,其中提到:

《刑法規定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是指捏造民事法律關係,虛構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行為。……行為人只是對具體的訴訟標的額、履行方式等部分事實作誇大或者隱瞞的行為,不屬於刑法規定的虛假訴訟罪的範疇。

——也就是(民事訴訟中的一般不誠信行為)不構成刑法規定的虛假訴訟罪。

也就是虛假訴訟罪的範疇,僅限於「無中生有的」虛假訴訟行為——把「沒有」變成「有」——「捏造本不存在的事實」以此提起民事訴訟,而不是對「本以存在的事實」進行誇大、隱瞞或修改。

2、為何部分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行為也會構成虛假訴訟罪?

上面提到對於民事訴訟中存在大量當事人基於個人利益而作出的不誠信行為,後果上達不到「無中生有虛假訴訟」的危害情形,且可以通過民事手段進行救濟,因此不屬於刑法規定的虛假訴訟罪的範疇。

但是為何有部分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行為,最終也會構成虛假訴訟罪呢?

比如民間借貸糾紛中,被告稱已經歸還欠款,但原告對此予以否認,後被告無法提供任何欠款已經歸還的證據,最終法院判決原告勝訴,原告又持生效判決申請執行被告房產。再後又因為他案的牽扯,出現相關證據證明被告確已還款的事實。

——這種情況下,此時原告就會涉嫌構成虛假訴訟罪。

原因就在於:此種「虛假陳述」行為已經涉及捏造了本案的關鍵事實——並且法院基於這一事實作出了錯誤判決,造成了實際損害結果。

所以,當「捏造事實」的「虛假陳述」行為,已經足以影響民事法律關係的程度時,那麼此時就會涉嫌構成虛假訴訟罪。

此外,對於實際損害結果的【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認定標準,「解釋」中也有明確說明:

(一)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採取財產保全或者行為保全措施的;(二)致使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幹擾正常司法活動的;(三)致使人民法院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裁判文書、製作財產分配方案,或者立案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做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的;(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的;(五)曾因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被採取民事訴訟強制措施或者受過刑事追究的;(六)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形。

結語:

以上是兩點——關於虛假訴訟罪的司法認定問題上,實踐中經常會出現的難點和爭議。

此外,關於虛假訴訟罪的司法認定問題,還有很多,篇幅原因暫不做展開,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虛假訴訟罪適用於民事訴訟程序——

其中既包含民事審判程序,也包含民事執行程序。

所以,在民事執行程序中,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或者在民事執行過程中以捏造的事實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申請參與執行財產分配的,也屬於刑法規定的虛假訴訟罪的範疇。

相關焦點

  •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事實、虛構民事糾紛提起訴訟程序,構成虛假...
    捏造事實、虛構民事糾紛提起訴訟程序,構成虛假訴訟罪——丁某、魯某虛假訴訟案【裁判要點】行為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捏造的事實虛構民事糾紛,並提起民事訴訟程序,妨害司法秩序或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構成虛假訴訟罪。
  • 《人民法院報》:虛假訴訟罪主觀惡意的認定
    其第一款規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即可構成虛假訴訟罪。「兩高」於2018年9月26日聯合頒布的《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虛假訴訟作了12條解釋性規定,其中第一條屬於基礎性規定。
  • 如何認定虛假訴訟行為,虛假訴訟罪由誰管轄
    如何認定虛假訴訟行為,虛假訴訟罪由誰管轄 2020-10-06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司法亮劍虛假訴訟,請聽專家怎麼說(附高院指導意見和相關案例)
    我們的法律制度設計應當正視這一客觀現實,要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高度認識懲治虛假訴訟的重要性,適當提高破壞司法公信力犯罪的懲罰力度,尤其對司法人員、律師、公證人員參與的虛假訴訟案更要從嚴處罰。建議:立足綜合治理加強法律服務行業的行業自律,也要重視信息技術治理手段的運用,立法上適當提高虛假訴訟罪法定刑幅度。
  • 合謀虛構167萬元債務,兩男子因虛假訴訟被判刑!
    案情回顧合謀虛構了167萬元債務,並向法院提起訴訟。承辦法官明察秋毫、識破騙術,將這起民間借貸糾紛中涉嫌虛假訴訟的線索移交公安機關偵查,後檢察機關對彭某、趙某提起公訴。近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以虛假訴訟罪,對彭某、趙某二人判處刑罰。彭某與陸某系表兄妹關係,彭某與唐某系夫妻關係,二人正處於離婚訴訟中。
  • 乘風破浪的律師和當事人,切不可在虛假訴訟的「雷區」上安睡!
    兩高《關於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採取偽造證據、虛假陳述等手段,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捏造民事法律關係,虛構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
  • 打擊與懲治「套路貸」虛假訴訟、虛假陳述暨非法金融行為十大典型...
    後史某持三張條據於不同時間分別提起訴訟。審理情況一審法院判決支持了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李某不服判決,提起上訴。二審查明,史某涉嫌就同一筆借款重複起訴,二審裁定:一、撤銷一審判決;二、駁回史某的起訴。因案件涉嫌虛假訴訟,二審法院將線索移交公安機關。後史某被人民法院認定犯虛假訴訟罪,判處拘役五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 假借訴訟侵佔他人合法財產 揭開「套路貸」虛假訴訟真面目
    據了解,李衛俊等人通過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逼迫借款人、擔保人及其家人償還債務,造成5人被司法拘留,26人被限制高消費,21人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1名被害人名下房產6處、車輛7輛被查封。檢察機關將案件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後,公安機關以李衛俊等涉嫌詐騙罪、敲詐勒索罪、虛假訴訟罪、尋釁滋事罪再次移送審查起訴。
  • 惠州這樁案件的虛假「外殼」被檢察官逐步「剝開」
    近年來,民事虛假訴訟案件不斷增多,不僅損害了利害關係人的合法權益,還擾亂正常的審判秩序,嚴重影響司法的公信力和權威性。2020年12月,惠州市惠城區檢察院成功突破了一起民事虛假訴訟案件,批准逮捕涉嫌虛假訴訟罪的馬某、龐某,並依法向原審法院發出再審檢察建議書,有力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
  • 律師參與偽造87萬欠款起訴,虛假訴訟終獲刑
    偽造證據來法院起訴,律師知法犯法,想玩弄法律打一場假官司,誰知構成虛假訴訟罪,得不償失。8月5日,長沙縣人民法院通報了這樣一起案例。戴某1欠了王某一大筆錢,為還債,偽造合同和欠據起訴戴某1掛靠的建築公司,以此騙取所謂的貨款。
  • 11起虛假訴訟行將敗露 主動申請撤訴?哪有那麼容易
    2018年12月,合肥市中級法院經審理認為,範厚傳多次指使他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致使法院開庭審理,並基於捏造的事實作出裁判文書、製作財產分配方案,且進入執行階段,嚴重幹擾正常的司法活動,同時造成被害單位甲建設集團為應訴支出約30萬元的經濟損失;截至案發,多起案件歷經一審、二審程序,目前又處再審程序,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力,其行為構成虛假訴訟罪,屬情節嚴重,故對抗訴機關及合肥市檢察院的意見予以支持
  • 虛假訴訟對社會誠信的危害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受理的虛假訴訟相關案件共計8103件,其中2017年1920件、2018年2883件、2019年3300件虛假訴訟。虛假訴訟不僅侵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權益,而且擠佔司法資源、損害司法權威,更給社會誠信帶來負面影響。
  • 打「假官司」是真犯罪 兩人因虛假訴訟領刑
    (原標題:打「假官司」是真犯罪 兩人因虛假訴訟領刑) 銀川市西夏區一男子馬某某為獲取被法院凍結的補償金
  • 最高法:原告涉嫌虛假訴訟罪,也不能駁回民事起訴(刑民交叉)
    虛假訴訟罪不屬於經濟犯罪的範疇,不能以案件有經濟犯罪嫌疑為由駁回原告的民事起訴。但在原告涉嫌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審結前,宜中止民事訴訟,待刑事案件審結後,可視情況恢復審理。——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再5號
  • 一紙檢察建議催生虛假訴訟共治新格局
    2019年6月,合肥市檢察院經審查,以該系列再審民事裁定未確認虛假訴訟的事實明顯不當,且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為由,分別提請安徽省檢察院向安徽省高級法院提出抗訴。同時決定對於與範厚傳惡意串通,實際參與了上述9起虛假訴訟,誤導原審法院作出與客觀事實不一致判決的某律師給予罰款2萬元的制裁,並就該律師參與虛假訴訟的違法問題,向安徽省司法廳、省律師協會發出司法建議。
  • 執行異議虛假訴訟中的犯罪證據收集
    據此,有些被執行人自以為找到了對抗執行的工具,鋌而走險,與案外人惡意串通虛構法律關係提起執行異議及異議之訴。就申請執行人而言,在勝訴權益尚未兌現的情況下,要其提供擔保繼續執行,似乎過於苛求,故一般都不會通過提供擔保的方式請求繼續執行。由此,實踐中執行異議虛假訴訟問題比較突出,致使公眾對該制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產生了質疑。
  • 虛構事實打「假官司」,要追究雙重責任
    近年來,民商事審判領域虛假訴訟現象日益突出,當事人違背誠信原則惡意串通,偽造證據、虛構事實和法律關係,借用合法的民事訴訟程序騙取法院支持,達到規避合法債務或謀取非法利益的目的。這種行為如被查處,當事人要同時承擔民刑雙重責任。
  • 虛假訴訟中刑事訴訟程序如何啟動?案外人權益受損如何救濟?
    本文導讀:我國刑法第307條對【虛假訴訟罪】作出了有關規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本文從救濟權利——對民事訴訟中遭遇虛假訴訟,常見的3種情形展開分析:1、民事訴訟中行為人提起虛假訴訟,涉嫌構成犯罪的,刑事訴訟程序如何啟動?
  • 決勝掃黑除惡收官年|聚焦「套路貸」、虛假訴訟重點領域專項治理
    分動員部署階段,集中排查、依法處理階段,總結驗收階段三個階段開展虛假訴訟專項治理活動,通過組織排查,多措施深挖掘虛假訴訟案件線索,依法查辦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虛假訴訟典型案件,依法追究實施虛假訴訟的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法律責任,嚴肅查處虛假訴訟背後隱藏的違法犯罪和枉法裁判、司法不公等突出問題。
  • 最高法:2019年人民法院審結虛假訴訟犯罪案件826件
    中新網12月11日電 最高法今1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最高法第二巡迴法庭副庭長郃中林指出,據統計,2019年人民法院審結虛假訴訟犯罪案件826件,是2014年的118倍;被認定為虛假訴訟的民事案件2779件,是2014年的17.7倍。